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2024.5.20)

字數:7035   加入書籤

A+A-


    做夢在學習麽?還是在掃地?還是在玩桌遊?
    忘記了。
    偶爾運動一下也不錯,情緒更加穩定了。
    略微羨慕那些做事情快的。我做事就很肉,半天沒有動靜。但是著急也做不好嘛!
    還是在看自動化的科普書。我在思考什麽呢?如果,獲取一個事物的成本被降低到近似於零,那麽它也不會再具有吸引力了,它也不會變得珍貴。人們可能大多就會跑去別的地方了。我知道其實不是這樣的,可是我感覺到了這個趨勢。
    這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貌似存在於成本近似為零並且無限多的信息之中。如何找到有用的信息,成了較吃成本的事。此外,你覺得自己擁有了一本菜譜就學會了做飯嗎?還是有差距的。
    世界一直都這樣模糊。隻不過有些模糊被加劇了。
    不能好好應戰的原因是急於應戰。還沒恢複好。
    人類的感覺是很複雜的,肯定不能用線性來形容。借用用分貝的概念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地方還是不準確。就是因為人類存在很多類似,“樂極生悲”,“喜極而泣”這樣的情感。
    因為缺乏而值錢的部分勢必要因為不缺乏而不值錢。
    當社畜的感覺真好,有些問題,一個人要解決一個星期,但四個人在一起5分鍾就解決了。
    嗯,隨後,還是在研究,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大佬能展示出來的隻有形式,比如說,你去在哪個平台學什麽,或者你去看什麽書,就連遊戲,大佬們測試出來的也是什麽什麽是版本答案。
    但是在你自己嚐試的時候,你會發現事情遠遠沒有這麽簡單。大佬無論是在意識,還是在數值上,都是占有很大優勢的。他們明確地圖上的每一個小技巧,知道對麵的英雄或武器是什麽特性,知道如何克製對方,知道怪物弱點在哪裏。而且大佬的裝備詞條也是頂級的,不是隨便放的。所以單看形式,說什麽抽出了什麽就天下無敵了是騙人的。
    本質上,還是錢與時間的疊加。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即便可以在效率上做一些小把戲,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小聰明無用。
    所以呢,玩遊戲不要在意什麽形式,抽到什麽就玩什麽,主要是體會遊戲的感覺。
    感覺人生也是一樣。別人在看書,你也在看書,難道就會有一樣的輸出麽?不是的。世界是有很多弦外之音的。
    一個形式,給你提供5倍的效率,代價是你要消耗5倍的時間維持。屬於是瞬態過載了。
    還是那句話,自己喜歡就行了,沒有別的說法。
    所謂的攻略,無論它吹的有多麽零基礎,多麽無痛,都隻能做為參考。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具體是處在了不一樣的狀態,有不一樣的數值。到底該怎麽做,一個是通過實踐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式或者風格。要麽就是不做,不做也別想。別為左顧右盼而心憂。
    煩惱更多來自於,去追求那些不與自己適配的東西。
    記住一點,所有的不賣數值都是製不直接賣數值。
    人不應該從食物中攝取過多的營養,如果用不掉,就成了毒藥。其實知識也是這樣,知道得很多但無處使用,無用武之地,這些過多的知曉就發酵成了折磨。
    當一個人強大起來以後,他就會突然發現一些可以繼續提高自己的方法,在此之前,由於站的不夠高而看不見,覺得世界也就這樣了。
    目前的狀態還是,被一些東西纏住,動彈不了。怎麽辦呢?
    我也是這樣覺得的,想要讓自己穩步地提高,要刪去一些沒用的低效率的部分。之前覺得,玩一局王者也無所謂啊!可是,如果用那二十分鍾休息,你會發現,自己不一樣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變得清爽。不是長久規劃的遊戲或者事件,就考慮是否要丟掉。以後,真的有時間再搞這些零碎的不遲。
    很難過,一個遊戲如果不是很複雜,又出了很久了,那麽攻略什麽的,捷徑什麽的,都屬於是公共知識了。這時候自己摸索是沒必要的,除非你麵對的不是簡單問題,即不是遊戲,而是數學,或者科學科技什麽的。
    有些問題不值得研究。尤其是你的時間並不多的情況下。
    遊戲裏的帕魯被抓進籠子,其實我們也是在某個類似於玻璃籠子的禁錮裏麵或者啊。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專門從事某個行業或者某些研究方向,那麽它無論怎樣懂,都不過是懂個皮毛。所以如果導師不是以專門的目的培養人的話,那麽研究生階段其實是在上大五大六。
    也可能是我偏激了,現在不是權衡的時候。你得先有幾個,才開始做選擇吧。什麽都沒有能權衡什麽呢?
