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簡(2024.2.26)

字數:3909   加入書籤

A+A-


    到處遊蕩,在車上看書看手機都眼睛痛,寫不了東西。正好也歇一歇。
    化簡事物,前提是要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部分之間可否合並。是否可以通過某些手段減少某些部分的用時。不想辦法,就沒法進步。
    在工業化進程中,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裏挖掘,就可以使科學的總量得到擴展。那麽何為科學?不是工業工程本身,就是其衍生的產物。那為何很多所謂的不所謂的專家說近代、現代、還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中國不存在科學?也太崇洋媚外而沒有自信了。中國的政治也好,哲學也好,一直都是走在前列的,何時落後過?那些落後的論斷,不過是一些卑躬屈膝,點頭哈腰的人有眼無珠罷了。
    有個人說,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明白何為自己的,何為別人的。動物是不明白這一點的,甚至照鏡子都不知道鏡子裏的東西是什麽。人是通過區分而進化的,所以這種教育有些多餘或者說有些不足,重複一些簡單的是為多餘,浪費了教育時間是為不足。
    人是複雜的動物。成年人的世界是由各取所需構成的。諂媚、討好、乞討效果不佳。
    我們趨向於做自己最擅長的事,這樣可以有更多的產量,用多餘的物品去換不足的物品。在這個過程裏,我們不斷磨練本領,成為一個方向上的專家。
    但是呢?其實我們人與人的差距,沒有想象的那麽大,環境與後天的勞動才是我們產生巨大差異的源頭。所以,我們要去尋找一些地方來精進加工自己,而不是一直蝸在角落,苦思冥想。
    人要做的事情都累似於給物品命名或給人起名。如果覺得和別人一樣意味著不合群,那你就起一樣的吧。否則,盡量凸現一下特點。
    體驗死亡。假如我此刻死掉了。我緊閉雙眼,體會著失重與超重。這個世界再於我無關。防空。空。
    行業具有壽命。當一個事物被大眾普遍占有後,它的生命就開始走向盡頭。改變,突破,創新可以續命。或者的話,幹脆地接受死亡,再另辟蹊徑。
    人也是如此,不能指望一種技能就能走到底。有些東西是剛需,有些東西則不是。想好自己要幹的事情是屬於什麽範疇,預估一下它的壽命,看看自己還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或者還需要學習幾種本領。
    比如文字的話,隻能錦上添花,難以雪中送炭,所以錦從何來呢?還要再花心思花時間尋找。
    人是禁不起窺探的,你越是看他,越會覺得他缺點多,越是覺得他醜。人心就更加進步起推敲了,紅色黑色不論,人是複雜的,心更加複雜。說不清。
    有一種現象。大買賣有代替小買賣的趨勢,因為往往批量處理相似事物要比分散處理的效率更高,技術更集中。但是小也沒法被完全消滅。這東西就和血管一樣啊。買賣是買賣,生活是生活,到底還是略有不同的。
    好看是好看。但是不是我的唉,唉?
    自動化消滅了很多工作崗位,也可以便捷我們的生活,但也能製造更多的冗餘。心裏有數地平衡吧。不是不好,隻是它一邊刪除一些多餘,又會製造另外的一些多餘,玩過戴森球嗎?
    未來需要,新能源,新動力,這些是世界的心髒。然後呢?人若不能機械飛升,那吃的永遠不會消亡的。農業,畜牧業,哦哦,基因工程。還有很多我數不過來。不過我記得,管理能力與聚落的大小有直接關係。管理軟件或者設備的開發也應當總是與時俱進。可以學著從管理自己開始。
    我就是學自動化的,軟硬兼施,管控結合,強弱並重。唔,這是官方語言,實際上就是萬金油。但,總得有點突出的特色吧。
