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禎自縊八公山(求追訂月票)
字數:8521 加入書籤
壽州北麵的八公山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山,這裏山勢險峻,峰巒疊嶂,景色優美!
淮南王劉安的墓地就在這裏,它還見證了豆腐以及《淮南子》的誕生!
曾有傳言淮南王劉安曾經同八公埋金於此,八公山的西南麓還有戰國名將廉頗的墓地。
不過此刻崇禎可沒有心情看這些秀麗的風景。
雖然曹文詔拚死拖住了左良玉的大軍,但是遼東的騎兵憑借自己戰馬的速度很快便堵住了他們南撤壽州的通道。
楊嗣昌同曹變蛟等人經過苦戰最終收攏了三千多殘兵,退到了八公山的主峰白鶚山。
雖然憑借險峻的地形暫時阻止了敵軍,但是他們隨身攜帶的幹糧本就不多,大多還遺留在了馬匹上。
即便是每天隻吃一頓,五天後他們就會斷糧!
不過好在山上有多處泉眼以及溪流,水源並沒有斷絕。
再收集一些野菜樹葉還能多堅持一陣。
楊嗣昌說道:“還請陛下安心,臣已經派出多路使者突圍求援了。如今我們已經到了鳳陽境內,廬州的援軍最多兩天就能趕到,從揚州南京發兵十日之內必能趕到。”
雖說八公山還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往其他地方,但是遼東軍多騎兵,即便是崇禎可以突出去,很快便會被敵人的騎兵追上,他不敢冒這個風險。
此時也隻能困守山上,坐等援軍了。
左良玉原本是從鳳陽南下攻打壽州的,沒想到居然同崇禎的人馬撞了一個正著。
從俘虜口中得知,崇禎等人就在隊伍中。
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不過他身邊也隻有萬餘人馬,同曹文詔的激戰也折損了兩千多人。
為了防止崇禎等人竄入壽州,左良玉派李國英率2000人先行占領壽州,他則親率6000人封鎖下山的通道。
若是擒下崇禎這可是大功一件,哪怕是封爵也不是沒有可能。
於是他一邊調集周邊的部隊前來壽州,一邊向李獻忠報捷。
李獻忠之前就收到了崇禎從開封突圍的消息,所以才急令左良玉同毛文龍南下。
雖然他不願意親自動手幹掉崇禎,不過此刻也不能放虎歸山。
這崇禎還真是命大,居然一次次的絕處逢生,讓他從太原一路跑到了壽州。
不過這回撞到了自己手上肯定不能讓他再跑了!
除了左良玉麾下原本的兩萬人外,他又令張之極率2萬騎兵南下壽州。
張之極頗為不解的說道:“根據左良玉的奏報,他已經擊潰了曹文詔的主力,崇禎在身邊最多隻有三千人馬。”
“左良玉的2萬人已經足夠應付了,為何還要末將率2萬人馬前去?”
李獻忠笑著說道:“崇禎命硬,本王怕又讓他給跑了!”
這話張之極自然是不信的,他知道李獻忠其實不想讓崇禎落在自己手裏。
他真要幹掉崇禎,崇禎壓根就沒有機會跑出京師。
他猜測李獻忠一定是想讓左良玉自己幹掉崇禎,避免將這種髒水潑到自己身上去。
但如果要撇清關係,那麽王爺又為何要讓自己去趟這個渾水?
看著一臉疑惑的張之極,李獻忠也不同他開玩笑了。
他令人拿出一副《雞犬升天圖》,然後說道:“八公山可是一個好地方,傳說是當年淮南王劉安得道升仙之所。”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就是出自這裏。”
“你將這幅畫帶給左良玉,並將本王剛才說的話告訴他。”
淮南王劉安當初涉嫌造反,最後一命歸西了,這哪裏是得道升天啊?
李獻忠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要崇禎在八公山“得道升天”!
左良玉一個大老粗,看來還是得自己好好點撥一下他。
張之極接過了這副《雞犬升天圖》,說道:“王爺放心,末將一定會將您的話帶到的!”
李獻忠說道:“崇禎不會坐以待斃的,南直隸一定會派出援軍,本王讓你帶上兩萬人是去消滅援軍的,八公山你就別去參合了!”
張之極高聲說道:“末將領命!”