    在百分之99.99的領域裏,我都隻能做一個觀眾。而在百分之99.98的領域裏,我都看不清什麽,甚至連隨聲附和,都不知道該附和什麽。世界是這樣的大。
    在餘下的這一小部分裏,我傾盡一生,能搞個萬分之一,也就不錯了。求滿幹什麽呢?
    所以我把自己的生命分成幾個板塊,必要板塊,不必要板塊和不要板塊。平時思考必要的,娛樂時玩玩不必要的,剩下的東西都扔了。
    後期能刷的東西,在前期探索階段就不要拿。前期幾件事?活著!探索!了解機製!後期呢?根據自己了解的機製,刷東西,升級,結束。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看運氣的遊戲。運氣決定上限與下限,這個限很寬。但是還有有限的。
    但是,很多人窮盡一生都觸碰不到邊界,這導致了很多時候,有邊界與無邊界是一樣的。
    重在參與。
    所以在了解事物的時候,隻需要了解它是什麽就可以了。至於由其衍生出來的,“它好牛”,“我好菜”,這些情緒上的問題是沒必要的。是什麽就是什麽,不是什麽就不是什麽。
    關於穩不穩定,平不平衡的問題,我覺得還是要看是在幹什麽。你要保持靈活度,就不能太穩定,而你要完成一個長期固定的項目的時候,穩定性就很重要。穩準快,是矛盾的。又穩又快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代價太大。
    世界逐步地讓我們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為的是能讓我們做更深層次的思索,而不是為了讓我們飛。
    有時候,感覺到束縛,是因為自己在擁抱枷鎖。別人設計產品的目的是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自己使用這個產品,是為了把自己節約下來的時間用在思考更高深或者還未解決的問題上,而不是複製。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打破黑箱,複製技術,就是不信任腳下的土地的結實程度。大膽地使用黑盒,大膽地往前走吧!放開你擁抱的那個枷鎖。
    人類越來越不能做獨狼了,這是個超級老的概念了。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我們已經回不去了。個體的概念,已經沒有那麽必要了。
    何況如今。
    無論是傳感器,還是被控對象,還是執行器,還是控製器,還是控製器矯正裝置,都不可能一家獨大了。都不可能單獨作為巨人出現了,我們互為彼此的巨人,互相扶持著向前。
    不要去盲目的個人崇拜,也不該追逐個人英雄主義。這些不光是痛苦的源泉,這是純浪費時間,你達不到,達到了,也隻是虛幻。我們是集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該如是想問題。
    不需要偏見,不需要看不起,不需要比較。這些都是妄念,本不存在。
    誰也不比誰高貴。
    多想想自己的事,還是這句話,別人說你,批評你,你當他在放屁,或者有則改之,無則當他在放屁,就行了。
    人不知而不慍,並不是為了當君子。老祖宗可能也明白這一點,但這麽說很高大上,很符合出書的要求。我分析一下深層的原因。
    人不知,說一些冒犯的話,你能將這個價精神攻擊衰減到零,本身是一種成長,一種抗性成長。一百個人圍著你打,你卻不掉血,你說他沒有用?
    其二,你不慍,意味著你沒有反擊。你收獲了什麽?要麽是持久不斷的撿軟柿子捏,要麽是更加親近的關係。先說後者,你可以直接獲得很多好處,兩個刺蝟不相互刺傷,便可以獲得更多的熱。再說前者,你能否感知得到,別人是出於什麽目的來讓你生氣,如果是為了和你建立更親的關係,更加放鬆真實的氛圍,那麽你不必在意;如果是人家不小心說錯話,你原諒他就好,不知者無罪;如果是為了欺負你而欺負你,你就要小心,這樣的人不多,但一定有。
    如果情商夠高是可以感知的。還是建議,先收集反製手段和證據,不要太急。因為你可能想錯了,別人其實是因為喜歡你才與你插科打諢。這時候,你不動作,不會因為誤會而產生叫眼中的後果。而如果等你收集了足夠的證據和反製手段,你終於得到了準確的結論,他就是在消遣你,那麽,你可以“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借刀殺人,不出己力”。總有管事的人嘛,借用一下嘍!
