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諸位告辭
字數:9247 加入書籤
經過這麽多日子的折磨,《後來的渺小》《最初》《快樂真諦》三部曲係列總算寫完了。
共六章,從五月底,一直寫到現在的八月,總共兩個多月的時間,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情,可我都沒有寫,因為我希望這個係列是完整貫穿下來的,中間不能穿插無關的東西。事實上,這也是我至今為止寫的最長最累的一個篇章,當然,最終成果雖有瑕疵,但整體還是感覺超越了過去的自己,有句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
當然,主要原因其實是,借用周某人的名言說,因為我目前都在玩。
那麽,按照老規矩,還是先講講在創作這幾章時的事情吧。
在此之前,我需要先說說,這本書《純原鄉》其實是分卷的,可能讀者朋友們在看的時候不會在意這些,不過我本人是比較喜歡在這些細節上花心思的,雖然這種心思從來不肯用於討好異性,反正,就那樣吧。
單身雖然痛苦,但寫作也很偉大啊!!
所以,第一章《從零開始》到五十三章《漸漸》,這部分是屬於第一卷“淺”,當時我寫的卷語是“青春是一頁淡淡的心緒,寫不完,也留不住,卻會成為最好的回憶”。
而從五十四章《葉之私語》到二百六十四章《詩裏紛飛的美麗章節》為第二卷“立”,卷語是“人生在世,忽然而立。”那時候想的是隻寫兩卷,第二卷直接寫到三十歲,當然計劃趕不上變化,後來還是升起了開第三卷的想法。
因為當時心裏隱約有一種需要進階的預兆,再寫的話會出現和之前相比較大的斷層感,需要分卷來隔開,所以有了從《隨記山水》一直到現在的第三卷“塵”,卷語為“我本微塵,心向天空”。靈感來自於以前網上看過的一句話“我本微末凡塵,可也心向天空”。叫這個名字,其實也是出於去年此時的狀態和心境,那時候剛開始脫離大學接觸社會,一切生活又變得陌生起來,需要重新慢慢摸索,雖然個人依然很渺小,但心裏依然有一些對未來的憧憬。
第三卷和第二卷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每一章的內容變多了,以前可能隻有一千到三千字,到了第三卷,三千字已經成了常態,到了後期甚至四千多字都有,全都是“大章”。這說明我對章節整體內容的把控能力,在第三卷有了明顯的進步,而第四卷,我希望加深文字的文學與哲學意義。
目前來看,第二卷是寫的最長的,畢竟這一卷貫穿了我的兩年專科大學時間,那時候靈感也不少,生活更豐富,雖然文筆尚淺,但那時候的創造力明顯更積極,第三卷裏寫的東西,基本上在第二卷都被玩過了,第三卷說白了就是在第二卷的基礎上,對自己已經掌握的風格進行了更多升華而已。
我最近之所以如此執著於寫《後來的渺小》係列,其實也是比較糾結的結果,因為有一段時間我很想不寫了,把《快樂真諦》寫完,第三卷完結,整本書也可以完結了,但我又覺得太過可惜,而且最近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創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遠遠沒有走到盡頭,所以,第四卷大概也是有的,隻不過,隨著自己生活越來越忙,而本人又懶的情況下,以後更新肯定快不了多少,所以第四卷絕對不可能很短時間內寫完,可能還能寫兩年吧。
反正我在這裏立個flag了,隻要自己還是單身狗,就不停止創作,我對自己保持單身的能力還是很有自信的。
