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騏驥筋力成 嶄然見頭角
字數:5413 加入書籤
劉鯤跟隨太子走入帥府,隻見府中張燈結彩人頭攢動,侍女雜役來來往往雖然忙亂卻人人麵帶喜色。
“太子殿下請入席。”
趙淳見自己被安排在主位連忙推辭,謙稱自己隻是賀壽的客人豈能搶了壽星的位置。
蘇魁聞言臉色一整,鄭重說道:“殿下是君,老朽是臣,君上臣下理所應當,若是太子殿下再要推辭,豈不折煞老朽。”
趙淳無奈隻得點頭答應,原本按照他的意思想要劉鯤同席相伴,但是劉鯤堅辭不允,最後隻好在旁邊又開一席由蕭安和蘇魁的兩個兒子蘇文、蘇武陪同。
劉鯤剛剛坐定,就聽府門外一陣騷動。時間不大,榮親王在蘇魁的陪同下姍姍來遲,在他身後也是一群文武緊緊相隨,看陣勢比太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哈哈哈,太子殿下安好,孤王來遲了”。
“哈哈哈,王兄安好,隻因東宮距帥府較近,所以小弟才早到了一步,王兄請”。
榮親王趙吉暗壓心中怒火,臉上的笑意絲毫不減,他剛在下垂首坐定,便笑著開口道:“孤王聽說太子殿下新得一員愛將對其極為推崇,不知此人是何方神聖啊?”
趙吉此話一出,周圍大小官員瞬間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好奇的想要知道到底是誰能得太子如此青睞。
太子知道趙吉這是明知故問,隻是礙於情麵不得不答。
“此人是中都府太倉州人士,姓劉名鯤字衡臣,文有孔孟之才,武有孫吳之略,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太子說到此處話鋒一轉,繼續說道:“此人王兄不是見過嗎?就是平西城外救小弟於危難的恩公啊!王兄不是還代小弟送過許多奇珍異寶以示感謝嗎”?
“怎麽?王兄不記得了?”
百官聽不出趙淳話裏的意思,可是趙吉卻心知肚明,他心中暗恨劉鯤不識抬舉的同時不免有些惱羞成怒,隻是以他的城府還不至於被人看出端倪。
“噢!原來是那個年輕人呐”。
趙吉仿佛剛剛想起,然後環顧四周朗聲說道:“此人孤王確實見過,隻不過就憑他的年紀閱曆怎能與先賢相比,太子殿下怕是有些言過其實吧!”
不等太子開口反駁,趙吉繼續高聲說道:“今日在座的各位或是飽讀詩書或是久經戰陣,又有哪一個敢與孔孟孫吳相提並論,以孤王看來劉鯤即便有些本事也不過是駒齒未落難堪大任。”
趙吉這幾句話出口,四周人群議論紛紛,文官暫且不論單是那些武將心中已然對劉鯤升起一股莫名的敵意,恨不得立刻找這個狂妄之徒比試一番。
“王兄此言何意?難道是譏諷孤王識人不明嗎?”
蘇魁見太子麵色微沉聲音冷淡,連忙開口圓場道:“殿下,八賢王,今日能得二位大駕光臨,老朽真是蓬蓽生輝,請二位滿飲此杯。”
太子聞言收起怒容舉杯相和,趙吉也舉杯在手,正當眾人以為風波平息之際,忽聽趙吉一聲驚咦。
“哎呀,這不就是文勝孔孟武壓孫吳的劉鯤嗎?孤王方才失言,請尊駕多多包涵”。
劉鯤聞言連忙起身,不等他開口說話,人群中已有人不滿的大吼道:“哼,乳臭未幹的小娃娃竟敢如此目中無人,簡直豈有此理。”
眾人聞聲抬頭,原來是鎮軍大將軍、中都府大都督鄭文虎,大家都知道這位老將軍一向心直口快性如烈火因此並不覺得意外,隻等看劉鯤如何應對。
“老將軍請息雷霆之怒,小子隻是略通兵法,稍習武藝,方才太子殿下謬讚,小子愧不敢當”。
劉鯤一邊說一邊雙手抱拳作了個四方揖,然後繼續說道:“今日老元帥壽辰,小子位卑人微原本無緣得見虎駕,隻因仰慕他老人家的威名所以懇請太子殿下帶我入府拜壽,不想太子殿下竟對小子如此抬愛,在下實在是當之有愧”。
老元帥蘇魁聽了之後暗自點頭,觀此子言行有禮有節不卑不亢,莫非自己老眼昏花先入為主了嗎?
