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前路無知己 虛懷隻愛才

字數:3733   加入書籤

A+A-




    “報,啟稟元帥,登仕郎盧杞府門外求見。”

    劉鯤聞言尚未作聲,就聽常勝在旁大呼小叫道:“盧杞?這名字聽著咋這麽耳熟呢!”

    “哦!俺想起來了,莫非是那個長得比俺還寒磣的醜八怪?”

    “二哥,切莫如此戲言,想那盧杞本是學富五車的狀元郎,若不是相貌怪異,被太上皇趕出朝堂,以他的才學定然穩居高位,如今成就絕不在你我之下。”

    “嗨!學問再好有個屁用,混了這麽多年還不是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要不是家裏有倆糟錢,俺看他吃口飽飯都費勁。”

    “哦!對了!這小子來找你幹啥?”

    劉鯤聞言輕輕歎了口氣道:“眼下大陳朝風雨飄搖,急需盧杞這等博學多才,精明幹練的臣子為陛下分憂,因此,小弟已舉薦此人出任監察禦史,他今天來想必已經得到消息,是來登門道謝的。”

    “哦!是這樣啊!那還等啥,讓他進來唄!”

    “且慢,二哥,依小弟之見,您還是稍稍回避一下的好。”

    “啊?憑啥?哎我說老三,你啥意思?難道俺老常是新過門的小媳婦兒,見不得人嗎?”

    麵對常勝滿臉怒氣的質問,劉鯤微微苦笑著解釋道:“二哥切莫誤會,小弟絕無此意,隻不過這盧杞才智過人,一旦得勢必定高升,但也許是因為容貌使然,以致於他心胸狹隘,養成了睚眥必報的性格,而二哥您一向不拘小節,若是見到盧杞那副尊容難免又會調侃幾句,即便你什麽也不說,神情之間難免也會流露出些許輕視,隻要被他看出一絲一毫,此人必定懷恨在心,日後一旦得誌,貽害無窮!”

    “哼!奶奶個熊滴!記恨就記恨,難到俺這個伯爵是他娘泥捏紙糊的,怕他個姥姥。”

    眼見常勝如此,劉鯤連忙婉言相勸,繼續說道:“二哥您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如果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打鬥自然不會怕他,可是常言說得好,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何必因一時疏忽,而無故樹敵呢?畢竟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

    在劉鯤的再三勸說下,常勝終於耷拉著臉,無比鬱悶道:“好吧!就聽你的,奶奶個熊滴,沒想到俺常老二竟然要躲著這麽個狗娘養的,這世道真他娘的讓人琢磨不透!”

    眼見常勝一邊氣鼓鼓的嘀咕,一邊大踏步轉進後堂,劉鯤這才命親兵請盧杞入內相見。

    “下官盧杞叩見大元帥。”

    不等盧杞大禮參拜,劉鯤已經從帥案後長身而起。

    “哈哈哈,此間又沒有旁人,景安兄不必如此多禮,快請坐。”

    話音未落,劉鯤已經快步來到盧杞身旁,並從親兵手中接過香茗。

    “景安兄,請用茶。”

    盧杞見狀受寵若驚,他萬萬沒有想到,眼前位高權重的劉大元帥,竟會對他如此看重。

    “元帥客氣,下官惶恐。”

    “哈哈哈,景安兄不必拘謹,這次製錢危機,多虧兄台鼎力相助,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啊!”

    “元帥客氣,盧家雖然世代經商,但是始終秉承忠君報國的祖訓,這次能夠為陛下分憂,為元帥效力,實在是我盧家莫大的榮幸。”

    “哈哈哈,好,本帥果然沒有看錯人,本帥在此預祝景安兄前途無量,鵬程萬裏。”

    “多謝元帥栽培。”

    盧杞道謝後,與劉鯤侃侃而談,從天文地理到詩詞歌賦,從曆史興衰到治國安民,兩人聊得酣暢淋漓,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梆、梆、梆。”

    窗外隱約傳來的打更聲令談興正濃的盧杞悚然一驚,他連忙起身告辭。

    劉鯤見狀也不挽留,就在他準備相送之時,忽聽盧杞壓低聲音道:“元帥,下官家的祖產遍布各地,前些日子聽從回褐歸來的夥計說,回褐國金月公主得一神秘人領軍相助,如今已經征服各部頭人,統一回褐全境。”

    “嗯?神秘人?”

    “不錯,據說此人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手下還有一支戰力恐怖的精兵,他們個個頭戴鐵麵,出手狠辣,因此從沒有活人見過他們的真實相貌。”

    “哦?”

    就在劉鯤心中震驚之際,盧杞深施一禮,匆忙離去。

    隔日,正值十五大朝,文武百官齊聚德陽殿。

    “陛下,據臣所知,此次江東叛逆興兵為禍之時,有些臣子不思忠君報國,竟暗中與之勾連,意圖裏應外合賣主求榮。”

    “嗯?都是些什麽人?可有實證?”

    在趙檢深沉的目光注視下,中書令鄭建文朗聲說道:“據老臣所查,禦醫馮猛、常侍侯傑曾假借采購藥材之名,與江東叛逆暗通款曲,老臣以為當立斬此二賊以正法紀。”

    鄭建文言畢,盧杞上前一步提出異議。

    “陛下,方才鄭大人所奏,臣也略知,關於馮、侯二人勾結江東叛逆尚存諸多疑點,不宜輕易采取殺頭之舉。然而,陛下若對此二人絲毫不加以懲罰,又難以解除朝野上下心中的疑惑,依臣之見不如暫且免去二人職務,等查明真相後再做定奪。”

    趙檢聞言覺得盧杞考慮得十分周全,欣然接納了他的建議,當即降旨免掉馮猛和侯傑的官職,責令二人居家自省。

    鄭建文見狀對盧杞非常不滿,認為他新官上任,故意和自己唱對台戲。

    散朝後,盧杞私下裏拜會鄭建文,當麵解釋道:“鄭公,下官這麽做是有理由的,您老也知道,自古以來凡是處置小人,都不能太急躁,太急燥了,反而會令他們更加緊密的勾結在一起,給國家造成更大的傷害;行動稍緩一點,可使他們放鬆警惕,甚至像狗咬狗似的相互爭鬥,等到他們鬥得兩敗俱傷,再來收拾他們就容易得多了。”

    “誠然,若論馮、侯二賊的罪過,即便千刀萬剮也難以平息天下人的怒火,然而,若是如此,那些隱身在暗處的人就會唯恐陛下殺戮太重,今日是馮、侯,明日便會是張、侯,李、侯,那時,他們一定會千方百計遊說陛下,以求減輕馮、侯的罪行。”

    “而現在的局麵,即沒有損害陛下的威嚴,又讓那些躲在暗處的奸人見其受到的處罰輕而不下死力營救,這就給我們將之各個擊破創造了機會。”

    盧杞這番話說得鄭建文頻頻點頭,不禁對眼前這位相貌醜陋的監察禦史刮目相看。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