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駿一走,開始動刀

字數:8262   加入書籤

A+A-




    大宋慶曆九年六月,不少世家大族,都接受了朝廷給的條
    人都有從眾心理,原本大家都不願意離開,但當昌平劉氏率先行動之後,一些中小世家也選擇跟
    對於這部分人朝廷自然是歡迎,都給了一些優待政
    雖然不如待在燕雲那樣自在,但至少還能用燕雲的土地保留家族部分財產,未來也有恩
    基本上隻要家族後輩子弟有一個出色者,未來也未嚐不能保證家族崛
    很快在十五日期限之內,又有不少家族選擇向朝廷歸
    他們有的答應南遷,有的本身就是燕雲本地世家,不想南下,但可以由朝廷從他們那買走田地和佃
    這也是朝廷給出的條件之
    雖然有一部分本地世家不願意南遷,朝廷自然也能夠理解,趙駿也沒指望一次就把整個燕雲的世家門閥清除幹
    飯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這次是大幅度削弱幽燕世家的力量,下次就能夠一網打
    但對於那些不配合,默不作聲,裝鴕鳥的世家門閥,就一定要重拳出擊
    考慮到直接出兵,跟殺人越活的強盜行徑沒什麽區別,趙駿打算用更文明一點的方
    正如之前他對王安石他們說的那樣,如果幽燕路的世家門閥配合,那還好
    但如果不配合,就少不得需要用到一些手段
    其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懲惡揚
    古代那些世家門閥有不少家風嚴明,以儒治家,要求家中子弟守善良,講信義,明道
    但人人都是道德模範是不現實的事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即便再嚴的家風,出幾個家門敗類也是常有的
    張之洞家規夠嚴
    他兒子張仁蠡卻是個著名的大漢
    所以一個世家門閥宗族中不出幾個壞種是不可能的事
    真要細究起來,燕雲十六州那麽多依附遼國的世家門閥當中,保守估計九成五以上屁股都不幹
    大宋擊敗遼國,奪回失去的燕雲十六州,這些燕雲世家門閥見風使舵,紛紛選擇投
    歸順之後,大宋對他們以前在遼國時期幹的事情既往不咎,沒有進行清
    但有的時候,這種既往不咎並不代表這件事情就這麽過去
    它就像是一柄懸在頭上的
    朝廷可以選擇在需要你們這些人幫忙維護秩序的時候拉住這柄劍不讓它落下
    可一旦你們這些人成為朝廷維護統治的阻礙,那麽這柄劍就會立即成為要這些世家門閥命的斷頭
    六月十五日,趙駿按照原定計劃,離開幽燕路,一路往西,向著雲朔路的雲州方向而
    翌日清晨,位於北平城東麵二百餘裏外的玉田縣,縣城北麵山林碧綠,燕山餘脈層巒疊嶂,林木遮掩,草木葳蕤勃勃生
    山腳處有一片連綿的村
    說是村莊,不如說是一棟棟豪華莊園,莊園占地不知道多少畝,一眼不到盡頭,亭台樓閣聳立,圍牆蜿蜒數
    莊園內房屋連排,花園樓閣錦簇,房屋樣式十分精美,雕樓畫棟,美輪美
    莊園外沃野百裏,北麵沽水有一條支流飄揚而下,先是繞著莊園一圈,又有溝渠流入莊內,如小橋流水人家,最後往南灌溉著如此多的農
    這片莊園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田韓氏,不僅是燕雲世家之首,同時也是遼國的皇親國
    因為玉田韓氏與遼國帝族和後族都有很深的聯姻關係,除了韓家子女嫁娶遼國的公主和皇子以外,最重要的甚至有遼國宗室過繼給韓
    是
    遼國皇室有耶律家的子嗣過繼給韓
    普天之下,隻聽說過宗室子弟過繼給皇室,卻從未聽說宗室子弟過繼給外姓臣
    玉田韓氏便開創了這一壯
    他們的領軍人物韓德讓一生無子,遼聖宗感念韓德讓的功勞,就把自己的親侄子耶律胡都古過繼給
    但可惜耶律胡都古早逝,並且同樣無子,於是又把另外一個侄子耶律合祿過繼給
    所以韓德讓可以說是曆史上唯一一個被皇室過繼子嗣,並且還是兩次將宗室子嗣過繼給他的外姓大