“哼,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來來來,你我走上幾招給諸位大人助助興。”
鄭文虎猛的一拍桌子長身而起,看架勢竟是要與劉鯤分個勝敗高低。
“大將軍息怒,今日是老元帥六十大壽,若是大將軍有意賜教可隨時來我東宮,何必急在一時。”
趙吉見太子開口勸解,冷笑一聲,陰陽怪氣的說道:“殿下是怕大將軍勝了你的愛將臉上無光,還是怕劉鯤傷了大將軍不好收場”。
“啪,嘩啦”。
鄭文虎麵前的桌子被老英雄一掌拍碎,他怒氣衝衝的大吼道:“比武競技有所損傷在所難免,今日無論勝負如何,都不會因此結怨。”
蘇魁見老夥計被趙吉挑唆得怒氣上湧,心道要遭,今日之事絕難善了,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山君息怒,既然太子殿下如此推崇劉鯤,想必此人確有過人之處,不如讓為兄出題考他一考,如果有真才實學此乃社稷之幸,如果沒有那便是他貪圖富貴有意蒙蔽殿下,到那時自有國法嚴懲,山君以為如何”?
鄭文虎雖然脾氣火爆,但是能官至大將軍又豈是泛泛之輩,他稍一轉念已然明白自己一時衝動險些被有心人利用。
“好,既然大哥發話,小弟自然遵從,就依大哥之意考他一考”。
眾人見鄭文虎坐回原位,有的暗自鬆了一口氣,也有的懊惱不已。
“劉鯤,方才本帥的話你可聽清?現在本帥要當眾出題,你可敢應試”?
劉鯤聞言並未急於作答,他先是扭頭看了看太子,見太子微微點頭,這才恭聲答道:“小子聽得明白,請老元帥賜教”。
“好”。
蘇魁麵色一整,仿佛瞬間變了個人一樣,周身上下煞氣騰騰,虎目之中射出兩道寒光攝人心魄。
“劉鯤,殿下稱讚你文武雙全,不知你是先習的文還是先練的武呢?”
“回元帥話,小子晝習文夜習武,二十年來無論風霜雨雪春夏秋冬從未懈怠。”
“好”。
蘇魁沉聲說道:“既如此,那麽本帥問你,三略是何人所留,六韜是何人所著”?
“三略黃石公所留,六韜薑太公所著”。
“何為三略”?
“上略天,中略地,下略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何為六韜”?
“一文韜、二武韜、三龍韜、四虎韜、五豹韜、六犬韜”。
“嗯,不錯”。
蘇魁微微點頭繼續問道:“本帥再問你,身為統帥何以治軍”?
“回元帥話,身為統帥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紀森嚴賞罰分明,高防困守,低防水淹,月黑防劫營,林密防火攻,身先士卒常施愛,心係蒼生不為名。”
“好,哈哈哈哈,好一句心係蒼生不為名。”
經過幾番考較,老元帥蘇魁已經對劉鯤的印象大為改觀,此時此刻他眉頭舒展笑容滿麵,再看劉鯤這身大紅袍服不但不覺得紮眼反倒十分喜慶。
“劉鯤,不知你研習兵法可有所得”?
“回元帥話,小子自幼熟讀兵書,隻不過小子以為古時兵法隻能博采眾長取其精髓,不可拘泥一法”。
“嗯?”
蘇魁聞言臉色驟然有晴轉陰,心中暗道:此子雖有實學卻也太過狂妄,難道說傳承千百年的排兵布陣之法在他口中竟成了糟粕不能用了嗎?
劉鯤察言觀色心中明白,恐怕此老對自己的話有些誤解。
“老元帥莫要誤會,小子的意思是說兵法雖然精妙,但卻要活學活用,畢竟古今時代不同,戰法不同,況且戰場有寬窄之分,敵我有眾寡之別,應當因人製宜,因地製宜,因勢製宜,高山流水都可入陣,草木山石皆可成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哦~,好”。
老元帥蘇魁手撚胡須頻頻點頭,他忍不住再次打量,隻見劉鯤長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三山得配、五嶽相均,不但麵相忠厚而且隱隱透著正氣。
“哼,嘴上功夫倒是不錯,隻是不知手上功夫如何,若是隻會紙上談兵豈不誤了國家大事”。
不等趙吉話音落地,老元帥蘇魁和聲說道“劉鯤,王駕千歲對你的武藝尚有疑慮,你可願意一展拳腳”。
“回老元帥,小子不敢說武藝出眾,但弓馬還算嫻熟,願意一試。”
蘇魁聞言含笑點頭,他將頭一扭對著自己的長子蘇文說道:“丹清,去把為父的臥虎弓請來”。
蘇魁此言一出,舉座皆驚,趙吉臉上更是露出絲絲冷笑,反觀太子則麵色凝重,臉上寫滿了擔憂。
臥虎弓又名撼天弓,乃是老元帥的成名利器,想當年蘇魁憑借此弓闖南蠻、平西夷、三箭定東州,立下不世之功才得以執掌三軍帥印,這等寶弓尋常人別說是用,就是拿都未必拿得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