第21章輕取瀏陽
字數:2516 加入書籤
米國珍是左營製將軍劉芳亮的部下,頭腦靈活,善於思考,打仗往往能出敵不意,聽說長沙明軍來救瀏陽,立即下令停止攻城,率領全軍緩緩退到了瀏陽河南
周二南以為賊軍膽怯,想要渡河追擊,王俊才勸道:“賊軍人多,卻不與我軍交戰而主動撤退,是想引誘我軍渡河,以便半渡而擊之,府台不要上”
周二南心中一驚,急忙問道:“那我們該當如何應對?”
“末將愚見,府台應當還軍守衛縣城,賊軍見破城無望,自然退軍,那時乘勢掩殺,可獲全”
“本府率軍平賊,豈可遇賊而退?”周二南不悅,不聽王俊才之計,傳令就地安營紮寨,與米國珍隔河對
米國珍見周二南不進縣城,卻開始紮營,知道此敵易破,留下一哨騎兵監視對岸,引大隊暫且後退,傳來都尉侯可畏,命令道:“明軍舍棄堅城,臨水結寨,此乃取死之著你率一千軍兵從上遊隱蔽渡河,以一個時辰為期,待我引軍邀戰,你便發動突然進攻,與我前後夾擊,共破敵”
“遵命!”侯可畏領命,點起一千兵馬夠奔上遊而去,米國珍隨即傳令全軍休息,看看到了約定的時間,才引軍去而複返,指揮兵丁佯裝渡
周二南聞訊,立即領兵出營,嚴陣以待,以為這次該輪到自己半渡而擊之了,不想侯可畏突然從背後殺出,在營寨後麵放起火
營寨起火,眾軍心驚,周二南急忙命令王俊才分兵抵擋,正在混亂之際,米國珍早已改佯渡為真渡,揮軍掩殺過來,明軍腹背受敵,頓時大敗,王俊才被侯可畏斬於馬下,官兵將佐殺傷無算,周二南倉惶逃奔瀏陽城,卻不幸墜馬,被追兵殺死在城門洞中,瀏陽知縣出北門,逃往長沙向何騰蛟報信去
聽說周二南和王俊才戰死,瀏陽失陷,何騰蛟這才如夢初醒,心中懊惱不已,急召傅上瑞、嚴起恒、章曠商討對
傅上瑞畏戰,勸道:“賊軍勢大,既已占據瀏陽,下一步必定攻打長長沙守軍僅有兩萬,恐怕難以抵為策萬全,督師何不走避衡州今衡陽)?”
米國珍隻有三千人馬,哪怕他的上司劉芳亮,總兵力也不過才有一萬,隻是長沙守軍的一半,卻獲得了“勢大”的考語,如果讓他們知道了,一定會笑掉大
可是長沙諸公卻沒有一個人懷疑這個判斷,連反對撤離的章曠也覺得敵情緊急,需要趕快征調援兵,說道:“黃朝宣正在奉命來府的路上,督師可派人催其速行;茶陵的張先璧,武岡的劉承胤,還有赴江西平亂的曹誌建,現正駐紮在永新,也應當派人召他們火速來”
嚴起恒搖頭道:“劉承胤距長沙太遠,遠水難解近渴;曹誌建怨恚驕戾,有攻殺遠安郡王之罪,恐怕未必會奉此二將急切難用,堵胤錫近在常德,可召他與張先璧來”
傅上瑞一心想要逃離長沙,知道何騰蛟不喜歡堵胤錫,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說道:“常德兵都是新招募的,訓練未熟,恐怕難堪大戰,張先璧又太弱,亦非闖賊對手,劉曹二將還是要用,關鍵是要用得其上瑞有一計:督師可命曹誌建繞行上高、新昌今宜豐),由瀏陽入境回援,抄賊後路,可獲奇兵之督師如果俯準,上瑞不才,願親往永新為使,說動曹誌建戴罪立功,奉命來”
這個所謂的“繞行之計”,完全就是癡人說
從永新直趨長沙,本來不比張先璧遠多少,可若經上高、新昌回援,卻要背道而馳,先向東北跨越吉安府和臨江府地界,然後再拐入瑞州府府治今高安),走一個大大的弓背,繞的路不是一星半點,如果這樣走,等曹誌建趕到長沙,黃花菜早就涼
可是何騰蛟等人有一個算一個,要麽就是對軍事一知半解的人,要麽就是紙上談兵的假把式,連劉芳亮到底有多少人馬都沒搞清,就開始考慮撤退和求援的問題,又哪會想到“抄賊後路”隻是一個華而不實的夢想?
抄後路的好處輕易就戰勝了兵貴神速的金科玉律,何騰蛟聞言大喜,立即同意道:“逢此國家多事之秋,正是臣子盡瘁之時,我與諸位都是封疆大臣,理當誓同城池共存亡,沒有可以退避的地禧征所議甚佳,一事不煩二主,那就有勞你走一趟永新告訴曹誌建說,過往之事,或有隱情,隻要他回援建功,本督定會上奏朝廷為他辯誣,並且請功受賞,絕不食”
米國珍攻占瀏陽的三天後,劉芳亮親率大軍一萬進抵長沙城下,發起了對長沙的攻擊,何騰蛟嬰城為死守計,大順軍累敗轉戰之師,缺乏重炮和攻城器具,隻靠飛梯攻城,苦戰一日沒有結
第二天,劉芳亮指揮軍兵繼續攻城,何騰蛟親自上城樓督戰,戰況十分激烈,大順軍數次登城,但都功虧一簣,戰至中午時分,黃朝宣的三萬大軍趕到,劉芳亮擔心被內外夾擊,隻得退軍,離城二十裏下
長沙圍解,何騰蛟自鳴得意,對章曠和嚴起恒說道:“賊軍不過如此,可見所謂剽悍善戰,盡是訛可歎朝廷剿賊十餘年,徒費錢糧,局勢竟會糜爛到這種程”
這話太過自誇,隻有傅上瑞才會曲意奉承,可是他卻到永新搬兵去了,此刻並不在場,章曠和嚴起恒都隻簡單敷衍了幾句,心裏覺得很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