    再算上韓氏與耶律氏、簫氏的多少聯姻,以及韓家有多少人被賜名耶律國姓,就可以知道韓氏與耶律家的關係有多深
    燕四家說是四大家
    實際上至少在遼道宗之前,玉田韓氏的地位可謂一騎絕塵,比後麵劉氏、趙氏、馬氏強太
    此時的韓家早就人去樓空,密密麻麻的建築群,有大半都空蕩蕩沒有人
    唯有中央宗族祠堂以及祠堂附近一座巨大的宅邸,在吃飯的時候,還有各類煙氣、香火彌
    晌午過後,韓家祭祖結束,韓遂義就回到了自己的宅院當
    這次祭祖不僅僅是祭祖那麽簡單,同時也是召集所有韓家子弟一起吃飯,表現宗族的凝聚力和團結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十餘名韓家族老,包括韓遂義的三個兒
    眾人走入屋內,按照座位排序就坐,韓遂義在兩個兒子的攙扶下,心事重重地坐在了主位
    看著略顯空蕩的大廳,他的臉色很是不好
    現在韓家已經大不如前,遼宋大戰之後,很多族人因遼國的戰敗而遷徙至北
    這些都是跟遼國捆綁很深的族
    比如那些娶了耶律家、蕭家女子者,還有被賜名為耶律姓氏
    剩下的反而是那些以前在遼國官場沒什麽作為,隻能回到老家操持宗族家業的韓氏子
    最典型的就是韓氏開宗韓知古的長子韓匡圖和次子韓匡
    這二人有個問題就是他們的母親是韓知古發跡之前娶的漢人,而非蕭
    等韓知古發跡之後,遼國太後述律平就給他賜婚,又娶了一個蕭家女子,生下了九個兒
    其中就包括韓德讓的父親韓匡
    所以從韓知古第三個兒子韓匡嗣開始,官職就非常高,甚至韓匡嗣還被封為秦
    而韓匡圖和韓匡業就沒什麽作為,隻是被賜了榮譽虛
    之後韓家基本上就約定俗成,韓匡圖和韓匡業的後代就在玉田操持老家家
    韓匡嗣等人的子嗣就在遼國朝廷代代擔任高
    譬如這一代韓家家主在韓德讓沒有後代的情況下,應該是繼承了韓德讓與韓橁政治遺產的第五代掌權人韓元佐和韓滌
    這二人一個北麵宣徽使兼郡王,一個南麵都部署兼國公,都是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榮譽銜的高級大員,在宗族的話語權極
    但這兩個人漢名叫韓元佐和韓滌魯,實際上被賜耶律姓,應該叫耶律元佐和耶律滌魯,隨著遼國戰敗早就跑
    因此如今韓家剩餘的就是韓匡圖與韓匡業的曾孫一
    韓遂義則是唯一一個孫子輩,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因為活得久,輩分高,如今已經是韓家的話事
    可以說在大批已經被改姓為耶律的韓氏子孫逃離之後,他們這些人就屬於矮搓裏拔高個,漸漸掌握了韓氏的權
    隻是他們畢竟沒怎麽在遼國朝廷擔任過職務,也沒有混跡過官場,沒有任何政治鬥爭的經驗,甚至連宗族內鬥都沒有參與
    他們曾經隻是宗族的邊緣人物,一下子控製了那麽大的家族,又怎麽舍得放棄?
    麵對朝廷的要求,韓氏自然不願意答
    屋內非常平靜,諸多五六十歲的老者一個個默不作聲,過了好一會兒,韓遂義才說道:“趙駿走了,你們覺得我們真的會無事?”
    “可是我們現在確實無”
    一名叫韓規的老者說道:“八叔,你在擔心什麽呢?他人都走了,難道還能忽然又跑回來調轉槍口對準我們嗎?”
    “我隻是有些心緒不”
    韓遂義搖搖頭道:“昌平劉氏這些年崛起,同樣與遼國皇室關係密切,隱隱已經是燕雲第二大世家,可他們卻甘願放棄燕雲世家的身份,選擇南我懷疑這裏麵肯定有其它不能說的秘密,甚至可能事關家族生死存”
    “劉氏願意南遷,是因為他們有人在宋國朝廷擔任要”
    韓匡圖的曾孫韓朗冷笑道:“當初宋國打過來,如果不是劉六符倒戈,將軍情機密透露給宋國,我大遼又怎麽可能失這群叛徒!”
    “不錯,況且他們劉家也不過是最近幾年才與皇室聯姻,我們卻與皇室聯姻多年,又怎麽比得上我們深厚?”
    “八叔,說到底他們劉氏可以撇清與大遼的關係,我們卻不能,何況我們祖輩都世代生活在玉田,他們又憑什麽要趕我們走?”
