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世有秦天故天下不同
字數:8095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 第101章 世有秦天,故天下不同! (第13頁)
徐福,乃是秦天在大秦,所遇到的最虔誠求仙
就連始皇帝,雖然有篤信方士七年的經曆,但是他的內心中,顯然對所謂的神仙方士依舊心存懷
隻不過,他強迫自己去相信而
唯獨徐福,對神仙之事篤信到骨子裏,從未動
在他僅剩一人一馬船漂泊在大洋上,數日無飲食,靠生吃螃蟹為生,卻依然鍥而不舍地一個人劃著馬船向著霞光之處前進時,就連秦天亦動
這便是秦天對扶蘇蒙恬亦避而不見,卻親自去大洋上為徐福逆天改命的原
修行,本身就是逆天行
不論是修仙,還是煉氣,皆是如
既然逆天,當然需要一顆百折不撓,九死不悔之心!
而徐福,亦是秦天所遇到的,最接近入道之
他本來就九死不悔,一片冰心,又師從鬼穀子,而鬼穀子雖然是縱橫家祖師,但是本身就是華夏養生第一人,所著學說與後世成熟期的道家頗為相
養生為何?自然是求活得更久,也就是,長生!
故鬼穀子,乃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從實際出發,以培神養體的方式謀求長生者,而不是依靠一些玄之又玄的理
作為他的關門弟子,徐福沒有學習鬼穀子的縱橫術,而是全盤繼承了鬼穀子的《本經陰符七術》,其對道的理解,已然與後世道家相差無
而徐福自己,以秦天為其批命的結果來看,本身亦是道心通透之
秦天甚至可以想見,若是徐福早生千年,他根本就無需出海尋訪仙緣,因為他自己就能夠體會到仙緣,無需任何神仙之流的點
這便是所謂的天人感應,天人感應乃是指天地,抑或稱天道與人之間的交天道與人交感,乃生天此便是所謂的應運而
譬如在後世曆史中總是作為某個隱秘之地存在的華胥之國,其創建者便是華華胥至雷澤,即雷神所居住的水邊,見一巨腳印,華胥異而踩之,由此受孕,誕伏
這便是商周時的天人感應,彼時天人感應極為頻繁,傳說中此時天地間尚有建木,溝通上天與人
若是徐福生在此時,他早就已經感受到天道,便是不入道,亦離大道不
然而,他生在了大
此是末法時代!
末法時代,天地大亂,道基崩毀,法則混亂,道統斷
世間再無天人感應,建木亦已經中斷,不知所
天地之間,再無入道之途!
自此,世間聖人絕跡,仙人亦再不現人間,天下間隻剩下一群雞鳴狗盜之徒,以所謂神仙方士之言欺瞞天
其中縱有虔誠如徐福者,一片向道之心,亦隻能虛度一生,永遠無法得窺大道之所
這便是,末法時代!
大秦,隻不過是末法時代之始!
其後兩年多年,依然處在末法時代之中,可謂是千古如長夜!
不過,現在世間,出了一個秦天!
天地有道,弘法是道,末法,亦是道!
天下萬物皆在道中,而天道為末法,自然無人無物可入
然而,秦天不
秦天,並非是大秦之人,他乃是後世至此,無論是後世之天道,還是大秦之天道,都無法約束他!
他乃是跳出天道之外,末法,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是故,他方才能夠在雲夢山觀雲海數年,便以煉化氤氳之氣而入道!
而秦天入道,世間便有了學拳之古猿,行雲之蛟龍,以及能煉製仙丹,招來天劫的徐福!
世有秦天,故天下不同!
“隻不過……”
秦天臉色平靜,唯有眼眸中,若有歎息之
“天下雖不同,而大秦之亡,卻不可逆轉!”
“此為大勢所趨,亦是末法時代之征兆!”
“無論扶蘇與胡亥,誰為秦二世,皆無法改變這個結”
“唯一之區別,僅僅隻是秦亡,還是天下皆亡而已!”