而此時的南京城可謂是風雲際會。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出於種種原因,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並保留了一套中央機構。
南京和京師一樣,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師相同。
北京所在府為順天府,南京所在府為應天府,合稱二京府。
不過,南京各機構設員較少,管轄範圍也僅限於南直隸。
大明實行的“兩京製”,其實防止的就是出現如今的局麵,如果京師失守,那麽大明皇帝可以立即啟用南京作為國都。
所有的國家機構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而大明則可以利用江南的人力物力迅速東山再起!
南京在做了兩百多年的備用首都,如今終於要派上用場了。
這也讓留守在南京的那些政壇失意者,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尤其是那些在京師失勢的東林黨人同新崛起的複社,他們都想趁機奪權。
當然了,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兵權。
誰掌握了兵權誰才有話語權。
南直隸地區沒有都指揮使,所以南直隸的調兵權實際就由南京兵部直接管轄,而統兵權則分別由南京武將勳貴、南京守備太監負責。
南京兵部尚書馮銓,守備太監崔文升以及魏國公徐弘基三人掌握著南京的兵權。
馮銓如今可謂是春風得意,再加上他背後有守備太監崔文升的支持,又曾經兩度進入內閣,還是具有很大話語權的。
但他也有吃虧的地方,就是他是北方人,得不到本地江南士紳的支持。
江南的東林黨同複社也結成了同盟。
雖然複社的領袖張溥也考中了進士,不過由於溫體仁的打壓,複社成員的仕途都不怎麽順利。
複社雖然在民間的影響力不小,但是很難在朝堂上掌握話語權。
在複社同東林黨的推波助瀾下,東林大佬錢謙益出山,擔任了南京禮部尚書。
東林黨人明白兵權的重要性。
他們不但有南京兵部右侍郎史可法,還拉攏了鳳陽巡撫兼漕運總督朱大典。
朱大典手中也掌握著數萬大軍,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不過如今遼東軍大舉南下,朱大典根本不敢抵抗,僅僅幾天時間他就丟掉了淮安同鳳陽。
帶著萬餘殘兵敗將逃到了揚州。
朱大典的敗退,也使得東林黨在同馮銓的對弈中處在了下風。
馮銓任命兵部右侍郎史可法為揚淮總督,統領江北的各路明軍抵擋遼東軍南下。
看似是給了史可法不小的兵權,但實際上是讓他頂在了抵擋遼東軍的第一線,並將他本人踢出了南京的核心權力圈。
如果李獻忠沒有搞出那個“弘光新政”,那麽李獻忠同崔文升很容易讓江南直接宣布效忠弘光朝廷。
但是如今北方的士紳不是被殺就是被迫向李獻忠妥協,獻銀獻地,擁護“士紳一體納糧”。
這點南方的士紳是難以接受的。
所以他們仍然對崇禎皇帝抱有幻想。
當崇禎求救的消息傳到南京後,以錢謙益以及侯恂為首的東林黨人強烈要求北上壽州,解救出陛下。
雖然也有一些理性的聲音,比如戶部侍郎馬士英就認為李獻忠的大軍已經逼近了揚州,此時再派兵馬北上會使得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揚州一帶更加危險。
所謂“守江必守淮”,一旦揚淮地區失守,他們很難守住長江。
畢竟遼東軍不同於傳統的北方軍隊,他們除了擁有強大的騎兵外還擁有強大的遼東水師。
遼東軍突破長江非但輕而易舉,他們還能利用長江快速的向沿岸各地投送兵力。
可是營救崇禎是政治正確,馬士英人微言輕,他的建議自然沒有引起多少波瀾。
在東林黨人的慷慨陳詞下,馮銓也不得不做出妥協。
畢竟不救陛下,這頂帽子太大,誰都承擔不起。
馮銓最終抽調了南京、蘇州、常州等地的3萬人馬,並任命兵部右侍郎史可法統兵,前兵部尚書侯恂為監軍,前往壽州營救陛下!
不過馮銓也不傻,他借著這個機會將南京周邊不聽自己號令的部隊全部送去了江北。
如今李獻忠親率十萬大軍南征,這群蠢貨居然還幻想著將崇禎迎回來,好趁機上位。
隻要史可法將這波人頭一送,到時候遼東水師的戰船駛入長江,南京城也就隻剩下投降這一條路了。
東林黨很看重這次出兵,一旦史可法成功的將崇禎迎回南京,他們必將重新崛起!
所以東林大佬錢謙益親自前往揚州為這支大軍送行,鼓舞士氣!
