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言驚滿朝!
字數:10851 加入書籤
第136章 一言驚滿朝!
眾所周知。
內閣製度乃是後世大明朝的製度,明太祖朱元璋開創的。
原因在於……
自古以來,皇權和相權都是此消彼長的。
如果皇帝年幼無知。
丞相的權力就會非常之大,甚至能夠輕易達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比如著名的漢朝霍光、王莽之類的,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尤其是王莽,最終他還篡位自立了。
廢漢朝,立新朝。
奈何。
亦或者說。
這下王綰就算對尹烈再怎麽欣賞,也不頂用了,兩人的立場,注定會徹底對立起來。
更重要的是……
朱元璋便布局夷滅了胡惟庸一黨,同樣牽扯株連了數千人。
則是讓這份對立變得更加激烈了。
尤其是王綰……
尹烈有始皇的力挺。
尹烈微微拱手。
內閣大學士的官職品級,尹烈定的相當之低。
所以這個時候。
大多數情況下。
那麽李斯和王綰能夠願意麽?
李斯很好奇。
說白了也就是劃分權力蛋糕。
這其實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伱們說的全都沒毛病,秦禦丞此舉明顯就是奪權,沒想到他居然敢把明晃晃的黨爭擺到台麵上,我們還真是小瞧他了!”
於是。
“秦禦丞這是瘋了吧?他針對右相王綰和軍武勳貴派係都是可以理解的,怎麽這次連左相李斯都不放過了?”
官職的大小,其實也就不太重要了。
就沒有人會不看重權力。
……
此乃皇帝所不容之事!
更加重要的還是……
尹烈非常確定……
王綰是關中勳貴派係之首。
須知,
沒有這些人,無論什麽製度都是空中樓閣。
當然。
百官諸公麵麵相覷,他們反正是都看出來了,陛下對於尹烈……真的是越發偏袒了……
李斯並不想以後與皇帝之間還要隔出一個內閣!
“秦禦丞。”
“這又會進一步讓陛下變得更加辛勞……而陛下之禦體康健,關係著整個帝國的運轉。陛下的威儀橫加海內,是絕不允許出現半點岔子的。”
顯然嬴政還是會堅定的站在尹烈這一邊的。
與此同時。
隻要他提出內閣製度,嬴政勢必會非常感興趣,最後欣然應允。
甚至於……
嬴政一個就連飲食習慣都要刻意隱藏的人。
所謂權力則會讓一個人在靈魂上難以割舍!
因為曆史上的項氏餘孽。
按照朝廷的內部運轉邏輯……
因此。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還可以更加細分一些。
“也就是說,對於政策方麵的事項,內閣大學士可以根據自身眼界、能力和經驗,對國政奏章提出解決諫言,再由陛下統一審閱批複即可。”
內閣製度的提出。
畢竟今日太後臨朝。
當尹烈提出內閣輔政的那一刻開始。
這不是恩將仇報嘛!?
但這確實沒辦法。
在別的事兒上。
內閣首輔雖無宰相之名。
局勢立馬會變得無比尷尬。
這時。
左右相分別代表著外客勳貴派係和關中勳貴派係,下麵連接著全國各地的地方官、還有大量的屬官等等。
那麽這顆延壽丹……
他能夠以一個禦丞的官職,動則言及國家政策的製定,固然有他之前在數場公議辯論上的才華展示和能力托底。
反觀左右相,他們則依舊可以負責所有事務,權力並沒有被架空,反而還能變得更加輕鬆一些。
左相李斯開口道:“聽秦禦丞這意思,就是內閣大學士隻有最為基本的議政權,其他什麽都沒有……品級方麵呢?”
正如嬴政自己所說……他絕不會薄待有功之臣……
這不是嫪毐禍國的行為,又是什麽?
隻不過……
“即便你想當下一個文信侯,未免也太過心急了吧!”
而後世大明朝的內閣官員,品級同樣不高。
原因很簡單。
“因此,我認為在國章奏折的處理方麵,最好選出一批內閣大學士,專門輔佐陛下處理朝政。”
王綰聞言也瞬間豎起了耳朵。
這個官兒……確實不大。
“以秦禦丞為例,依照官職權限,你同樣沒有國家政策的決策權。”
因此。
但是!
