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張獻忠率先稱帝,李自成厚積薄發(起追訂月票)
字數:12300 加入書籤
張獻忠同李自成二人自從流竄到大別山地區,這日子過的可謂是相當淒慘!
雖說這裏包括鄂東北、豫東南以及皖西的20餘縣,還是十分廣大的。
可這裏土地貧瘠,百姓本身的口糧就不多,義軍也搶不到多少糧食。
百姓倒是踴躍參加義軍,雖說“跟著義軍混,三天餓兩頓”,不過好歹有口吃的。
起初張獻忠同李自成還挺高興的。
自打洪承疇撤軍之後,他們在大別山沒有了阻礙,大量百姓加入義軍,二人的隊伍擴充了不少。
張獻忠部已經擴充到了2萬餘人,而李自成名正言順的接過了“闖王”的名號,又收攏了部分高迎祥的殘部,壯大到了3萬人。
可是很快兩人就高興不起來了,他們盤踞的光州、商城、固始等地的士紳地主都已經被殺光了。
可也沒有搜出多少糧食,這地方實在是有些窮,別說是同鳳陽南直隸相比,還不如自己的陝北老家。
難怪這地方群眾基礎好,都是些吃不飽飯的百姓,有口吃的就敢造反。
而且最主要的是現在已經到了秋收時節,他們要是不抓緊時間出去搶一波,留在大別山很難熬過這個冬天。
無奈之下張獻忠同李自成二人隻能分道揚鑣,開始離開大別山的核心區域,向周邊的較為富裕的地區發展。
聽說明軍的主力正在登萊同海寇決戰,他們得抓住機會發展。
張獻忠狡猾的很,雖說河南一帶義軍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但是本身不是富裕地區。
湖廣則號稱“天下糧倉”,糧食極多。
於是他有意將義軍的傳統根據地河南讓給了李自成,而自己則去湖廣開辟新天地。
畢竟當初滎陽大會的時候就說好張獻忠南下湖廣,李自成也不好多說啥。
張獻忠算是看出來了,隻要老營那幾千人馬在,其他的都可舍棄。
有了糧食,他瞬間就能再拉出不少人馬。
張獻忠在陝西時曾將收了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艾能奇四人為義子。
幾人也都隨自己的義父張獻忠改姓了張。
不過幾人年紀尚小,隻能呆在張獻忠的少年營。
這個少年營大多是陝北老營的子侄或者遺孤,老營跟隨張獻忠出生入死,少年營就相當於一個老營的預備營。
別小看這些少年營,他們可不是在軍中混吃混喝。
而是擔任打探情報的重任。
張獻忠攻略城池前,都是這些少年營混入敵城,散布謠言,打探情報,有時甚至還會搞刺殺。
少年營都稱張可望四人為“少將軍”。
今年張可望已經十五歲了,他本人也急著想為義父張獻忠出力。
於是張獻忠便將他安排進了先鋒營,少年營則交由年紀更小一些的張文秀、張定國統領。
張可望果然不負眾望,率領三千先鋒營連破黃土關、虎頭關、陰山關,直接殺出了大別山。
張可望的英勇表現得到了眾多義軍將領的認可。
張獻忠也高興的說道:“吾兒甚為勇猛,果然是虎父無犬子!”
於是便封張可望為征東將軍,統領先鋒營。
此時大明正在加征“遼餉”、“練餉”,搞得各地民怨四起,張獻忠的義軍則繼續打出“不分貴賤,均田免糧”的口號。
兩相比較之下,百姓很快就加入了義軍。
崇禎三年十月初八,張獻忠率軍出大別山,攻克了麻城,使得湖廣震動。
張獻忠雖然好殺人,不過當初種光道的建議他還是聽進去了!