    你準確的達到了目的,並且犧牲最小。沒什麽誤判,也沒什麽損失。
    回到原點。
    人不知而不慍。不為了成為君子,也並非一直不慍,而是,你要有一個緩衝判斷的過程,也要多留一個心眼。但在外部看來,你不失君子之名。有裏有麵。
    我這些年有進步,從1變成了2,而這個世界從一億,擴展成了一兆。我在增強,但我也在貶值。機器代替不了人,是從整體來看的,對於個體,完全不是如此。
    過度依賴而產生的“差之毫厘失之千裏”。未來未必會成為機器代替人的地獄,更有可能是由於人的過度依賴導致崩潰而變成廢墟。
    所以,不要預測未來。與其想些沒用的,不如和喜歡的人告白。專注當下,不要想太遠,想太遠也行,別想得又多又遠。太離譜豈不是想也白想。多去關心你愛的人吧。
    眼前的權值最高,時間相差越大,得出的結論就越不準確。測不準原理?你確定了結論,比如你會死,確定了是確定了,但是什麽時候發生呢?測不準。你確定了時間,比如2030年1月3日,但那時候會發什麽呢?你測不準。
    就是無效估計,無效測量,不要做啦!想想晚上吃啥吧!
    你本可以更快樂,奈何你想太多。
    突出具有負麵效果。突出其實是在做掩蓋。我想在這拆分一下,但是好像又說不清,不如先去學習一下,什麽是注意力機製。害!不用看了,中庸就完了。
    保留變化。別人針對A,你就成為B,別人針對B,你就成為C。它怎麽可能全針對?它全針對,你就全不是,能怎樣呢?都針對,也就是等於都不針對。針對的定義是什麽?
    複雜的問題,也在推動本就簡單的物種變得複雜。不是什麽壞事。沒有絕對壞的事。
    我的戰術,必定是穩紮穩打。承受傷害,借此成長。保持饑餓感,時刻能吃,時刻愛吃。就這樣!
    半自動化。因為物極必反?還是什麽,總之,一半就好了。完全依賴意味著提高工作量,因為當突發事件發生,我們很可能會因為過分依賴而一無所知。
    就像抗生素一樣,長久的安逸,隻會導致戰力下降。短期的提高會導致長期的衰減。如何找到這個平衡點呢?
    拆分提高了生產效率,不幸的是,使生產者看不清事情的全貌。
    跨過了平衡位置,就開始反噬了。反噬著反噬著,就會退化。反噬降低的是速度,速度降低到負數,位置就倒退。
    嗬,盡信書,不如無書!盡新科技,不如無科技。
    如果不修修自己的腦袋,那老得會更快!安逸所致,現在的人完全都不思考了,答案隨便找。
    有些事情,從十幾年前開始就衰退了。甚至衰退的時候,比這更早。
    有時候,真的要海德格爾一些!
    我們已經脫離根基太久了,我們已經脫離土地太久了。也是,軌跡生命是故意抬高我們,隻為讓我們摔得更慘一些。
    單靠思考單靠知識,單靠百度,我們永遠學不會走路。學會走路的方法,就是把腳放在地上,不斷地與地麵交流。
    我所處的位置已經限製我的視野了,我還要變得更強才行!
    機器削弱了人類的自信,長此以往……
    也許,在將來,一個智能化管家不如一款智能化夥伴來得好。
    遊戲,就是在訓練正確操作的肌肉記憶。如果不犯錯,正確的軌跡也不會清晰。即便是看攻略,沒有常識,也難以複製攻略啊。
    使用工具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該是為了裝b才去學工具的。
    我是這樣的,室友什麽時候關燈,我什麽時候睡覺。
    如果沒有欲望,如果沒有追求,即便擁有了珍貴的財寶又能如何?與我何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