《後來的渺小》,名字的含義很明了,即是指我們在長大後,各自都變得煩惱無奈,孤獨無助,所以整體寫的比較傷感,當然,我就好這一口;《最初》則是對過往的一種讚美懷念,所以有快樂也有失落;《快樂真諦》是最後的總結。
其實最開始隻打算寫《最初》和《後來的渺小》,而且按照時間順序應該把《最初》放在前麵,但我卻喜歡從因果關係出發,因為後來的我們都很“渺小”,所以有了對“最初”的懷念,最後自問自答,總結出屬於自己的快樂真諦。
《後來的渺小》一共花了三章篇幅,一開始隻寫了第一章,也隻打算就寫一章,但在寫第一章的時候產生了不少邊角料,扔了覺得可惜,所以又寫了幾首,放到了後麵湊成了所謂的“續”,後來想著,反正已經寫了兩章了,而且第二章寫的不是很滿意,幹脆再寫一章,而且《最初》也不好寫,需要時間緩衝,所以又出了《後來的渺小(終)》。
《後來的渺小》篇目有微笑、小雨轉晴、擺爛人生、那座橋、後來的渺小、與自己對峙、烏鴉(新編版)、歸去來、承認、渺茫的漂流(新編版)。
我個人覺得這是三章裏質量最好的,個人滿意的就有微笑、烏鴉、歸去來,渺茫的漂流。其他的雖說雖說有些粗糙和刻意,但好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的新意,讓整篇看下來不是那麽枯燥。
當然,大多數都是最近寫的,但也有例外,如烏鴉和渺茫的漂流這兩篇,在之前就有了,隻是當時寫的差點感覺,現在給補充了一些,可讀性也高了。
如果挨個來簡單講解下的話,“微笑”想表達的就是對時間與成長的一種無奈,曾經的快樂也被如今的忙碌取代,想說說話還要看各自的排班,這一首其實是寫給家人的,尤其是我的母親。
“小雨轉晴”和“擺爛人生”不講了,“那座橋”是在若幹年後正視那段年少時極致壓抑灰暗的時光,並告訴自己,不要輕易了結生命,跳下“那座橋”固然很艱難,也可以從此一了百了,但選擇喘息的承擔,生命才能開始擁有重量。
同名主打“後來的渺小”是偶然中創作出來的,先有的是這一段:
“我不是詩人,
隻是一個多愁的抒情者,
隻會用文字凝結為酒,自釀自醉。
我不是少年,
隻是一個無心的漂浮者,
隻能帶著假笑的麵具,封閉陰暗。
我甚至不是自己,
隻是一顆被包藏的渺小,
唯有靠著眼前的記錄,幻想前路。”
覺得還有點意思,但是作為主打的話這麽短可不行,所以自己又擅作主張加了一大段內容堆砌。
“與自己對峙”,這首寫的是最有創意的,寫的是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相遇,並產生了一段對話,在這段對話中,互相諒解了自己,本來是比較嚴肅的文風,但後麵調皮搞笑了一下,我承認自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讓這一段更真實,且有戲劇性和層次感,也能讓壓抑的氣氛得到短暫的解圍,就像潛水久了都快忘記呼吸了,這時候忽然不小心重出水麵,感受到陽光空氣,那種一瞬間的轉場帶來的衝擊感是讓人非常難忘的。
再往後,就是“烏鴉”,把孤獨比喻成黑色的烏鴉,自己也和所有人一樣對它從不待見,於是被一次次的放逐之後,這隻烏鴉終於不死不滅。即便是現在重新寫這篇作品,我的心境依然沒有太多改變,所以最後還是加了一段:“在兩三年後的夜晚,續寫這首《烏鴉》,才發現掌心仍未釋懷。”為什麽是掌心無法釋懷呢,因為手掌如今是緊握的,一鬆開,就會發現什麽都抓不到。
還有這篇“歸去來”,整體感情依然很痛,告訴自己待此間事了,就放下一些東西,然後去追尋自己的幸福,雖然對於愛情依然不夠死心,卻也知道不會有什麽結果了,所以也曉得寂寞是最後的出路,隻是目前還是不得不違心的遵守世俗,像其他人那樣關心一個人,那個人最好還是狠心一些,也好讓自己死心的徹底,從此也就放下了,去追尋無人問津的桃花源了。
