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廢除殉葬

字數:3385   加入書籤

A+A-


    大行太上皇帝的一封廢除殉葬的遺旨,被皇帝遵行,實施,這是一項較大的功績。
    大明建國初期,殉葬製度在中原地區被太祖高皇帝重新恢複,並且進一步的成為了規格,家法,到了後麵,除皇帝的妃嬪外,宗室藩王亦有效仿。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生前命自己亡故兒子的妻妾殉葬,秦王朱樉妃王氏,開了個頭。
    而後太高皇皇帝死時,有十數名後宮女子殉葬,建文皇帝對生殉宮女的家屬進行了表彰和封賞,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皇帝以張鳳、李衡、趙福、張弼、汪賓、孫瑞、王斌、楊忠、林良、李成、張敏、劉政等,由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為本所千、百戶,其官皆世襲,而這些人的女兒,妹妹都在為太祖高皇帝生祭殉葬的名單中,被稱之為天女戶也。
    太宗文皇帝朱棣亦對殉葬持支持態度,永樂初年,朝廷討論要革除建文皇帝升授的官員,為朱元璋生殉的這幾家都是沒有變動,反而迎來了升遷。
    朱棣死後有十六個妃子和幾十名無位號的宮禦生殉,所被迫殉葬的妃嬪中還有朝鮮女子韓麗妃,集體殉葬時女子們的哭泣哀求情景,慘不忍睹。
    明仁宗有五妃生殉,其中包括有寵、有三個兒子並家有侯爵封號的郭貴妃;
    明宣宗有十名女子殉葬,除其一為惠妃何氏,其餘皆無妃位,正統年間方為她們追贈妃號,加以諡號。
    朱祁鎮反對殉葬,而此時朱見深下達廢除殉葬的旨意,實際上,並不是越俎代庖,朱祁鎮在生前為帝的時候,確實有這個想法,隻不過連年的變故,讓他沒有機會去做罷了。
    皇帝去世死了那麽多人,到了下麵的宗藩他們有樣學樣,被生殉的女子比皇帝的還要多,這也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一個汙點。
    廢除生殉,這是為帝者的大功績,故這也讓曆史中的朱祁鎮,在後世有著兩級發轉的稱謂。
    有人說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卻是一個好人,有悲天憫人之心,卻也有狠辣薄情。
    隻此廢除殉葬一事,便可稱“千古帝王之盛節。”
    繼任皇帝朱見深嚴格執行之,自此,明朝妃嬪殉葬製度被從法製上禁絕……
    懷宗,中宗,神宗,世宗,朱見深在四個廟號之中,為自己的父親選擇了中宗。
    仁宗、聖宗、孝宗、睿宗中興之主,世祖世係偏移,代宗、世宗功業不足、憲宗、宣宗有功有過,神宗懦弱之主,寧宗遭遇動亂、被迫逃往,德宗、英宗由盛轉衰,高宗文弱無能,文宗偏好武力,武宗過渡君主,度宗、定宗在位短暫,穆宗、光宗昏庸腐朽,熹宗名為亡國之君:哀宗、思宗實為亡國之君。
    為太上皇帝朱祁鎮定下中宗的廟號,雖然在前朝引起一陣不小的私下探討,但卻沒有人敢多說什麽,人家剛剛死了老爹,你此時說廟號不符,先皇配不上,那不是對著老朱家祖墳方麵撒尿,想要惡心皇帝陛下嗎。
    按照道理來說,隻要後繼之君是自己的親兒子,即便當皇帝的時候,惡貫滿盈,也不會有什麽惡諡,當然,會衍生一個私諡,官方稱中宗,可能民間就不這樣稱呼。
    朝廷方麵的官方悼念行動一直在繼續,對於宗藩,皇子,以及武勳,官員的管束很是嚴格。
    在這個時期,若是聚眾飲酒作樂,可是大罪。
    民間所受到管束並不多,但兩京之地的百姓生活還是受到了些許的影響,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不允許張燈結彩、操辦喜事。
    梓宮在乾清宮中,停靈一個多月,在既定日期中,皇帝,皇太子扶靈而出大明門。
    朱祁鈺也在半月前返回京師,在正式出喪的前三天,朱祐樺也返回到了京師。
    送喪隊伍數萬人。
    在京有爵位的武勳,京師文官不管品級,全都要跟著前往……而年長的皇子,皇孫也都一並前往。
    皇陵的修建延續二十餘年,規模隻比長陵小了一些,這也是朱見深第二次出遠門。
    為朱祁鎮辦理完喪事之後,朱見淳也帶著自己未大婚的妻子啟程前往朝鮮……
    紫禁城中。
    已成少年郎的朱祐樺來到了坤寧宮中,拜見自己的母後。
    此時的皇後張妍一身素服,在國喪期間,皇宮之中無論是皇後,還是各級嬪妃,甚至是下麵的宮女,都不能穿金戴銀,也不能著盛裝。
    作為皇後,老朱家的兒媳婦,更要以身作則。
    朱祐樺長得很高,也非常英俊,可在見到自己的母親後,少了一分親昵,多了一分恭敬,自從自己去了朝鮮,已有八年,內心深處對於母親的眷念,已經減少了很多。
    而張妍看到朱祐樺之後,卻一直都是眼含熱淚,不過在朱祐樺一口一句的皇後娘娘的稱呼下,張妍也知道,長大之後的朱祐樺內心深處還是有些恨自己,恨他的父親。
    不過,帝王家的親情,除了愛,就是恨。
    “在漢城生活可習慣?”
    ”皇後娘娘放心,在漢城呆了這麽多年了,早就習慣了,不過內心有些掛念母後,現在看著皇後娘娘氣色尚佳,孩兒也放心了。”
    張妍聽到這話,歎了口氣,想要說些什麽,可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正在此時,皇太子朱祐楷跑進了坤寧宮,他一臉興奮,邊跑邊喊著:“母後,母後,皇兄來看您了……”
    等到朱祐楷進入坤寧宮後,一直坐在旁邊的朱祐樺立馬站起身來:“外臣叩見皇太子。”
    朱祐樺說著,便想跪下身去,而朱祐楷速度更快,他上前一把將其攙扶住:”皇兄,太過見外了吧。”
    “君是君,臣是臣,沒有什麽見外,太子殿下,還是讓外臣行完這個禮吧,不然,傳到父皇耳中,又是一樁罪責啊……”朱祐樺輕聲說著。
    而聽到朱祐樺的這句話後,朱祐楷也隻能將攙扶自己親哥哥的手鬆開,任由朱祐樺為自己行禮……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