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露重飛難進 洞幽燭遠明
字數:4014 加入書籤
“末將何榮叩見大帥。”
不等何榮雙膝跪地,劉鯤已快步上前將他輕輕托起。
“榮兒,家無常禮,快坐。”
在劉鯤的示意下,何榮正要落座,忽然他神情凝滯,聲音哽咽道:“師父,您頭上的白發又見多了,都怪徒兒不孝,無力為您分憂。”
劉鯤聞言淡淡笑道:“盛極而衰,人生使然,區區幾根白發無需在意。”
“榮兒,你右遷萊西郡守時日不多,地方事務繁雜瑣碎,怎會有閑暇入都,莫非是江東軍情有異?”
“大帥放心,新任九江郡守龐文雖是平庸之輩,但有彭、楊二人鼎力相助,又有末將近十年的苦心經營,九江防線雖不敢說固若金湯,但想要強攻飛渡卻也絕非易事,更何況年前湯麟被徒兒設伏身受數箭,混亂之中雖被他僥幸脫逃,但也是苟延殘喘,因此徒兒斷定今明兩年江東叛逆絕不敢輕啟戰端。”
“哦?那麽你此番入都到底是所謂何事?”
麵對劉鯤疑惑的目光,何榮稍作躊躇後,單膝跪地道:“大帥,自羌夷犯境,太上受辱,末將便立誌要驅除韃虜,複我河山。”
“眼下江東雖然勢弱,但有天險阻隔,想要平定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前些時日末將聽聞蘇將軍兵出赤峰口,夜奪隴峪關,羌賊大敗急退百裏,獨孤圖爾盛怒之下集結重兵於平穀,誓言不踏平北潼關決不收兵。”
“此刻若有一支勁旅潛出北平郡,沿蘄河順流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斜插羌賊背後,不但可以收複疆土迎回太上,更可乘勝追擊,將羌賊一舉趕過烏舍裏江,永絕後患。”
何榮言畢,劉鯤麵色凝重未置可否。
兩人沉默許久之後,劉鯤長歎口氣,緩緩說道:“榮兒,茲事體大,還需從長計議。”
何榮聞言突然雙膝跪地,聲音雖緩卻無比堅定道:“師父恕罪,徒兒知道眼下您處境艱難,因此已於日前上書天子,請求陛下恩準末將領兵出征。”
隨著何榮此言出口,劉鯤臉色瞬變,他一改往日的沉穩,猛地從座椅上彈身而起,迫近問道:“陛下同意了?”
“回大帥,末將連夜入都便是受了陛下恩旨,至於聖意如何,明日早朝便見分曉。”
劉鯤聞言失魂落魄般跌坐回帥椅上,涔涔冷汗順著他的鬢角滾滾而落,本就花白的頭發在燭光下越加暗淡無華。
“師父,您!”
“放心,為師沒事。”
“榮兒,先賢有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你既已決意出征,便當慎之再慎,切不可貪功冒進,陷大軍於險地呀!”
“師父放心,徒兒必定謹遵教誨。”
“對了,師父,徒兒這次來還給師娘帶了些萊西特產,明日一早便差人送過來。”
劉鯤聞言稍稍遲疑了一下,隨後淡淡說道:“不必了,夫人近些年一直在法覺寺清修,連裕兒都很少見到,你就不要去打擾她了。”
“是,徒兒明白。”
就在房中氣氛有些凝重之際,忽然門外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緊接著房門猛地被人撞開。
“老三,出事了。”
“二伯?侄兒何榮見過伯父。”
不等何榮大禮參拜,常勝連忙伸手將他拉起。
“呦嗬!這不是小榮子嘛!你小子啥時候來的?幹啥來了?
眼見常勝要打開話匣子嘮個沒完,劉鯤趕忙在旁插言道:“二哥,您深夜至此,莫非是朝中出了什麽大事?”