“承認”,這篇寫的一般,不解說了。
“渺茫的漂流”,感覺在我寫過的情詩裏,最傷感的幾篇裏絕對有這篇的,被所愛拋棄後,那種如同軀殼躺在荒野的大江上,隨波漂流,無邊無際,而靈魂也渾渾噩噩的,被風吹走,不知道要去什麽地方。這種痛到說不出口,甚至過於平靜的感覺,確實代表了我某段時期的真實感受。
然後是《後來的渺小(續)》,篇目有你來了、流星、父親、青蛙池塘、依賴、開不了口、單戀、杜甫、渭城雨、等你問起、如果你懂我、渴望、月亮沒有心事、不過問的青春,共十四首。
其中,依賴、開不了口、單戀、如果你懂我、渴望、月亮沒有心事,都是之前的邊角料,倒也不是說寫的太差,主要是這幾篇風格都大差不差的,全是抒情,而且對於“後來的渺小”這種大範圍的概念來說,隻寫愛情有些太膚淺了。
至於杜甫,這一篇其實是不太符合放在這個係列裏,但是當時都寫出來了,讓我憋著不發我可做不到,還有渭城雨,是根據那首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來的,主題自然是寫離別,本應該寫的更古風優雅一些,但我還是翻車了,寫的一般般。
同樣寄予厚望的還有《青蛙池塘》,本來想著這首寫好應該放在“最初”係列裏,但偶然的自己寫了寫,發現出來的效果比想象中差很多,當時也著實沒心情改了,除非另寫,但我還是沒這樣做。
這樣就導致了這一章整體偏抒情,這也是我不滿意的地方,雖然我的習慣確實是這樣,但我其實更喜歡那種又怪又酷的風格。
這一章我最喜歡的是“你來了”,開頭寫的很有氛圍感,雖然語言很簡單,但那種撲麵而來的失落感是真能瞬間把人帶入,開頭寫的是:
“現在麽,打著雷,下著雨,
在各種大樓裏,有人已經習慣性的
點上一支煙,好搭配
這沉默寡言的氛圍。
都不必等到停電,都不敢開燈,
都不必等到你來,就想象你來了。
你來了我就笑了,笑的是我啊,
笑的是那些假裝。
你不在的時候,徹夜疼痛,
現在你來了,卻又不知從何講起。”
這首確實是在一個雷雨夜來的靈感,當時還在上著夜班,那種黑夜時窗外還在電閃雷鳴的氣氛,確實能讓人心情一下子沉浸卻又亢奮。當然,更多的是沉默。
還有一首感覺還好的就是“不過問的青春”了,那段時間正在聽老薛的歌,受其影響,自己寫東西也開始喜歡注入一些聲嘶力竭的怪異感,讓本該細膩小氣的抒情變得粗糙大氣起來,猶如狂風撲麵而來,淹沒了所有理智的表達。
整體而言,這一章寫的沒什麽內涵,很膚淺,所以直接來到下一章“續”。
總共收錄了家、小醜、演技、躺在秋天、離開、小歡喜、藏不住故事、男人都該給自己買束花、潮流時代、病態、立場、從未,共十二首。
由於前兩章抒情占比太重,少了些對現實的思考,所以這一章的存在就是為了彌補這個不足。
第一首,家,寫這首的時候,我剛剛調了好幾個班,在坐車回家的路上,隨著路上景色越來越熟悉,一些感慨自然而然湧現而出,回家之後又下起了雨,後麵的“簷下看雨”和“故鄉”也是這個時候寫出來的。
而上一次回家,我寫出了“雲?雨”和“星月”,可以說每次回家都有不錯的靈感。
第二首,小醜2。在此之前寫過一篇小醜,寫的就是小醜,而這篇小醜寫的是愛情裏的小醜,也包含了對現實環境的一些無奈。
第三首,演技,這首是高中時候的作品,裏麵塑造了一個戴著眼鏡、穿著大衣皮鞋、厚嘴唇、寸頭短發、表情嚴肅、讓人害怕的中年男人形象,其實是有原型的,就是高中班主任。這首想表達的是,現實中總有許多人喜歡扮作嚴肅,好讓人敬畏,但與此同時也讓人不自在,若大家都能不作這麽多無用的姿態,多些幽默和自嘲,又有誰真的閑著沒事取笑你呢?
