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第 28 章 至於隔壁為……
字數:9240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至於隔壁為什麽會搬家, 原因也很簡單,現在搬過來的鄰居給了胡家一百斤糧食。
這會兒黑市的大米都已經漲到了三塊一斤,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新鄰居給了胡家一百斤糧食,不可謂不大手筆了。
胡師傅一個月的工資四十多塊錢, 雖然前兩年還欠了債, 但是經過債主上門一事後,每月要強製還上二十塊, 債很快也還完了, 隻是經過了緊巴巴的還債日子後,夫妻倆手上的錢一可以自由支配了, 馬上就進行了報複性的消費, 每個月一分錢都存不下。
之後三年困難時期來了,原本日子不困難的時候他們每月都存不下錢,更別說現在了。再加上他們對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十分嬌慣, 從小就要什麽給什麽,把兒子養的很胖, 雖然才六歲的孩子,但飯量可一點不小。
本來家裏的糧食就不夠吃了,夫妻倆都已經餓出了浮腫, 但就是這樣了,還舍不得把兒子餓瘦,糧食都緊著寶貝兒子吃,不像旁人家, 大多數的糧食都緊著家裏的勞動力吃。
分配下來的口糧不夠吃,夫妻倆自然也會想別的辦法,一開始還想去閨女那邊打秋風呢, 但是這年頭每一口糧食都珍貴,家家都不夠吃,閨女那邊婆家放話隻要敢把糧食拿回娘家,就讓兒子離婚,這個時候,就算他們閨女再怎麽愚孝,也拿不出糧食了。
最後夫妻倆隻得把每個月發下來的工資全都拿去買糧食,隻是除去日用,剩下的也就夠去黑市買一兩斤的糧食,壓根就不頂飽,每天都被餓的抓心撓肺的。
這個時候新鄰居丁家出現了,他們直接拿出了一百斤糧食來,目的是跟胡家交換房子。
丁家之前的房子也是鋼鐵廠分配的,隻不過分的是一處筒子樓,一層有二三十戶人家,每戶人家的麵積就隻有十幾平方米,丁家人又多,一家三代都住在這十幾平方米的筒子樓裏,這兩年又生了孩子,連轉身的地方都沒有了,可惜分房的事大多數情況下是按照工齡來的,他們這些入廠晚又沒有做出什麽太大成績的,想要分房還不得等到猴年馬月。
然後他們就看上了胡家。胡家現在這樣的情況,拿一百斤糧食來,就不信胡家不心動。再加上他們家的筒子樓那邊房子麵積雖然小,可是胡家人少啊,就三口人也夠住了,兩家換一換,他們家一大家子人住的地方終於寬敞了,胡家也沒有損失,還得到了一百斤糧食,一舉兩得嘛。
天天餓得抓心撓肺的胡家夫妻倆自然是沒考慮兩天就答應了這件事情,雖然廠裏分配給他們的隻是房子的居住權,不能買賣,但是兩家都是鋼鐵廠的職工,走走關係,去廠裏房管處那邊辦個手續,兩家的房子也就能互相交換了。
於是,就在今年年前的時候,胡家這個礙眼的鄰居終於搬走了,丁家搬來了。
丁家夫妻倆上麵有兩個老人,下麵有三個孩子,一家有七口人,之前住在十幾平米的筒子樓裏是真的住不開,現在換到這邊來了,日子過的好多了。
而對於喬家這個鄰居,他們可不像胡家那麽沒眼光,上趕著去得罪。
老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本來兩家就是住在隔壁的鄰居,離得最近,有事還能互相照應著,幹嘛把關係處的那麽僵
而且他們搬來幾個月了,慢慢相處也發現喬家人也挺好的,並不是那種會找事的鄰居,比他們以前在筒子樓那邊的鄰居通情達理多了。
再加上喬師傅是他們廠裏唯一一個八級鉗工,廠長那麽重視,喬和平二十九歲就已經是四級工了,以後像他爸一樣成為八級工也不是沒可能。
父子倆都是能耐人,現在把關係打好了,以後真有事還能求上人家幫一把。而且就算是不打好關係,那也不能得罪吧反正丁家對於之前胡家的做法是很不能理解的。
而現在筒子樓裏那麽多戶人家,跟喬家關係最親近就是丁家了,兩家跟樓裏其他的的鄰居關係都十分冷淡。
原因也沒別的,整棟筒子樓裏,就喬家跟丁家兩家糧食足夠,比其他鄰居都吃得好,一家子沒有一個臉上餓出浮腫的。
於是兩家自然就被整棟筒子樓的其他人家給默默孤立了,大家的生活都過得不容易,就你們兩家日子過的那麽好,憑什麽
