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老薑未老

字數:7414   加入書籤

A+A-




    第680章 老薑未老
    巴裏所認為利文斯頓天文台的“誤判”當然是錯誤的,實際上不隻是利文斯頓探測到了,漢福德天文台、意帶利的virgin天文台都探測到了g180509的存在。
    g180509雖然功率很低,但它實在是太近了,而引力波是無死角擴散的,頻率也正好卡在了整個igo係統的上限內。
    然而幾乎是在g180509發射後的第5分鍾開始‘山海’完全入侵了這些先進天文台,在那裏的職員發現異常之前想辦法抹去了g180509存在的痕跡。
    隻有利文斯頓天文台的計算機係統因為部分升級,從物理上隔絕了入侵的可行性,導致出現了紕漏。
    雖然‘山海’還是想辦法盡量拖延了時間,卻還是無法避免紕漏,現在隻能通過嚴密監視來決定下一步行動。
    “公開出去,不是好事。”
    就在巴裏著手排查故障之時,林炬正在和葉長思商議著對引力波事件的應對策略。
    這已經是事發第三個晚上,其實第二天早上他就以於蔓懷孕為理由飛了回來,然後頭痛無比地開始處理一個個接踵而來的大麻煩。
    在發現利文斯頓開始調查g180509之後,首要做的決策就是控製知情人範圍。
    這其中的利益糾葛光是文字描述就令人心驚肉跳,而且‘山海’還提出了一個此前一直被人忽略的因素:宗教。
    第二,從第一條推測,外星文明敵意不算高,起碼本身應該沒有極強的抹除風險意識;
    假如‘他們’認為太陽係文明能夠達到信號觸發條件,那如果真的要抹除潛在威脅,就應該在生命還處於原始階段時就予以消滅,而不是靜待威脅成長。
    至少根據‘山海’總結到的最新情報,事件甚至都已經引起了知情者的嚴重信仰不穩,值得警惕。
    第三,土衛六與火星的異常存在存在嚴重關聯。
    g180509證實了外星文明的存在,說明不但有外星人,而且他們還形成了智慧文明,並在很久很久以前科學技術就比人類先進得多。
    最後一點很容易判斷,能在火星上建造預估體積不大)引力波發射裝置的文明,物理、數學兩項絕對已經進入極高水準。
    經過連續三天的努力,他們提出了幾條基礎猜想:
    但這隻是我安全理想化的情況,根據‘山海’的推演,在不暴露基地的情況下,有65概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除了國內以外,宗教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證實外星文明存在引發的變數難以想象。
    如此引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與以前的想象完全不同,最後完全一致對外的可能性也僅僅是存在而已。
    雖然還不能說明外星文明是友善的,但至少在放‘發射器’的時候,‘它’應該沒有敵意。
    第一,外星文明放置引力波發射器時,太陽係存在生命;
    主要依據在於信號的針對性,對於氫彈的針對意味特別強烈,因為150萬噸當量氫彈雖然可怕,但太陽係釋放能量高於此的物理現象多的是,一定是什麽嚴格的篩選條件讓核彈且隻有宇宙中爆炸的核彈)才能觸發。
    畢竟假如是抵禦外星文明入侵必然需要發動全世界的潛力,那就意味著一次新的瓜分世界,隻是理由正大光明而已。
    當然還有個重要因素是:基地養的智囊團——宇宙社會學研究sic socioogy research group)小組,他們利用‘山海’進行了大量分析,最後認為g180509存在的‘惡意值’低於30。
    自感白吃白喝大半年的csr小組終於來活了,從g180509開始宇宙社會學這門學科終於可以宣布存在,然後就是立即開始發揮作用。
    推演的基礎來自‘山海’對全世界無孔不入的情報搜集能力,它認為全人類團結一致的概率隻有5。
    抹除一群原始人多簡單,遠古時期人類少得可憐,就算一個個殺也要不了多少時間,更何況是能掌握引力波通訊的文明。
    這進一步可以解釋為觸發條件是人為大爆炸,那前提是太陽係一定得有“人”,可能在地球,也可能是火星、金星或者其他星球。
    按照理論上的最佳策略,當然是捅出去給常任理事會,然後由全世界的精英智囊來謀劃,製定一個個龐大的應對計劃,集全人類之力抵禦風險。
