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明烽煙四起,遼東終成藩鎮(求追訂月票)
字數:11864 加入書籤
將山海關到遼河以西的土地單獨設立“遼西鎮”,很明顯這是陛下在忌憚遼東的軍力,故而將其進行拆分。
這個方案雖然是孫承宗提出來的,不過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其實就是天啟帝朱由校自己的意思,隻不過是借孫承宗的嘴說出來而已。
盡管首輔顧秉謙同崔呈秀為首的閹黨可能孫承宗是相當的不爽,最近這位孫閣老深得陛下的信任,已經威脅到他們的地位了。
但這件事情上他們犯不著同皇上作對,畢竟不是自己的事情。
熊廷弼雖然有心阻止,但是他一人很難改變,所以最終也放棄了發聲。
雖然中立派的何宗彥有提出質疑,這樣會不會引發遼東的動亂,不過這點理性的質疑根本就沒有引起啥波瀾。
最終內閣關於設立“遼西鎮”的票擬還是來到了司禮監。
最近陛下屢屢對勳貴集團出手,削減了他們手中的兵權不說,還有事沒事拿京營出來開練,如今更是直接對遼東出手。
這讓司禮監的幾位大太監也摸不著頭腦。
司禮監掌印王體乾說道:“陛下此舉著實有些孟浪啊,遼國公豈是那麽好相與的主?此前不過是拖欠了遼東的軍費,遼東軍就敢兵變搶馬市,運銅船,圍攻衙門打死朝廷命官!”
“如今他們真要是成立‘遼西鎮’豈不是要翻天了?”
秉筆太監李永貞說道:“未必會這麽糟糕吧,遼國公此前已經將山海關的守將從其兄李懷忠換成了遼陽總兵毛文龍,應該也有想緩和同朝廷關係的意思。”
王體乾搖了搖頭說道:“正是因為如此,事情才更糟糕!若是李懷忠駐守山海關,還不至於幹出太出格的事情。畢竟他是遼東李家的人,他若是兵變等同於李家造反,遼國公還會有所顧忌。”
“這個毛文龍可就不一樣了,他隻是遼國公的部將,若是真做出啥出格的事情,遼國公也可以在表麵上撇清關係!”
此時的魏忠賢正在閉目養神,表麵上他氣定神閑,其實此刻他的內心也在糾結。
從心裏上他不願意李獻忠垮台,因為一旦打破了“魏忠賢主內,李獻忠主外”的格局。
難保接下來陛下不會出手打擊自己。
可是他很清楚朱由校之所以一反常態,開始編練新軍,想去解決遼東問題是有原因的。
根據王化貞所說,陛下的身體已經出現了狀況,經常半夜驚醒,多汗失眠,感覺渾身無力。
應該是陛下剛繼位那陣過度服用春藥的留下的後遺症。
雖然王化貞一直在給朱由校調理,但是並不見效。
根據王神醫多年的經驗,應該是朱明皇室有遺傳的疾病,導致陛下身體久治不愈。
從洪熙皇帝朱高熾開始,大部分皇帝除了壽命不長,在子嗣方麵也不盡如人意。
景泰、天順、弘治、嘉靖都是一子單傳,正德皇帝絕嗣;後代較多的隻有洪熙、宣德、成化、萬曆四人而已。
而壽命比較長的則隻有嘉靖同萬曆兩人。
因為洪武、永樂兩位帝王都是長壽的。
盡管異常肥胖,且長期身體欠佳,但是洪熙皇帝還是活了48歲,比他的絕大部分的後代皇帝活的都要久的多。
所以王化貞大膽的推測這種遺傳的疾病應該是從洪熙皇帝朱高熾開始往下傳的。
正是因為朱由校的身體不好,所以出生的皇子、皇女全部夭折。
除了皇後張嫣的皇長子朱慈燃出生便是死胎之外!