第四首,躺在秋天。本來想寫的有詩意一些,但效果也就這樣了。
後麵的幾首也不說了。
“潮流時代”想表達的是,在信息化娛樂的時代,莫忘了照顧好自己,後麵緊接著的“病態”和“立場”也是從網絡出發,寫了寫現在充滿戾氣的網絡環境。
最後一首,從未,算是本章主打,寫的很長也很質樸,怕的是,在愛情麵前,從未不顧一切找過你,也怕的是,在寂寞的日子裏,不曾過好自己的生活。
接下來便是《最初》係列,分為了兩部分,有安靜版,還有夢想版。
這個篇章其實光是構思輪廓和方向就花了很多心思,比如一開始想隻寫快樂的、激情的風格,還想寫原始的、詩意的,這樣想,一章肯定裝不下,所以分成兩章,安靜版負責詩意的一麵,夢想版負責激情的一麵。
不過還是偷了懶,在安靜版裏,穿插了大量高中時期的作品,從那些手稿裏翻了翻,拿出幾篇完成度還好的,稍微改一下就發了,可以說這一章除了“該怎麽想你”、“清晨的霧”、“故鄉”、“簷下看雨”、“最初”、“山寺的雪”這六首是自己近期寫的,剩下的十三首全是以前的作品。
該怎麽想你,寫的有點,嗯,就是很爛。
清晨的霧,六七分最多,滿分十分的話。
故鄉和簷下看雨,還行,不驚豔但可細品一下。
最初,同樣是同名主打,但個人認為不如後來的渺小。
山寺的雪,太冗長了,破壞觀感。
然後再來品評高中老作品,第一首麥祭,寫的較稚嫩。第二首沙望,還不錯,是比較少涉獵的風格。
第三首懷舊,一看這晦澀發酸的文風就是老非主流少年才有的風格了,後麵的幻情,風格也差不多,都帶點淡淡古風。
但缺點也很明顯,冗長乏味,缺少力度和新鮮感。
後麵的灰色天空,嗯,算是強塞進去的,想表達一種如陷沼澤的苦悶感,不過成品一般。
祭戰,以世界大戰為主題,下意識的寫出來的,具體表達了什麽,看各人理解吧。
思靜,錯過秋天就開始懷念,冬天,我的思念在哪裏?阻止死亡,黑色的溫暖,這五篇個人覺得都不錯,篇幅沒有現在這麽長,但很有味道。
梅賦和玉,這兩首略顯稚嫩。
接下來來到夢想版。
本章推薦篇目星空之下、最好(我能永遠愛著你)、獨飲、七月的篝火與流星、綠浪、隱。
其中,最好(我能永遠愛著你)其實是當做歌詞寫的,我可不是寫著玩的,確實是某天下午散步時無意中哼了段旋律,用錄音記錄下來,然後花了好幾個小時來填詞。
另外,呼嘯的倔強其實也是歌詞,而且是根據火影裏最火的bgm《青鳥》重新進行填詞,主要是我覺得中文版的青鳥歌詞聽起來總有種不適感,索性自己寫了寫,嗯,挺費腦子的。
這一章說燃也不燃,大概我確實過了那個心境,現在變得越來越平和,想燃也燃不動了。
寫作一事,當率性而為,不能寫違心的東西,越是刻意,越不討好。
那些照片,這一首按理說不應該放在這一章裏,算是本人的私心之作,偶然的時候翻弄手機裏很早之前的照片,想起了一些曾經,那種挫敗感一下子就上來了。
其實,這三部曲都有一個隱藏的共同主題,就是裏麵所有的作品,都是與孤獨的抗爭,有過短暫的勝利,更多是重重打擊,卻是青年時的必經之路。
最後,來到《快樂真諦》。
這大概是我目前寫過的最累的一章,主要是之前的幾章質量已經超過我的正常水平了,作為最後的一章,就不能比前麵的差,甚至還要更好,這就難為我了,而且好的老作品基本消耗完了,隻能自己現寫。
最早完成的一首好像就是大樓(也可能是鬧市),這也是我最近最喜歡的一首(之前可能是歸去來、不過問的青春、從未、隱),語言很質樸,就像一個中年人站在辦公樓前,喝著冷掉的咖啡,對著窗外的陰天緩緩敘述,講自己的最近,回憶那些曾經,一切都很平靜,沉重。
而鬧市,寫的就是自己現在的生活,依然是充滿著現代都市的感覺。
點燃星星的夜晚、透明境界、大地之舞、醉失的夜晚,都是有很大的幻想成分,這幾篇水平發揮還好。
剩下的幾首,都是現實元素多,整體質量感覺中等吧,不算太差但也沒啥味道。總的來說這一章屬於比較平均,沒有特別突出的也沒有特別差的。
對於這一章的風格,一開始我自然是想按“快樂真諦”的名字去發展,寫一些輕鬆愉快的文字,但輕鬆愉快本來也不是我的風格,而且。刻意的正能量,會顯得很假,這一章不應該是對之前所有痛苦的一個回答,而且也承載不了那麽沉重的追問。
所以,在大樓寫完後,我甚至想來個反差,把這一章寫的更加沉重陰暗,但是當時由於忙,又隔了段時間,再寫又是新的想法。所以兜兜轉轉,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喜樂參半,實際上有悲有喜也更符合現實生活。
就這樣吧,字數不少了,諸位告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