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四部二軍
字數:2822 加入書籤
“不是,”田見秀搖了搖頭,“聖上說,軍機部是負責參謀機宜我想,聖上的意思是想給幕府中的謀士們一個正式的軍”
“萬歲爺給了這麽大的恩典?”吳汝義大吃一
這個年頭,隻要稍微有點頭臉的官員都有幕僚,但入幕七品縣令和入幕高官顯貴顯然是不同的,除了待遇和圈子的差距之外,更主要的是獲得官身的機會不
官越大,實權越大,就越有機會推薦自己的幕賓出仕,其幕府也就越有吸引力,對賓主雙方都有好
但像這種入幕即出仕的事情,即使是權閹魏忠賢也做不到,按照吳汝義的認識,皇帝這是給了田見秀天大的恩
如果真是田見秀說的那樣,設立軍機部隻是為了給幕府中的謀士們一個正式軍職,那麽吳汝義的認識倒也沒錯,入幕田府便等於做官,這不是天大的恩典又是什麽?可是李自成的用意並非如
他是要建立後世的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和軍事情報機構,把現在粗放的作戰和軍隊管理模式條理化、專業化,隻不過想達到目的,他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罷
田見秀當然也跟吳汝義一樣,還沒有這個認識,也認為這是皇帝給他的恩典,對此感激涕零,望空拱手道:“是得感謝萬歲的恩典呐!子宜,好好幹!看見沒有?聖上虧待不了咱們這些老部”
“是是!都督說得是!”吳汝義連連點頭,不由得心生向往,看上去比田見秀還要激
田見秀讓吳汝義遐想了一會兒,又接著說道:“還有一件事,子聖上說,想把軍隊分為防軍和征軍兩部分,防軍負責守衛府州、綏靖地方,征軍則負責野戰爭鋒、攻城拔寨,還要增設奮勇將軍一銜,位在威武將軍之下、都尉之上,主要是點檢防軍,出任地方防禦問我的意見如”
“可行!”吳汝義又跳了起來,也不問問田見秀是怎麽回答皇帝的,自顧自地說了起來:“萬歲爺為什麽在山海關吃了那麽大一個虧?還不是因為從西京到北京這一路打下來,占了那麽多城池,都得分兵把守,把二十萬大軍給拆零碎了?我聽說,萬歲爺進北京的時候,手裏就隻有不到十萬兵了,直隸、山東各地紛紛歸附,又派出去兩三萬占窩,到了和劉總哨劉宗敏)東征山海關的時候,又留下一萬守北京,出征兵力不過才六萬當時吳賊吳三桂)有五萬兵,韃子兵有七八萬,合在一起是我軍的兩倍,又都是打慣了仗的精兵,這怎麽打得贏?要是當時有防軍有征軍,征軍打下城池,交給防軍把守,咱們那二十萬野戰精兵不被拆散,都帶到山海關去,哪還至於跟吳賊拚一天一夜那麽長的時間?哪還至於被韃子兵趁我軍疲憊,撿那麽大個便宜?要我說,都不用二十萬,十萬大軍撲過去,三把兩把就能把吳賊給撕碎了,韃子哪還有便宜可撿?憑他們那七萬兵也想打山海關?哼!能打早就打下來了!明軍都廢物成那樣了,他們不也從沒打下來過?”
這就是帶兵打仗的人,對政治不關心,對軍事卻打聽得比什麽都仔細,吳汝義雖然沒參加山海關之戰,甚至當時都不在北京,但了解得一點也不比親曆者
說起山海關之敗,田見秀也覺得很遺憾,現在回想起來,正是由於這一戰失利,才使得原來投降大順的明官明將紛紛倒戈,導致直晉魯豫的形勢急轉直下,終於不可收拾,不僅丟了地盤,還折損了很多在當地駐守的將領和軍隊,對大順軍的打擊不僅是實力上的,還有心理上
兩人感慨了好一會兒,田見秀說道:“二軍製好是好,可那不還是要分兵嗎?先分後分而已,不然防軍從哪裏來?總不能全是新招來的兵吧?”
“呀!”吳汝義又叫起來,“都督你讓兵部招兵,以補充各營缺額,可是黎誌升那個滑頭卻非要把新兵都扣在手裏,說是要集中統一編練,這能不能是為了組建防軍?”
“這我倒沒想過,”田見秀搖了搖頭,“你是說,聖上早已經跟他說過這件事了?”
“是吧?呃——,不能吧?”這一問,把吳汝義也給問沒底了,“萬歲爺他……”
話沒說完,一個小校走進來稟報道:“稟都哨,兵部侍郎黎誌升求”
“嘿!巧了嘿!”吳汝義大笑起來,“剛剛說到他,他就來了!這滑頭還真會趕時候!都督,咱們問問他?”
“你必問不出”田見秀笑
黎誌升是崇禎七年1634)的進
大順政權帶有相當濃厚的底層民眾本色,對明朝官員帶有近乎本能的敵意,認為文武卿相“非盜上則剝下”,全不是好東西,因而在選用官員時,多用未入仕的舉人、生員等底層知識分子,對明朝降官,一般也隻錄用四品以下的中下級官員,三品以上的高官很少錄
所以,黎誌升在大順政權中屬於比較少有的“高級知識分子
他四十多歲,中等身材,體型微胖,圓臉細眼,總是一副笑嗬嗬的樣子,原是明朝的山西督學參議,官聲不太好,於大順軍攻克太原後歸順,隨李自成入北京,任兵政府左侍郎,之後倒是兢兢業業,克己奉公,一直追隨李自成,在明朝降官紛紛反叛的情況下,仍然忠心耿耿,不離不棄,顯得尤為可
他走進書房,與田見秀、吳汝義見禮後,對田見秀說道:“都哨,聖上刷了一道密諭來,說是讓你我共同拆”
共同拆看?這可是件絕無僅有的事!田見秀愣了愣,扭頭對吳汝義說道:“子宜你暫且回避一”
“不用,”黎誌升說道:“來傳旨的內使說了,不避左”
這都什麽亂七八糟的呀!不避左右還叫什麽密諭?田見秀暗暗搖頭,說道:“既如此,那就有勞部堂把密諭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