“啊對,你要不問,俺都差點忘了俺是幹嘛來的。”
“他是這麽個事,今兒晚二更左右,小皇帝,啊不對,是陛下。陛下讓內侍劉琳給國丈送兩盒點心,可劉琳那個沒把的事先即沒有跟守衛宮門的衛軍打招呼,也沒有攜帶出入宮禁的腰牌,守門軍士按照規定不予放行,怎料劉琳那個混蛋仗著有蘭貴妃撐腰,直接跟守門軍士吵了起來,激憤之下還摔了食盒,踩爛了點心。之後,他又哭哭啼啼的跑回雍華宮向陛下和蘭貴妃告狀,誣蔑衛軍無禮,不僅不讓他出宮,還砸爛了東西,陛下聽了劉琳的片麵之詞勃然大怒,不但下令罷免了藍玉監門衛將軍之職,還要將他和今夜當值的軍士一同交刑部嚴懲。”
“什麽?陛下怎會如此草率,難到藍將軍這十幾年的出生入死還抵不上那閹賊的幾句讒言嗎?”
眼見何榮滿臉憤憤不平,常勝故意加重語氣道:“是呀!誰說不是呢!可惜龍目無恩,聖意難違呀!大半文武聞訊後反響強烈,一致認為陛下此舉有失公允,為藍將軍求情者也不在少數,怎奈陛下對誰的話也聽不進去,鐵了心要治藍玉欺君之罪,看架勢不砍幾個腦袋,絕不會善罷甘休。”
“砰。”
隨著劉鯤麵前的茶盞猝然跌落,常勝猛地扯開嗓門兒嚎啕大哭道:“老三呐!你可得想轍救救藍玉呀!他可是跟咱們一起從武陽走出來的老兄弟呀!十幾年了,咱們大夥都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為他老趙家拚死拚活,可如今你再回頭瞅瞅,當年從靖邊大營混出來的兄弟還剩幾個,再死可就真死絕了呀!”
在常勝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哭訴下,劉鯤凝望著門外無盡的黑暗久久無語。
“老三,你倒是說句話呀!朝裏朝外有多少雙眼睛都看著你呢!咱可不能見死不救哇!”
沉默許久之後,劉鯤緩緩閉上雙眼,木然說道:“古語有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不等劉鯤把話說完,常勝突然暴跳如雷,怒聲嗬斥道:“放屁,姓劉的,今兒個俺把話撂在這,你小子要是真敢見死不救,俺姓常的就當沒你這個兄弟。”
常勝言畢拂袖而去,原地隻留下黯然失神的劉鯤和滿臉詫異的何榮。
翌日朝會,文武群臣心思各異,有人落井下石,有人隔岸觀火,有人冒死進諫,霎時間德陽殿上你來我往亂作一團,天子見狀龍顏震怒,叱退群臣後起駕還宮。
左都禦史盧杞回府後將眾人言辭細細琢磨,認真分析,最終得出結論。
原來眾大臣一開口就將矛頭直指寵妃身邊的內侍劉琳囂張跋扈,言語間隱含著批評天子任人唯親,刻薄寡恩之意,這對自尊心極強的趙檢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
鑒於此,盧杞連夜給天子上了一道不同於常人的奏折,奏折中對趙檢心中反感的太監專橫霸道避而不談,而是以前朝永和年間由於宮禁不嚴,導致陳道衍率領五鬥米教眾攻入皇城作亂事件為鑒,說明宮門守衛製度嚴格對保護皇室安危的重要性。
盧杞的奏折條理分明,入情入理,趙檢看罷不由心動,最終經他默許,藍玉降級罰俸,貶至大理寺看管天牢,那幾個倒黴軍士各打五十軍棍,發配邊關。
與此同時,天子敕封何榮為定北將軍,曹安為護軍將軍,統領北平郡五萬精兵沿蘄河順流而下,與蘇武所部形成兩路夾擊之勢,誓言收複失地,迎回英宗。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