皇貴妃範氏所生的皇次子朱慈焴出生沒幾天也夭折了。
此外還有三位公主也全部早夭。
張嫣的死胎的確是魏忠賢讓王化貞做了手腳,可是其他幾位皇子公主他並沒有加害過。
根據王化貞的估計天啟帝壽數應該也不會太長,但是畢竟還年輕,拖個十年八載應該問題不大。
可是遼國公李獻忠實在太年輕了,此時還不到27歲。
天啟帝朱由校正是知道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預感到自己是活不過李獻忠的,所以才會一反常態,冒險削弱遼東。
魏忠賢說道:“陛下既然鐵了心要削弱遼東,即便我們反對也是沒有用的,遼西鎮恐怕還得設立!”
“不過對於遼西總兵官的人選反正我們也沒有合適的人,倒不如賣遼國公一個麵子。”
很快設立“遼西鎮”就被通過了。
但是誰擔任遼西鎮總兵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遼西鎮下轄山海關同廣寧兩地,熊廷弼建議從山海關總兵毛文龍同關寧總兵羅一貫兩人中選擇一人為遼西鎮的總兵官。
不過這時候沒人願意去遼西,這屬於從李獻忠身上挖肉下來,誰敢去啊?
他們自然是不會推薦自己的人去,那就隻有從這兩人中選擇一個了。
這毛文龍是李獻忠的親信,故而很多人跟著孫承宗選擇了相對來說沒有這麽出名的羅一貫。
這兩人都是李獻忠的部將,雖說是親疏有別。但無論誰擔任遼西總兵官,遼西鎮恐怕還是掌握在李獻忠的手中。
對此內閣眾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此時他們並不願意過分得罪李獻忠!
羅一貫雖然表麵上同李獻忠的關係不是那麽親密,不過畢竟久在遼東,恐怕早就是李獻忠的人了。
朱由校對這個人選依舊不滿意。
最終他決定恢複之前裁撤的寧遠,並任命此前被李獻忠趕出遼東的總兵朱海擔任遼西總兵,並將遼西鎮的治所放在寧遠衛。
他的這個決定倒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僅如此他還設立了遼西巡撫,不僅從軍事上將這裏同遼東剝離,就連政治上也進行了分割。
並任命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畢自肅擔任遼西巡撫。
不得不說朱由校的這一手確實讓李獻忠十分難受。
雖然提前做出了調整,不過山海關同廣寧兩地仍然擁有2萬2千人馬。
除了人馬的損失,遼西的80萬多人口,以及140萬畝土地也將從遼東被剝離。
這讓遼東的眾文武忍無可忍!
李三順說道:“朝廷正在一步步的向我們緊逼,若是這一次我們再退讓,恐怕下一步他們就要向遼東直接下手了!”
失去了大片地盤的遼東巡撫張文炳也氣憤的說道:“恐怕用不了多久,畢自肅同朱海等人就換撤換遼西的文武官員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啊?”
李三順同張文炳的話也說出了遼東眾官員的心聲。
大明的那點俸祿夠養活誰?
這些年李獻忠同閻鳴泰變著法的給各級了東官員發銀子,他們早就上了李家的戰車了。
看著群情激奮的眾人,李獻忠十分滿意,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如今看來天啟帝朱由校已經脫離了曆史的軌跡了,他這是在玩火啊!
