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新燃料

字數:2120   加入書籤

A+A-


    而就在n755c1號客機起飛的時候,意義同樣重要的一架客機在京城落地。上麵下來的也是一群頭發顏色混雜的外國人,下來後步履匆匆,很快就搭乘汽車離開。他們分屬於帶嚶=沃達豐,瑞典愛立信,以及髪國通訊巨頭阿爾卡特。已經轉正的科工委主任張思仁親自到場迎接他們,除他以外還有華為、經緯信通、電信的重要人物到場。他們這次將決定兩件事的成敗:收購沃達豐意帶利分公司、以及與阿爾卡特和愛立信開發新一代高速率通訊協議。前者是國內通訊運營商試圖邁入歐洲踏出的第一步,後者則是為了三進製體係的進一步推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很密切,主要突破點還是在於黃河半導體與魔都微電共同推進了新一代28n、14nm工藝發起衝鋒。在這兩年的芯片領域,多出了碳化矽、三進製兩個熱詞。雖然到現在為止,三進製智能設備占國內的份額還不到3%,但業內人士已經清楚認識到其潛力巨大以及國內的堅定決心。再加上黃河半導體不要命一般瘋狂注冊專利,全球各家公司都在搶奪風口。高通甚至已經發布了自研的第一代三進製芯片,計劃是作為手機協處理器提供ai計算功能,雖然尚未上市,但已經證明了老牌大廠的認可。既然三進製在未來很有可能與二進製體係分庭抗禮,提前在生態方麵進行布局就相當有必要,科工委正是以此為餌,吸引到了三家電信巨頭,見到了打開全球市場的希望。張思仁坐在剛配備的新安商務車後座,突然看到了窗外超過去的一輛pv造型一看就是廉價貨,車頂四周還有幾個異樣的明顯突起,看起來有些違和,但最吸引人的還是空空如也的駕駛室。這是新安元旦後才投入運營的自動駕駛新能源車,特批在京城幾個機場、車站附近運營,計費價格與出租車一致,但實際有很多優惠,就沒想著回本。由於世界線的變動,新發布的自動駕駛分級辦法比原世界線更加嚴苛,l3就屬於可全自動駕駛級別,無需駕駛員手動界入就能參與交通。新安目前是國內唯一生產出通過l3認證汽車的企業,不過為了謹慎還是先以無人出租車的方式試運營,這些測試車將逐步提高測試環境難度,在徹底確認自動駕駛可靠後推出上市銷售車型。同時也是留出時間給新安降低相關技術成本,現在應用l3技術的投入還是太高太高,尤其需要依賴基地生產的14nm工藝芯片,外麵可采購不到。不過時間還很充足,相關立法仍然在補充探討,國內對於l3自動駕駛車輛還有很大爭議。主要是交通肇事定責中,車企應該承擔多少責任。完全不承擔不可能,但完全承擔似乎又有失偏頗,即使完全承擔,責任判定也有問題。就假設自動駕駛車輛判斷出錯撞死了人,假如是車企全責,受害者經濟賠償肯定少不了,但刑事責任誰來承擔?ai肯定不能坐牢,車主也不承擔責任,車企不管是把管理層還是技術人員推一兩個出來也不太靠譜,全抓進去更是萬萬不可。但要是主觀錯誤致使撞死了人還隻用賠錢,是不是又意味著法律的巨大漏洞,以及對自動駕駛的信任危機?長遠來看ai不可能永遠可靠,一直都不出錯,所以這種難題如何解決就極為棘手,以張思仁的猜測不大論個兩三年肯定沒結果。在這之前,車企們就隻能在l2上大卷特卷,也可能把l3級的自動駕駛硬注冊為l2++++,把風險轉移給用戶。到時候有的l2隻能規規矩矩輔助駕駛,有的l2甚至能幫你在京二環高峰期毫發無傷地加塞並左衝右突,又會顯得規定模糊。一想到以後還有這麽多難題,張思仁就感到頭痛無比。唯一慶幸的是這些煩惱屬於“富貴病”,以前還求之不得呢。……合淝。艾銓等人已經來到east團隊這裏兩個月左右,兩支隊伍相處地相當融洽。搞大蘑菇的人才自然也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專家,即使不能擔任領頭羊也是合格的中流砥柱,對研究很有幫助。同樣搞和平技術的核科學家,在吸收相關武器設計原理後也飛速成長,掌握起來一點也不生疏,碰撞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想法。這段時間裏兩夥人幹得最多的反而是研究可控核聚變,準確的說是希望通過深入研究聚變機理,想方設法提高轉化率。主流的氫彈設計采用氘氚聚變,反應轉化率隻有0.7%,僅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物質參與了反應。假如把這個數字提高到7%,那麽百萬噸當量氫彈的質量將急劇下降到十公斤左右,隻有手提箱大小。不過兩億噸當量的超級核彈也不敢奢望能做到這個程度,一群科學家大膽設想,考慮了數種構形核組合後也隻敢把目標初定在2%到3%,但實際上隻要能超過1%,都算得上核武器領域劃代的重要突破。兩方人馬到現在為止實際上毫無進度,僅僅在理論上提出了幾種較為新穎的方案,不過也是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潛力有限:因為絕大多數方案都在上世紀炸過一遍了,好的壞的都大致心裏有數。虞民倒是一直養精蓄銳,用他的話說“需要等待契機”,而這個契機就是試驗。今天他們剛剛得到了一項新的任務:討論研究月球氫彈試爆計劃,並試圖從中得到新構型氫彈的靈感。為什麽要從一顆帶嚶的老氫彈中獲得靈感,難道僅僅因為它在月球爆炸就特殊嗎?這當然不是,真空中爆炸氫彈都已經做過了,月球核爆的大致結果對專家們來說也不會超出預料之外,否則上世紀那些核試驗都白做了。特殊之處在於月球上的特產:氦三。它作為理想中第三代可控核聚變的燃料,因為聚變時不會放出中子,反應率高得驚人,理論極限有70%!這幾乎是氘氚聚變的100倍,顯然是最容易打開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