    甚至20世紀及以前的時代,也有可能是那時候放下的發射器,畢竟人類此前無力偵測火星上發生了什麽事,但在外星文明麵前也是毫無抵抗力的。
    還是那句話,太陽係被兩波外星文明光臨的可能性小到可以否定,真有那麽多外星文明也就不會到現在還什麽都找不到了。
    第四,接收端就在周圍,不會太遠,最遠不會超過100光年。
    哪怕太陽係地處銀河係的‘城鄉結合部’,周圍17光年的範圍內也有50顆恒星,距離地球10光年範圍內的恒星有10顆,能夠容身的地方太多太多。
    引力波的擴散速度依然是光速,要是接收端太遠那基本就毫無意義,100個地球年幾乎就能給科學時代的文明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假如外星文明有動作,就不應該把接收端放得太遠。
    這四條猜想主要作用是告訴其他人,基本上10年內不用擔心外星文明突然出現,人類還有充足的時間去做決定。
    技術上對火星與土衛六的探索自有章程,無非是早一些還是晚一些,基地完全能在接下來幾年把那裏翻個底朝天。
    麻煩在於怎麽應付地球上的情況。
    如果派出宇航員去在火星上大挖特挖,有極大概率會導致外星文明的存在公之於眾。
    即使考慮大家聯合封鎖信息,那至少阿美、歐空局會得到信息,除非打掉他們在那裏的探測器。
    這可能就是兩三年後發生的事,此外就是告知國內,如果非要暴露,至少需要早做一些準備。
    但問題是基地的存在又怎麽解釋呢……
    直覺告訴林炬所謂的‘係統’應該並沒有爽文配角那麽簡單,它的每一步都在誘導,林炬以及基地都隻是它實現目標的工具而已,直接披露出去應該不是好選擇。
    林炬說完‘公開出去,不是好事’後,葉長思基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到了這一步,繼續隱瞞外星文明既沒有必要,也不可能。
    唯一需要斟酌的,是基地在其後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麵貌,必須是正麵且無害的,最大限度降低存在感。”
    謝廖夫率先說了一句,但並沒有激起其他人的回應,反而都在沉思。
    “還有種可能。”
    肖岡田睜圓眼睛,提出了一個膽大包天的設想:
    “基地的合同束縛力……似乎很強力,隻要我們讓一個有足夠影響力的人簽下,就能以指數級的速度擴散,最終……”
    &t;div cass=&ot;ntentadv&ot;>    剩下的話他沒有說,但顯然所有人都明白他的含義。
    雇傭合同絕對是最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在這種極端方法下甚至存在病毒蔓延般的掌控世界,這種可能一直都存在著。
    然後包括林炬在內都是無言地輕輕搖頭,雖然現在被約束的人思想怎麽看都是完全自由的,但真那樣做……說得難聽些,就是讓全人類去做係統的奴隸。
    這是早就已經存在於潛意識的共識,肖岡田的話也沒有了後續。
    又過了好一會兒,緊閉雙眼的葉長思突然睜開眼,出聲道:
    “我們的存在就是非自然的,這一點不可改變,所以需要一個非自然、但是合理的理由,那這隻要局限於已有的非自然因素就好了。
    事實上,我們也是外星文明,而且知道外星文明是怎麽樣的。
    假如基地的異常也歸結於外星人,就歸結於火星或者土衛六的外星人,那麽是很有說服力的,我們也能拿得出相當的證據。”
    基地確實見識過數不清的‘外星文明’,他們所獲得的相當多技術都來自於其他可能存在的“世界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平行宇宙理論的可行性。
    在無數描繪了其他世界線的隻言片語中,基地見識到了各種奇怪的人類文明,它們實際上完全稱得上是外星文明,假如各自綜合一些特點縫合起來,那就絕對是一個挑不出刺、且完全經得起質疑的外星文明。
    現實的‘證據’也很容易拿出來,例如c172甲型金屬氫電池,又或者是14n工藝的三進製碳化矽芯片等等。
    實物與故事互相輔助,自然就能夠編造出一個近乎完美的背景,雖然離奇,但外星文明不都已經擺在火星上了嗎?
