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宋金攻遼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A+A-




    公元938年,後晉皇帝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這給後繼的中原王朝埋下了一顆釘子,幽雲十六州自秦漢以來就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戰略要地,曆朝曆代皆派有重兵駐守,現在此處陷於胡塵,這不僅使得中原失去了對抗遊牧民族的第一道防線,還是得遊牧民族得以占據一塊生產力先進的地區,使其文明程度和綜合實力躍升。
    大宋自從太祖開國以來就一直受到幽雲十六州“泰山壓頂”一般的威脅,雖然太祖太宗等大宋開國將帥皆不曾忘奪取燕雲,但是數次北伐皆不成功,幽雲十六州幾乎沒有得到恢複,究其原因因為漢民族經過五代十國之亂有些先天不足,再加之宋代對武將的掣肘,導致宋代在軍事上的局麵一直都相當被動,故有“弱宋”之稱,但有的時候,愚蠢的國策比實力不足更可怕,這就是北宋後期的“聯金滅遼”之策。
    曹晟回想那段曆史,今日遼國蕭得裏底派遼國特使肖客、韓昉訪宋,對宋奉表稱臣,乞念前好。然大宋和金國盟約已成,徽宗並未宣遼使麵見,遼國這邊由於也是強橫慣了,在大宋前三排現在並沒有靠得住的私人關係可以動用,故一直沒有進展。
    今日肖客特來登州麵前輔國大將軍曹晟,地上蕭得裏底的信函,請求曹晟出麵促進宋遼會談。
    曹晟很是糾結,他自然知道這次宋金海上之盟的結果是什麽,現在最正確的政策應該是什麽。
    “少主,這遼使已到登州,現在國策已定,不管如何,我們若是介入,那麽將受天下所指,疏為不利也!”白策道。
    “子句你們覺得現在宋遼金三國局勢來講,對我大宋最有利的是什麽政策?”曹晟沉思片刻問道。
    “自然是坐山觀虎鬥!”婁敏中和白策不約而同的說道。
    “是啊!應該是這樣才符合我大宋的利益啊。”曹晟歎道:“但是國策就是國策,子句,蒙兄,你們代表晟去見見肖客說明情況,晟要去一趟西北。”
    大宋宣和三年五月,宋金海上之盟正式簽訂,由宋國皇帝趙佶和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蓋上玉璽,宣告正式開始攻遼。
    <,免費小說網站
    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禦駕親征,於天輔四年五月,完顏阿骨打親率金軍向遼都城上京臨潢府進發。
    遼國天祚帝為阻遏金軍西進,命耶律淳為都統,招募遼東饑民28萬人,編為8營,號稱“怨軍”,由乾州進屯蒺藜山進行防禦,但是這樣的軍隊在當世第一強軍麵前不堪一擊,遼國大敗,天祚帝耶律延禧因遼西作戰失利,再次向金求和,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拒絕允和。然後親自率軍分三路疾趨上京。耶律延禧得知金兵再舉,倉惶部署防禦。
    7月,金軍進抵上京城下,派遣使者招降。遼上京留守撻不野自恃上京城池堅固,屯積豐厚,企圖據城固守。金太祖親臨城下督戰,大將闍母率軍首先登城。不到半天功夫,外城即被金軍攻破,撻不野知城難保,遂率軍出降。
    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往西京。8月月遼都統耶律餘睹降金。金太祖得知遼內部空虛,兵員枯竭,於9月命皇弟完顏杲(完顏斜也)為內外諸軍都統,完顏昱(完顏蒲家奴)、完顏宗翰(完顏粘罕)等為副都統,耶律餘睹為先鋒,統軍南下,攻中京。遼人毫無鬥誌,金軍未到,即焚燒芻糧,準備徙民逃遁。
    與此同時,大宋以樞密使童貫為北征主帥,種師道、劉延慶、呼延灼等為大將,開始征遼。
    童貫磨磨蹭蹭的直到完顏阿骨打拿下遼國上京才開始出征。
    徽宗自從曹晟整完方臘,與金國達成海上之盟,遼國哀求大宋和議之後,信心感爆棚,完全不管自己幾斤幾兩,一年前還被一個小小的宗教叛亂搞得夜不能寐的前程往事,這次我們自認為偉大而絕世的統帥趙佶同學大軍開拔之前,宋徽宗就向童貫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徽宗的上策是兵不血刃複幽州,燕京人民簞食瓢飲迎王師。曆史證明這純屬宋徽宗想多了。如果燕京人民能有這種覺悟,那大遼朝廷就不會退守燕京,而且還以燕京為根據地抗衡女真。既然大遼退守燕京,那就說明燕京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但這個基礎,不屬於北宋,而屬於大遼。
    中策是政治名義複幽州,大遼天祚帝稱臣做藩王。簡單說就是政治手段先於軍事手段,打下燕京不如招降燕京。耶律延禧投降北宋然後做藩王,這多好?然而,大遼雖然末日,大遼皇帝卻沒有慫貨,這一點,宋徽宗以己度人了。
    下策是屯兵邊境搞巡邏,燕京人民不想回來、天祚帝也不投降,那童貫就“按兵巡邊”。不想回來、不願投降,那就應該動手。而且,北宋興兵北伐,實際就是動手打仗。那這個“按兵巡邊”,到底是幾個意思?在宋遼邊境搞演習嗎?