尹烈把事務進行了拆分。
嬴政即便延壽一年,其實區別也是不大的。
李斯想了想,轉而道:“你方才說內閣大學士隻有議政諫言的權力,並無實際的決策權。但本相認為卻並非如此……”
始皇又與太後的關係有所緩和……
而胡惟庸作為曆史上最後一位丞相,能力肯定也是有的,隻可惜終究還是心性不定,過於浮躁。
他也非常清楚。
“當然,除了各個國策事項,日常的政務諸事,則依舊由左相和右相獨立負責。”
但從結果和利益導向進行分析。
那麽這兩個內閣大學生,也就隻有在這個國策事項上,才有發言權。
所以。
他們是不能插嘴的。
真可謂一刀見血!
尹烈會給內閣大學士多高的官職名分。
左相李斯和右相王綰恐怕就不會很高興了。
嬴政都是盡可能做到把一碗水端平的。
真到了箭在弦上的時候。
所以。
我們的右相同誌,王綰閣下,步入仕途的第一個官職就是宮廷長史。
遇到了曆史上最大的掛*漢光武帝劉秀,單憑孑然一身,便迅速做到了撥亂反正。
尹烈既然已經製定出了目標,他就會不惜一切手段,也要達成目標。
倘若李斯知曉尹烈會提出內閣製度,架空左右相的權力,恐怕李斯肯定會無比後悔剛剛自己站出來替尹烈說話。
隻不過……
在滿朝諸公的注視下。
萬一尹烈失言說錯了話,又被人抓住了現行,瘋狂往死了咬。
官製改革可不是什麽小事兒。
尹烈提出內閣輔政,首當其衝的……便是削了左右相的權力。
就算更加過分的事情,他也能做的出來。
尹烈需要明確的表示出……
右相王綰就算再怎麽被憤怒衝昏頭腦,肯定也不至於完全失去理智。
用的便是值得的。
尹烈的官製改革,隻是開了個內閣製度的頭,立馬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別說是王綰了!
結果尹烈先是反手就對軍武勳貴派係實行了大清洗。
嬴政兩手一起抓,兩手一起硬。
王綰代表了大秦的根基資源。
就相當於他跟李斯、王綰,全都徹底的站在了對立麵。
……
“嗬嗬!依我看,沒什麽用,什麽內閣大學士,隻要左相李斯和右相王綰尚在,所謂的內閣大學士就永遠都是擺設!”
尹烈並不後悔這麽做。
正所謂關中文武不分家。
尹烈終於清了清嗓子,開始步入正題的道:“所謂內閣製度,便是我發現陛下每日要處理一石國章奏折,屬實太過於辛苦。”
右相王綰率先發難,道:“秦禦丞這是要幹什麽?你這是官製改革麽?打著為陛下禦體考慮的名義,行的卻是黨爭奪權之舉!”
正好李斯是外客勳貴派係之首。
李斯眉頭一挑。
尹烈開創內閣製度,其實是真的沒有絲毫的私心,他則並不想攬權什麽的。
嬴政為什麽把丞相之位一分為二,專門讓李斯和王綰擔任左右相。
再者。
這就使得他對於寵臣在明麵上其實很少會毫無理由的偏袒。
別說坑李斯一把。
“曆來都是丞相輔政,咱還沒有聽說過什麽內閣大學士輔政的,這能靠譜嘛?我怎麽感覺……秦禦丞這次出的乃是餿主意,明顯就是想要通過建立內閣,進而架空左右相奪權嘛!”
王綰也是頗為意外……
所謂錢財會讓一個人在物質上離不開。
內閣距離皇帝,實在太近了。
尹烈提出內閣製度,不僅考慮到官僚製度大框架的改進方麵。
第二:嬴政身為千古一帝,他的政治本能就是不斷的集權!
左右相互相掣肘平衡,乃是始皇最願意看到的局麵。
李斯非常在意,自己與皇帝之間的距離。
內閣大學士說白了就是個參謀,在特定的政策方麵,內閣大學士才有發言權。
當然。
比如尹烈這個當下大秦的始皇第一寵臣,就是最好得例子。
對,沒錯。
“內閣製度。”
因為尹烈……在地方上可以做到絕對的見官大三級!
“哦?內閣大學士的官職品級,僅僅隻是對標宮廷長史麽?”
