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周年演講

字數:2156   加入書籤

A+A-


    但克裏斯托弗也不敢讓人把這個參議員請出去,一名有一定熱度的參議員可不是他能招惹的。不過他的憤懣沒持續太久,沒一會兒一隊穿著便裝的人也走進了工廠,他們一見麵就套出了藏在領子的吊牌。“f-b-i!請配合我們的工作!”他們直奔正在大呼小叫的faa參議員,絲毫不聽任何解釋將對方架起來就往外走。克裏斯托弗和工廠內的一眾工程師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直到一個類似領頭的人物走到他麵前,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被架出去的議員,才輕輕拍著克裏斯托弗的肩膀說道:“你們做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沒有人可以阻止這些。”“可,可……”“那個家夥?他很快就會因為性醜聞和離婚官司焦頭爛額,請放心,奮進號的改造計劃總統每天都要關注。”聯邦調查局離開和來的一樣快,克裏斯托弗愣了一會兒才指揮繼續進行核發動機的拆卸工作,但也對於最後的成功有了更多信心。a105在大氣層內啟動時當然具有強汙染,但除此以外的汙染殘留並不算很大,隻要嚴格限定航天飛機的起降區,危害比起想象中低得多。不過總統的高度關注還是讓他很意外,以至於對那個小老頭的印象好了不少,甚至在閑暇時間翻起了約翰的推特賬號。突然,一條新的推特消息彈了出來:“約翰:在天文學中,太陽係以小行星帶為界分為兩個區域,我們把它之外的部分叫做深空。那裏遠離太陽,所有的世界都寒冷而孤寂,這正如宇宙,走向它們才算是擺脫了搖籃的界限,真正向宇宙前進。預告:1月20日,賓夕法尼亞大學,讓我們一起飛往星際。”……“朱秉光先生,請檢查您的頭盔鎖扣是否拉下,檢查腕部顯示器電源連接是否正常,檢查……”朱秉光站在九章號的氣閘艙裏,根據耳機裏的智能語音進行逐項檢查,他的助手和付向傑也在做相同的事。現在是1月18日,天幕三號探測任務已經進行到第三次登陸,最後三名載荷專家由3d打印月壤團隊和髪國核專家羅森組成。其餘6名專家還有3名駐留在“烏兔”空間站,也將在未來10天內返回天宮空間站,然後下到地麵。1月26日之前9名載荷專家都要撤回地球,天幕三號的主要考察任務到此結束。但對於四名職業宇航員來說,他們的工作才進行到一半不到。這一次下來的兩名職業宇航員是柳鳴和付向傑,這是他們執行的第一次登月任務。在2月2日之前第二艘燃料補給飛船和2個常設居住艙將會發射到月軌,他們需要加滿燃料然後在2月15日之前將其妥善安置,建成月球第一個長期居住基地。雖然隻有兩個艙段,但卻能提供150平方米居住麵積,最大可供10人生活,駐紮4名宇航員相當舒適。阿爾忒彌斯三號的8天多記錄將會被輕鬆打破,甚至一個月都不是問題。所以付向傑並沒有把在月球活動的時間看得很寶貴,這與朱秉光截然不同。“在哪裏,老楊的試驗田在哪裏!”他一下飛船甚至來不及收拾自己的月壤3d打印原型機,就嚷嚷著要先去一睹對手的成果。楊信軍參與的第一次登陸任務也進行了快四天,他利用少部分地麵上製好的樣品鋪了一塊試驗地,這次登陸任務的清單裏也包括檢查太空水泥15天後的性能有沒有顯著變化。在太空用水泥可不簡單,首先月球的表麵環境就不可能像地球一樣露天混合水泥、水和沙子,再者就是月表最高一百多度,最低零下兩百多度的極端環境,正常水泥經曆這樣的劇烈溫差變換後就直接碎成粉末了。太空水泥需要在月表溫度在-15度到75度的區間內使用才能保證流動性,並且使用烴類有機質流體而非水作為膠結劑,低溫具備流動性而在高溫下也不會蒸發,否則暴露在空氣中不是立馬凝結成冰晶就是蒸發掉了。剩下的攪拌、鋪設等工序也需要專用機械配合完成,楊信軍費盡全力也不過鋪了五平方米的區域而已。付向傑先是看著羅森插上了白……三色旗然後才帶著他們前往試驗田,反正3d打印試驗區也要放在那裏才能起到對比作用。當月球車按照導航駛到目的地,但他並沒有看見想象中的一片平地。相反,試驗田雖然總體也算平坦,但表麵卻像是魚鱗一般密密麻麻地結成巴掌大的小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這是用腳踩平的吧?”朱秉光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同時蹲下來用力捏了捏地上的凸起。太空水泥使用後的顏色與月壤本身似乎沒什麽不同,但凝固後確實做到了混凝土一樣的效果,至少以他的人力根本無法造成一點兒破壞。“這……真是用腳踩?”“不,我隻是開個玩笑,別當真。”朱秉光打斷了助手的話,反而認真解釋道:“讓你平時不好好思考,你想想,以月球幾百度的晝夜溫差要是鋪成一塊平地,就算能承受住熱脹冷縮的拉力壽命又能有多久?ppt裏放平地是為了顯示技術實力,可以但不代表要這樣做,而且月球的重力很低,為了防止以後高速行駛的車輛打滑,形成的紋路也能增大摩擦力,這老東西想得確實夠周全,也隻比我差一點而已。”付向傑聽著前麵的話還不斷點頭暗歎朱教授心胸寬廣,結果最後一句話立刻扭轉了所有好印象。“但這種卸應力方式完全不夠均勻,鋪路還好,製造建築的時候可就……嗬嗬。所以他隻能在這兒鋪一塊平地,而我們要在這裏修一棟……一堵牆!”想起來這次攜帶原料有限的朱秉光及時改口,但依然不影響他躊躇滿誌的心態。隻有默默跟著的羅森雖然一言不發,但卻在心裏暗暗鄙視。他已經知道聯合礦業對核彈修路——準確的說直接修大平原露出了濃厚興趣,一旦成功效益遠遠超過這些繁瑣且低效的方式。誰又能知道以大殺器為目的創造的氫彈,真的在工程應用上具備如此大的潛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