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至孝千手千眼佛

字數:5882   加入書籤

A+A-


    水陸庵,有庵字卻不是尼姑庵,是佛家的寺廟,我們這裏人都知道,水陸庵實際上就是悟真寺。

    唐悟真寺上院被毀後,悟真寺的僧人就搬到了下院,水陸庵實則是唐悟真寺的下院,又名下悟真寺。

    最早時水陸庵隻是悟真寺做做水陸道場和水陸道場的水陸殿。後來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庵內大殿裏塑有彩色泥塑,有第二個敦煌之稱,由此可見庵內泥塑的精巧。不過這些全是我的耳聞,真假難定,今天去看過之後就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我們一行五人進了水陸庵大門之後,林屹的母親和我奶奶兩個人更能走到一處,她們兩人手挽手要一起去拜觀音,林屹父親則說自己要到處隨意走走,讓我和林屹兩個人想去哪玩去哪玩。剛進門,他們三人就如同商量好的一般,很快就消失在視野中,五個人就剩下我和林屹兩個。

    林屹拉著我的手,說到:“想去哪裏?”

    我隻好實話實說:“我第一次來這裏,根本就不知道該去哪。對了,彩色泥塑在哪裏,我聽人說這裏的彩色泥塑菩薩非常有氣勢”,“那你就跟著我走吧,這裏我來過不少次,那些泥塑確實很好,保準讓你看個夠。就是這裏不許拍照,你看過若是覺得喜歡,我們可以買畫冊,冊子裏所有的泥塑都有照片”,我笑著拉緊林屹的手“好啊,先去看吧”。

    我在他的牽引下徑直去了有泥塑的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水陸庵內的西正殿,正中隔壁上塑釋迦、藥師、阿彌陀佛,均端坐須彌座上”,他示意我往三佛位置看,“你認認哪個是釋迦牟尼,哪個是藥王,哪個是阿尼陀佛”。

    我把三個佛看過去,隻覺得他們個個寶相莊嚴,神態慈悲,一時間讓我辨認我還真認不出三佛都是哪三位。

    我走近一些細細看時,看見下麵有標誌牌,上書三佛尊名,我笑著轉身望林屹“你白問了,有寫明白呢,當中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阿尼陀佛,右邊是藥師佛”。

    “那你可知釋迦牟尼佛兩邊站著的是誰?”

    不出意外當是釋迦牟尼佛兩大弟子,阿難和迦葉,這個應當不是難題,我笑著說“你這可考不倒我,多半就是阿難和迦葉,對吧”。

    我說完林屹沒說話,從錢包裏取出來一疊100塊錢,隨手給我了一些,我接過來疑惑的看著他,林屹笑著指指功德箱,“我們給功德箱裏捐點錢,這叫供養”,說著話林屹就把手裏的錢隨意分成三份,分別放進了三個菩薩前設立的功德箱,我學著他的樣子,把手裏的錢分三份分放到三個功德箱裏。

    放完錢後林屹往裏麵走,跟我說“前麵正壁你看過了,來,看看後麵”,原來這個中壁是兩麵都有泥塑,後麵的泥塑也是三個菩薩。

    當中端坐觀音菩薩,騎白象的普賢菩薩和騎青獅的文殊菩薩分列兩邊。

    這三佛中讓我驚奇的就是觀音菩薩。

    在我的意識裏,觀音慈眉善目,寶相莊嚴,是一個女菩薩,而水陸庵裏的觀音菩薩則是有胡子的,就是男相,這與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

    這真是第一次見到。對觀音菩薩印象最深的時候就是看新白娘子傳奇,裏麵的觀音至始至終都是一個大慈大悲的佛家大能,在我心裏,觀音就是這麽一個善良慈悲的女性形象,今天突然看到一個男性形象的觀音菩薩還真的是覺得好難接受。

    林屹看著我的表情說到:“被驚到了吧,其實觀音本來就是男相,男相也是他本來的麵貌,佛教在西漢傳入中國時,由於中國人的喜愛,逐漸把觀音菩薩演化成了女相。所以通常我們在寺廟看到的觀音菩薩都是女相,電視劇的形象上也都用的是女相,也隻有在水陸庵,你才能看到觀音菩薩全留有胡須。當然,從根本來看,不管是男是女都可做菩薩。如果去掉胡須,這裏的菩薩仍是善眼慈眉,慈母形象,關鍵是要有顆菩薩心。”

