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贏(2024.5.12)

字數:3879   加入書籤

A+A-


    有得必有失啊。昨天抽到了一個手鏈,今天起來發現丟了鑰匙。做事情要按部就班,除了差錯就要耗費更多時間修正。
    最後還是找到了,還發現遺失了很久的洗澡卡。隻剩4.8元了但是很開心,意外之喜。
    昨天玩遊戲,學到了一個很好的概念。事物要被放在對的位置才可以發揮最大的威力。沒有貶低的意思,隻是事物的用途不同。但我如此說,總是有些先入為主,好像一個人不能做出改變,或者不能提升一樣。所以要做兩手準備吧,最好知道自己目前的優勢,然後明確自己將來的目標。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不是固定下來,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
    沒有絕對的好,隻有不斷的權衡。
    還有一個反向反饋的概念。我們接收外部事物對我們的操作的反應的反饋時,我們自身會根據這些點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些調整被其他事物捕捉而再產生的調整,稱為反饋的反饋。這就是簡單的,你追我跑,你不追我不跑。你開始研究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變了。
    世界不是設定加反饋,是假設加反饋。
    現在縮寫亂用,一個縮寫八個意思。導致縮寫的價值大大降低。
    創造性假設,既不完全隨機,又不完全死板。這是未來。
    我是什麽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能給你帶來什麽。我先反問,你能給我帶來什麽?原來是用我的多餘來換你的多餘。各取所需多難聽,我們這叫共贏。
    當然,為了避免翻車,我覺得自己還是不要做那麽多華而不實的東西。
    獲取信息的成本逐步趨近於零,我們了解世界的準確性會隨之趨近於零麽?並不會,趨近於“最優解”的結果往往是卡死在局部最有解上。未來,更加重要的是合理的假設,而不是性能更強的反饋機製。
    如果單憑借天性,那麽我們會一直做那些讓我分泌多巴胺更多的事情。在基因層麵上,為了能使自己得到複製而對不同事物的反饋產生差異,產生微觀激素的調節,微觀的某些事物的分泌導致宏觀上做出不同的抉擇。因為在不同環境下,優勢的動作在變化,這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在運作,在當下,因為有新想法或者因為實幹而分泌大量多巴胺的人無疑是時代的佼佼者。但人並不是那種坐以待斃的生物,難道我天生對某些事不感冒,我就不能變成佼佼者麽?我想的是,快樂捆綁。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事(大多應為必要之事)與自己喜歡的事(一般是劣勢)困綁起來,利用喜歡事物的多巴胺驅動自己做不喜歡的事。這是後期,人類在思想層麵上做出的調整,它意味著人可以控製自己的生物性,而使人性轉變為神性。說的是,自控力!它應該是來於個體的智商、情商,就是閱曆和學識,越是知道得多的人,就越是明白控製自己,從思想層麵改造自己以控製自己的重要性。
    意識大於操作。但隻有操作才可以改變現實。意識是操作的起點,操作是改變的開始。所以,如果你不想,你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你想做,是你做的預備節,也應是成功的第一步。
    無精確模型的一切推演,都是基於合理的假設。我們從很久之前,就知道假設的重要性了。假說演繹!
    假設即便是錯的,它也有很深遠的意義。失敗,也意味著在大跨步前進。證明了某些路走不通並且留言,這不是在為後來者寫攻略?
    衣服或者褲子上的鬆緊帶。想到這想到了什麽呢?三個人有三條一樣的褲子,無法通過看其鬆緊帶的狀況來判斷人。