李獻忠說道:“各位放心,隻要本公還在遼東一天,一定會保證兄弟們的榮華富貴同產業,誰也奪不走。”
“即日起,遼東士兵的月餉從原來的1兩半提升至2兩,缺額部分由遼國公府補足。將領的月餉也提升3成。”
“遼東巡撫衙門以及遼國公府下屬的各級官吏,由遼國公府直接發放朝廷俸祿的3倍作為‘養廉銀’。”
大明一個七品知縣的年俸隻有45兩,這45兩可不是他一個人用,朝廷一個縣的正式編製沒有幾個人,其餘的師爺啥的還得縣令自己出錢雇人。
即便是從二品的遼東巡撫也隻有288兩的年俸,這點銀子恐怕連養活自己都夠嗆,更別說是做官交際了。
所以大明遍地是貪官也就不足為奇了,不貪根本就活不下去。
原本李獻忠增收的遼東商稅中就有一部分作為官吏的獎金,這下更是直接提升了他們的基本薪資。
如今人心思變,李獻忠直接提升遼東所有官吏同將士的待遇,人心自然是歸附了。
這樣一來誰要將他們趕出遼東,那他們可是真的會拚命了。
他又表態道:“放心吧,遼西之事本公自有安排,你們就等著看好戲吧。”
朱海隻帶了500家丁進駐寧遠,不過寧遠畢竟是遼西的治所,除了原來駐守在這裏的2000人外,他又分別從毛文龍同羅一貫那裏各調了1000人駐防寧遠。
同時畢自肅的遼西巡撫衙門也設在了寧遠衛。
原本遼西的官員都是可以從稅收中抽取的提成的,畢自肅一來這些收入自然是泡湯了。
他們心中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所以對於畢自肅發出的指令基本是陽奉陰違。
而且隔壁遼東的官員居然年俸漲了三倍,更讓他們的心裏不平衡了。
紛紛開始罷工,整個遼西地區幾乎癱瘓了!
原本廣寧還是有馬市的,不過自從成立了遼西鎮之後,無論是大明的商人還是蒙古人都不來這裏,全部都去開原了,使得這裏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
相對於官員,普通的士兵更加窩火!
隔壁的遼東月餉都漲到2兩了,如今他們1兩5的月餉還進行拖欠。
雖說年初的時候遼國公已經直接將欠餉部分直接發給他們了,可是朝廷並不知道。
越想越氣的官兵紛紛找新來的遼西巡撫畢自肅同遼西總兵朱海討餉。
遼西鎮普通士兵的裝備並不比朱海的家丁差,雙方很快就動起手來了。
家丁畢竟人少,此時他們也是投鼠忌器,不敢動刀生怕進一步激化矛盾。
不一會的功夫他們就被揍得滿地找牙。
麵對群情激奮的士兵,朱海選擇了暫避鋒芒。
最終在500家丁的掩護下逃出了寧遠城。
他這一走不要緊,卻把畢自肅留給了討餉的明軍。
很快這些士兵就將畢巡撫給綁在了寧遠的城樓上。
畢自肅剛到寧遠不久,他本身也不是啥大財主,自然是沒有多少銀子。
寧前兵備副使郭廣聞訊趕來勸誡這些士兵。
他說道:“兄弟們,畢巡撫才剛剛上任一個多月,欠餉之事與他無關啊!還請你們放了畢巡撫吧!”
這時一個把總說道:“怎麽和他沒有關係,自從畢自肅上任以來,遼西的商人都跑光了,馬市也停擺了,兄弟們的收入銳減!”
“這都是朝廷設立遼西鎮惹出來的禍!”
郭廣一看壓根就勸不住,隻得讓畢自肅向朝廷寫信要求為遼西鎮2萬2千名將士補餉。
然後他親自去京師送信!
在途徑前囤衛的時候,發現了朱海等人。
在說明了來意後,最終毛文龍還是將他們放出了山海關。
不久後遼西兵變的消息就傳到了京師。
這可是大事,兵部尚書熊廷弼不敢耽擱,連夜就報到了內閣。
首輔顧秉謙連夜召集內閣以及戶部的官員開會。
天啟帝操之過急,終究還是鬧出了兵變。
可他們也不能責怪皇帝啊,出了這麽一檔子事,還是要他們來收拾殘局。
戶部尚書田吉首先問道:“熊本兵,還請確認清楚兵變的到底是寧遠衛的4000人還是整個遼西鎮的22000人?”
熊廷弼說道:“寧前兵備副使郭廣在出山海關的時候曾問過總兵毛文龍,他說這是遼西所有將士的意思,他們還請求朝廷撤銷遼西鎮!”
田吉撓了撓頭說道:“如果是遼西全鎮那就要補20萬兩銀子,今年陛下編練新軍可是把太倉給掏空了,戶部現在根本拿不出這麽多銀子?”
