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

字數:9177   加入書籤

A+A-




    當王安石乘坐火車抵達汴梁的時候,也為汴梁現在的繁華嚇了一大
    他看到城外的擴建區域比以前城裏還大了至少兩
    曾經的郊區此時已經變成高樓大
    想要從火車站的方向到吏部,還得雇傭馬車或者轎子,走接近一個半時辰才能
    據車夫說東西南北城區已經各延伸出了十餘裏,這就意味著開封城麵積不止擴大了一倍,而是可能有數倍之
    因為以前開封城麵積約為53.2平方公
    如果在原本東西南北城牆長度約在7.3公裏的平均長度下,哪怕南北或者東西各延伸出的隻有10裏,加起來是10公裏,麵積也將增加六
    就如同一個長寬都為1米的正方形,麵積應該是1平方
    但若是把長寬增加到2米,那麽麵積就會變成4平方米,比1米的正方形多了4倍麵積一
    所以可以想象,現在的汴梁城比以前大了不知道多
    不過即便如此,王安石一路走來,看到的卻是人口極為稠密,大街小巷,道路相當擁擠,很多街道水泄不通,需要開封府指揮交
    這也正
    開封府配合統計部每年都在做統計和規
    去年年末的數據是開封府的城區麵積為382平方公裏,增長了7倍,而人口呢?
    是317
    這就意味著每平方公裏有8200多人,人口稠密度跟後世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深圳有得一比
    但後世深圳都是高樓大廈,而大宋卻是平房居多,可見大宋的稠密度要遠勝深
    隻是相比之下,如今的汴梁已經算好的
    要知道以前汴梁是53.2平方公裏擁擠了150萬人口,到宋徽宗時期甚至超過260萬人,人口稠密到跟人擠人沒什麽區
    便在這滿是驚訝當中,王安石抵達了吏部,隨後就被一路帶入了皇宮,進入了政製
    二月底的政製院花團錦
    外麵的小花園綠茵遮天,溫暖的陽光灑落下來,隻讓人感覺到心曠神
    院外來來往往的官員很多,除了政製院的官吏以外,還有其它各部前來送公文或者奏事的官員,其中不乏有穿緋紅大袍的高級官
    王安石並沒有被安排進院內,而是從側門進了政製院後院,在一間會客室當
    領路的官員指著椅子說道:“你先在這裏坐一”
    “好”
    王安石就坐到了椅子上等著,侍從給他上了一杯茶,門就關上
    過了大概一刻鍾,穿著一身紫色大袍的趙駿才推門跨入屋裏,說道:“介甫來了嗎?”
    “知院!”
    王安石急忙放下喝了一半的茶杯,站起身拱手道:“下官王安石見過知”
    趙駿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笑道:“快五年未見了吧,你又黑了不”
    “勞知院關”
    王安石又拱手一
    “哈哈哈,坐”
    趙駿笑著說
    “謝知”
    王安石坐
    “現在請你是難請”
    趙駿一邊坐到了椅子上,一邊打趣道:“最開始是想把你放在汴梁,你以祖母年高拒後來祖母離世,再想提拔你,你又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現在降職了,心滿意足了?”