做一個純流寇是沒有前途的。
他麾下的義軍不但宣傳“不分貴賤,均田免糧”的口號,也開始注意籠絡一些清貧的讀書人。
他營中也出現了不少文書,負責義軍的物資分配、賬目管理。
不過張獻忠本人並不喜歡讀書人,而且他的疑心極重,所以他的義軍隊伍裏並沒有文人可以成為他的幕僚。
他也隻是利用這些文人替自己做做宣傳。
不過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一個叫張角的人給張獻忠獻上了《分田策》,簡單的說就是給義軍以及參加義軍的人發田契。
隨著一顆顆士紳人頭的落地,他們的糧食銀子都落入了張獻忠的腰包。
他們手中的田地自然就成為了張獻忠籠絡人心的手段。
不過義軍的《分田策》可是有講究的,家中的成年男子參加義軍,才會給其父母分田。
分田不分糧,大多數人根本就熬不到明年糧食重新種出,最終還是跟著義軍走。
如果你自己參加義軍,那麽也給你分田。
張獻忠手下有文書專門給你開地契,蓋張獻忠的大印。
伱人走了沒關係,隻要將來義軍打回來,你憑著這個地契,這些田還是你的。
所以這些義軍都是懷揣著夢想的,相當於張獻忠提前給他們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隻要將來他成功了,這些“空頭支票”就可以兌現。
準確的說這也不是完全空頭,畢竟義軍的確是把土地交到了你的手上,雖然義軍走後有被人奪走的風險,但是隻要義軍打回來了,這些就是你的。
這就是相當於提前分紅了,隻要造反成功,義軍人人手上都有股份。
這樣一來義軍原本帶不走的土地就變成田契帶走了。
對於義軍有戰功的將士,張獻忠也給他們發田契,隻要跟著他張獻忠混,將來這些都能兌現。
不得不說這招的確是厲害。
張獻忠在麻城“打土豪,分田地”,很快就將自己的兵力擴充到了十幾萬人。
而且現在義軍也開始篩選了,老弱病殘不要。
對於這些被義軍篩選淘汰的人,隻要田地有多,張獻忠也給他們分一些。
這也是對他們心向義軍的鼓勵!
這樣下次張獻忠打回來的時候,這些人都將成為義軍的內應。
這些田契他們肯定會壓在箱底,盼著將來張獻忠君臨天下,好兌現。
張角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張獻忠的謀士。
沒辦法張獻忠的殺心實在是太重了,要是真讓他將湖廣同四川給禍害一番,那李獻忠將來可就要欲哭無淚了。
所以李獻忠才想出了這個《分田策》,讓張角出現在了張獻忠的身邊。
張獻忠殺人,其本身殘暴是一方麵,其實這也是他的一種策略。
一方麵是他確實沒有這麽多糧食來養閑人,另外大明的子民戀土思鄉的情結很重。
李獻忠在遼東開出了優厚的條件,給百姓舉家搬遷到遼東,肯去的百姓尚且不多。
張獻忠哪裏來這個條件?
所以他隻能采取才原始野蠻的方法,通過殺人,毀掉他們的家園,迫使這些百姓跟著自己混。
另外這樣也能破壞朝廷的稅收,既壯大了自己又削弱了朝廷。
可如今有了張角的《分田策》,那麽他殺人就隻剩下了立威的作用。
也就沒有必要天天殺人了。
畢竟有了《分田策》這個大殺器,百姓都盼著他張獻忠早日君臨天下,對於支持他的百姓,他也沒有必要痛下殺手。
《分田策》的另一個好處是救了不少讀書人。
畢竟分田發田契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可不是幾個人就能幹完的。
而且放出去的田契也是要造冊登記的,萬一將來張獻忠真的君臨天下了這些田可都是要兌現的。
就連張可望也認為張角的這個《分田策》,絕對是將來義父張獻忠君臨天下的利器。
張角之才不亞於漢之蕭何!
而分到了田契的義軍們,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一路攻城掠地,連戰連捷。
大軍一路攻克羅田、新洲、兵臨黃州府。
新上任的湖廣總督府熊文燦趕緊派兵支援黃州。
不得不說,崇禎下令各國各地編練新軍還是有效果的,如今武昌府很快就聚集起了數萬大軍。
由於義軍對於士紳幾乎是格殺勿論的,雖然百姓擁戴他們但是各地的士紳都將張獻忠視作洪水猛獸。
各地的團練,鄉勇紛紛來到黃州助戰。
那些地主老財們也舉家逃亡了黃州府以及武昌城。
張獻忠來了他們就要被滅族了,還管啥鄉土情結?
義軍攻打黃州城很不順利。
張定國也說道:“啟稟父帥,黃州城內兵力眾多,各地的官軍鄉勇足有2萬餘人;而且那些士紳連糧食都運到了黃州,即便是我們圍困了黃州,他們的糧食也比我們充足。”
張可望也說道:“不隻是黃州的兵馬,武昌城的援軍也快到黃州了。孩兒以為我們應該調整目標。”
張獻忠人稱“黃虎”,打仗向來狡詐。
他令張可望率萬餘人佯攻黃州,自己則率領主力偷偷向西,向德安府進發。
果然官軍的注意力全在黃州一線,德安府兵力空虛。
十一月初一,張獻忠攻克了孝感,攻入德安境內,並擒獲了湖廣總督熊文燦派往襄陽調兵的使者。
此時官軍主力盡在黃州,德安府的兵力空虛。
初五,張獻忠舉兵十二萬攻克了德安的首府安陸。
自“滁州大戰”之後,義軍再一次攻克府城,這也使得義軍的信心大增!
