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2023.11.14)

字數:2285   加入書籤

A+A-


    煉獄倒影。一個完全倒置的世界,生物們通過進食維持漂浮能力,否則將墜入熔岩。倒也未必。可能生物在未墜入熔岩之時就被燙死了,或者,被濺射的岩漿擊中而一命嗚呼。
    天才。演化出來的捕食者,漂浮者與沉降者。捕食者進化出更高的推進速度和更小的體型以提高捕食能力,同時保證在捕食中不使被捕食者死亡。如果草原上沒了獵物,也就沒了獵人。
    不完美才完美,整數很美,小數也很美。與偉人的精細與勤奮相比,我突然發現我根本創造不了什麽。我也隻好是欣賞他們的作品,滋潤自己的心田了。
    之前一直覺得語文是最浪漫的學科,但是我後來仔細一想,每一個認認真真的學科都足夠浪漫。
    遠離了那些無硝煙的戰場,才發覺那戰場的魅力與無奈。我們隻是試著記住些東西,而非創造。
    我真的不隻一次看他們的故事了,可是每看一次都震撼心靈。
    對真理的渴望與對人世的融入看似格格不入,實則不然。它們恰好是一盾一劍,彼此配合。
    照著我這樣的軌跡下去,我大概率實現不了我的夢想了。
    其實我就說很多東西跟我都沒什麽關係,要是那次彗星撞地球的時候彗星稍微大一點,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麽樣子呢?完全不知道。所以在這短暫的平穩裏,嬉戲吧,為自己去得的一點小成就而歡欣吧!可以計劃,但不要期待。
    當我們談論任何事情的意義之前,不妨先討論一下儲蓄的意義。然後其實做大部分事都是在儲蓄,隻是儲蓄的東西不一樣而已。
    唉我知道我隻是好奇,更本就是不求甚解啊!稍微遇到點專業的就隻能是是是了。但也很有意思不是嗎?
    朱老板說,讀書不再多,不走心的閱讀隻能讓人心煩意亂。但是也許我不以讀書多為多知,就避免讓自己陷入虛浮了吧。其實主要還是為了總結記憶,以便以後之用。所以多寡已經無所謂了,主要問題是是否鑽研,我更傾向於有勝於無,即便有一絲一毫的獲得,也比一無所獲強。但是若我想進一步挖掘,就必須老老實實坐著了。
    其實也還是無所謂指導的,也沒什麽振聾發聵的言論,一句話,想要,就去拿,靠你自己,心無雜念,爽就完了。
    讀書是一種好的避風港,用其占據心靈,想象力的土壤便不至於太失肥力。讀書又似種植,幼時耕種老時收獲,越醞釀越香濃。好了,就如此吧。
    讀技巧書與解讀書,不如直接泡在原著裏吸收精華。這句話我讚同。也就如同我寫的這些東西不值得看,但值得寫是一個道理。
    寫一個人快樂,從自己內心來說,裏麵有能說的快樂與不能說的快樂,能說的快樂是表現出的精神上的積極性的被調動,不能說的快樂則是一些小心思,如某些被誤解的暗示與潛在的可能。
    讀書要記錄筆記和思考痕跡。當然。
    內心經曆過波瀾,才會變得波瀾不驚。
    這樣的大招好費內力啊!
    不是一片水裏的魚,難道還需要費力辨認不成,當然不是說不可以,隻是說這個過程的阻礙會有些驚人。凡事都要從多個麵評估才行,一味硬衝也可以,隻是若不是真正地喜愛,我拿什麽能量衝呢?
    這個,上次沒實現的實現了。靠百度永遠的神啊!可以在edge上玩4399啦!
    沉舟側畔千帆過嘛!不吸取前人的教訓是不行的。那其實也很簡單啦!無論多麽確定的事都要留一定的餘地來處理突發情況,否則,一旦發生問題就隻能幹瞪眼啦。
    選擇登陸地點,要保存自己,完成任務,土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天氣要溫和,維度不能太高,失敗的成本太高昂了,要認真選呐!
    雖然我這裏有很多疊起來的小信封,但是不要覺得好奇就拆開它,你一定會失望,這些都是我寫的小片段備忘錄什麽的,怎麽可能是情書呢?
    這麽說來,我即便不為別的,也要為了搜集素材去經曆新的事物,怎麽感覺像是找到了做壞事的借口而變得異常興奮了呢?
    一個人的情感或語言在一小段時間內搖擺不定,他一定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不斷輸出自己的推測。當然沒必要批判,這是在標準不過的了解事物的過程了,從模糊到清晰,從感性到理性。隻是要記住實事求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