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張鎮子力托巨石東山底下賑災救天下百姓
字數:1340 加入書籤
上回提到南天門懸崖岩石上的馬蹄印,這馬蹄印正是神仙張鎮子騎著大紅棗馬“天馬紅纓”上山頂所留下的痕
據說,神仙張鎮子貌似羅漢、身長一丈二三、滿臉絡腮胡子,濃眉大眼、鼻直口闊、身穿黃色道袍、腳蹬長筒靴、頭戴圓形遮陽他走路上山時,騎一匹紅棗高頭大馬在空中飄飛,,從來不走山上的梯蹬石台階,而是從懸崖峭壁飛上他的坐騎是一匹寶馬良駒,隻因脖頸上長有長長厚厚的纓毛被俗稱“天馬紅纓”,這天馬紅纓神力無比,攀登懸崖時闊步穩健,速度之快,攀上頂峰隻是一瞬間,並且在堅硬岩石上留下一行行深淺不一的腳飛天時像一朵紅雲翩翩起舞而上,忽而又飄然而下,正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去無蹤影,來如閃電、行如”
神仙張鎮子經常騎著飛馬飛上南天門頂,頂上有個大圓岩石,園岩石頂部有一個金魚灣,直徑約三尺,深度約兩尺,是張鎮子用來喂養金魚他經常騎馬上南天門去喂養他的金據說,這東山北峰原名叫蒲草頂,因為,張鎮子對百姓有一種菩薩心腸,救災救難於民眾,所以蒲草頂改名為菩薩有一次童子問他說:“師傅,你喂養的金魚在山頂上,叫我們照看,這山峰這麽高我們上去一次多不容易隻見一小童年齡有十二三有餘,身長不到五尺、禿頭、圓臉、兩眉下一對閃爍的大眼睛,高鼻大嘴,穿一身褐色道袍,腳蹬黑色一會又出來五六個個道童,高低不等,有長臉、.有圓臉、一色的打道童又說:“你是否把金魚灣園岩石搬下來,我們在山峰底下給你照看金魚不是更好嗎?”張鎮子聽了小童子的話,他騎馬飛上南天門,用雙手托起這圓滾的巨大金魚灣石,趕馬飛下山頂,把金魚灣岩石放在奇峰底下的半山這樣一來小童就不用天天上南天門頂喂養金魚
再說,這幾個小道童看見師傅張鎮子把金魚灣巨石搬下奇峰底下的半山腰,小道童們都歡喜的跳起來拍手叫:“好!好!”從此後,金魚灣就落腳東山半山腰,由小道童照看金魚灣裏的金年複一年、代代相據說,崇禎年間十六年,天下大旱、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四川等地天幹地裂、莊稼顆粒無又遭遇蝗蟲災害,當時蝗蟲遮天蔽日,成群結隊,鋪天蓋地而來,落在地裏,莊稼青稞一掃光,落在山上,樹木青草轉眼工夫全部吃有一小童在山裏拾柴,突然一群蝗蟲飛落他身邊,小童隨起一笊耙捂過去,然後數了數有一百多可以想象當時的蝗蟲有何等之多,百姓到處鬧饑荒,民不聊生、東山底下幾十裏的村莊百姓到處沿街乞討,張鎮子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千方百計救助百姓疾苦,就把東山蒲草頂廟宇裏的糧食搬下山,在山底下安了一口大山上的小童連夜不停的燒火做成飯給百姓食用,山下幾十裏村莊的百姓都在這裏吃不下半年時間,就把廟裏的糧食吃盡,張鎮子想來想去,最後終於決定把金魚灣裏的魚換成糧食分給百隻見金魚灣裏的金魚全部變成金元寶,張鎮子把這些金元寶換成糧食分發給百姓,救活了東山底下周圍幾十裏地村莊的百從此後東山蒲草頂也出名了,當地百姓燒香磕頭感謝張鎮子救災救難保平金魚灣裏的金魚沒了,水也幹一直到如今,張鎮子救災救難救助百姓的事跡至今還被傳頌人間,岩石上麵也還留有張鎮子騎馬上兩座山峰頂的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