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台商大聯盟
字數:8566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3。】,
楊葉一直等到八大片商和香港電影業談判破裂,開始抵製港片,才站出來收拾殘局。
因為隻有這樣,這些老板們才會聽他講話。
其實抵製港片,他們也很難受,他們都是有院線要經營的。
電影院開著門,就要放電影。
空著的話,一天的房租水電人工……得損失多少錢?
原時空八大片商和香港杠上了,整整半年不引進港片,隻用老片子湊數,硬生生耗死了一大堆香港電影公司,但自己也損失慘重。
現在已經硬耗了兩個多月,表麵上雖然硬氣,但是心裏苦。
楊葉喝了口茶,才慢條斯理地說道:“首先,賣片花這種事,一定要慎之又慎。
電影不是房地產,片花不是樓花,房子是剛需,而電影隻是個消費品,變數太大。
不管什麽阿貓阿狗,隨便拿兩個明星的合約,拍什麽都不知道,諸位就敢給錢。
不得不說,諸位是真的很勇敢!萬一人家是騙子呢?
諸位畢竟是台灣人,不是香港本土的地頭蛇。
人家擺明了騙你,你又能怎樣?”
一句話說得大家麵紅耳赤,有人心中不爽,心想,你在教我做事?
但現在這個局麵,楊葉又沒有說錯,確實有很多人上當受騙。
有些香港佬開個皮包公司,找台商騙了錢就不認賬了。
台商又能怎樣?去香港找他打官司?
這有個卵用,就算你打贏了,人家大不了把皮包公司賠給你。
在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都是大公司控製的。
這些公司黑白兩道都有很多關係,誰想坑他們,那是自尋死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港片的興旺發達,一定程度上離不開社團的控製。
但是自從1991年港府掃蕩社團之後,社團對電影業的控製得到了有效的遏製。
港片的資金來源也從大公司和社團轉變成了台灣片商。
八大片商在香港沒有根基,香港電影人不坑他們才怪。
而且,這句話別人或許說不合適,但楊葉淫浸電影業二十年,無往不利,所向披靡,早已成為影壇霸主,他還真有資格說這句話。
雖然不好聽,大家也隻能受著。
但這句話,說了等於沒說。台商們現在連拍好的港片都不買了,遑論買什麽片花。
楊葉也不管這些人聽不聽得進去,繼續說道:“在好萊塢,電影製度分工精細,人人各司其職。
一部電影從立項到上映,往往要兩三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整個過程中,劇本、美術、拍攝、剪輯、後期、宣傳、上映,每一個環節都會得到嚴格的控製。
為什麽這麽做?因為電影雖然是一門藝術,卻帶有工業的屬性,嚴格來說,它是一個工藝品。
所以,很適合用工業的流程來對其進行控製。
我們楊記的電影為什麽無往不利,就是因為我們比較慎重。
我們每年拍多少部戲,都是有計劃的。
每部戲用什麽人,投多少錢,都是經過論證的。
一個項目從提出,到立項,再到製作,每個流程都會進行控製,使得它不至於跑偏。
當然,電影這個東西,其實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不可能百分百成功,即便是我,也有不怎麽賺錢的電影。
諸位如果純做投資人,自然不需要懂得這些,但也要對項目進行審核,謹防上當受騙,對吧?”
這一番話,的確是肺腑之言,眾人無不點頭。
但是,這都是後話,根本解決不了現在的困境。
龍翔的王應詳最近被坑慘了,對此感慨良多,歎道:“楊董的話的確大有道理,我等受教了。那麽請問,應該如何解決眼前之事呢?”
蔡鬆林也道:“我們當然都希望買好片,不買爛片。
但是電影這東西,楊董你剛才也說了,不確定的因素太多。
我們又有院線要經營,如果嚴格控製,電影產量必然減少。
那我們的院線,又如何經營得下去呢?”
台灣八大片商裏麵,蔡鬆林對港片涉入最深,玩得最大。
他在台灣擁有金馬和大世界兩條大型院線,每年需片量兩百多部。
為了滿足需求,香港80%的電影公司,都有他的資金進駐,無論是投資或者預買版權。
全盛時期,他有一百多億台幣的資金在運作拍戲。
風光的時候那是真的風光,但現在被套牢,也是被套得最慘。
為了解套,他不惜入股永勝,用項家的勢力來逼迫香港的製片商就範。
楊葉掃了一圈,見這些人都是真心求教了,這才說道:“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形成院線聯盟。
現在台灣的院線都是各自為政,各買各的,各放各的,風險自擔。
買對了片子,就自己大口吃肉,然後下放二輪、三輪的放映權給其他院線,讓別人喝點湯。
而香港卻早在十年前就建成了院線聯盟,電影統一放映,有嚴格的排片製度。
碰到好片,大家一起吃肉。碰到爛片,也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其實從幾年前開始,本人的電影在台灣就是聯合上映的,諸位何不把這種模式徹底推廣開來呢?”
楊葉提出這個方法,是因為台灣的院線都是獨立經營,每一家都需要大量的片源供應。
他們除了從香港購買電影,也自己投資拍攝電影,每年還從好萊塢、日本和歐洲購買電影。
自己的戲院放映完了,就賣給其他戲院做二輪、三輪放映。
所以台灣的電影放映時間都會特別長,少則兩個月,多則半年。
這樣做的弊端是每條院線都需要大量的片源。
八大片商加起來,扣掉互相購買,重複放映的,一年也要四五百部電影才能夠滿足需求。
而成立院線聯盟,可以從源頭上解決各大院線片源不夠的問題。
其實這麽簡單的方法,大家未必不知道。
隻不過人性都是自私的,本質就是想吃獨食,所以即使想到了,也不會說,更不願意施行。
當初在香港能夠施行,是因為楊記的電影太賺錢了,大家都想分一杯羹。
所以楊葉一提出來,邵氏和嘉禾就答應了。
而楊葉的電影能夠在台灣施行聯合放映,也是因為他逼迫的。
楊葉的電影擺明了賺錢,誰不答應,那你就別放了,湯都不給你喝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