占領安陸後,起義軍得到了大量的物資補充。
張獻忠又在這裏搞起了“殺士紳,分田地”,的得到了大量百姓的擁護。
義軍說到做到,還真就將那些士紳財主的田地以及官田分給了百姓。
而且在百姓的幫助下,那些士紳私藏的銀子同糧食更加無處可藏。
在張角的勸說下,張獻忠也開始轉變了,他非但不殺普通百姓,還拿出了小部分糧食給百姓放糧,開始收買人心!
三天後孫可望的先鋒營也來到了安陸,不過隨之而來的還有追擊他的2萬官軍。
張獻忠讓孫可望帶領三萬人馬堅守安陸,官軍連攻十餘日,傷亡了三四千人,卻拿安陸城無可奈何!
城中心係大明的士紳官員已經見了閻王爺,而城中的百姓或多或少的分到了張獻忠發的田契或者糧食。
他們自然是幫助義軍守城。
而此時的張獻忠則是率領主力北上,攻克了隨州。
隨州攻克後整個德安府基本都在義軍的控製之下了。
當然這並不是張獻忠的主要目的,攻克隨州隻不過是為了打通通道。
他真正的目標是襄陽。
湖廣古稱荊州,但凡是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要控製荊北之地,有三個地方至關重要。
一個自然是首府武昌,而另外兩個地方便是襄陽同江陵。
張獻忠想要在湖北這個地方有所作為,那麽就必須要拿下這三地中的一個,才能立足。
武昌兵力眾多,他一時難以攻克。
江陵的位置又過於居中,且他沒有水師,很難固守。
隻有襄陽合適,一方麵襄陽所轄的江漢平原是產糧重地,可以為義軍提供足夠的糧食。
此外襄陽也是連接陝西同河南的通道,占領這裏之後,可以打通多省的通道。
李自成在河南也很有起色,拿下襄陽後他可以同李自成遙相呼應,聲勢更為浩大。
最主要的是他之前擒獲了熊文燦派去襄陽調兵的使者,這個調兵文書可是真的。
張獻忠很順利的誘出了襄陽城的把八千守軍,並成功的伏擊了他們,然後又讓自己的義軍混入敗軍之中逃回襄陽城。
當天晚上,混進襄陽的起義軍兵士在城裏好幾處放火,全城的百姓從睡夢裏驚醒,發現到處火光衝天,全城大亂。
在混亂中,起義趁機占領了城門,並將城外的義軍放了進來。
大隊人馬趕到,官軍要想抵抗也來不及了。起義軍進城以後,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銘。
第二天張獻忠依照張角的計策,當著全城百姓的麵當場斬殺襄王朱翊銘。
並打開襄王府的府庫,將一些糧食分發城中的饑民。
從而掀起了《分田策》的高潮,因為襄王朱翊銘在襄陽及其他各府的田產多達一萬多頃,也就是上百萬畝。
在加上從襄陽城中其他士紳富商的財產,張獻忠可謂是賺了一個盆滿缽滿。
光是各類的金銀也有上百萬兩,糧食也抄得了70餘萬石,足夠義軍熬過這個冬天了。
不少官軍在分得了襄王的田契後,直接搖身一變成為了義軍。
更是有不少人直接讓張獻忠稱帝。
張獻忠則謙虛的說道:“自己目前手中隻有襄陽、德安兩府之地,你們見過隻有兩府之地的天子嗎?”
眾人也聽明白了,八大王不是不想稱帝,是嫌地盤太小了。
要地盤還不容易打就是了。
十二月十八日,張獻忠的大將趙無雙攻克了襄陽西麵的鄖陽府。
而此前被陳奇瑜打的落荒而逃的“曹操”羅汝才也從漢中率領千餘部眾來投。
見到老兄弟來了後,張獻忠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羅汝才聽說了張角的這個《分田策》,感歎道:“這可真是一件利器啊,之前義軍兄弟們隻當這些田地是帶不走的無用之物。怎麽就沒人想到田地雖然帶不走,田契確是可以帶走的,將來我們義軍打回去,這些田契不就可以作數了!”
說完之後,他便跪在地上說道:“末將羅汝才懇請陛下賜田!”
不得不說,這羅汝才不愧有“曹操”之名,這個馬匹拍的張獻忠那叫一個舒服。
於是張獻忠便賜了羅汝才極其將士襄陽城外的良田萬畝。
張獻忠自然不可能做虧本買賣,他這一萬畝田是賜給羅汝才同他麾下將士的。
這些田換千餘精銳的效忠不虧。
崇禎四年元月一日,張獻忠在湖廣襄陽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
封張角為左丞相,羅汝才為宜陽侯鎮守襄陽南麵的宜陽。
至於他的四個義子分別被封為鎮東侯、鎮南侯、鎮西侯、鎮北侯。
其他各路大小頭領也皆有封賞,並免去三府百姓大順元年的賦稅。
襄陽等三府百姓,得了大西的田契,又免了賦稅,自然是心悅誠服,甚至還有不少周邊的百姓跑到了張獻忠的地盤上。
而大西皇帝張獻忠麾下的精銳已經多達25萬之眾!
