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新仇舊恨

字數:6185   加入書籤

A+A-


    嶽鎮沒有生氣,隻是長歎一聲對紅袖道;“你應該知道我留下你的目的,你的任務不比我們輕,你麵臨的危機也許比我們更大。。”
    紅袖堅定道;“我知道,但我還是要和你們一起上山。。”
    “這次大椋山一戰,事關我武王府的生死存亡,每一個化勁武者,都是至關重要的戰力,都有可能影響整個戰局的勝負,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因為其他任何事,任何人,影響這一戰。。”
    嶽鎮還想試圖說服紅袖,可紅袖已經斬釘截鐵的說道;“少主,殺曹化淳無須我出手,輕風細雨樓已有萬全之計,大椋山我一定要和你們並肩作戰!”
    “什麽。。曹化淳?”眾人猛然一驚,接著群情憤慨。
    特別是鎮獄刀二人已然須發皆豎,怒喝道;“曹化淳,少主。。可是當年哄騙王爺接旨回京的那個老閹人,那個千刀萬剮的曹化淳。。”
    紅袖緩緩點頭道;“就是這個老賊。。”
    鎮獄刀追問道;“這狗賊也在紅花小鎮?”
    紅袖恨恨道;“在,曹化淳以及他麾下沸水房二部的所有精銳都在紅花小鎮。。”
    在開元王朝嶽家軍樹敵無數,可謂仇人滿天下,但真正讓嶽家軍恨之入骨,恨不能食其肉飲其血的死仇,卻隻有一個人,那就是曹化淳!
    開元王朝第一諜報組織沸水房的二當家曹化淳!
    曹化淳和嶽家軍有著萬世不易的新仇舊恨!
    嶽武王慘死風雨亭,罪魁禍首雖是蔡相和雲帝,但真正的劊子手卻是曹化淳。
    當年嶽武王正在全力策劃雁門關之戰,為了這一戰,嶽武王已經準備了數年之久,那時的嶽家軍兵力之盛已經達到了巔峰。反之北莽經過數場大戰,戰力已經消減到了最低穀,那一戰嶽武王至少有八成把握能夠一舉重創北莽並接回景帝。
    徹底解決北莽邊患的同時,還能洗刷景帝上一場雁門關慘敗的驚天國恥。
    可就在最後的關頭,雲帝卻連發十三道金牌,欲召回嶽武王。
    雲帝為何會這麽做,嶽武王心中知道的清清楚楚。
    一是害怕自己接回被俘的景帝,使他的皇權受到衝擊。
    二是害怕自己滅了北莽後自立為王。
    這就是雲帝的擔憂!
    其實雲帝的擔憂根本就是多餘的,嶽武王雖然權勢滔天,但卻是天字一號的忠君愛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開元王朝,他從沒想過要擁兵自重,更沒想過要自立為王。
    他更沒想過要擁護景帝反對雲帝,之所以一定要接回景帝,是因為雁門關慘敗是所有國人的恥辱,迎回景帝對整個開元王朝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他代表著徹底洗刷當年的國恥。
    嶽武王雖然沒有那些想法,可惜雲帝不信。。
    為帝王者需掌控天下,要將一起不利因素提前扼殺,而在雲帝眼中此時的嶽武王已是不利因素,所以無論嶽武王如何的忠心,雲帝都不會相信。
    雲帝連發十三金牌,傳令嶽武王回京,便是這個原因。
    前麵的十二道金牌,都被嶽武王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由拒絕了,可第十三道金牌最終說服了嶽武王。
    第十三道金牌傳令的便是曹化淳!
    當年還是寂寂無名的小太監曹化淳。
    巧舌如簧,用三點說服了嶽武王領旨回京。
    第一君臣情誼。
    曹化淳一見到嶽武王便大談特談嶽武王和雲帝的君臣情誼。。
    嶽武王和雲帝有君臣情誼嗎?
    有,不僅有,還曾經特別深厚!
    當年景帝雁門關慘敗,開元王朝處於崩潰的邊緣,雲帝雖然勵精圖治,但因為數十萬精兵強將慘死雁門關外,開元王朝戰力嚴重空虛,直到嶽武王異軍突起,帶領八百關東老卒南征北戰屢立戰功,逐漸成為了開元王朝的擎天玉柱。
    那時候的嶽武王是雲帝的第一心腹愛將,那段時期也是君臣二人的蜜月期。
    有無數次,君臣二人把酒言歡,掏心掏肺的無話不談,君臣二人甚至還以兄弟相稱,這也是嶽武王這個異姓王的來由。
    在嶽武王麵前雲帝毫不掩飾自己的宏圖大誌,妥妥的一代明主風采,嶽武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被雲帝深深折服,成為了雲帝麾下的第一死忠。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開元局勢的逐漸好轉,雲帝的帝王之術越發純熟,以蔡相為首的一眾權臣感受到了失寵的危機,開始流言蜚語後,雲帝漸漸疏遠了曾經的第一寵臣。
    嶽武王也感受到了這份疏遠,但他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君臣本就有別,雲帝也不容易,他這麽做當然也是為了平衡朝堂各個派係,以利於更好的掌控朝堂。
    雲帝雖然逐漸疏遠了嶽武王,但還是很明智的在後勤軍餉方麵全力支持嶽武王,這更加堅定了嶽武王對雲帝的忠誠。
    到了後期,嶽武王雖然很清楚的知道雲帝已經不信任他了,已經開始猜疑防範他了,但他依然對雲帝忠誠無比。
    一連十二次拒絕雲帝的傳令金牌,已經讓嶽武王內心十分愧疚。