在這種情況下,被排擠出來的兩家人自然而然地關係就變好了。
本來丁家人看到喬竹芳回家沒帶鑰匙進不去,還想讓她來自己家坐坐呢,不過後麵喬竹芳拒絕了,表示要直接去鋼鐵廠那邊拿鑰匙。
丁家人見狀也就沒有強求,不過在喬和平、何英英夫妻倆回來的時候,還是告訴了他們一聲。
“謝謝丁叔,我知道了。”喬和平笑著回答道,丁家這個新鄰居,喬家一家人對他們的印象都是很好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跟胡家一比,丁家這樣的鄰居絕對是可以稱得上是好鄰居了,這會兒連這樣的小事都會好心提醒,很難讓人不有好感。
喬和平估計再過半個多小時,爸媽應該也就回來了,得趕緊做飯才行,這樣等他們一回家就能吃得上飯了。
於是進了家門他就進了廚房在煤爐子前擼起袖子開始炒菜做飯,而何成文、何成梁兩兄弟也在一旁幫忙打下手幹活,一點也沒閑著。
有了兩個侄子在,就更沒有何英英插手的份了,於是她去屋裏陪著嘉嘉練字了。
還有半個月,嘉嘉就幼兒園畢業了,然後就要上小學了。幼兒園教的東西很少,但耐不住嘉嘉她經常給自己加功課,纏著大人教她學各種東西,到現在已經認識了上千個字了,也都會寫了呢,給她買的小人書更是不用大人讀,自己就能看懂。
何英英一直都覺得自己閨女是個天才。
而這會兒她的天才寶貝閨女連書法也練了起來,每天都要寫兩張毛筆大字,何英英陪著閨女練字主要的目的也是看著她不要練太久,小孩子的手腕練太久肯定是會疼的,就才六歲,還不用那麽用功,太辛苦了。
喬嘉嘉卻一點都不覺得辛苦,每天兩張大字而已,這樣的功課簡直是少得不能再少了,還不到她玩的時間三分之一。
這個年代沒有什麽娛樂項目,無所事事也是真的超級無聊,練書法挺消磨時間的,喬嘉嘉對於這項新的功課挺滿意的。
至於練書法的字帖,也不是去書店隨便買,這個時候外麵的國營書店可不像後世什麽都有,去看的時候是沒有找到書法字帖。
現在喬嘉嘉用的字帖是爸爸用糧食找人換的,兩斤糧食換了好幾本書法字帖,就算是喬嘉嘉這樣不懂古董的人,都能看出這樣的字帖放到後世的話肯定很值錢,雖然不是什麽傳世名帖,但是放到拍賣會上,大小也能賣出個幾百萬。
但就算這書法字帖再值錢,也是幾十年後的事情,放在當下,它就是不值錢,還沒有填飽肚子重要。
因為喬嘉嘉這個寶貝閨女感興趣,喬和平這個當爸的可不止換了這幾本書法字帖,還有七八本古籍呢,都是從同一個賣家手裏用糧食換來的。
不管那個賣家到底是看不出這些書法字帖和古籍的價值,還是單純就是敗家子不在意這些東西,最後的結果都是這些好東西便宜了喬家,落到了喬嘉嘉這個小孩子手裏。
喬嘉嘉現在在練字的同時,也能增加對這些字的印象。
就算她前世一路讀到了博士,但重活一世,照樣也得重新認字。
喬嘉嘉她可以明確的說,小說裏的穿越者穿越到不同的年代,不用從頭學起就能認識所有的字實在是太扯了,古代跟現代的字差別是很大的,看著字形筆畫還有語意也的確能零星認出一些,但是想流利的讀寫是不大可能的。
就拿現在來說,都已經屬於現代了,但是這個年代的漢字,也完全不是喬嘉嘉穿越之前所認識的簡體字,而是簡繁交加的那種,有的是簡體,有的是繁體,而且很多簡體跟後世的簡體也根本不一樣。
喬嘉嘉這種有過一世記憶,而且還記性很好的重生人士,想要重新識字反而比那些白紙一樣的小孩子難度更大呢現在從頭學的字很容易和前世記憶裏的那些字弄混。
就隨便舉個例子,在幾十年後,“疊”、“覆”、“像”、“迭”、“複”、“象”是六個完全用法不同的字,而在這個年代前三個字是後三個字的繁體寫法,再舉個例子,“稻穀”和“山穀”的“穀”,在這個年代完全更是兩個不同的字,跟喬嘉嘉上一世記憶裏的完全不同,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喬嘉嘉還真的不得不把認字這件事從頭學起。
“好了,兩張大字練完了。咱們就不再繼續練,走,我們出去看看你爸還有你表哥他們飯做好了沒你爺爺奶奶應該也快回來,我們馬上就能吃飯了。”何英英拿著沾了熱水的帕子過來一邊給閨女擦手一邊說道。
喬嘉嘉已經習慣了,看著自己一點墨汁都沒有碰到的兩隻幹幹淨淨的小手,乖乖地任由媽媽細致擦了一遍。
