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供養折半

字數:5611   加入書籤

A+A-


    

    

    第221章 供養·折半

    首席上,有褒穀在聽聞楚使的禮數後,也微愣。

    褒國看似地大,挨近周王室,但所居之地是極為貧瘠之處,養育一國不易,想要防禦也難,所以才被周王室拿捏,隻稱小國。

    如今這份贖罪之禮,有褒穀遲疑了。

    他已經不是當初的少年,僅憑一時意氣而行事。

    他身後還有整個褒國子民。

    他還記得自己的父親-褒響為何要前往鄂國。

    也清楚自己的妹妹為何要嫁與周天子。

    一切都是為了褒國,他們有褒氏能延續……

    萬金,可抵數萬石糧食,百車兵甲,可裝備數千甲兵,數千農具,可耕數萬畝田地。

    殿內,似乎都能聽到有褒穀捏緊手心,發出的咯吱咯吱聲。

    褒響之死,已成定局。

    若真深究,其仇者有四。

    一為楚君,一為費無忌,一為伍奢,一為揚粵王。

    其中,伍奢為初策,是一切之始,之後被費無忌所殺。

    費無忌為毒計,被楚君當楚人之麵殺。

    楚君是決策之人。

    揚粵王是被借刀殺人之刀。

    揚粵王暫且不說。

    這楚君會自裁贖罪嗎?

    有褒穀嗤笑一聲。

    卻也笑自己無能為父報仇。

    天子六師明麵是以他父之死出征,但都各自利益,殺楚人,奪楚地,褒國弱小什麽都得不到。

    “嗬嗬…寡人無用。”

    眼眶微紅,但有褒穀並不鬆口。

    如此贖罪,他褒國能受,可他受不了啊!

    見此,楚使卻又一言。

    “褒國君,方才說的,是對褒君您的贖罪之物,我楚國還願贖罪褒人失褒響之痛,願承五十年,褒人一半的口糧,望褒國能給楚君一個贖罪的機會。”

    轟!

    殿內眾人大驚,就是看守殿外的甲兵和為諸位煽風的內侍都手腳不穩,差點掉了手中的東西。

    那些士大夫更是不堪,目瞪口呆,飛速示意自己的君主。

    五十年,一半的口糧,這是一個天文數字,若有此贖罪之禮,褒國何須仰仗周王室!

    褒國也能強大也!

    “真,真的?”有褒穀也斷斷續續說著,看得出,他也被此言所驚。

    “正是,楚君欲以重贖而避免楚國二次之錯也。”

    “褒君之死,我楚國君主,不欲再錯。”

    楚使深深再拜。

    “我楚人望風,向德,也不欲再錯。”

    有褒穀嗖地站起,想要張口說,但又踱步起來。

    看得出,他在糾結,或者說。思考應下此事的後果。

    天子!

    天子六師在攻楚,他這個後方的大義源頭卻先叛變了,那天子該如何看待褒國?

    難矣!

    他恍惚。

    猛然問道:“你楚國行此令,是風子所乎策?”

    有褒穀瞪大眼,緊盯楚使。

    楚使恭敬道:“是風子所策,風子認為錯誤已犯,就應付出代價,遏製再犯,尋求處理之法,而非內耗,傷國人之心。”

    “褒國君,這是我楚最大的誠意,還望能贖罪。”

    贖罪……

    楚國態度誠懇,而那贖罪之物更是讓任何一國都驚訝。

    但是,褒國在周王室之側啊!

    楚使低首道:“風子言,褒響之死,其債主之一為褒,債主之二為天子。”

    “贖罪天子之事,楚國再論。”

    有褒穀目微明。

    “寡,寡人……”

    此言出,不至於讓褒國太過為難,隻是將褒國摘出此戰,天子也保存了一定的出師之名。

    他目光掃過那些翹首以盼的士大夫,再望向殿外,那褒國之地。

    有褒穀眼中含淚。

    “若是風子為和解之人,我褒國自然願意和解……但你出不得反悔,不然墮風子名,那時此事,必將重起!”

    說出此言,有褒穀捏緊桌角,嗚咽悲痛。

    但他清楚,若是自己父親知曉自己的死亡,能為褒國,為有褒氏帶來如此巨大,難以想象的利益,也會奮不顧身,赴死而前的。

    “父啊,兒子……兒子……嗚!”

    楚氏下拜,行禮叩謝。

    “楚國使節,代楚國,楚人,楚君,謝褒國君仁德,恕楚國之罪,安楚人之心。”

    “我楚立誓!”

    楚使從懷中拿出楚君親筆帛書,高舉道:“隻要有褒氏,褒響一脈延續在褒,為君主,我楚必盡行諾言,贖罪之!”

    楚使又加了一條約束。

    士大夫們默不作聲。

    而有褒穀聞言,淚目之下,瞥了楚使一眼。

    下台,親手拿過帛書。

    那褒響一脈延續之言,是風允所添,而這帛書上還有風允契約異術的氣息。

    “風子為擔保……”

    有褒穀眼中,浮現出風允的樣貌。

    那時在大庭國,風允不過方至十七年歲,與他相差無幾。

    但就是那一麵偶遇,風允為他們一家,留下了三難之策。

    其三難之策——

    一為路難,以繞道荊楚,入巴逆上之策,助褒響一行安全歸褒,避免路上埋襲擊。

    二為宗室難,以取長補短,推鼎入逆謀者之策,險中求勝,讓褒響幾人站穩腳跟,如今褒國士大夫皆聽他有褒穀,也是依靠此策。

    三為天子難,天子舊事舊治,讓有褒穀代父而出,作為質子,或是出使邊疆,以吞並褒國。

    其中風允給了兩種解難之策。

    其一:古之弱國,麵對強國時,皆是獻美而自保,這樣的計策,褒響與褒穀在當時不答應,風允也隻是平淡訴說。

    其二,才是正解:褒君再使,為子而謀,留下有褒穀傳承有褒一氏的正統,褒響在外,天子也會顧及他的功勞,暫緩吞並之想。

    但…

    人算不如天算,世事難料。

    褒君再使,為子而謀,卻成了褒響之死,天子六師伐楚。

    以至於,褒國不穩。

    在天子強權,欲吞並褒國之下,他不得不同意自己的妹妹,以獻美而自保。

    一切都是為了褒國,他們有褒氏能傳承下去。

    ……

    他轉身拿起自己的君印。

    “希望你楚國,能擋住天子六師……嗬,也是,風子在楚,怎會輸呢?”

    有褒穀自嘲一聲,卻也明白此契約,是自己父親死亡後,褒國能延續下去的保障。

    天子即使要對褒出手,也需顧及《周禮》。

    之前還能以褒國缺糧來蠶食褒國,如今卻不能了。

    大印而下。

    “咚!”

    “…褒與楚之仇怨,因此契約而暫緩,至五十載後而消去。”

    “轟!”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