    曹化淳麵見嶽武王後,其他廢話一字不提,隻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告訴嶽武王雲帝如何想念他,如何盼望和他當麵一敘。
    曹化淳的言語,雖未說動嶽武王接旨回京,但心中的君臣情誼卻越發熾烈起來。
    第二點,擺事實講道理。
    曹化淳不像其他人那樣遮遮掩掩,坦言雲帝之所以急著召回嶽武王,一是擔心嶽武王接回景帝,引發朝堂動蕩;二是擔心嶽武王受人唆使自立為王。
    所有人都知道這兩點是雲帝對嶽武王的最大猜疑,但所有人都不會在二人麵前直言,因為君臣痛處豈容外人觸碰。
    但曹化淳就這樣大大方方毫不遮掩的說了出來,嶽武王武人出身,性子本就耿直,不喜彎彎繞繞,最喜歡的就是直來直去,曹化淳的直言反而對了他的胃口。
    嶽武王坦言自己絕無此心,曹化淳幽幽一歎道;所以王爺更應該回京親自去對皇上說!
    這句話讓嶽武王本就因君臣情誼而動搖的心,再次猶豫起來了,而曹化淳接下來的兩句話更讓嶽武王差點直接接旨回京。
    “武王麾下人才濟濟,嶽家軍更是名震天下,武王隻需安排妥當,您在與不在,應於大局無礙!”
    “若武王執意不回,試問雁門關大捷之後,殿下如何自處!”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你隻要把一切都安排妥當,本人不在前線,此戰照樣會贏,根本無須擔憂。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你執意抗旨,雁門關大捷後,君臣將再無緩和餘地。
    這兩句話直戳嶽武軟肋,忠義無雙的嶽武王沉思良久,內心已有八九分的意動,而這時,狡猾的曹化淳燒出了第三把火。
    第三點;威脅!
    當然是隱晦的威脅,曹化淳直言大公子嶽鎮身居京城,殿下若是執意抗旨,豈非把大公子推入火炕。
    這句話直接讓嶽武破防!
    沉思良久嶽武王終於決定接旨回京,用行動向雲帝稟明自己的忠心!
    將軍中大事一一安排妥當後,嶽武王不顧麾下眾將的反對,僅帶大力王和烈火神君跟隨曹化淳回到了洛陽京都。
    嶽武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到洛陽,曹化淳立刻翻臉,先是用計拿下大力王和烈火神君這兩大化勁親隨,接著用毒酒化去嶽武王的畢生修為,囚禁於密牢。
    直到這個時候嶽武王還沒有後悔,他依然相信隻要能夠麵見雲帝,君臣二人定然會消除誤會。
    嶽武王沒有等到雲帝,他再次見到了曹化淳,此時的曹化淳已不複往日的卑謙,而是趾高氣昂的帶來了一個驚天慘聞。
    雁門關一戰嶽家軍和數十年前的景帝一樣,再次慘敗!
    武王夫人在雁門關城頭一曲美人鼓後,樓自盡,慘死城下!
    麾下化勁將領盡數戰死!
    三十萬嶽家軍盡數戰死!
    嶽武王驚怒無比,他怎麽都不信自己籌劃十年之久,確信已經萬無一失的戰局怎麽會輸的如此慘烈。
    曹化淳毫不避諱的告訴嶽武王,是自己傳密旨給協戰雁門關的溫銀候,讓他將嶽家軍的作戰計劃全盤透露給北莽。
    嶽武王圓瞪巨目,怎麽都不信世上還有這等不顧家國世仇的人奸!
    悔恨交加的嶽武王在第二天被雲帝以莫須有的罪名問斬於風雨亭。。
    雖然嶽武王的死是為心中忠義二字所累,罪魁禍首也是高高在上的雲帝,但巧舌如簧的曹化淳卻是直接殺死嶽武王的劊子手。
    這便是舊恨。
    說完舊恨再說新仇。
    嶽武王慘死風雨亭,曹化淳這個原本寂寂無名的小太監頓時一躍成為了雲帝身邊的大紅人,後來更是直接成為了開元王朝最大諜報組織沸水房的二檔頭。
    曹化淳就這樣背負著包括嶽武王在內的三十萬嶽家軍冤魂上位!
    曹化淳上位後,做得第一件事便是嚴密監控武王府,他很清楚自己和武王府已是不死不休的死敵,所以他要抓住一切機會徹底鏟除武王餘孽!
    可惜十多年來武王府一直韜光養晦,嶽鎮更是偽裝紈絝,讓曹化淳無從下手,久而久之寸功未立的曹化淳有些患得患失起來,自己本無根基,因殘害嶽武王上位,長時間下去很可能會失了聖眷。
    於是猶如瘋狗一般的曹化淳將目光轉向了朝堂其他黨派。
    而這一年儒門發生了一件大事。。
    儒門的武儒一脈,高調宣布立天下書院學子宋明珠為當代聖女!
    武儒聖女!
    代表著未來的武儒領袖!
    儒學原是上古諸子百家之一,核心思想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八字真言,他的創始人是孔子,發揚光大的是孟子,所以儒學又叫孔孟學說,曆代王朝君主為了維護自己的專製統治,皆是不惜餘力的推崇儒學,使得儒學延綿不絕,昌盛至極。
    儒學是一門學說流派,因其昌盛繁生出了儒家和儒門!
    儒家是一個階層,代表著儒學的傳播者!
    儒門是一種信仰,代表著儒學的堅定捍衛者!!
    而武儒又是儒門的捍衛者,由此可見武儒一脈在儒門乃至整個朝堂的地位,武儒聖女從地位上講不亞於一國儲君,所以武儒聖女的出現自然是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
    這件事讓曹化淳將目光從武王府轉移到了武儒聖女的身上!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