喬和平帶著兩個侄子做飯做了半個多小時,主要也是因為中間不小心爐子上潑了一點水,把爐子弄熄了,重新燒起來又花費了一點時間。
不過還好,喬秋生在鋼鐵廠那邊一直加班到六點才下班,喬竹芳在那邊一直等著的,最後兩個人一起回了家,到家的時候六點二十多,正好趕上飯端出來。
一回生二回熟,反正都已經跟廠長說了不派和平也去出差,和平人高馬大的,就算阿哥不在家,肯定也不會有人敢像上次那樣半夜再來撬門的,喬竹芳心大,對自己男人一個半月之後的出差並沒有太大反應,還道“阿哥你這麽厲害,到了那邊參加研討會,肯定能立功被國防部記住,到時候有了後台,看陳建明上位之後還敢針對你不”
喬秋生他就算對自己再有信心,但是在還不知道研討會具體內容的情況下,也不敢誇下海口來說自己一定會立功,他隻能在心裏保證,一定會盡十二分的努力,爭取不讓阿妹失望。
喬秋生回來的路上是斟酌再三,在心裏好好措辭了一番,最後才把這事告訴了阿妹的,主要也是怕阿妹為這次意義不同的出差擔心。
而兒子那邊就不需要想這麽多了,回到家坐到飯桌上,喬秋生就把這事輕飄飄的說了。
喬和平嘴裏剛喝了水,聽到他爸這話,差點把水噴出來。
他十分激動地說道“居然還跟國防部有關係這是一個好機會啊,去了那邊,隻要爸你隨便跟國防部的哪個人搭上關係,那個陳建明以後肯定就不敢再動你了,他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現在也不過是仗著他那個小舅子而已。”
“嗯,這些等去了再說。我出差的時候家裏就交給你了,和平你在家一定要照顧好你媽還有你媳婦和閨女。”雖然離出發時間還有一個半多月,但喬秋生還是忍不住提前叮囑道。
“爸你就放心在那邊鑽研技術吧我肯定把家裏照顧的好好的。”喬和平保證道。
以前喬家每個人都挺討厭出差的事情的,出差的事基本上是能推脫就推脫,隻不過對於這次的滬市出差,一家人卻難得地期待了起來,恨不得趕緊到出差的日子呢,這可是一個機遇。
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喬秋生又開始瘋狂啃書了,每天一下班也一反常態地不第一時間回家了,而是去市圖書館,每次都要借好幾本書,然後晚上天天熬夜看。
雖然不知道看的這些書,跟接下來要去的研討會上提出的問題有沒有關係,對解決問題有沒有幫助,但喬秋生覺得多看一點書懂得多一點總歸是不虧的。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大半個月就過去了,來到了七月份。
喬嘉嘉終於幼兒園畢業了,過起了輕鬆的暑假,每天白天都可以待在家裏,兩個多月都不用上學了。
不過喬嘉嘉覺得暑假的日子跟之前上幼兒園的日子的差別也不大。
之前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每天九點才去上學,然後到了十一點多就放學了,再加上三年困難時期,全市的小學,中學,高中每天下午都停課了,學生們隻需要上午去上課就行,下午根本就不用去學校,而這樣也是為了減少運動消耗,上一整天的課,學生們吃的少根本撐不住,喬嘉嘉的幼兒園也一樣,每天隻要上半天課就行。
這樣算下來,喬嘉嘉作為幼兒園小學生,她每天上學的時間還不到三個小時呢,可輕鬆了。
於是這兩年來每天下午的時間全部都是由喬嘉嘉自己支配的,不過她每天下午的日常也是待在家裏,主要也是因為她才六歲,想要自己出門玩,家裏的幾個大人也是不會放心的。
喬嘉嘉要是一個真正的小孩子,一個人在家肯定是待不住的,早就鬧著要出去玩了。可喬嘉嘉不是,她覺得一個人安安靜靜呆在家裏也挺好的,可以隨便地寫一些東西。
她腦子裏有好多想要寫出來的文章呢,趁著現在每天這麽清閑,又是無憂無慮的小孩子,沒有其他事要操心,寫一寫多好啊正好還可以用這個年代的漢字寫出來,就當是加強熟練度。
隻是她覺得自己每天下午一個人在家裏過的很開心,爸媽爺奶他們卻不覺得,還擔心她一個人在家裏害怕呢,好幾次都想要在上班之前把她送到玩得好的小朋友家裏,讓她有個玩伴,這樣就不怕孤單了。