整個遼西鎮都兵變了事情可就搞大了,之前的遼東兵變雖然也鬧的過分可畢竟隻是打死了幾個芝麻綠豆官。
他們如今綁了遼西巡撫,打跑了遼西總兵,不但討餉還公開要求朝廷撤銷遼西鎮。
關鍵還不是這遼西鎮的22000人,你要說他們背後沒有遼國公的支持,誰信啊?
現在根本就不是給不給這20萬兩銀子的事情。
顧秉謙說道:“孫閣老遼西鎮可是伱一再要求設立的,此事你有何看法?”
孫承宗說道:“此事是剿是撫關係重大,我看我們還是準備好剿撫兩策,最終由陛下定奪吧?”
這件事情的確非常棘手,20萬兩銀子雖然不多,可欠餉的不止是遼西鎮。
遼西要是補發了,那麽京營以及九邊各鎮恐怕也會鬧,到時候補不補?可若是發兵剿滅這場兵變,遼西鎮有22000人,又有堅固的山海關,你讓誰去剿滅?
朝廷上下能打下遼西的恐怕隻有李獻忠的遼東鎮了,但這件事情擺明了背後是李獻忠在指使。
他是有意在給自己難堪!
很快朱由校就讓眾人退下,不過他單獨留下了孫承宗。
這個時候也隻有孫承宗靠的住了!
朱由校說道:“孫閣老,若是讓羽林營北上,有幾成的把握可以平息叛亂?”
孫承宗可是親自巡防過山海關的,雖然說從南麵進攻要比北麵容易一些,可是以遼東軍的戰力,羽林營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
不過這個時候他也不想太過打擊朱由校。
他說道:“羽林營成軍時日尚短,況且如今荷蘭人的遂發槍還未全部裝備,山海關城防堅固,若是強攻,恐怕最多隻有3成勝算。”
朱由校很清楚目前他的實力是難以用武力解決這次兵變的,除非他召集九邊精銳去進攻山海關。
可這樣一來便會直接激怒了李獻忠,甚至會將其逼反。
正在他左右為難之際,卻傳來了黃河決堤的消息。
明代黃河河床抬高,已經形成懸河,對徐州城威脅很大。
徐州有句俗話:“不怕刀兵之險,就怕魚鱉之患。”
從城內看河堤,狀如仰釜,周圍水漲,地泉湧出,不雨而溢。螻蟻之災,頃刻間就能使徐州城沉淪,百姓遭受滅頂之災。
由於這些年朝廷的銀子緊張,徐州附近的河堤並未有過大的整修。
天啟四年8月19日奎山堤決口,黃河大水從東南水灌入徐州城,頃刻城內一片汪洋,水深一丈三尺。官舍民廬盡沒,人溺死無數。
之後又遭遇連續的大雨,徐州附近的百姓隻得進入兗州境內避難。
這兩年王希範一直以河間王的身份在兗州附近招募信徒,如今黃河大水泛濫,到處都是流民。
王希範在收到了情報司的指令後,很快就在巨野周邊的馬踏湖附近打出了白蓮教的名號起事。
王希範的義軍直接攻破了巨野城,向周邊百姓放糧,一時間大量流民前來投靠,聲勢巨大。
兗州白蓮教死灰複燃的消息,使得朱由校頭疼不已。
他隻得一麵令南直隸對徐州附近的百姓進行賑災,一麵令山東總兵劉肇基組織兵馬圍剿白蓮教的反賊!