    宋徽宗這三策的言外之意就是:燕京能收複就收複、不能收複就看看。
    其實說到底,現在的徽宗和他的北征班底其實在心裏並未有收複燕雲的信心,一百多年的恐遼症在今天麵對大遼也並未消失,所以徽宗的所謂三策也是表明了他的內心所想,事實上童貫在南平方臘的拉胯表現,徽宗等人還是看在眼裏的,童貫自己內心之中難道不清楚嗎?
    但是強大的複燕雲封王的執念對他來說就像一道魔咒一樣。沒辦法後退,隻能前進,這次童貫盡起西軍全部三十萬精銳,匯合河東軍等六十萬北征,種師道和劉延慶是他的真正底氣。
    保大二年,金兵大舉南侵,攻克中京、澤州等地,天祚帝耶律延禧不敢留守,一路西逃,輾轉入夾山與外界音訊隔絕。天祚帝失訊數日後,為了安定人心,堅持抵抗,留守南京的宰相張琳、李處溫便與南京都統蕭幹及耶律大石商議,擁立秦晉王耶律淳即位,稱天錫皇帝,改元建福,史稱北遼,耶律淳命耶律大石總統北遼軍務,負責守衛南京。
    童貫以徽宗之策,“勒兵十萬巡邊”,伺機攻取遼南京。耶律大石受命為西南路都統,率奚、契丹騎兵兩千人,駐於涿州新城縣,以防備宋軍。童貫愛將、前軍統製楊可世聽信傳言,以為隻要宋軍一到,燕雲軍民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遂率輕騎數千直奔南京。
    十月二十六日,耶律大石在蘭甸溝掩襲楊可世,大敗其軍。此後,北遼朝廷又給耶律大石派出三萬援軍。
    二十八日,宋東路都統製種師道率軍抵達白溝,與遼軍隔白溝河對壘。次日,宋軍企圖招降遼軍,為耶律大石所堅拒。他說:“無多言,有死而已。”同時指揮騎兵自西邊水淺處渡河,包抄宋軍守橋士兵,擊潰其軍。
    三十日,蕭幹開始圍攻宋西路軍。十一月三日,種師道見諸部不作戰利,於是引兵撤回。耶律大石聞訊,調輕騎尾隨,在古城與宋軍激戰。種師道等逃至雄州城下,又為童貫所拒,不得入城。遼軍趁勢橫擊宋軍,並斥責宋方敗盟毀約的行為。同日,風雨冰雹交加,宋軍慘敗,史稱“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間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帶死屍相枕籍不可勝記”。
    十一月十五日,耶律大石在涿州召見了宋使臣馬擴。馬擴暗中接納在遼的漢人劉宗吉,在遼廷上,馬擴申明宋朝出兵不是應金人之約,而是因為天祚帝猶在,耶律淳不當稱帝,故起兵問罪。耶律大石質問馬擴:“宋遼澶淵之盟後南北通好已經百年,為什麽要背盟來侵奪?”馬擴答:“大宋因為女真從海上累遣使人要獻還燕地,近來又得到其文牒,具言已經奪取山後,如果南朝不要燕地,則女真就要自取之,故此大宋不得不發兵救燕。”耶律大石作色道:“河西家(即西夏)累次上表,意圖興兵夾攻宋,本朝每次都將表章封與宋朝,不肯見利忘義。而貴朝才得到女真的一句話,就要舉兵?”馬擴又解釋道:“夏國雖然屢次有不遜之言,然而數十年間,何嚐侵得大宋寸土?但女真所說的,確有應驗,大宋不隻救燕地,也想鞏固自己的邊疆,所以出兵。”耶律大石再問:“您作為使者,為什麽要與劉宗吉結約圖謀我們?”馬括說:“因為我是大宋的招納使,職責所在,所以如此。”耶律大石說:“因為兩國和好,所以不欲扣留您,您用餐完後可以回去,替我帶話給童貫:想要講和則仍舊講和,不想和則請出兵見陣。”
    ——
    遼國上京府,完顏打骨打聽完顏宗翰報告宋朝與遼國交戰故事。
    “這大宋竟是虛弱至此?宗翰,你們之前不是跟宋朝的海軍交戰過嗎?怎麽完全不是一回事啊?”完顏阿骨打問道。
    “是啊,我們和韓國慘敗告終,至此不敢再染指日本白銀,此戰過後,平氏也不敢再露頭!”完顏宗翰想了想說道。
    “這就奇了,這西軍的種師道是大宋拿的出手的大將了,怎麽連續敗北呢?難道耶律大石這麽厲害?宗翰,傳令下去,先休養生息,組建新軍,明年再南下滅遼,同時把宋國的消息好好打探!”完顏阿骨打下令道。
    “是,父皇,也許我們可以連這宋國一舉拿下,聽說這宋朝皇帝帝姬三十幾位,以皇二女及皇五女最是傾國傾城,還請父皇賞之!”完顏宗翰抱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