    搶占尤裏卡在信息時代已經不能算是太厲害的優勢了,必須要有安全技術的加持才能把搶占製高點轉化為優勢。很多特點被這信息化磨平了。也許是我多慮了吧。
    還是手寫吧。手機太重不方便。其實也不是,使用手機總有一種南轅北轍之感,或者像是包子打狗。很多地方都是多餘的,很多功能都是多餘的。多未必比少有滋味。看情況,也不絕對,需要因地製宜。
    我不是變態。隻是有點饑渴。這東西影響身體健康啊喂。多也不行少也不行的要死。
    咳咳,在幹嘛?
    價值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既然名字不一樣,屬性也不一樣。極短的有用意味著極短的不能交換。空氣是免費的,生命是無價而不可交換的,等等,它們都具有極端的使用價值,以至於交換價值為零或者不能交換。是因為這樣嗎?目前在我看來是這樣。
    多級損失,在所難免,多一個環節就要多乘一個小於一大於等於零的係數。
    我發現很多知識都是學過的,小學中學的知識很有用,幾乎是整個人類的智慧精華了。還好當時不是呼弄學的,書到用時方知好呀!
    馬克思他老人家學識淵博,其作品的涵蓋量也很廣。不要把這些課僅僅當作冰冷的績點,好好學一學看一看,很精彩。回頭看其他的書,都能看得懂了。
    財富不僅僅意味著一個數字,也不僅僅意味著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它還意味著對勞動力的調用、掌握、支配的能力。而我們的世界,是由勞動創造的。所以呢?財富是一種power。
    在之前玩遊戲的時候接觸了期貨的概念。後來我發現一切目前不存在的事情,也就是某些部分是生長在不可知的未來裏的事情,都可以多多少少套用期貨的規律。期待、期望、估值,一切還未發生的事物。我們會不斷預測的。然後漸漸的,我們發現隻有成就感這種實際存在過的事物更加能在這個“預測”的世界裏給人安慰。於是有人活在過去;有人活在未來卻依然需要過去安慰;有人如飛蓬一般活在現在。但大多數人是活在這三者疊加後的世界裏。md,分析這麽多反倒虛無縹緲了。言之有物挺好的,像這樣說話,說了也好想和沒說一樣,知道了又好像什麽都不知道。可是每句話都要有物也就是有用的話,那美感似乎又消失了。人呐!你小子你小子!
    有人收割物品,有人收割精神,有人收割人們的夢想與期望。哈!時間這鬼東西常常被我們忽略啊。所以沒忽略時間的人總能先一步收割不在乎時間的人。
    事件的能量湧入與遺忘曲線,價格在這裏不斷波動,可謂滄海桑田。所以很多人不追求功名利祿,腰纏萬貫,這些東西的價值不固定,一句話能高的東西也必定會因為一句話而變低。最珍貴之物,是永恒不變之物,一如蒼茫暮色,一如江水與月。
    世界的模態裏,有等幅震蕩的部分,還有周期周期變化的部分。
    不可精確預測,但可以計算推演,有規律,也有毛刺。東西多,東西之間的關係更多,顯式與隱式之間的糾纏轉化,不會全部暴露在明麵上。就如六個麵的魔方,最多隻暴露三麵出來。你可以根據三麵推測另外三麵,但是暗處的三麵會怎樣真的不一定。魔方不是無約束的六個獨立麵,它是多個塊。
    我就喜歡錢少事多離家遠怎麽了?我可以把經曆的痛苦轉化為我夢寐以求的藝術感。也是賺了。累麻了也賺麻了,爽麻了也輸麻了,人生沒有絕對的贏,隻有穩定的輸。別太糾結啦。
    出賣靈魂真的比出賣肉體高貴嗎?彼此彼此吧。
    如果,管理並不能提高效率,也不能增加產量,那就不要這個管理。
    我喜歡表裏如一的純真。
    好像回到小時候,純真年代啊!
    我目前還處於半勞動狀態。有句話說到心坎裏去了,平均產出如何,不光要看蛋糕大小,也要看幹活的人和不幹活的人的比例如何。
    如果一個人不按照規矩收費的話,那麽他不是在收獲不義之財,就是在坐地虧損。不要空談仁義是這個意思嗎?不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