可喬嘉嘉是不習慣去別人家裏的,讓別的小朋友天天來自己家她也不大願意,當然並不是討厭那些小朋友,他們都很可愛,隻不過她還是更想要一點屬於自己的安靜時間的,每天上午在幼兒園裏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間已經足夠。
而她這樣堅持的後果就是,得到了整整一大箱子的連環畫、小人書,基本上市麵上能搜羅到的,都被爸媽爺奶他們拿到她麵前了,專門給她解悶。
這樣是被其他人家的小孩子知道了,絕對是會羨慕死的。因為這個年代除了那些有錢人家,少有家長會給孩子零花錢去買這些無用的小玩意,在這種情況下,小孩子想要集齊一套連環畫、小人書,簡直是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的。
喬嘉嘉對這些連環畫小人書興趣一般,全部翻看一遍之後,就扔在一旁繼續搞自己的創作了,而且為了不讓爸媽爺奶他們發現,每次寫完還得藏起來呢,跟打遊擊戰一樣。
而幼兒園畢業後,緊隨而來的就是她的六周歲生日,喬嘉嘉的運氣真的很好,她是七月一號生的,這也就意味著以後她所有的生日都在暑假,不會因為上學而錯過。
每年的生日喬嘉嘉都會跟著家裏人一起去照相館拍照的,這兩年照片上又多了兩個表哥,每年她過生日的時候,兩個表哥也都是會過來的,禮物也是從沒有缺席過。
“幸虧爸還有一個月才去那個滬市的研討會,時間很是寬鬆,不然就要錯過咱們嘉嘉的生日了。”拍完照喬和平把閨女扛在肩上笑著說道。
“就是已經去了,到了嘉嘉生日這天也肯定是會打電話回來的。”喬秋生看著坐在兒子肩上的孫女笑著道。
跟在旁邊的何成文、何成梁兩兄弟心情也挺高興的,他們現在終於轉正了,第一個月的工資也拿到了,再加上他們總共五塊錢的加班費,每人足足到手三十八塊錢呢。
更值得高興的是,喬爺爺還幫他們找了師傅。當時剛進廠的時候,兩兄弟就在姑姑姑父的建議下,一個當了鉗工學徒,一個是安裝工學徒,正好當時何成梁才十四歲,當安裝工學徒比其他工種輕鬆。
當學徒的時候他們兩兄弟當然也是有各自的師傅,隻不過是一對多的,每個師傅下麵都帶著好多個剛進廠的學徒,並沒有正式的名分。
而現在喬爺爺幫他們找的是一對一的師傅,以後逢年過節更是要上門的那種。
當然這個師傅是特意為何成文找的,何成梁以後就跟著喬和平這個姑父了,喬和平這個姑父就是他的師傅。
這麽做的原因也是由於兩個兄弟一個是鉗工,一個是安裝工,喬秋生手下是正經已經帶了徒弟的,自己本身還有廠裏的不少工作要做,偶爾指點一下何成文是可以的,但帶著手把手教就不太可能了,還是得給他找個靠譜耐心的師傅才行。
喬和平他倒是沒有徒弟,正好能給何成梁這個侄子當師傅,不用另找別人了。
何成文、何成梁兩兄弟對這樣的安排都挺滿意的,每天都在期待趕緊到正式拜師的那一天呢
隻是就在這個檔口,忽然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上麵來了文件,指出“職工人數還超過實際需要很多,城鎮人口也大大超過了農業商品糧食和其他產品的負擔能力”,為了緩解城市糧食壓力,全國各廠要開始精簡職工了。
而這個被精簡的職工,主要是一九五八年一月一日以後來自農村的職工,從哪裏來回到哪裏去,全部都要安排回到各自家鄉去的。
至於一九五八年之前來自農村的職工,也是要盡量動員回鄉的,非工廠一線的來自農村的幹部和黨員,更是要做出表率。
喬家人自然是不屬於上麵被精簡的一類裏了,雖然一家人都來自農村,但他們在一九四九年的時候已經進廠了,也都不是幹部,喬秋生和喬和平雖然是黨員,但是他們屬於一線工人,而且一個八級工一個四級工,屬於重要的技術人才,依照文廠長對技術人才的看重,動員回鄉這事兒肯定是不會動員到他們頭上。
隻是何成文和何成梁兩兄弟在這次精簡職工中,就無法幸免了。
他們都是五八年一月以後進的廠,屬於必須要精簡回鄉的那一批。
他們工作了三年,剛剛迎來了轉正,才第一次拿到正式工的工資,結果迎接他們的居是這樣的壞消息,兩兄弟是肉眼可見的失落和不安
喬和平安慰道“先暫時拖拖看,現在不還是沒有強製要求嗎隻是在開座談會而已,指不定這事還有些餘地呢,拖一拖,先別急著表態。”,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