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誇出花來了...

字數:5257   加入書籤

A+A-


    看著這一長串的問題,不少人都心中思忖了一番。
    皇帝的問題,大概解釋便是:道與法是治國的兩大工具,有重要作用。
    曆朝曆代以此在治國上取得了好政績。
    他即位以來努力行道行法,但為什麽成效不大呢?
    是因為有道有未行,還是法有未守?
    還是說那就算行道守法,也恢複不到古時的興盛?
    後麵就是說在座的考生們都是關心國家的人才,肯定有自己的意見。
    讓各位直言出來,答得好的,皇上會采用你的意見。
    當然。
    采用是不用想的。
    畢竟皇帝可能就瞄幾眼一甲三個的文章,甚至都不會細看。
    而十幾個讀卷官,看三百多份考卷,要在第二天中午前確定好殿試的名次。
    大多也不會細看的。
    殿試不會經過謄抄,看的便是個人的書寫能力。
    一眼看過去,字寫的好的,便先有個卷麵分。
    再看前麵幾句,看的舒服了,那卷子分數估計會更高。
    這樣的試卷,才有機會進入到一二甲。
    為了有足夠的時間做題,大家行完禮後,便開始緊張的抄著題目。
    而且寫字的時候,更是花費更多的心神,力求比以往寫的更為工整。
    這次的殿試題目,估計押中的人不會太多。
    畢竟大家都奔著新政去了。
    李東陽雖然有出了一道相關的明律的題目給趙策,但他說話的終點也在新政上。
    連李東陽都押不中,可以說大部分人估計都是押不中的。
    索性趙策這個人,最大的優點便是聽人話。
    反正李東陽出的題目,他都刷了一遍。
    靜下心來抄完題目後,便開始稍稍回想著先前自己寫過的卷子內容。
    再稍加潤色,便是一篇不錯的策問了。
    皇帝問說,為什麽他上任之後一直勤勤懇懇,努力行道行法,但為什麽成效不大?
    對此,當然不能跟著說皇帝治理國家不行。
    畢竟皇帝自己批評自己可以。
    但你做臣子的,也跟著批評他,那就是愣頭青了。
    所以,趙策很快便確定好了自己策論的中心思想。
    誇皇帝的勤政愛民,治理國家的成效,誇國朝如今的欣欣向榮。
    趙策在草稿紙上寫下:“臣對:臣聞人君代天以理物,常秉天之大權以成無為之治......”
    對君一番吹噓後,便到了臣子。
    當然,直接罵臣子也是不行的。
    要說,隻能說皇帝可以怎麽驅使臣子,讓他們能更好的為國朝效力。
    這些寫完後,才輪到辯論的內容。
    趙策在紙上,寫下“然也”二字,當做轉折。
    道與法,作為治國的兩大工具。
    雖與現代有些不同,但其實也不難理解。
    道強調順應天命,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自然當然包括其中孕育的人性道德等。
    而法,則是當權者手中治國的工具,也就是治理百姓的工具。
    這是古代的以法治國。
    道方麵,能噴的不多。
    趙策寫下勸陛下無為而治,讓百官各司其職之類的話。
    正論之後,後麵的反論重點,大多數便放到了法上。
    以法治國的基礎上,他稍稍引進了依法治國的概念。
    同時也做了變通。
    說明法律不該隻是陛下治理百姓的工具。
    若是陛下該適當的完善法律、給百姓普法,讓他們有法可依,幫著監督濫用職權的官員。
    這樣才能讓官員更好的完成分內之事,各司其職。
    “君能其事,臣舉其職,則天下之事日就於理......”
    寫到這裏,趙策稍稍頓了一下。
    君臣之道,他把百姓扯了進來。
    會不會不太好?
    畢竟他這樣的辦法,好像有點恢複祖製的意思?
    明太祖上任後,便搞了人手一本《大誥》。
    憑著《大誥》,百姓也可以告官。
    可終究是因為《大誥》這本書刑罰太重,又與明律相撞,所以才廢除了。
    自己如今寫成這樣,會不會讓他們想到這一方麵去?
    趙策想了想,便又刪改了一些。
    盡量用溫和的語氣,更隱晦的一筆帶過這些。
    至於剩下的,則是閉眼繼續誇了。
    什麽“陛下稟剛健睿哲之資,懋正大高明之學”,又誇皇帝會用人,才使得如今天下大興。
    洋洋灑灑的誇了又整整一頁紙。
    反正如今國家不能致治之盛,絕對不是陛下你的問題。
    吹噓完,分好鍋。
    說完這些後。
    趙策這才開始發表自己的忠君愛國之意。
    感謝皇帝和有關部門的提意見,讓他能夠進入到殿試中,給皇帝提意見。
    發表了感激之情後,再保證自己說的都是肺腑之言。
    最後引用聖人言,又說自己的不足之處,表明自己願為陛下國朝如何奉獻,為陛下如何辦事。
    一直吹到趙策覺得自己應該方方麵麵都吹到了,才勉強算是滿意。
    往回翻了翻,應該字數是遠超三千餘字了。
    趙策這才放下筆,輕噓了一口氣。
    轉動了一下寫字有些僵硬的手腕。
    看到膳夫正在送飯過來,他直接舉手要了點吃的。
    不過也不敢吃的太飽。
    怕吃吃飽後,整個人會犯困,影響後麵的謄抄。
    雖然不至於幾個錯別字就扔到三甲去,但這種能避免的錯誤,自然是要避免的。
    吃完飯,趙策把草稿又修改了一遍,檢查了兩遍。
    才開始著手謄抄。
    謄抄的時候,更是要集中精神。
    一字一頓的把答案,用台閣體抄寫下來。
    抄完後,太陽已經開始西斜了。
    場中也有不少考生交了卷。
    趙策抄完後,索性也不再檢查了。
    直接便起身交卷,看著受巻官按流程收下自己的試卷後,才如釋重負的出了門。
    悶聲出了宮門,便看到顧鼎臣和一個也提前交卷的貢生也走在自己的前麵。
    那貢生心情似乎不錯,眉飛色舞的道:“往常我在家中,最愛研讀史書,答題竟意外的順利。”
    顧鼎臣臉色卻不大好。
    兩人看到趙策,顧鼎臣強笑著和他打了個招呼。
    倒是他旁邊那個貢生,很是高興的說道:“你便是此次會元,朝廷的定西侯?”
    趙策點頭說是。
    這人便自我介紹說:“在下乃江西袁州府人氏,嚴嵩。”
    “定西侯你作為會元,想必此次殿試的策論也做的不錯吧?”
    “可否讓我等聽聽你是怎麽答的?”
    一陣春風拂過,趙策想起自己那整篇誇皇帝誇得如春風吹、百花開般的策問,輕咳一聲。
    “在下不過引了些前代史書的內容,都是前人之言,實在不值一提。”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