    林屹這句關鍵是要有菩薩心就如同醍醐灌頂,菩薩就是菩薩,外貌如何都不重要,隻要有普度世人教化眾生的菩薩心,便是一個該人人敬仰膜拜的聖賢。

    我默默站著雙手合十,心裏其實在這一刻並沒有什麽多餘的想法,就是想頂禮膜拜一番,可自己又不懂該用什麽動作,就隻好想怎麽做便怎麽做,心之所想便付諸行動,比用什麽大禮都要虔誠的多。

    從這裏轉身,我看到前簷二梢間內壁,皆塑有一尊坐佛,其中南壁為應身佛,北壁為報身佛,林屹在這時說到“南壁應身,北壁報身,這二佛與對麵正壁佛壇主尊釋迦牟尼佛相呼應,共同構成釋迦牟尼‘三身佛’的布局”。

    “三身佛?有什麽說法嗎?”

    “這麽說吧,三身其實是一個佛,所謂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為應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三身隻是凝聚的佛法不同罷了”,林屹說完拉著我來到一個座下有孔雀的菩薩前“這是孔雀大明王,也就是佛母”。

    眼前的菩薩佛母大孔雀明王泥胎貼金彩繪,如來相,頭螺發,頂有隆起的肉髻珠。額間白毫凸顯。脖子有佛紋。袈裟通肩,衣口、袖口、下擺等處都繪有花邊圖案。孔雀明王一麵雙臂,手中無持物。右手高,手掌直立分開;左手低,掌心向上靠腹部示說法印。無冠,亦無瓔珞耳璫臂釧等裝飾。臉部、胸部、衣紋各處金光閃閃。佛母端坐蓮花台,下麵是孔雀。

    原來這就是孔雀大明王,這可是傳承萬世都不會讓人遺忘的人物,隻因她是佛母。

    但我對佛母真的是沒多大的喜愛,佛祖和佛母都離我們太過遙遠,就算後人頂禮膜拜還是讓我生不出親近喜愛的感覺。

    就是這彩色泥塑當真是塑得極為精巧。在孔雀大明王身後的牆壁上左右各依次從上到下塑有七排泥塑,這些泥塑形態不一,各有變化,又都栩栩如生,“孔雀大明王背後的泥塑講述的是和佛母有關的佛教事跡,不過不結合典籍還真是看不懂講了什麽”。

    既然不懂,那就當好玩看看就行,我拉著林屹的手換地方,繼續前行。

    到一個有著許多隻手和許多隻眼睛的佛前,林屹說到“這是水陸庵裏的千手千眼佛,這佛可是咱們中原的佛”,林屹說到這裏故意賣起了關子,我拉著他的手輕聲說“有什麽故事或者傳說趕緊講”。

    林屹笑一笑開口:“這是一位至善至孝的佛”。

    “傳說中,唐朝有個妙善公主,她看破紅塵,一心皈依佛門,便入了城南白雀寺削發為尼。這件事轟動了朝廷內外。文武百官,黎民百姓沸沸揚揚無不議論此事,有說好的,有說壞的,把誰的嘴也封不住,更有那紈絝子弟、浪蕩公子爭相來到白雀寺,以參佛降香為名,都想一飽眼福,看看曾為金枝玉葉的妙善公主是個什麽模樣。後來,消息傳到唐王耳朵裏,可把皇帝老兒氣了個半死,他立即傳旨,命人帶領八百宮廷侍衛,將白雀寺火化,務要斬草除根,不留一僧一尼。在一天夜裏,一場大火驚醒了城南百姓,人們看到白雀寺化作一片火海,有人拿來鉤鐮水桶上前救火,被宮廷侍衛厲聲喝止,大火直燒到天明,可憐五百僧人連同妙善公主一齊於寺廟內化為灰燼。

    這件事慢慢沒人提起了,不料唐王卻染上了一種怪疾,他渾身長滿了五百個膿包。這膿包痛癢難熬,坐不成,睡不成,不抓癢得難受,抓破疼得鑽心。禦太醫誰也不識何病,誰也沒見過一個人生這麽多膿包。眼見得唐王老兒龍體一天天消瘦,神誌時時昏迷,滿朝文武慌了手腳,卻又都束手無策。

    忽然有一天,一個道童來到宮中,口稱能治萬歲貴恙。道童來到唐王麵前,唐王問他:‘你怎樣為寡人治病?’道童道:‘萬歲之疾,乃五百冤魂作祟,必得親人手眼方能醫得,若無此物,斷不可治!’