張獻忠在湖廣搞的風聲水起,李自成在河南自然也沒有閑著。
他同張獻忠分開後,便一路殺向了信陽州。
此時河南各州府的兵馬大多抽調去了山東,信陽隻有不到兩千守軍,麵對李自成的三萬義軍,自然是無可奈何。
義軍僅僅一天時間就攻克了信陽城。
既然張獻忠那邊已經有張角獻了《分田策》,種光道自然也不甘落後。
雖然都是李獻忠想出來的主意,不過為了避免引起懷疑,種光道把名字改了下叫做《鈞田策》,其核心內容還是一樣的。
就是發田契,開空頭支票,給義軍發原始股,等李自成當上了皇帝就兌現。
很快信陽的士紳也開始倒黴了,李自成這裏也搞起了分田。
義軍的《鈞田策》很快就傳遍了河南大地。
河南原本就被義軍掃蕩過,闖王的名號還是很好使的。
很快李自成就控製了大半個汝寧府。
當李自成率軍從信陽北上汝寧府城之時,突然路邊有一會書生打扮的人。
隻聽他高聲唱到:“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眾人聽聞後皆嘖嘖稱奇。
尤其是那句“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非常適合作為義軍的口號。
畢竟老百姓沒啥文化,“鈞田免糧”之類的不如這種大白話朗朗上口。
很快李自成就把那書喊了過來。
那書生說道:“小生李岩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天啟丁卯年舉人。”
“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不過由於結交魏忠賢,已於崇禎元年被削職為民了!’
“小生本次前來,是來投奔闖王的!”
李自成目前手下的大將有劉宗敏、李過、高傑等人,不過還沒有啥文人投靠,隻有一些秀才作為文書。
軍師種光道雖然足智多謀,卻是地地道道的陝北農民。
當然人家祖上是大宋的將門種家,精通兵法也還說的過去。
闖王李自成說道:“李岩兄弟既然是士紳子弟,又是舉人想必家中資產頗豐?”
李岩說道:“我李家是杞縣當地屬數得上的豪門,在義軍的政策下,乃是必殺之列!”
“李某也不隱瞞,我之所以投靠闖王乃是因為《鈞田策》,不知道這是出自哪位高人的手筆?”
種光道心裏苦笑一聲,這自然是出自遼國公這位高人之手,不過目前他也隻有無恥的冒領了。
於是李自成將種光道介紹給了李岩。
李岩施了一禮說道:“小生雖然出自官宦之家,但我也自幼習武,君子六藝皆通,常以家財接濟鄉裏,結交江湖上的朋友。我本人其實是主張鈞田的,我願意說服家父以家產資助闖王成就一番大業。”
李岩性格豪爽,很對李自成等人的脾氣。
在李岩的建議下,義軍改變了此前對士紳一律皆殺的政策,若是願意投效義軍並捐出大量家產的士紳,他們也可以接納。
李自成的義軍在《鈞田策》的刺激下,也如同滾雪球一般的壯大起來。
僅僅3個月的時間已經占領了汝寧、南陽、汝州這二府一州,並攻入了河南府。
由於朝廷的橫征暴斂,百姓早就過不下去了,於是紛紛跟著闖王造反。
李自成手下的義軍也發展到了三十萬人的規模。
此時傳來了張獻忠在襄陽稱帝的消息。
而且張獻忠有意讓李自成同他一起稱帝。
於是李自成詢問眾人的意見。
劉宗敏、李過這些武將自然是主張李自成稱帝,他張獻忠都稱帝了,李自成自然也應當稱帝。
不過李岩同種光道卻提出了反對。
種光道反對是因為目前義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沒有根基之地。
張獻忠好歹還有一個襄陽可以作為自己的根基,但目前義軍的汝寧同南陽都不合適。
至少也要攻下了洛陽或者西安,再考慮稱帝。
李岩反對則是更實際,他問道:“朝廷是先征討大西帝張獻忠還是闖王李自成?”
“如果闖王也稱帝,那麽我們的地盤在張獻忠的北麵,朝廷自然是集中兵力先剿滅我們,然後才能南下消滅張獻忠。闖王雖然稱帝了,其實是被張獻忠當成了擋箭牌。”
於是李自成決定先不稱帝,繼續使用闖王的名號。
而且集中兵力北上,占領河南府,攻取洛陽、西安!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感謝書友“20170930214313029”、“愛的暖通技術員”、“150814012415712”、“普魯士容克1”、的月票支持以及書友“日龍不帶包”的打賞支持!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