    “對,我就不信宋國朝廷能拿我們怎麽我們擁有的田土何止十萬?擁有的佃戶何止上萬,數萬人依附於我們韓家,真要逼得急了,大不了魚死網”
    其餘幾名韓家族人也紛紛叫
    歸根到底劉家確實是最近十來年才與皇室聯姻,娶了幾個皇室公
    反觀他們韓家,不僅從韓匡嗣時期就有了契丹血統,之後幾代都持續不斷與契丹聯姻,連姓都改為耶律,捆綁哪有韓家深?
    隻是比較諷刺的
    在座的其實都是韓知古漢人妻子的後代,他們地位較低,沒有資格娶契丹貴族,因此聯姻對象基本也是燕地漢人世
    所以如果論起血統的話,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漢人血統,契丹血統少得可
    然而他們卻根本不認同樣是漢人血統的大宋,而認遼國為母國,可見他們韓家即便是保留的兩支漢人血脈,也已經完全被契丹同
    “”
    韓遂義覺得眾人說得有道理,就點點頭道:“理是這麽個理,但我們現在既然還留在燕地,燕地又歸了宋國,寄人籬下,還是要謹慎一”
    “我看不如早早把田地賣了,最多留幾房族人,大家就北上投奔大遼”
    有人提議道:“以前各世家攻守同盟,同氣連枝,這樣宋國朝廷想動我們也不容但劉家、馬家、趙家這些叛徒紛紛背信棄義,剩餘我們也獨木難支,就怕宋國朝廷步步分化我們,等我們的力量越來越小,就是要對我們下手的時”
    “祖宗基業,豈能說賣就賣?何況那麽多田土,燕雲誰能買得下?”
    “我看是你想繼續留在這裏做田公,別忘了若沒有官身,田畝再多也遲早會被人奪走,隻有當官才能延續宗”
    “難道去了大遼就有官身了嗎?按理來說,我們才是長房和二房一脈,可以前卻是他們三房和五房一脈做主,現在這樣,難道不比以前好了太多?”
    “哼,目光短淺之輩,就怕你有命得了這份產業,沒命花這份產業!”
    “你!”
    “好了,別吵”
    韓遂義見眾人意見不一,拄著拐杖重重地敲在地上道:“都是一家人,有什麽可吵”
    其餘人一個個冷哼一聲,韓遂義沒什麽威望,隻是家族因為突遭大變,臨時推舉了一個輩分最高的人當族長而
    不過現在也確實不是吵架的時
    見大家安靜下來,韓遂義的長子韓元豐說道:“父親,我看那趙駿走前也沒有任何動靜,想來也拿我們沒什麽辦不如我們派人聯絡一下遼國那邊的族親,看看他們有什麽辦法?”
    “額”
    說起這個,韓遂義一時猶
    見他麵色遲疑,韓元豐詫異道:“父親,怎麽了?”
    “其實遼國那邊前幾日就派人送信過來了,隻是我擔心被宋人發現,不敢告訴大”
    韓遂義說
    “什麽,居然有信過來,這麽大的事為什麽不跟我們說?”
    “信裏到底說了什麽?要我們北上嗎?”
    “八叔你快說”
    眾人頓時驚訝不
    韓遂義苦笑道:“信裏讓我們做內應,時刻查探宋人的消”
    “不是讓我們去遼國”
    有人大失所
    “做內應也好啊,我大遼總有一天會回來,我們到時候就是功”
    “宋國如此強大,大遼還能回來嗎?”
    “宋人向來都是軟弱可欺,眼下不過一時得誌而已,伱們怕什”
    “唔”
    屋內有人遲疑,有人猶豫,有人興奮,有人大
    相比於站在高層能夠看清楚局勢的人,他們這些人的眼界終究還是太窄了一
    “嗯,那我們做內應,不是還有子侄在州府任職嗎?讓他們幫忙打探消”
    韓遂義見大家都沒有反對,就確定了這個方
    他說道:“你們都先回去吧,到時候讓你們子輩都注意點,宋國朝廷有什麽風吹草動,就匯集過”
    “嗯,那就這”
    “八叔,我們就先告辭”
    大家站起身準備要
    就在這個時候,外麵急急忙忙進來奴仆道:“不好了家君,外來來了很多官府的”
    奴仆話音未落,韓府大門就被踹開,一群群凶神惡煞的士兵闖進
    為首之人喊道:“韓遂義,你事發了,跟我們走一趟!”
    說完他扭過頭環視一圈,獰笑道:“人還挺齊全,省得我們一個個去找了,都帶回去!”
    刹那間,眾人以為是做奸細的事情被發現,一個個麵無人色,已是癱軟在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