    於是唐王叫來自己的所有兒女,這些太子、公主和親王一個個麵麵相覷,誰也不願舍去自己的手眼,道童說:“這些人不願意獻出手眼,不知萬歲還有兒女沒有?’唐王哭道:‘還有一位妙善公主,對朕最為孝順,可惜被我燒死了。’道童長歎一聲說道:‘也罷!算萬歲命大,香山有一位不久得道的菩薩,憐念於您,命我給你送來手眼各一隻,請速煎服!’說完留下一個紙包,飄然出宮而去。

    唐王服藥後,果然一天天龍體康複了,五百膿包一夜之間結痂而愈,唐王感激不盡,帶著百花寶帳、香蠟紙表,親往香山還願。來到香山寺,果見一位菩薩缺了一手一眼,唐王連忙上前拈香,並讓司禮監代他行禮叩拜。最後降旨:‘菩薩娘娘大慈大悲,濟世活人,有功於朕,你為禎獻出一手一眼,朕今日封你千手千眼。’從此這位菩薩便成了‘千手千眼佛’,也就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位菩薩,她其實就是唐王的妙善公主,她的至孝是值得萬世頌揚的”。

    林屹說到這裏停了下來,我心裏被妙善公主的至孝感動,親生父親因為流言蜚語把自己女兒活活燒死,她卻在成佛前為父親留下一手一眼,沒有一絲不甘和怨懟,當真是孝到極致。

    可我們現在的人卻是如何對待父母的呢?至孝之人在現代這個物質至上的社會裏真的是少之又少。人的生活好了,思想水平提高了,但是自私自利卻為一分的減少,多少父母掏心掏肺也換不來兒女的一句貼心問候,換不來一次端茶送水親做湯羹,更換不來一次疾病時的床前侍候,多少人心裏隻想著自己,隻想著金錢利益,當父母垂垂老矣尚不知要好好孝敬,等死後才做樣子大修墳墓大宴親朋,在外人麵前裝樣子哭得肝腸寸斷,實則是打心底裏高興老家夥終於死了!

    城市裏不知道,農村就有過好多兒子和媳婦,到父母老時連口吃得都不給,喝得自己燒都不得安寧,更有甚者生生餓死老母親,這些人簡直就是禽獸,其實說是禽獸都侮辱了動物。

    可我們現代人確實漸漸地失去了中國傳揚數千年的美德,有多少人能在忙裏偷閑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有多少人在發工資時會想起給父母送點錢花,又有多少人能在婚後和父母過得其樂融融。

    妙善公主之孝,是我們都該學習的,孝順父母,不至於說需要取一手一眼,隻要我們能時時問候,時時關心,閑了常回家住住,父母病了能侍疾左右便能讓父母的內心充滿開心,如此簡單的孝,我們又有幾人能做到?

    現在最常見的就是,父親節母親節朋友圈裏滿滿都是孝子,換句話說,出了朋友圈無孝子!真是諷刺!

    “你又想什麽呢”?

    林屹的聲音讓我突然回神,我對他說到“妙善公主在中國已死”。

    “你是說現在的人孝順的人特別少?”

    我點點頭,確實是太少了,我身邊就有媳婦把婆婆餓死的事情,做兒子的如何看得下去自己的老母親被人活生生餓死,所有的媳婦不孝其實也是做老公的縱容出來的,他若不默許,一個女子哪裏來那麽大的膽子?對不孝之事不阻止,就是默認,就是放縱,什麽自己做有母老虎媳婦全是借口,若是遇到讓他不能接受損害到他切身利益的事情,老婆又算什麽,該離還不就離了,可他作為男人對老婆虐待父母沒有言語不吭聲,隻說明他本就心底裏想要如此做,隻是恰好媳婦做了他還不用擔惡名。真是嗬嗬了。養條狗就算咬人都不見得會致命,可一旦養一個白眼狼孩子,後半生隻會是淒淒慘慘,黃昏路近。尤其是生個兩三個,養老時要麽軟弱的吃虧,要麽互相推諉,父母老了便成了多餘。

    這麽多佛,我唯獨被一個千手千眼佛佛感動。父母生我們養我們,一把屎一把尿熬夜受累養我們長大,其中的苦難隻有我們做了父母時方能明白。

    就算父母待我們不好,也不該我們做子女的把父母視如敝履,沒他們,我們何來?就算隻有生育之恩,也當我們一世為報。

    可我們現在的人都做了什麽,捫心自問,自己對得起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