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2024.5.20)
字數:7035 加入書籤
做夢在學習麽?還是在掃地?還是在玩桌遊?
忘記了。
偶爾運動一下也不錯,情緒更加穩定了。
略微羨慕那些做事情快的。我做事就很肉,半天沒有動靜。但是著急也做不好嘛!
還是在看自動化的科普書。我在思考什麽呢?如果,獲取一個事物的成本被降低到近似於零,那麽它也不會再具有吸引力了,它也不會變得珍貴。人們可能大多就會跑去別的地方了。我知道其實不是這樣的,可是我感覺到了這個趨勢。
這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貌似存在於成本近似為零並且無限多的信息之中。如何找到有用的信息,成了較吃成本的事。此外,你覺得自己擁有了一本菜譜就學會了做飯嗎?還是有差距的。
世界一直都這樣模糊。隻不過有些模糊被加劇了。
不能好好應戰的原因是急於應戰。還沒恢複好。
人類的感覺是很複雜的,肯定不能用線性來形容。借用用分貝的概念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地方還是不準確。就是因為人類存在很多類似,“樂極生悲”,“喜極而泣”這樣的情感。
因為缺乏而值錢的部分勢必要因為不缺乏而不值錢。
當社畜的感覺真好,有些問題,一個人要解決一個星期,但四個人在一起5分鍾就解決了。
嗯,隨後,還是在研究,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大佬能展示出來的隻有形式,比如說,你去在哪個平台學什麽,或者你去看什麽書,就連遊戲,大佬們測試出來的也是什麽什麽是版本答案。
但是在你自己嚐試的時候,你會發現事情遠遠沒有這麽簡單。大佬無論是在意識,還是在數值上,都是占有很大優勢的。他們明確地圖上的每一個小技巧,知道對麵的英雄或武器是什麽特性,知道如何克製對方,知道怪物弱點在哪裏。而且大佬的裝備詞條也是頂級的,不是隨便放的。所以單看形式,說什麽抽出了什麽就天下無敵了是騙人的。
本質上,還是錢與時間的疊加。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即便可以在效率上做一些小把戲,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小聰明無用。
所以呢,玩遊戲不要在意什麽形式,抽到什麽就玩什麽,主要是體會遊戲的感覺。
感覺人生也是一樣。別人在看書,你也在看書,難道就會有一樣的輸出麽?不是的。世界是有很多弦外之音的。
一個形式,給你提供5倍的效率,代價是你要消耗5倍的時間維持。屬於是瞬態過載了。
還是那句話,自己喜歡就行了,沒有別的說法。
所謂的攻略,無論它吹的有多麽零基礎,多麽無痛,都隻能做為參考。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具體是處在了不一樣的狀態,有不一樣的數值。到底該怎麽做,一個是通過實踐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式或者風格。要麽就是不做,不做也別想。別為左顧右盼而心憂。
煩惱更多來自於,去追求那些不與自己適配的東西。
記住一點,所有的不賣數值都是製不直接賣數值。
人不應該從食物中攝取過多的營養,如果用不掉,就成了毒藥。其實知識也是這樣,知道得很多但無處使用,無用武之地,這些過多的知曉就發酵成了折磨。
當一個人強大起來以後,他就會突然發現一些可以繼續提高自己的方法,在此之前,由於站的不夠高而看不見,覺得世界也就這樣了。
目前的狀態還是,被一些東西纏住,動彈不了。怎麽辦呢?
我也是這樣覺得的,想要讓自己穩步地提高,要刪去一些沒用的低效率的部分。之前覺得,玩一局王者也無所謂啊!可是,如果用那二十分鍾休息,你會發現,自己不一樣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變得清爽。不是長久規劃的遊戲或者事件,就考慮是否要丟掉。以後,真的有時間再搞這些零碎的不遲。
很難過,一個遊戲如果不是很複雜,又出了很久了,那麽攻略什麽的,捷徑什麽的,都屬於是公共知識了。這時候自己摸索是沒必要的,除非你麵對的不是簡單問題,即不是遊戲,而是數學,或者科學科技什麽的。
有些問題不值得研究。尤其是你的時間並不多的情況下。
遊戲裏的帕魯被抓進籠子,其實我們也是在某個類似於玻璃籠子的禁錮裏麵或者啊。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專門從事某個行業或者某些研究方向,那麽它無論怎樣懂,都不過是懂個皮毛。所以如果導師不是以專門的目的培養人的話,那麽研究生階段其實是在上大五大六。
也可能是我偏激了,現在不是權衡的時候。你得先有幾個,才開始做選擇吧。什麽都沒有能權衡什麽呢?
在百分之99.99的領域裏,我都隻能做一個觀眾。而在百分之99.98的領域裏,我都看不清什麽,甚至連隨聲附和,都不知道該附和什麽。世界是這樣的大。
在餘下的這一小部分裏,我傾盡一生,能搞個萬分之一,也就不錯了。求滿幹什麽呢?
所以我把自己的生命分成幾個板塊,必要板塊,不必要板塊和不要板塊。平時思考必要的,娛樂時玩玩不必要的,剩下的東西都扔了。
後期能刷的東西,在前期探索階段就不要拿。前期幾件事?活著!探索!了解機製!後期呢?根據自己了解的機製,刷東西,升級,結束。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看運氣的遊戲。運氣決定上限與下限,這個限很寬。但是還有有限的。
但是,很多人窮盡一生都觸碰不到邊界,這導致了很多時候,有邊界與無邊界是一樣的。
重在參與。
所以在了解事物的時候,隻需要了解它是什麽就可以了。至於由其衍生出來的,“它好牛”,“我好菜”,這些情緒上的問題是沒必要的。是什麽就是什麽,不是什麽就不是什麽。
關於穩不穩定,平不平衡的問題,我覺得還是要看是在幹什麽。你要保持靈活度,就不能太穩定,而你要完成一個長期固定的項目的時候,穩定性就很重要。穩準快,是矛盾的。又穩又快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代價太大。
世界逐步地讓我們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為的是能讓我們做更深層次的思索,而不是為了讓我們飛。
有時候,感覺到束縛,是因為自己在擁抱枷鎖。別人設計產品的目的是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自己使用這個產品,是為了把自己節約下來的時間用在思考更高深或者還未解決的問題上,而不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