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111章 文道語言之法

字數:6076   加入書籤

A+A-


    

    

    第111章 文道·語言之法

    風允著《九黎音轉周言字·表》,此時又以文氣錄入九黎語和周言。

    整個典籍宮散發微明的文氣豪光。

    四周風聲中都隱隱有風允的聲音在低喃耳語。

    且隨著典籍宮的聲勢,聲音不斷擴大,傳入了一旁十巫宮與周邊的百越民耳中。

    “昨天是黃龍,今天又冒出白光來!”

    大長老與二長老都在另一旁蹲坐著,苦苦等待。

    大長老感歎道:“這允…風君啊,到底是什麽來路,我看那些傳言裏的都說輕了!”

    在百越傳得最廣的是風允治水的時期。

    風允被描述成了治水的大英雄,其身軀高大威猛,一口能喝光一條大河的神秘形象。

    此時的大長老不由得猜想道:“怕是能一口氣喝幹兩條大河嘞。”

    而另一旁的二長老卻細細聽著風中闖蕩的聲音,其中他聽出了九黎語和周言,但是不通周言,他也隻能猜測。

    “允娃之前說要作《九黎史》,我說我們沒有文字,他不會在給我們搞來文字吧!”

    文字承載天地意誌,擁有諸多不可思議,哪裏是能隨便搞出來的。

    “哎呀,忘記和允娃說之前有巫搞文字搞死自己的了!”

    二長老猛然起身,想要衝進大殿。

    可大殿外,篆文和九黎之音回蕩不斷。

    將整個大殿護住。

    二長老不敢隨意施展,隻能著急地看著。

    另一邊——

    “此為證道!”

    幹將木訥,但之前也是士族子弟,有些見識。

    他道:“就像是歐冶先生鑄劍,成就先天一樣,風君也在“鑄劍”,成就自己的道。”

    “風君要成先天了?”莫女端著飯食,詫異。

    幹將微微搖頭,他並不清楚。

    “咳咳,不是先天。”歐冶從一旁杵著拐走出來。

    “阿父,您怎麽出來了。”莫女將飯菜遞給幹將,去扶歐冶。

    歐冶望向殿內,他眼中滿是熾熱。

    “這是風君在鑄就文道異寶啊。”

    “異寶?”莫女和幹將卻是不得見過。

    歐冶笑笑道:“異寶,承載其主之道也。”

    “我鑄的劍,也是異寶,或者說半成品。”

    “因為我隻鑄劍而不持劍,非劍之主,隻有劍尋到自己的主人,才能承載其主之道,成為完整的異寶,護道之器也。”

    這也是歐冶要將龍淵交給風允的原因。

    鑄劍者除了鑄劍外,還需給主擇主,方才完整,否則隻會寶物蒙塵。

    “異寶雖為護道之器,但卻不是本命之器,是後天鑄就,就如同大禹鑄九鼎一樣。”

    “不過後天鑄就的異寶,其承載的道強大後,也可成為本命之器,此為先鑄道,後成器。”

    “本我誕生的本命之器,則是先成器而後鑄道。”

    “此二者的差別在此,而本我誕生的本命之器也隻可有一,再起則難。”

    歐冶向幹將與莫女解釋他突破先天後,在見風允此番著書,所得的感悟。

    “翁!”

    就聽殿內一聲轟鳴。

    緊接著,一道虛幻的聲音回蕩在天穹之上。

    “今成《九黎音轉周言字·表》,得之以證,可用之。”

    是九黎語!

    風允以九黎語訴說了這幾字。

    然後,就聽到風允以九黎語介紹著《九黎音字·表》,將此表的字母表一一頌出。

    典籍宮道韻如同這百越平原的溪水一般流出,在空中分枝,隨著風蜿蜒四周。

    轉瞬之間,整個百越仡城,皆能有所聞。

    二長老如癡如醉,深陷在這聲音當中,竭盡全力去學。

    而城內的百越民不懂,能去學的人卻不多,但若是深入者,皆迷離其中,不時作恍然之色。

    而在城內的一處土屋院內——

    “阿父,是風君嗎?”

    一九歲小童正拿著竹簡看《大禹賦》,而他的父親,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也拿著《大禹賦》,似乎之前是在和小童說這賦。

    “禁聲。”

    聞言,小童不敢說話,隻是專注去聽。

    卻聽見自己父親歎息:“文道異寶,風君怕是隨時可入先天了。”

    先天!

    小童望向自己父親,他知曉父親卡在一流,就是一流頂尖也達不到,可風君傳言不過十六七,如今就可隨時踏入先天。

    又聽:“不過風君不會以此異寶入先天,不然他將困守九黎之地。”

    男子撫須,略帶傲氣道:“語言之道,小道爾,無思想,不過是一工具,再高能高到哪呢。”

    雖是這麽說,但男子卻豎著耳朵細細聽之,一言不落。

    小童見父親如此,撇撇嘴,但對那風君卻越發好奇。

    他手中的《大禹賦》可都在父親不斷研讀下,耳熟能詳,背熟了啊……

    可正當眾人聽風允之聲入迷之時。

    猛然一斷。

    “呃!”

    站在殿外的二長老微笑的臉猛然一垮。

    “沒了?”

    “咋沒了!”

    與此同時,仡城多地,不約而同都傳出怒目罵聲。

    二長老壓抑著心底的怒火。

    在看見大殿四周的文氣消散時,他大步衝入殿中。

    看見風允安坐在矮桌之旁,閉目不語,一旁安風正拿著一迭獸皮翻看。

    “哪家的女娃,來給爺爺。”

    安風聞聲,默默將手中的異寶交給二長老。

    “二長老,莫翻亂了,我之後得用線縫在一起。”

    “曉得了,曉得了。”

    說著,二長老也不顧什麽,靠在一旁就開始看起這《九黎音字·表》。

    其口中不斷讚歎:“我九黎後族能用字了,能用字了。”

    也不管是不是借了周人的字,反正到了九黎能用就行。

    二長老活了這麽多年,可是知曉無字的麻煩。

    而大長老和歐冶他們也一並進來。

    風允就坐在矮桌旁,麵色疲憊,瞌眸休息,而他身上,文氣翻湧,似乎輕輕一碰,就會爆發。

    安風起身,接過幹將手上的飯食,端到風允身前的矮桌上,就去了外麵,他得去尋些針線來。

    良久,眾人皆坐著等風允。

    歐冶和二長老看著那表稱讚不已。

    而安風來,也隻能充當兩人的翻譯,以便兩人交替對這表的意見。

    此時,風允睜眼,其身上的文氣微微一散,又全部匯入風允心口。

    循序漸進!

    這些因為文道異寶而帶來的文氣,紛紛成為其夯實的根基。

    文氣:109。

    按理說,文氣達到一百時,就是先天了,但是風允壓製文氣,不願以現在學識成就先天。

    或者說,他還沒有確定自己的道。

    “以這語言之道成就先天,卻是不妥。”

    文道,一生之求道、行道、化道。

    那大宰喜《周易》,卻難學,最終以《周禮》,輔佐君主成就氣運先天,其一生都在輔佐君主與遵守《周禮》。

    就是因為他的第一選擇,為禮道。

    風允自然不會以語言之學,為第一選擇。

    不如以語言之學為養料,歸於《列國誌·策》當中,在百越之地踐行此道後,再行先天,以此,前路方寬闊。

    “不過得先讓《九黎音字·表》成為百越國人皆認可的東西,不然著其何用。”

    而當百越國人認同後,這表也將成為國運異寶。

    就如同當初風允治水,證道《大禹賦》,成為國運異寶時一般。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