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心知去不歸 且有後世名
字數:4470 加入書籤
“裴大人,議和之事萬萬不可,這分明就是羌夷緩兵之計,絕不可信!”
“哦?何將軍因何如此篤定,難道是眾人皆醉爾獨醒乎?”
麵對裴思謙充滿戲虐的神情,何榮強壓火氣,恭聲說道:“聖使大人有所不知,據哨探回報,近日羌軍動作頻繁,我軍對麵不僅有黑格率軍南下,左右兩翼更有陸文登與和碩包抄而來,如果大軍拖延在此,非但不能攻入羌庭解救英宗陛下,反而會陷入重圍有全軍覆滅之虞。”
“哼!危言聳聽。”
“何將軍,恐怕你也有所不知,就在三日前,陛下已經與羌主達成協議,兩國以蘄河、泑山為界互不侵犯,羌主歸還先前所占領的城池土地,恭送英宗陛下與太妃還朝,而我大陳作為回應,撤回北征大軍並賠償羌民的全部損失。”
“什麽?撤軍!那豈非功虧一簣,若果真如此,那些死難的將士何以瞑目,那些受盡欺辱的百姓何以伸冤?”
“羌民的損失我們來賠,那大陳的百姓呢?這些年他們的損失誰來賠?難道他們的父母妻兒就白死了嗎?”
麵對何榮言辭激烈的質問,裴思謙輕蔑一笑。
“何將軍,議和之事是陛下欽定,你隻需配合本官招待好羌主使者即可,其他的事無需你來多問。”
“大人此言差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眼下羌人的承諾不過是鏡花水月,一旦時機成熟必定大舉來攻,到那時我軍數萬將士豈不死無葬身之地,你我身為朝庭命官,還有何顏麵麵見陛下,麵見天下蒼生!”
“啪!”
“大膽何榮,爾身為武將,竟敢妄議朝政,莫非你想造反不成?”
眼見裴思謙眉眼倒豎,已動殺心,其餘諸將連忙跪倒求情,在一片告饒聲中,裴思謙神色見緩。
他輕咳一聲正了正身子,然後麵向眾人道:“想必各位將軍心裏都清楚,陛下之所以決心北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迎回英宗陛下。如今羌人迫於壓力答應議和,即達成陛下心中所願,又免去將士們征殺之苦,這難道不是喜事一件嗎?”
“常言說得好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你們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有多少兄弟倒了下去,誰無父母,誰無妻兒,都是爹生娘養的漢子,我希望你們不僅要為國家盡忠,也能活著回去盡孝。”
話到此處,裴思謙激動得潸然淚下。
“各位將軍,各位兄弟,裴某知道大家的心情,眼看大功告成卻要功虧一簣,任隨心裏也不會痛快,可是你們想過沒有,陛下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忍辱議和,一是為了太上皇安危,二也是為了今日在座的各位呀!陛下仁德,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陛下仁德,萬歲萬歲萬萬歲!”
眼見曹安率先跪倒,其餘諸將盡隨其後,一時間中軍帳內山呼萬歲,響徹雲霄。
何榮見狀黯然搖頭,他孤獨離去的背影在落日下撒滿淒涼。
入夜後,曹安獨自來到中軍大帳。
“大人,末將看何榮心有不忿,他不會節外生枝,壞了議和大事吧!”
裴思謙聞言微微冷笑道:“如今眾將歸心似箭,戰意消弭,就憑他自己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那是,那是,大人心思機敏,洞察人情,末將欽佩之至,不過何榮此人雖然桀驁不馴,卻對戰局的把握極為敏銳,末將以為他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裴思謙聞言扭頭看了看曹安,淡淡說道:“怎麽?你也認為羌人用的是緩兵之計?”
麵對裴思謙的注視,曹安連忙恭聲說道:“陛下聖明,連末將都能想到的事,陛下與諸位大人豈能不知,末將真是杞人憂天,讓大人見笑了!”
“哈哈哈,曹將軍客氣,以曹將軍的精明幹練,他日前途必然會一片光明。”
“多謝大人吉言,末將前途如何,還靠大人多多栽培。”
眼見曹安將一個鼓鼓囊囊的錦囊塞在桌角,裴思謙以手撫額道:“連日趕路,本欽差甚是乏累,曹將軍也早些休息去吧!”
待曹安離去後,中軍大帳燭火熄滅,除了遠處一點暗淡的燈光,整座營壘一片沉寂。
“董琬,孟泰,你二人帶兩營弟兄速往雞鳴山隱秘駐紮,寇安,寇平,你二人各領一營弟兄伏於山前兩側河溝,務須內守山險,外居水要,齊備強弓硬弩以防不測之變。”
“喏。”
看到四人轉身欲走,何榮猛然起身。
“且慢!”
四人聞聲回頭,隻見何榮眼角含淚,囁嚅著嘴唇許久,才哽咽著輕吐出兩個字。
“保重!”
“將軍保重!”
就在幾人再次轉身的一刹那,數道淚痕順著黝黑的臉頰無聲滾落。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清冷的營帳中,何榮獨臂擊劍,先時慷慨激昂,到最後已泣不成聲。
翌日清晨,有哨探傳來消息,羌庭國師張俊臣在萬餘精騎的護衛下,於三十裏外紮營結寨。
經過簡單溝通,雙方同意三日後在距離兩軍營地相當的黃泥窪商討議和細則。
三天的時間轉瞬即逝,這日黃泥窪旌旗蔽空,人馬穆肅。在雙方近千雙眼睛的注視下,裴思謙與張俊臣越眾而出。
“弟子裴思謙見過先生。”
張俊臣聞言心頭一怔,滿臉疑惑道:“老夫愚昧,不知狀元郎此話怎講?”
“先生可還記得同林書院嗎?”
“當然,二十年前老夫曾在同林書院執教三載,此刻想來往日情景依然曆曆在目。”
“哈哈哈,同林書院正是弟子開蒙之所,當年學生雖然年幼,卻對先生風采記憶猶新。”
裴思謙言畢對著張俊臣一揖到地,張俊臣見狀稍稍側身,口中淡淡道:“裴大人不必多禮,眼下你我各為其主,這師生之誼不敘也罷!”
裴思謙聞言微微挑眉,緊接著毫不在意道:“既如此,學生恭敬不如從命。”
“國師大人,請!”
眼見裴思謙氣勢陡變,與方才的謙謙君子判若兩人,張俊臣心中暗暗警醒,此人狡詐詭譎,恐非善類。
臨時搭建的帳篷中,裴思謙和張俊臣就兩國議和之事針鋒相對,雙方之間的唇槍舌劍絲毫不亞於戰場上的刀光劍影。
激烈的辯論從清晨直到黃昏,四外等候的眾人早已餓得頭暈眼花,可他們兩個依然精神抖擻,旗鼓相當。
就在眾人暗暗心焦之際,忽覺腳下大地震蕩,緊接著若有若無的奔雷聲由遠及近。
“嗖嗖嗖嗖嗖…………。”
在萬千鐵騎出現的一刹那,漫天箭雨猝然而至,擔當護衛之責的陳、許兩軍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密密麻麻的羽箭透體而過,鐵刺蝟般仰倒在血泊之中。
“保護大人。”
“保護國師。”
然而嘶啞的怒吼在震耳欲聾的馬蹄聲中如泥牛入海幾不可聞。
隨著一排排人影倒伏,剛剛還雲淡風輕的黃泥窪如今已成汪洋血海,裴思謙和張俊臣就仿佛血海上的兩葉孤舟浮沉不定。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