“右相,你誤會了。”
原本老王在琅琊公議之時,對尹烈雖然不喜,但總體上還是相當欣賞的。
尹烈想要的……
卻已經有了宰相之實。
劉秀的事跡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尹烈現在前往地方上,那些郡守級別的封疆大吏,對他同樣也得客客氣氣,甚至於恭恭敬敬。
誰離皇帝最近,誰才是真正的實權派。
官製改革,就必然會觸動現有的政治利益分配現狀。
……
真就是讓大秦的官僚製度更加完善,以及讓嬴政能夠輕鬆一些,不要太過於辛苦。
尹烈想了想,道:“我所提議的內閣製度,隻有各自對應的議政權和諫言權,並無決策拍板權。”
明太祖朱元璋開創內閣製度,便是發現了丞相的權力太大,對於皇權始終是個掣肘。
百官諸公的看法都十分一致。
第一:嬴政遭遇過昌平君的背叛,使得他意識到了帝國相邦如果不可靠,對國家堪稱是毀滅性的影響。
王綰的心裏其實是想罵尹烈與長信侯嫪毐無異的。
“如果陛下覺得內閣給出的意見不好,則可以打回去讓內閣大學士們重新商討擬定。”
“嗬嗬,好一個內閣輔政!”
“並且我之前提議的密折製度也即將實施,以後九州三十六郡,每日都會有密折由專屬的秦直道,直入京師,直達章台!”
“綜上,比如現在的某郡縣上,在遷徙中原士卿方麵遇到新的國策貫徹問題,則應該把具體事項上報入京,再呈遞給右相和內閣。”
帝王權術不可謂不高明。
而內閣製度的提出。
因此。
“嗬嗬!怪不得方才陛下要給秦禦丞兜底,這要是沒有剛剛陛下那番話,恐怕左相和右相得聯合起來,一起把秦禦丞咬到死為止!”
明朝的內閣盡管起點很低,可到了首輔張居正那一朝……
李斯則是真正能夠辦實事,出死力的代表。
……
“謝陛下。”
他唯一一顆係統獎勵的延壽丹,給了閔越太子服用……
大殿正中。
尹烈把內閣大學士對標宮廷長史,立馬使得右相王綰的抵製之心消退了些許。
王位之上。
尹烈想要的,依舊是從根本上改變問題。
王綰的這個指控……
而尹烈身為穿越者,他以未來看先秦時期。
道理都是相通的。
“待右相和內閣一起擬出具體的解決章程之後,再由陛下拍板即可。”
瞬間使得朝堂上議論紛紛起來。
言歸正傳。
無論尹烈提議怎樣的官製改革,他後續都可以進行托底。
好像最初的時候,明朝的內閣大學士隻是個五品官,真就相當於皇帝身邊的一個秘書處角色。
讓一個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失勢奪權,絕對比死都難!
比如哪兩個內閣大學士,對應負責一個國策貫徹諸事。
嬴政提前給尹烈進行了政治兜底。
王綰直接說尹烈就是想當呂不韋第二!
這也是之前尹烈想要提出官製改革,卻還要迂回一下去跟太後找關係的原因所在。
隻要能夠查清東郡隕石案。
縱觀華夏的上下五千年。
“陛下現在春秋鼎盛,萬壽無疆,秦禦丞……你究竟想幹什麽?”
迂回搭上太後的關係,欲在朝堂上興風作浪。
不能讓嬴政再怎麽工作狂下去了。
就連李斯也是瞬間大皺眉頭,老李可是相當看重權力的。
嬴政饒有興致的道:“秦卿,你之前總是能夠給朕意外之喜,想必這一次也不會例外……今日大朝議,朕允你暢所欲言,即便言語有失,朕亦恕你無罪。”
根本不可能在始皇尚未薨世的時候舉事!
即:如果尹烈的變法改革不成功,嬴政多活一年,無非就是讓帝國的崩塌晚上一年。
這時。
其實這是不太符合嬴政行事風格的。
說白了。
外加肅清國尉屠雎派係,讓他的變法改革能夠繼續進行下去。
尹烈則環顧四周,爾後他一指旁側的長史道:“內閣大學士的品級,當與宮廷長史差不多即可。”
嬴政提前做好了鋪墊。
然而。
當眾舊事重提,衝撞太後,絕非明智之舉。
必要的時候。
“怎麽個情況?內閣輔政?還要搞出幾個內閣大學士?問題在於……有了這些內閣大學士,左右相又將如何自處?”
左相李斯卻依舊表情十分嚴肅,原因很簡單,老李可沒有王綰那麽深厚的根基。
“可你之前提議的遷徙製度、徭役兼具土地分配方案,還有綜合俸祿模式等等,現在不都已經實施了麽?”
“因此議政權,從某種程度而言,就相當於決策權……秦禦丞,你能保證以後這內閣之中,不會再出現個呂相級別的人物麽!?”
……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