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空想

字數:3327   加入書籤

A+A-




    王浩有點懷疑景陌之張開手掌遮臉望天那一幕,是不是就在嘲笑他,他就是那井裏的蛤蟆,在牛逼哄哄也隻是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

    一個後世人被一個土著古人小看,王浩老臉就是一紅,當然不是因為被古代小瞧羞愧,而是真的是自己有些自大而羞憤。

    他除了比古人多知道一下未來的東西,學識上他還真是望其項背。

    不過他明白了,這個世界上從不缺乏天才,但,能成名的天才,在他的功績成就問世之初,也隻能遙望天空暢享未來,等待天時地利,除非有超能力。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神蘇軾,這些大神吟詩作對真的就是如同飲水吃飯沒兩樣。

    就拿詩仙李白來說,李白一人的詩作就有數百首,普通人能熟知五首李白成名詩詞的可能不在少數,但十首,二十首,知道三十首的應該以是鳳毛麟角,再往上,就是在那些詩詞愛好中也是應該算是佼佼者。

    但,李白代表作之前,沒成名前的詩詞就不好了嗎,當然不是了,李白出生貧困之家,從小讀書十五歲在詩詞上開始嶄露頭角,也有叛逆有挫折。

    王浩摸了一把汗,明白個道理,他想以一首詩驚豔四座就是癡心妄想。

    想成名,不僅要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刻苦,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的所在,李白的詩有名氣,那是李白有了名氣後,是一首首佳作累積而成,他的詩才有了傳世,也就是,人有名氣後他的詩句又會得到名氣加成,才有名人名詩名句,才有那些名人事跡。

    李白可以說是在詩詞上的天賦型選手,十五歲小有名氣也隻是在小範圍的,天賦就是他的超能力,王浩又想了想古代神童的名人事跡,才華他肚子裏的墨水比不上,超能力方麵他就是不可比的。

    司馬光,司馬光因為砸缸的故事而小小年紀名氣遠揚,這是為何!

    司馬光祖上,西晉皇族安平獻王司馬孚後人。

    祖父司馬炫,耀州富平縣令。

    父親,司馬池,曾為兵部郎中、天章閣待製,官居四品。

    這樣顯赫的人家,有錢有勢有權,司馬光也爭氣,兒時透露出的聰明伶俐卓然不凡。

    六歲時,其父司馬池就教司馬光讀書,七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中的要意,並且做出了砸缸救友的事,成年也做了大官。

    超能力就是家世,但,如果沒有顯赫家世,他小小年紀砸缸的故事又能有幾人知,沒人奉承吹捧,發生司馬光幼年身上的事兒可能一陣風就吹散了。

    如果就說,司馬光要是窮人家的孩子,茅草房,籬笆院,院子裏一口大缸看著算是個有分量的物件,除此一無所有,可謂是家徒四壁,也是這樣的家庭呢。

    王浩幻想著,一幫小屁孩子在院子跟著司馬光瘋跑,血鬧人,那也是沒有辦法,缺衣少穿的古代年頭,啥都缺好像就不缺孩子,誰家不是幾個愛打愛鬧的娃打底呀,都被人看低幾分。

    隻要身體允許都恨不得生他幾個加強連來,誰家要是沒幾個上房揭瓦鬧的人腦頭大的娃,那都不好意思出門,說話都沒底氣。

    娃子多了又不好管,隻能大的帶小的,大的也是孩子也是貪玩的年紀,就隻能不拆家也就隨他們折騰了。

    司馬光要是就出生在這麽個家庭會怎樣。

    一個瓜娃子登高上牆,但小小的人兒力不從心,很快就沒了力氣一個沒抓穩定,就來個鷂子翻身倒栽蔥掉下來了,小孩子筋骨還沒有長成,這要是摔到地上不得摔個好歹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隻能說,人的命天注定。

    好命,想摔地上都難,人家孩子恰巧掉那口閑置的大缸了了,也就應了那句話,該你井裏死河了死不了,躲開了高空著陸的一摔,還有水淹一劫。

    巧了,恰巧家裏過幾天打算醃酸菜,放了一缸水來洗缸,掉下來的娃一點沒摔著,還泡了個澡。

    人小缸大進去容易出來難,又沒有大人在場,一幫瓜娃子也沒法子將人弄出來呀,眼見著再不能將人救出來不就喝飽了。

    鄉下人一年到頭也沒個清閑都在田裏忙,等大人來就,也就全村吃席了。

    這裏情況極其緊張,有的娃子嚇的哇哇叫喚去田裏找人去了,就在其他娃子們不知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救人是好時。

    我們的大聰明上場了,司馬光人小力氣也小,在一旁挑挑揀揀,找了一個覺得自己能拿得動,又能砸缸救人的大石頭,司馬光氣沉丹田腰馬合一雙膀一角力來個拿大鼎,搖搖晃晃的將石頭舉過頭頂,在眾多瓜娃子不可思議的表情中,那是臨危不亂就是石頭太重壓的腿有點打顫。

    司馬光緊抿嘴唇緊咬牙關用力一投,正所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砸自己缸,隻聽哐當一聲,大缸幹個稀碎啊,水流滿地,落湯的孩子打著飽嗝,得救了。

    第二天就傳出來了,司馬家有個敗家孩子砸了家裏唯一的酸菜缸,司馬老頭氣不不行,司馬光大腚被鞋底子抽成了八瓣,鞋底子都抽壞了,司馬老頭又心疼鞋子,於是,司馬光的屁股又遭到了摧殘,又要晚幾天能著地的。

    傳出去也就是孩子太鬧太敗家,想著這樣的事要是發生了,王浩就不厚道的笑了。

    還有孔融讓梨的孔融那是什麽家世,那是孔子後人,願意阿諛奉承的人那是烏央烏央人山人海的。

    如果孔融的家境,要也是普通人家呢,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兒誰又能得知。

    比如,一家大大小小孩子一大堆貧瘠的家境,吃頓水果都是十分難得的事,老孔上山采摘了一些野梨子到家裏。

    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梨子也有大小不一。

    一幫肚子裏沒什麽油水臭小子們,看見吃的,眼睛裏都在冒著綠光,梨子一亮相,七手八腳的就被搶個精光,孔融人單力薄,搶不過兄弟姐妹,急得那是抓耳撓腮。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