囉嗦(2023.11.27)

字數:2561   加入書籤

A+A-


    寫得有點難過,因為我一直在未知裏探索,沒有對具體事物的描寫。感覺小說寫得更像是日記一樣,自己都覺得乏味起來了。
    沒有對動作的體會,自然寫不出。其實描寫一些實際的動作要輕鬆很多,而一直在幻想則難一些。
    給予別人不需要的東西,不要指望什麽。即便是如虎添翼,也不如錦上添花。
    大師的語言也是重複的,這提醒著我們靈感的,難以重複性,也應該說明不要怕重複,第一遍寫出來,再改一改,大膽重複不要害怕。
    比起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元旦的職位似乎更應該是一個年的結束。他提醒著,迷迷糊糊的一年又結束了,而新的一年也是迷迷糊糊地來,令人猝不及防。
    確實如此,不斷閱讀經典,才能不斷提升自我。即便碰不到球,還是要全力奔跑,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賽場。
    如何布局故事呢?有一些零散的目的,就盡力地想達到這些目的。實際上小說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與主線沒有關係的,但人就是如此,不可能一直做有用的事,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瑣碎的事物與欲望。既然故事隻是一種寄托,沒必要把不好的寫出來,也沒必要為了真實性而非要表露全部的心聲。人的故事,人能有什麽事呢?逃不離七情六欲。完全拋棄七情六欲那不是人,是神。但就是不寫這些就沒得寫了嗎?進步也是一種欲望,向往美好生活也是一種欲望。
    驗證無定形的恐懼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毫無意義,但我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心和行動自我驗證著這種恐懼。然後我們要麽被告知是少見多怪,要麽就是不斷自我折磨。克服恐懼會成長,而驗證恐懼是一種主動的退縮。
    不快樂的誘因有很多。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完不成的事情、欠缺的乃至無法彌補的缺憾都會在心裏盤踞,揮之不去。當嚐試著去解決去擺脫它們時,所有的努力最後隻是總結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成長呢?就是與“不行”做朋友。
    總是有人會說啊,不試試怎麽知道。又有人總是說,那你知道自己有毛病為何不改。把這些話用肚子承載下來,也是一番成長。
    自然是試過了,失敗了,並且總是失敗。我不否認凡事一直嚐試總會成功,可任何嚐試並不是毫無代價;自然是改過了,每次修改都盡自己可能修到最好了,難道這世界豈是人想修成什麽樣就會變成什麽樣子嗎。
    我學會了接受不完美了,也學會聽一些嘰嘰喳喳的風涼話了,吵吵鬧鬧也好,冷冷清清也罷,都不能影響我的心絲毫。
    我已經在泥濘不堪裏掙紮時,就一定會被勸說去放鬆。而我放鬆時,一定有人勸我去掙紮。這也許是人喜歡折騰的體性在作祟吧。有的人不願意折騰自己,唯愛折騰他人,而我呢,更願意折騰自己。我想的是,不會有誰願意被人白白折騰吧。
    被人白白折騰也是不完美的一部分,與之共存,既是成長。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翻譯成歌詞就是“別人有的愛,我們不可能模仿。(修煉愛情)”行路的人不要管路邊看熱鬧的,他在那裏願意做什麽說什麽就由他好了,又不是一路人。他耍猴、他罵街、他指指點點、他腳底下磨出泡了、他死了……他無論怎麽,這些都是他的路的一環,是他自己的選擇,與我而言,都沒什麽意義。我的意義,是在我的世界裏我的心嶼裏長久生長與渴望著的意義,而不是其它人跟逛街一樣隨便看看就能總結出來的意義。保證自己的意義能夠存活,第一點必須是熱愛,其次呢?獨自一人的日子,要耐得住寂寞,而熱鬧的日子,要耐得住在人群裏的寂寞。
    每一個生命的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重複的。覺得今不如昔,是因為過去的回憶裏被添加了過於多的佐料,那些夢幻的味道掩蓋了真實的痛感。
    我隻取我需要的東西嗎?不,事實上,我需要的比我認為我需要的少得多。隻有當自己認為自己無欲無求時,所產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我還是覺得不一樣的體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就如同額頭上的第三隻眼一般能看到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自從有了這隻眼睛的加持,生命裏再無絕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華而不實的裝飾,不如實實在在的狀態。我是我就是,我不是我就不是,實事求是最好不過了。
    永恒的不重複性真是美妙啊!
    一些令人心驚膽戰的小動作。
    回顧過去,我們失去的太多,我們得到的太少。
    故事裏隱藏著真實的經曆。那還是把話說了回來,不會生活的人如何把生活寫好呢?我還是要給自己多安排一些任務啊!百感交集不夠地道,該說是百味人生。
    愛不是選擇,是運氣,是馴養。令人難忘的瞬間無法忘懷,而令人感動的事物卻多半會遺失。
    人群像野草一樣隨著風擺來擺去。
    我覺得也是如此,人生中虛幻的部分比實際的部分更加重要。辯證唯物主義的辯證過程貫穿整個人生。
    適當地畫餅充饑確實有益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