他手指微微一動,海麵上突然霧氣翻湧,霎時間組成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最新網址:
第101章 世有秦天,故天下不同! (第23頁)
一幅畫
那是一座泥濘不堪的荒山,荒山之上,旌旗招展,隻不過由於被雨打濕,便是飄揚之時,亦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
而旌旗之下,乃是一處大營,營中的軍卒皆是秦兵打扮,然而他們臉上卻完全沒有大秦悍卒那種氣吞天下的霸氣,有的隻是彷徨無
一聲呦呦狐鳴突然在大營旁的荒山中響起,一個怪異的聲音隨即傳來,響徹四
“大楚興,陳勝王!”
霧氣組成的畫卷變幻,荒山隱去,一名身穿黑甲的武將出現在畫卷
他神情冷峻地端坐在一匹黑色的神駿戰馬上,不遠處的輕車中,有一抹紅色的倩影,正隔著珠簾,深情地凝視這名武
然而冷峻武將此時並未看那抹紅色倩影,他的目光,不離稍瞬地看向身前不遠
而在他麵前,是一片連綿三百裏的巨大篝火!
篝火衝天而起,無數華章樓台,在烈火中倒塌,奇珍異寶,皆付之一炬!
有士卒揮著幹戈狂熱地大喊:“霸王,霸王!”
衝天的火焰隱去,延綿三百裏的阿房宮亦隱去,取而代之的,是一間小小的竹
竹室之中,燃著一個小小的火爐,一個淺淺的酒盤此時正放在爐火
酒盤中裝著清水,白霧蒸騰而起,中間一把小巧玲瓏的酒壺突然被一隻大手抓
大手的主人是一位麵色白淨,頗有鷹視狼顧之相的中年男子,他對麵的那名男子神色雍容,雙耳耳垂極大,幾欲及
“今天下英雄,”白淨男子目光深邃,他輕輕將一顆青梅放入酒壺之中,而後替大耳男子滿上酒盞,意味深長地繼續開口,“唯使君與操爾!”
有鼓角之聲傳來,華夏大地無處不戰,殺聲直衝霄
鼓角諍鳴,漸漸響成一片,有金鐵之聲傳出,而竹室亦漸漸為水氣所縈繞,化作一片慘
慘白的不是霧氣,而是一座骨山,一座足足有四五丈高的巨大骨山!
骨山皆是人骨堆成,從骨頭粗細以及牙齒殘留情況看,其中男女老少皆有,隻不過婦孺占多,骨頭上布滿牙印,顯然這座骨山,乃是人被烹食後所
一名戎裝的粗豪漢子手中的長劍依舊在滴血,他身前躺著一名發須焦黃,明顯帶著胡人特征的男子,後者手上還拿著一條細嫩,一看就出自嬰兒的大
一麵旌旗在粗豪漢子身後獵獵作響,上書“天王”兩個大然而粗豪漢子此時卻絲毫沒有所謂天王的威勢,有的隻是痛徹心扉的慘
他高高地昂起頭,看著身前高聳的骨山,眼中竟然滴出幾滴血
“吾北地漢人本有三百萬戶,丁五百萬,口一千四百萬有”
“短短數年之間,僅於五十萬戶不到,丁口不足兩百萬!”
“餘者,或死在焦土之下,或溺死大河之中,乃至喪身胡人之口!”
“蒼天鑒之,非閔殘暴,實是吾等漢人,已至滅種之邊緣!”
“吾不願喪生胡人之口,吾亦不願坐視吾之漢民,葬身胡人腹中!”
“蒼天鑒之,閔今日向天下立”
“六夷之內,敢稱兵杖者斬之!”
“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其所之!”
“內外趙人,斬一胡首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奚拜牙門!”
“此為殺胡令!今日閔立此令,殺吾漢民者,吾誓不與其共戴天,至死方休!”
“天鑒之,吾漢人之祖佑之!”