    第一個人,鬆緊帶上打了很多個結,不了解情況的人可能覺得這個人是邋遢的,是不會係扣子的,但其實,他故意係出這麽多死結,為的是防止整個扣子從洞裏陷進去。但是後來他發現,洞太大,係多少個結都不能防止鬆緊帶整個陷進去。但是在拆掉這些死結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保留這些結,可以將陷進去的帶子快速的拉出來。所以最後,就成了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第二個人的鬆緊帶很平整。你看不出來什麽。實際上,這個人也麵臨著同上一個人的問題,但是它從洞口觸發,用針修補了一下,結果是鬆緊帶不會陷進去。最後,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樣子。
    第三個人的鬆緊帶也很平整。它的褲子沒有任何問題,洞的大小剛剛好。
    所以,這個隱藏的心路曆程告訴我們什麽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為什麽喜歡騎車(開車),也許就是喜歡那種處理隨機事物的樂趣吧!沒有任何兩個時刻會麵臨同樣的問題,一些,倒還是沒那麽不新鮮。
    騎車之後喝飲料也很爽快!
    眼前出現了一張網。所有不在網上的事物都會麵臨低效率的問題?我不能這麽說,但不在網上絕對不是主流,不符合統一調配。我不否認它的優點,但是不在網上的大部分東西,一定是會逐漸消亡的。
    小說是現實的抽象或者采樣。沒必要為了真實性而寫得過於瑣碎。它本不是真實的,還是要突出重點。
    把荀子看成苟子了哈哈!考慮一下要不要換個眼鏡。
    由於數值計算產生的零或者模糊後的理論零值未必是零,可以考慮用一個微機中的狀態字的概念,當我判斷狀態字的零標誌位以後做一個判斷,判斷狀態為零時直接在過程量中手動賦零即可。
    之前寫過一個較為傻瓜的運輸的小車,沒有用現成的,自己做了一個很大的小車,白色的。因為某些識別是根據三原色進行的,現成的那個小車本身的顏色是偏紅的,幹擾傳感器識別。然後輪子設計的四種顏色,在編程最開始的時候,因為這個車子是很對稱的會容易分不清前後左右,所以,我給輪子命名是按照顏色命名的,這樣可以減少前期對這個邏輯的思考時間。後來根據車子的運行軌跡是固定的,才把輪子的顏色統一。由於又知道,每次運輸的貨物是一個,所以當視野中的顏色(白色與紅色切換)改變,小車就會啟動,小車停止靠的是下段傳感器中的顏色改變。(激光照射到物體反彈,根據這個時間可知道距離前方障礙還有多遠。)由於小車的軌跡固定,就又用這個方式命令拐彎。(在設計軌跡的時候,為了方便,小車向前都是做左拐,小車後退都是在做右拐。)
    主義成員的定義順序,可以節約空間。就像我們現實中的箱子一樣,大的放下邊,小放上邊,總是可以存得更多,找的時候也更加方便。
    還是那句話,想擺爛的話可以來圖書館,隻要不閉館或者放寒假,幾乎都是滿的。
    天下的父母該是一個樣子的。當看見自己的孩子在跑的時候,第一句話一定是“別摔了”或者是“別跑了”。當然孩子好動,控製不了,隻能目光注視著,提示他潛在的安全問題。不出力,也得操心。
    愛情是一個抽象的東西。你沒法直接告訴別人愛是什麽,它沒有實體。你能做的,僅僅是提升自己的複雜度,然後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對於愛的感知能力。如何定義他,看你自己。
    最好的辦法就是,如果你不懂隱式的過程是怎樣的,你就在隱式旁邊捆綁一個顯式的部分進行輔助分析。就像葫蘆娃裏麵那句“你會隱身,我就在你身後接一個尾巴。”
    能自己刪除自己的,就不會提了。有些東西因為是你手動創建的,隻能手動刪除。
    今天本來是來南湖還書的,還了兩本又借了三本。不過好消息是,我沒借文學類的書,我借的全是工科類的。爭取看完一本吧!
    隨機增加安全性,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以前很讓人恐怖的電腦病毒已經被寫進教科書好久了。恐懼源於無知。
    年齡越大,觀念中的“我”的概念就越淡越少。有的時候恍惚之間不知道自己在哪裏。
    算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