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2024.5.14)

字數:4195   加入書籤

A+A-


    又在長智齒。每次長智齒都會,有些事情發生,還有就是比較疼。
    我感覺還是我錯了。之前說什麽看人,也就是人文主義,人說好,那就是好。這樣的話,不夠客觀,很主觀。這雖然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選擇自己喜歡的,但做出的結論和評價卻失了一些參考價值。所以,變得更加私有而非公有。但是也好吧。
    做夢打牌(三國殺),做夢吃飯(很能吃),還幹什麽了?不記得了。
    嗯,還是把能玩的全體驗一下。否則,通過換資源還是太虧或者太肝了。
    之前的數學家們討論的高深的問題很多都是秘密的。我倒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麽高效率,但我覺得這樣做很好玩。誰還沒一點小秘密呢?有神秘感真的很刺激。
    暖爐旁的夢,很浪漫耶!
    恐懼很懶惰是阻止行動的兩個門神。不敢做與不願做,導致了不能做。
    每座城,都有那麽幾個值得拜訪的人。
    當戰功逐漸消失,戰之罪就會顯露出來。
    很多時候,不要有這樣的一種思維。就是集齊的思維。集齊的難度,願比獲得一個的難度*數量高很多。而且,當自己擁有一個時,也很快樂啊!一個足夠了,再多下去,欲望就停不下來,它會告訴你:“去追求滿。”是否曾思索過,九九歸一?你集齊了100張卡片,然後呢?你隻能說,我在某一個方麵集滿了,99張加一張,變成了一套。接下來要做什麽?繼續收集下一套?這是重複又重複又重複,遠不及獲得首個的意外之喜,這個整體,似乎也遠不及一個來的珍貴。畢竟物以稀為貴。
    所以呢?我還是更推崇少,而非多。
    以前更多的是神秘組織,為了保守某些秘密,研究某些科學,一幫人守口如瓶。如今更多的是探秘組織,急於將搜索到的信息公之於眾。
    當然,這也許是壓迫少了,所以不需要保密。所以我還是覺得什麽東西都不要一概而論,或者胡亂地拿去比較。就像,虛數是不能拿來比較的。
    我不去考慮真偽,真偽本就是相對的。一件事是又能怎樣,不是又能怎樣?是隻能代表是,不是隻能代表不是,除此之外,還能證明什麽?還能意味著什麽?同樣的一個事物的不同麵不可劃等號,不同事物之間也不可劃等號。不知其難言之隱,怎麽能妄加猜測?
    說的通俗一點。管我什麽事?我沒事可做麽?
    思古時候的友誼,比較於現在來說是更加沒有實體的更加抽象的。但現在呢,友誼似乎有了實體而實際上沒了實際。有社交軟件好友才算有友誼,刪掉了就無了。友誼如果僅僅是如此定義的話,那我不需要這樣的友誼。就算是各取所需,那走了也就是走了,沒什麽關係。我是毫不在意的。
    我認為友誼是建立在某些認同上,要有可取之處,或者朝著共同的方向。似乎與愛情很像。不管怎樣吧,至少呢?它應該是特別的,特別也就意味著少。
    玩遊戲不需要智商麽?玩遊戲不需要秩序麽?玩遊戲不需要組織麽?玩遊戲不需要配合麽?玩遊戲不需要情商麽?玩遊戲不需要溝通麽?你憑什麽覺得自己在看書就一定比玩遊戲的人收獲多呢?
    其實真的要比的話,是一樣的,遊戲也好,讀書也好,都應該選擇一些有些深度有些難度的,才能有收獲。並不能一概而論。
    然後分析了一堆,總結起來就是少見多怪。事物為什麽看起來不好呢?實際上它不是不好,隻是令你(強調)不滿意而已,僅僅隻是與你的某些三觀衝突了而已。可別人未必如此想,未必有與你相同的經曆,相同的處境,相同的三觀。事情為什麽變成這樣,甚至不由本人決定,你可以說時運不濟,但如果不假思索就批評一個人怕是不妥。
    追求滿的代價可能是陷入僵化。對長久發展不利。但一句話說得好,萬事萬物都有其生存期,定期清理為的就是避免僵化教條。
