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鏡子
字數:2229 加入書籤
2號試驗基地的安全屋位置在足足3.5公裏外,施工人員修建了一條便道進行聯通,楊仲凱坐在車上能看到兩邊堆起的積雪。“為了保障通勤,每天都有鏟車來進行除雪,不過很快我們就不需要這樣做了。你知道嗎,我們發射的第一顆試驗衛星赤烏一號綜合轉換效率隻有84%,有六分之一的能量都散失掉了,即使後麵我們多次試驗也沒能突破86%。”或許是因為在了無人煙的地方待了太久,丁必筠此時顯得相當健談:“後麵我們確認了是接受天線規模太小和衛星發射的微波束不夠集中的原因,第一個問題解決很簡單,我們修建了更大更合理的2號試驗基地,最高接受功率承受能力翻了幾十倍!至於第二個我們本來想等以後解決,但新遠公司替我們解決了這個麻煩,他們直接接過了發射裝置的製造工作,性能提高了十倍不止。”說到這裏丁必筠壓低了聲音,故作神秘道:“我感覺他們是早就有這類產品,而且按精度應該是給指向性更強的激光使用,應該是超遠距離激光通信的技術,我們直接就享受到了現成的技術。如果這次試驗也完全成功,以後的應用前景不可想象!”楊仲凱:“比如?”丁必筠:“你知道微波爐是怎麽發明的嗎?以前有個雷達操作員發現口袋裏的糖融化了,這讓人們意識到可以利用微波來均勻地加熱物體。但電磁波的散射太強了,所以我們得把它限製在一個鐵箱子裏集中,但現在赤烏三號傳輸的功率高達2.3兆瓦,雖然集中的極限範圍也比微波爐大得多,不過這個功率……已經足夠對人體產生顯著影響。當然不隻是加熱那麽簡單,微波也是電磁波,如此強烈的電磁環境會讓整個身體的器官和神經發生不可預知的紊亂,這才是真正殺人於無形的破壞性武器。你說你不是要研究那個……星際大戰嗎?微波在太空的衰減更少,你用它去燒敵人的飛船一樣有效。”“……”楊仲凱想象不出電磁波導致的身體紊亂是什麽樣子,但根據自己的常識想一想把人關進微波爐的下場也是夠恐怖的。“所以說你們其實也是在研究武器?準確的說,太陽能衛星也能殺人?”“不不不,我們當然還是為了它的和平用途,而且最近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其他方麵的潛力。”丁必筠當然對活烤人類沒有興趣,這聽起來比核爆炸都要可怕。後者大部分時候至少還能給個痛快。“現在的赤烏三號太陽能電池部分才占去了13噸的質量,剩下的6噸分別給了散熱、微波發射器和控製單元,雖然做得越大非供能部分的質量占比越小,但依然是無法忽視的,所以我們開始研究另一種更先進的柔性太陽能板。”“柔性?”“對,現在我們的太陽能板都是由一塊一塊的硬板組成,第一個投入實用的160兆瓦電站主體部分就是一個太陽能電池組成的超大矩形,剩下的主要就是發射天線。但我們換一種思路,不要微波發射器,把太陽能電池陣列做成圓形,並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彎曲變形,讓它的背麵覆蓋另一種材料,蜷曲後正麵是發電部分,背麵是發射器,既簡單又輕便,還能很容易地控製聚焦範圍,因為麵積大散熱也更加容易解決。而且你想想,這個時候的它像什麽?”“像……一麵鏡子。”“沒錯,一麵不透明、一麵能夠反射光線的鏡子,它不僅能夠聚焦微波,也能聚焦光線,雖然不如真正的鏡子,但在如此大麵積下反射的光線也相當可觀。你還記得蓉城之前設想的人造月亮嗎?這麵鏡子也能起到差不多的作用。”楊仲凱想象著同步軌道上一麵藍黑色、一麵銀色可以蜷曲的鏡子,它既能帶來電力也能帶來光照。他還想起了剛剛丁必筠說過的聚焦作用,那麽大的一麵鏡子聚焦起來的光線強度恐怕能直接點燃地麵,唯有“上帝之杖”的名字才能與之相配。思維已經發散的他甚至開始暢想更多用途:“現在我們是把聚焦的微波在這裏集中轉換成電,那可不可以不聚焦,或者將聚焦半徑擴大到覆蓋整個城市,這樣人們甚至不需要再使用電池,手機隨時可以充電,電動汽車也不需要擔心續航……”“楊老師,按伱的想法我們首先得考慮幹擾問題,覆蓋麵積這麽廣的高強度電磁環境造成的混亂恐怕更大。”“呃……”楊仲凱有些尷尬,不過丁必筠並沒有嘲笑的意思:“不過這也是當前技術無法實現,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就會變成現實,其實就算是我說的那種‘鏡子’至少也要發展到第四代、第五代甚至更多代以後的太陽能電池才能實現,現在製造它們的成本高到根本無力承受。但我們都應該相信,這輩子肯定能等到理想中的那一天。”談話間汽車已經到了安全屋,其實看起來和正常的臨時板房差不太多,隻不過牆麵和屋頂都覆蓋上了一層閃閃發光的材料,看上去也很像鋁箔。阻隔微波並不是難事,隻要覆蓋一層反射材料就能解決,安全屋除了外麵的一層外板材內部也填充了類似材料,基本可以保證屋內的人員不受影響,唯一的問題就是幾乎阻隔了信號傳遞。楊仲凱到這裏後就沒機會再插話,隻是看著其他人忙來忙去,一直到了傍晚時分才聽到一句“來了”。他已經知道微波的聚焦和定位需要一個過程,2號試驗基地周邊的10公裏都屬於警戒區,都存在集中大量微波的可能。當傳輸開始的時候他完全沒有發現任何異動,差不多過了一分鍾,他看到窗外的積雪路麵開始融化,並立即以驚人的速度擴散將白色的雪變成潺潺水流,然後迅速蒸發露出下麵的土壤。與此同時外的森林中也在發生同樣的事,附著在枝椏和針葉上的雪融化地更快,茫茫雪林像是褪色一般迅速從白色變成了深綠色和棕色交織,如果忽略積雪依然很厚的地麵,看上去更像春秋季節的景象。廣闊的大森林時間發生了割裂,樹木的季節與地麵格格不入,帶來的違和感極為強烈。但丁必筠更關心的是天線陣列接受功率的波動,它正在隨著赤烏三號的聚焦飛速增長,已經突破了1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