    葉長思口述了一個非常粗糙的設想,但卻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其中的巨大可行性。
    畢竟外星文明在本世界線真實存在,且就在太陽係邊緣,不管怎麽說也比基地詭異的來曆容易接受些。
    林炬的思維飛速運轉著,然後看向了同樣在認真思考的csr小組。
    楊仲凱前天30個小時沒睡,休息了不足5個小時又爬了起來,看上去模樣有些嚇人。
    “如果有必要,葉總裁的方案是有一定依據的。
    不過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進行完善,暫時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除非一瞞到底。”
    “那就這樣。”
    林炬最後一錘定音,眼睛飄向了窗外深邃的夜空。
    “台風號還有點時間發射,應該不算晚。”
    ……
    合淝,east實驗中心。
    現在是5月16日,5月11日晚九章號再次登陸月球,24小時後就返回。
    除了進入爆心區大量實地采樣以外,他們還帶上了李偉收集的12個加密硬盤,一回空間站就隨著樣本一起塞進黎明二號,加急送往天宮空間站,再由正好執行不及任務的團結號航天飛機帶下去。
    樣本和硬盤在瓊州的機場就被瓜分完畢,然後立即送上不同的飛機送到不同的實驗室去,聯合礦業靜待結果就行。
    合淝實驗中心自然是最早完成分析的一方,爆破效果倒是沒什麽好說的,從傳回的資料就大致確定炸礦可行,隻是需要好好分析一下殘留物。
    重點在於屬於自家的4個加密硬盤,在打開裏麵的數據之前,所有人都在祈禱。
    4個試驗方案分別擺在不同的角度,能夠記錄下效果的窗口很短很短,並不是瞄一眼就知道結果如何。
    它們都在被人放入超算的數據庫,以特定模型進行檢驗,然後才能顯示出看得懂的數據。
    這個時間很漫長,4個方案的設計者們都緊張地等待著結果。
    “虞老,您有幾分把握?”
    艾銓忍不住看向輪椅上的虞老,後者此刻腰也挺直了些,仿佛年輕了幾歲一樣,清澈的眼睛透過樹脂框眼睛看向角落裏堆積的十幾塊寫滿的黑板。
    聽到艾銓的問題虞民笑了笑,頭微微後仰了些。
    “三成,不過這種事情……就跟當年一樣,誰也說不準。”
    最保守的4號方案也隻有三成把握?
    艾銓對自己的2號方案更加有些悲觀,更不要說搞核聚變那幫人弄的1號和3號方案。
    他不怕失敗,但怕阿美也進行了類似試驗且成功,而自家雖然不是不能繼續組織更多試驗,但原料的獲取太難了,每一次失敗都是巨額的浪費。
    而在他不遠處的符明東顯然也有類似想法,每隔十幾秒就拿起杯子抿一口,但艾銓懷疑他的嘴唇與茶水隻是一碰即分,隻不過是在掩飾自己的緊張。
    可能過了很久,也可能並沒多久,超算中心的人推開了門,手上拿著還殘留打印機餘溫的a4紙。
    他幾乎立刻成為了十幾個人的焦點,接受著共和國最頂級科學家們的集體注目禮。
    沒有刻意賣關子,超算中心的操作員顫抖著宣讀結果:
    “1到4號方案反應率經測算如下,誤差不超過5:
    1號方案,1.12
    2號方案,1.44
    3號方案,0.02!”
    符明東和艾銓都雙手合十聆聽著,聽到數字都渾身一震激動起來。
    1號方案設計是2.2,2號方案是1.65,但隻要高於1實際上就意味著方案可行,隻是細節需要優化而已,幾乎可以認為是成功。
    至於3號方案顯然是出現了大問題,但沒關係,結果已經足夠好了,有兩個可行已經是好到不得了。
    操作員一口氣讀完三個,然後以崇敬的眼神望向那位目光灼灼的老人,包含敬意地宣布最後一個結果:
    “4號方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