揚州的富商也紛紛讚助銀錢糧食,揚州城滿是歡送的百姓,所以這支人馬的士氣還是很高漲的。
畢竟東林黨的未來以及整個江南士紳的利益全看他們了,如果李獻忠打過了長江,那麽他們就隻有乖乖的交稅,任人宰割了!
揚州到廬州足足有五百裏路,史可法等人日夜兼程,僅僅用了6天時間就趕到了廬州府城。
經過查探,目前左良玉部仍然在包圍八公山。
至少說明陛下暫時還是安全的,這也讓史可法同侯恂鬆了一口氣!
史可法雖然沒有啥實戰經驗,可是他並不傻,還是很清楚自己手下這些人馬同遼東軍的差距的!
他說道:“侯尚書,北地數十萬大軍或降或敗,我們這三萬人真能救出陛下嗎?”
侯恂可是同遼東軍直接交過手的,他自然知道他們這三萬人不過是烏合之眾,根本就不可能打贏李獻忠的遼東鐵騎。
但此時圍困崇禎的是左良玉,憑借自己同左良玉的師生情誼,說不定有說服他的可能。
於是他派人給左良玉送去了一封信。
左良玉已經收到了張之極帶來的《雞犬升天圖》,知道了李獻忠的意思。
他雖然是一個粗人,不過他也知道曆史上弑君之人不會有啥好下場,這讓他產生了一些疑慮。
正巧這時侯恂的書信到了,侯恂的信中不光有君臣大義,更有不少實際的承諾。
隻要左良玉反正,救出陛下,不但封其為寧南侯,江南富商更是會拿出100萬兩,作為給他的獎勵。
說實話左良玉有些心動了!
這時李國英說道:“恭喜左總兵,侯尚書給我們送來了一場驚天的富貴啊!”
左良玉說道:“這錢雖然來的容易,但是拿不長久啊!”
“即便是我們救出了陛下,可這天下早晚是弘光朝廷的,遼東郡王不會放過我們的,我們是有命賺沒命花!”
“更何況這些隻是侯恂同東林黨人的承諾,能不能真拿到還兩說!”
李國英說道:“左總兵誤會了,末將可不是讓伱背叛遼東郡王。”
“我們隻要假意答應侯恂,將他們這支人馬吃掉。到時候再將這份勸降書交給遼東郡王,左總兵還擔心自己的前程嗎?”
李國英的建議不錯,不過左良玉此時還在猶豫之中,畢竟侯恂對自己有大恩,自己如此坑他,有些忘恩負義。
不過最終還是自己的功利心占據了上風!
見到左良玉答應反正後,侯恂同史可法趕緊率軍北上。
畢竟是一個爵位同100萬兩銀子。
普通人很難拒絕這些名利的誘惑。
他們當然可以要求左良玉將崇禎給送過來,可是這樣一來自己的營救大功可就基本泡湯了!
最終侯恂還是選擇了冒險北上!
但他們在途徑瓦蚌湖附近時遭到了張之極大軍的伏擊。
一萬步卒擋在了他們前方,一萬遼東騎兵則是從兩翼殺出。
史可法同侯恂的三萬人原本就是從各地東拚西湊的烏合之眾,當看到大批遼東騎兵殺出後,他們很快就崩潰了!
可是兩條腿的步兵,如何跑得過身後的騎兵。
很快他們就成為了遼東騎兵的獵物。
最終3萬人馬,戰死7千,投降兩萬。
侯恂眼見遭到了左良玉的背叛,知道自己有負皇恩,在亂軍之中拔刀自刎。
史可法僅僅收攏了三千殘兵逃回廬州。
當張之極在瓦蚌湖擊潰援軍的同時。
左良玉也發起了對崇禎的最後圍剿。
他們這三千人已經斷糧八九天了,早就沒有了氣力。
左良玉的人馬很快就攻上了山,而此時的崇禎也同楊嗣昌等人失散了!
他身邊隻剩下了王承恩一人了!
這時他們來到了一顆歪脖子樹前。
王承恩手持戰刀擋在崇禎的胸前。
這一幕似曾相識啊,居然和當初崇禎的夢境中一模一樣!
左良玉並不想背負一個弑君的惡名,所以此時他手下的人馬也沒有上前。
在王承恩慘死之後,左良玉手下的羽林營高喊道:“恭請陛下升天!”
最終崇禎解下了自己的腰帶,然後將自己掛在了這顆歪脖子樹上!
弘光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於八公山的一顆歪脖子樹上,享年二十歲!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持!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