劉肇基很快就率領五千官軍殺向巨野城。
去不料這些白蓮教義軍假借劉肇基的名義將鄆城的守將誘出,最終全殲了鄆城縣的500明軍。
而後王希範攻破了鄆城,又一次開倉放糧。
在巨野撲了空的劉肇基趕緊北上鄆城,然後又一次撲空了。
惱羞成怒的官軍聽說這些賊人尚未走遠,趕緊出城追擊。
劉肇基率領1500騎兵先行,最終在鄆城西北麵的梁山集附近被義軍誘入了沼澤地帶。
情報司為了支持王希範的白蓮教起事,早就暗中向他們提供了不少火銃以及護甲。
失去了行動力的官軍騎兵,在義軍火銃弓箭的襲擊下,傷亡慘重,折損大半。
之後王希範率領三萬多義軍南下擊潰了前來增援的2000步兵。
受傷的劉肇基隻得率領殘部撤退至濟寧州。
義軍則是一舉收複了鄆城同巨野,在兗州聲勢浩大!
原本在取消了“遼餉”後,白蓮教的發展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不過今年朝廷又恢複了“遼餉”的征收,使得他們又死灰複燃了!
除了兗州之外,直隸同河南的白蓮教也發動了起事以響應王稀範,薊州、河間、汝寧、歸德、南陽等地紛紛爆發起義。
尤其是薊州,距離京師近在咫尺!
京師一時間流言四起!
之前朱由校如此整京營,張維賢同朱純臣自然是以各種借口拒絕出戰。
朱由校隻得派出羽林營趕赴直隸各地平亂。
這支部隊畢竟是朱由校傾盡全力打造出來的王牌部隊,雖然從未上過戰場,不過對付一些普通的白蓮教義軍還是輕而易舉的。
尤其是一名叫左良玉的遊擊十分勇猛,接連在薊州同河間府斬殺了不少白蓮教的首領。
最後在孫承宗的舉薦下,左良玉被朱由校破格提拔成了羽林營的副總兵。
並讓他率領羽林營南下河南,山東徹底剿滅白蓮教叛亂!
直隸的白蓮教起義剛有好轉,又傳來了蒙古炒花部同科爾沁部的聯軍南下進犯大同宣府的消息。
使得大明的長城一線一下子又緊張起來了。
而一直沒有得到朝廷回複的寧遠明軍更是氣憤的割掉了遼西巡撫畢自肅的一隻耳朵。
畢自肅本人因為受不了羞辱,居然趁著軍士不備直接懸梁自盡了!
在如此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朱由校也隻得派出孫承宗為欽差大臣並讓遼國公一同協助解決寧遠兵變的問題。
孫承宗明白說是同這些兵變的軍士談判,其實就是同李獻忠談判。
這些人鬧餉也不過是一個幌子,其真是目的肯定是要撤銷遼西鎮,重新劃歸遼東鎮。
在離京之前朱由校已經答應了這些條件。
如今的情況他根本就沒有同李獻忠講條件的資本。
隻是他沒有想到李獻忠居然會得寸進尺。
李獻忠說道:“孫閣老,如今遼東的軍費確實壓的朝廷喘不過氣來了。”
“朝廷有沒有想過以遼養遼?”
孫承宗疑惑的問道:“何謂以遼養遼?”
李獻忠說道:“我李家世受皇恩,願意為陛下分憂。隻要陛下讓遼東設立單獨的布政使司,並將遼東的賦稅權交給遼東布政使,我可以向陛下承諾,遼東不用朝廷出軍費,僅憑遼東自己稅收就能向遼東邊軍發餉。”
“而且遼東原本每年給朝廷輸送的價值60萬兩銀子的銅錠還可以繼續。”
孫承宗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他說道:“遼國公此言當真?”
李獻忠說道:“千真萬卻,不過遼東布政使必須由我來任命,不然可不能保證這麽大一筆開銷!”
很快孫承宗便將李獻忠的意思帶給了朱由校!
這樣做好處同壞處都是顯而易見的。
好處是從此以後朝廷不但可以甩掉每年遼東的餉銀同糧食軍資支出,保守估計至少可以節省下250萬兩以上。
再加上遼東每年還想朝廷提供價值60萬兩的銅,這樣一來天啟朝被徹底解放了。
壞處就是遼東變成了一個大明的藩鎮。
盡管知道這是在飲鴆止渴,最終朱由校還是答應了李獻忠。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感謝書友“20220916170710345”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