    “隻要是為百姓做事,為朝廷和官家分憂,即便是降職,王安石也是心甘情”
    王安石麵色不改地說
    趙駿笑了起
    現在的王安石早就不是曆史上那
    因為曆史上由於宋夏戰爭,使得原本康定元年的科舉會試取消,直到慶曆二年才開新
    當時二十一歲的王安石考中進士,並且本來應該是第一名,隻是文章中有一句話讓趙禎不是很喜歡,結果就改成了第
    但如今宋夏戰爭打是打了,可並未影響太大,導致科舉取
    於是王安石提前兩年參加,以十九歲的年齡一舉高中,力壓蘇頌、黃庭堅的父親黃庶以及蘇洵榮登金榜狀
    他當了半年的將作監觀政,隨後被授予鄞縣知縣,任期為三
    到慶曆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的時候,恰好任期結束,前往吏部磨
    沒想到趙駿那個時候剛好要解決三冗當中最後一冗兵冗問題,將門勳貴敬酒不吃吃罰酒,趙駿就下令徹
    兵部尚書富弼需要組織了一批欽差前往各地軍營調查軍
    其中包括王安石、黃庶、蘇洵等那一大批同榜進士正處於任期結束等待磨勘,便都被選為了調查使
    雖然任務期間遭遇到了刺殺,但王安石冷靜指揮,破壞了將門勳貴的陰謀,功勞不
    當時趙駿還親自接見了他,給予他鼓勵,並且當著他的麵,要直接宣布任命他為從六品監察禦史行
    北宋時期地方按照地域、人口大小,有縣令、知縣之
    景佑改製之後就重新劃分品
    其中縣令一般在正九品到從七品之間,而知縣最低都是正七品,四京縣令更是正五
    王安石由於是狀元出身,觀政半年之後,直接被任命為正七品的鄞縣知縣,升禦史為從六品禦史,也算是正常升
    但一個地方知縣與朝廷禦史台的禦史,權力區別就像後世一個地方縣長,和中央某監察室某審查調查處處長一樣,都是正處級,權力卻天壤之
    並且有功勞加上正常升遷,這也不算是越級提
    可沒想到王安石卻以祖母年事太高,不希望離開江南西路地區太遠為由,拒絕了趙駿給他提出的升遷任
    無奈之下,趙駿就隻能給他安排舒州通
    舒州就是後世安徽潛山市,離王安石的老家比較近,而且也是從六品,符合升遷要
    唯一可惜的是相比於禦史擁有彈劾、糾察百官的權力,一州通判顯然權力要小得太多,雙方之間,完全沒有無法比
    但王安石甘之若
    三年任期滿後,祖母也病逝了,由於出色的政績再加上王安石確實是個人才,趙駿還是想把他調到中央
    沒想到他依舊拒絕,說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於是就隻能按照常例,從通判升知州,調去了歙she)州,也就是後世安徽歙
    今年是王安石當歙州知州的一年半,本來當得挺好,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終究被一紙調令調到了汴
    不過這次他接受
    因為朝廷把他從知州位置上擼了下來,改為了正七品的巡查禦史,降了足足五級,他自然也就沒有了理由拒
    聽到他的話,趙駿笑道:“挺好,你這個小同誌覺悟很高嘛,伱十九歲中狀元,今年也不過才二十八歲,在這個年紀沒有少年得意,而是戒驕戒躁,沉澱自己,這份心境很了不依我之見,很多年齡比你大,跟你同期乃至前幾期的進士,都不如你”
    王安石沉聲道:“下官並不覺得年少高中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下官隻知道,是天下父老在奉養我們,我們所圖就應該回饋報恩於他”
    “不”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道:“你知道我為什麽要把你調到開封來嗎?”
    “請知院相”
    “因為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願意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一生的人,而這恰好是我看重你的一”
    “下官惶”
    王安石忙
    “不用謙”
    趙駿擺擺手道:“你知道在你這個年紀應該做什麽嗎?”
    王安石想了想道:“當為民請”
    “不”
    趙駿搖搖頭道:“這不是你現階段該幹的事”
    “那是?”
    王安石不解
    在他的理念裏,當官,不就是為民請命嗎?
    然而趙駿卻道:“若我告訴你,並且讓你現階段應該怎麽做,你會聽嗎?”
    “若知院說的下官覺得有道理,下官願”
    王安石
    “很”
    趙駿更加滿意
    不盲從,也不因為對方是最高級別長官而唯唯諾
    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是最好的品
    因為唯唯諾諾的人雖然用得順手,但卻不可能成為他需要的人
    沒有自己的主見,習慣了聽令,又怎麽可能分析出國家弊病,去尋找辦法解決呢?
    所以趙駿是把王安石當成宰相在培
    哪怕他的年齡隻比自己小七歲,不一定成為自己知院的接班
    但至少在範仲淹、晏殊這一批人退下之後,政製院會有一個合適的幫
    不然什麽事情都要趙駿親力親為,科技發展要關注,財政狀況要關注,教育事業要關注,國家計劃要關注,實在是太累了一
    “我認為在你這個年紀一定得先學習知”
    趙駿說
    “學習知識?”