骨山遠去,天王之血淚亦遠去,霧氣翻湧之間,一切幻象皆消失不見,海麵上,唯留一聲歎
歎息自然是秦天發出來的,他靜靜地立在碧波之上,神色唏
他是天人,早就超脫於人世間,不以物喜,不已己
所謂的黎民,於他而言,已經和螻蟻無
便是王侯將相,於他眼中,亦是如同浮
然而,縱使再無情,再視天下如螻蟻,天下億萬螻蟻的生命加起來,依然足以讓他動
他一直在推算天地大變,以及大亂之
直到此時此刻,他已經無限接近所謂天人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101章 世有秦天,故天下不同! (第33頁)
境,方才窺破了天
大秦,不是末法之終,而是末法之
大秦之亂,亦不是亂世之終,而是大亂之始!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上古時期,人和野獸無
茹毛飲血,不知禮儀,亦無廉其力不如猿,奔不及馬,爪牙不如虎豹豺狼,每日裏東躲西藏,唯求能夠在蠻荒之間活下
彼時人僅僅隻是野獸的腹中之食而便是不死於獸腹,亦死於寒冷,饑餓,疾病……
突然有一天,有異人為燧人氏者,教會了大家用
自此,人終於開始與野獸區分開有了火,人便無需懼怕黑夜中的野獸,因為野獸怕火而人不
有了火,自此便無需再茹毛飲血,可以將獵獲的野獸毛羽燒掉,吃熟
有了火,便可以用火將硬木前端燒焦,然後製成標槍或者長矛,亦可用火烤將木頭彎曲,製成弓
最重要的是,有了火,便有了安全而光明的漫漫長夜,可以用來繁衍後代,可以用來聊天談心,也可以用來在岩壁上作
然而此時之人,依然隻是勉強算人而已,畢竟野獸並不是日日都能夠獵到,肉也不是日日都得吃,饑一頓飽一頓,與野獸
畢竟人之所以為人,僅僅隻因為人能得溫飽二字而此時溫有火,飽卻不可及,如何稱人?
而後又有一位異人,以大悲憫之心,嚐盡百草,從中選出五種人可食之之物,率領大家烹而食之,收而種
自此,人開始順應天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既得溫,亦得飽,終於與野獸不
然而此時雖然人已經有別於野獸,但是依舊算不得真正的
因為溫飽雖得,卻既無人的智慧,又無人的禮儀和尊
智慧,其實就是生活的經驗,經驗需要傳而禮儀與尊嚴,則需要知識,知識需要載
渾渾噩噩不知道多少年,終於有一日,有異人名倉頡者,以鳥跡獸行為引,以上古之人所留圖畫為本,融入日月山川草木之圖騰,乃成文
曰:“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至列世,式氣光明,左互從家,受赤水尊,戈幹斧芾!”
戊是兵器,長柄斧而己同弋,指弓箭上的繩子,代表弓
甲為象形,草木萌發之態,乙亦為象形,草木彎彎曲曲地長出
黃帝武德充沛,而炎帝為天下人嚐遍百草,教會大家種植,是故,戊己甲乙就是指炎黃二
教會我們用兵器打獵的,教會我們種植的,他們住在我們為他們建起的廟堂之中,接受我們的崇敬和禮
我們要繼往開來,學習先祖們的態度,領會他們的精神,將我們所學會的東西一代代地傳下
他們是我們的共主,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前進,就像日月照耀大地一樣,不管我們到底來自什麽部落,都像山中的霧氣一般,無分彼
我們相輔相攜,彼此扶持,像藤曼一般纏繞在一起,我們就是一家
我們用火烤熟食物,我們圍在火邊喝酒,我們要打更多的獵,建造更多的房子,開墾更多的田地……
倉頡所造之字後世已經隻餘二十八字,二十八字所勾畫出來的,正是上古之場
上古之時已經有酒,隻不過此時的酒還是天然發酵,先民偶然得至殷商時,已經出現了人工釀酒,也發明了“酒”
倉頡歌頌聖人,他自己亦是聖人,乃是文聖!
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聖人,庇佑華夏之民,替華夏之民指引方向,讓華夏之民成為今日得溫飽,知禮儀的模
然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
此話的本意並不是世人所想的天地殘暴,而是指,在天地眼中,萬物一視同
人類自封為萬物之靈,然而在天道眼中,與草狗並無區別,跟野獸也無
但是……
人不願意為野獸,如何?
天道不許!
是故……
聖人出,以人道代天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