    夢想和現實有什麽差距麽?想就去做唄。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傲遊在書籍的海洋。那麽我建議,如果沒事的話,就花一天時間看書,如果可以就再看一天。這樣夢想不久實現了兩天?對未來是如何規劃的不重要,如何在今天把規劃的未來預演出來才重要。因為也許,並不是你對未來的幻想驅動你現在的行為,而是你現在的行為逐漸造就你的未來。
    也許思維的僵化是導致本是蒸蒸日上的學術秘密組織逐步淪為邪教的原因。這也許就是為什麽笛卡爾說要“預先帶上麵具”。
    無論我們如何整合過去的知識,我們都不能完全掌握它們,最多僅僅是知道有過某些理論。想讓它們重見天日,除非有類似的問題發生,在解決問題中,把知識調出來,與實際結合,才能明白該知識的全部意義。
    為何要去旅行,為何要去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原理也是如此,從熟悉的圈子裏解放出來,從禁錮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來,開始重新審視過去已經熟視無睹的概念。也許,自己錯了好久,但是難以自知。這句話我引了好多次,但放在這很合適“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膽識,勇氣,學識。在軍營裏的經曆加上自己的勤奮好學,幫助笛卡爾在關鍵時刻拔劍而戰,成功壓迫住了幾個說德語的盜賊。英雄,就該如此,鍛煉自己的膽量體魄,豐富自己的思想與能力。
    眼淚是用來清洗靈魂的,微笑,則是為了致敬眼淚。
    別把磨練說得那樣悲傷,苦盡是為了甘來哦。
    不功不受祿啊,總覺得我不該去,也不必去呀!稱病吧。
    我覺得目前我還不能把自己的心完全交到某個事情上麵,我總覺得有些事還沒做完。應該不是因為自己要成長,也不是為了要尋找什麽答案。應該是主要是因為心裏還有些該消耗的能量還沒耗盡。有些許不甘心。
    其實我並沒有什麽不開心,也說不上有遺憾。每天都快快樂樂的。隻是年紀在這裏擺著,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無憂無慮了。心裏總覺得在下雪,總有些如雪一樣的悲傷在那裏沉積,要時常用淚水清理。
    這也確實是痛並快樂著,痛苦不可避免,快樂不可或缺。
    我不是為你而受冷風,我隻是覺得吹冷風舒服而已。
    很喜歡行囊這個詞,為什麽呢?也許是因為它代表著旅行吧。
    知識就是魔法。那個時代也好,這個時代也罷,都是這樣的。
    他將目標曖昧化了。但是他用行動證明,自己的目標早就變得明確,而非模糊。
    然後我突然明白,自己是如何被分離的。脫離了人群,那麽很多群體性的東西,都將與我無關了。我確實不明白,太任性。
    沒關係,懦弱之中可以看見溫柔,任性之中,也可以看見別的有價值的東西。
    “你的美麗無與倫比,但我愛真理更勝於此”笛卡爾劍神!無敵!
    隻可惜,巨人的煩惱,往往與凡人類似。
    不同的方法應對不同的場景,所以我不該排斥任何方法,我該做的,是讓對的方法去向對的位置。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突然感覺一些部分是AI寫的。我這樣思考的理由是因為,我發現了邏輯嚴密的重複。看起來無懈可擊,但,重複時的必要省略縮略,還是需要做一下的。
    我隻怕,這些全部都是虛假的繁榮。
    很難說,讓AI消化作家的某一本書就能讓AI學到某個作家的文風。文風裝在腦子裏,寫出來的東西,隻是涓涓細流。但不是說做不到,隻是說,這樣用太小的局部去學習太大(而且還在不斷變化)的整體,目前來看,還是有一些難度。掌握外在的全部,也很難明白內部是如何運作的。這也許是因為形散神不散和形散神散之間,存在鴻溝吧。
    我覺得未來,應該還是AI+人。
    我的戰術是,一個字不改,保留誤差更安全。加密技術不光是在3、4百年前很重要,放在現在還是很重要滴!
    縱情的人做不到縱情。忘情的人才能縱情。縱情,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