    “不錯,不是傳統的儒家知識,而是新的思想,新的理”
    “請知院明”
    王安石一頭霧
    “很簡單,學習一些新的思想,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不要盲目,要思考,看事情得看本質不要看表麵,還要看的長”
    “做事情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有錯就去糾正去”
    “不要驕傲,要虛心學習,好苗子終會成參天大樹,我們的目的是讓百姓乘涼,百姓衣食無憂,要堅信我們的事業是偉大”
    “那些打擊以及攻擊你的言論不要在意,不要灰心裏有信念就去做,哪怕麵對千夫所指,隻要是為了天下人民,為了國家事業,就不要去懼”
    “分析事物,了解事多下基層,多與百姓溝通,找到問題在哪裏,然後去解決問題,不要有任何心裏負”
    “如果有些貪官汙吏、牛鬼蛇神阻撓,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退縮,更不要畏因為敵人越是反對,就越說明我們是對的,要勇敢與他們鬥”
    “但若是發現事情不對,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想的事情和做之後卻是兩個結果,那麽你就得去思考其中到底有哪些錯漏之”
    “不要一根筋,也不要一條道走到思想和政治是靈活的,守住自己的底線,可也要勇於承認錯”
    “當一個縣令治理地方的時候,也許還有試錯的機”
    “可若掌管一個國家,一旦頒布了錯誤的法令,失敗的政策,那麽整個國家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都會萬劫不”
    “所以我們要貫徹那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貫徹學習和積累知識這個道”
    “以後在頒布政策的時候,哪怕你覺得方向是對的,隻是中間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國家偏離了原有道路,讓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你就得去思”
    “去想到底是自己錯了,還是中間某個環節有差”
    “然後找到問題之後,再去改變,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眼看著它錯了,卻依舊繼續這麽走下”
    “你明白了嗎?”
    趙駿雙眼目光直直地盯著
    之前趙駿就對趙禎他們分析過,王安石變法本質上並不壞,也非暴
    那為什麽最後反倒害得老百姓妻離子散,乃至家破人亡呢?
    就是施政的中間環節出了極大差錯,吏治沒有搞好,讓下麵那些官吏把一個好政策,變成了壞政
    王安石不管知不知道這裏麵的問題所在,但事實就是,他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是依舊一根筋地把這個變法政策實施下去,導致百姓過得更加不
    所以趙駿如果真要把他培養起來,首先就要改變王安石的思想,對他進行潛移默化,要他向自己學習,學習“趙駿思想”,把他變成自己
    否則要真是依舊是曆史上那個王安石,哪怕政策出了問題也還是沒有改變,就顯然不適合接趙駿的班,或者入政製院當一名宰
    此刻王安石被這一番話說得有些
    但稍微消化過後,就漸漸回味過來,然後緩緩開口說道:“知院的話,如至理名言,下官會細細思”
    “嗯,好好學,好好”
    趙駿又道:“如果你不明白,那我最後來問問你,你從地方上再到汴梁,有什麽感悟?”
    “地方上這些年雖然稍有起色,但依舊貧困,遠不如汴梁富”
    王安石想了想,隨後感慨道:“距離上次來京,短短四五年時間,汴梁的變化,讓我歎為觀”
    “你知道為什麽嗎?”
    趙駿
    王安石想了想道:“因為汴梁是天下中”
    “這隻是其中一方”
    趙駿笑道:“我剛才還讓你透過現象看本質,你怎麽這麽快就忘了呢?”
    王安石就拱手道:“下官愚鈍,還請知院明”
    “因為汴梁的地理位置,政治因素以及朝廷的規劃,這是多方麵的一個因”
    趙駿說道:“汴梁東西南北居中,水陸交通發達,去全國各地都不算特別遠,因而容易成為交通和經濟樞再加上朝廷將此地作為首都,來往客商雲集,天下商品和新鮮事物也最容易集中,所以像水泥、鋼鐵都迅速流通至此,共同構建了這繁華的城”
    “原來如”
    王安石恍然大悟,但心裏卻在想,那不跟他說得差不多?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他說的也確實不如趙駿那麽詳細,分析得也不如對方那麽透徹,一時間又有些慚
    趙駿繼續說道:“我之所以跟你說這些,就是要告訴為什麽要看事情不要隻看表麵,而要看本你作為一個縣令,你就得去想如何讓本縣發展得更好,百姓衣食無憂,農業、商業繁茂,讓本縣百姓窮若隻看到表麵而不在乎本質,那麽將會一事無”
    “同理做一州知州,一路轉運使,乃至一國宰相,都要找到其中的關鍵,問題在何處,才能一步一步,完成你心中的理”
    他輕輕敲了敲桌子道:“就好像這桌子敲一敲就會響,那它為什麽會響你能明白嗎?或許想搞明白這個道理很容易,但一個國家該如何發展,該如何富強,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多學,多聽,多想,多問,隻有如此,你才能進步,才能明白治國之”
    “這就是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王安石已經心悅誠服,站起身恭恭敬敬地道:“知院的話,令我醍醐灌頂,我願意聽從知院安排,隻希望能夠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
    趙駿欣慰道:“孺子可教”
    王安
    終究還是會上自己的船!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