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再談原創精神

字數:4144   加入書籤

A+A-




    如果沒記錯的話,我之前應該不止一次提過原創精神,但好久不談這個話題了,忽然想起來,還是想再寫一寫,也順便堅定下自己的初心。
    之所以多次強調這個話題,也確實是因為在這個大環境中,真正有原創精神的創作者還是太少,或者說和那些為求利益爭相模仿抄襲的商業性創作者比,這個占比太少。
    但現實也確實是這樣,搬運抄襲更容易火,大多數人的觀點基本都是如此,寫的再多再好,沒有人看,沒有錢賺,就沒用。
    創作從來都是一件長期投入的事情,現在為求短期回報,很多人降低要求,去迎合大眾。
    迎合大眾本身是沒錯的,而且大眾也基本對作品的原創性沒多少尊重,畢竟也不是他們嘔心瀝血去寫的,隻要看的開心就好。
    但對一個創作者來說,能不靠模仿別人,憑借自己的風格自然而然的收獲流量,這才是一件最驕傲的事。
    創新是困難的,哪怕一丁點也是,但這是必要的,從無到有不容易,需要多試錯才可能走通,但走通之後的路就好走多了,隻需繼續照著模板完善就好。
    不過我個人也沒有把創作這件事看的非常高大上,在我看來文字就是表達自己的工具,我也把寫作看作是一種商業性的行為,畢竟本質也確實如此,我努力去寫,然後希望換來眾人的讚美和打賞啥的,這本來就不丟人。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創作的時候,並不用心,事實上我在寫一首詩的時候,還是很投入很認真的,有時候僥幸寫出不錯的東西,我也會如獲至寶,為它的誕生感到喜悅。
    作品本身是純粹的,雖然是人創作的,卻比人聖潔的多,許多想象之中、現實中無法達到的境界,在文字中也可實現。
    另外補一句,我並不喜歡以詩人自居,我深知自己隻是個擅長用文字投機取巧的家夥,內在靈魂和普通人沒什麽兩樣,我寫的也不是詩,怎麽定義無所謂,我隻知道這是我想表達的東西。而且,我真不喜歡以詩人自居的某些人的虛偽和清高。
    整理了一下自己目前以來寫過的,發現基本大差不差就那幾種類型,從題材上看,有幻想類,思考類,國風類,文藝類,人物類,苦情類,風景類,思鄉懷舊類等。
    其中苦情類是寫的最多的也是質量最參差不齊的,而人物類寫的數量不算多但基本都寫的不錯,因為他們本身就有許多東西可作參考,寫起來翻車率也低。
    我寫過的人物有誇父、布魯斯李、荊軻、傑克遜、三藏、福爾摩斯、嬰寧、精衛、愚公等,數量並不多,但大多數我都很滿意,像福爾摩斯這首,我覺得寫的較接近完美了,畢竟這本書我真看過,雖然是高中時候借同桌的看的現在也忘的差不多了。而且,寫福爾摩斯還有一個很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就是周傑倫《夜的第七章》。
    我知識儲量一直不多,基本都是靠中學時代學的那點撐到現在,有的時候想用點典故還得去百度搜,這也說明了,知識這玩意隻有自己用到的時候才會有學習的欲望,當然小時候的死記硬背也很重要。
    雖然我現在不愛看嚴肅類的書,但我也確實覺得已經過了那個歲數了,作為二十多歲的社會人思想已經基本成熟,很難再被外力影響,也不應該被外界影響了,要有獨立思考總結的能力,要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況且,看破太多也沒用,生活還是那樣過,眼界越高,快樂越少,所以還要像個俗人一樣,不能像少年那樣叛逆,以為自己能與世界為敵。
    現在要好好生活,生活本身就蘊含著很多東西,也有能力去追尋實際性的事物了,這需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安排。
    而看書麽,我覺得看書對一個人最大的啟蒙體現在他思想半熟不熟的階段,也就是十來歲的時候,太小則不宜看文學,更適合看科普,而歲數大了也不適合看文學,因為很難再被打動。文學最容易影響的還是十幾歲的少年,因為他們集合了太多矛盾,熱血、孤獨、渴愛、憂鬱、理想主義等等,他們急切想找一個思想上的路標,在這個階段讀到幾本好書是很好的。
    其實我今年也是給自己定了個目標的,希望2024年能把純原鄉寫到四百章,不過目前來看有點難,因為我還要寫老劍,而且,四班三倒的日子,讓我對於時間和精力的分配不得不更精打細算,加上職工宿舍是雙人,沒有足夠的獨處時間,真的很難爆產。
    我是個喜歡獨處的死宅男,小時候就愛一個人在屋裏走來走去,腦子裏不斷構思著各種情節,這種感覺很快樂,很充實。
    從第四卷開始到現在,我覺得自己確實在慢慢走出陰暗,慢慢開朗起來,現在的時間一半平淡,十分之三孤悶,剩下的便是快樂,已經好很多了。
    在第三卷末期的時候,我就覺得是時候該丟下包袱了,所以寫了“後來的渺小”三部曲,“最初”兩部曲和“快樂真諦”,盡量把所有的消極都傾注在這六章裏。不過第四卷裏,我依然還是寫了“凍結”、“天涯海角”、“遺憾”這種苦情詩,事實上我也不可能完全舍棄這個題材,而且我也並不是單純為自己而寫。
    目前我在創作上的目標是比較明晰的,至少在寫作上是如此,其實我感覺自己畫畫的天賦不比寫東西差,隻是自己從未深度挖掘過,畢竟太費時間,隻能專注精力先把文字這一塊做好。
    有餘力的情況下,我也挺愛嚐試些新鮮玩法,像打牌、麻將那種我覺得沒啥意思,都是消遣,我更熱衷於創作一樣東西。有生之年,我希望還能出本畫冊,寫幾首歌,等等,不一定要發表或者成名,這就是純粹的精神追求。
    之前我在綠水青山那章試著寫了寫古詩,發現自己可能有點天賦,但絕對不多,於是後來基本沒繼續嚐試探索了,這個東西需要學習,而且又要講究平仄,限製太大,我感覺按照這麽一個框架,好的句子基本都被古人用完了,再怎麽寫也很難達到那種高度了。
    鑒於自己詞匯量有限,最近買了本古詩詞鑒賞,有空翻翻沒準能有點用,藝術這東西真要吸收營養,還是得追本溯源從古典開始,以前我學楚辭的時候就發現了,古人真的創造了好多優美的詞匯,不用真的可惜,像天空,古代就有蒼穹、碧落、空明、霄漢等稱呼。
    而現代詩,隻能說大多數是純純的文字垃圾,要麽用詞匱乏,要麽胡亂堆砌,用幾個外國人或者神的名,自己的文化是一點也用不上啊,文化自信都丟了還自詡詩人,屁嘞。
    其實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發現了,語文書上的一些課文是真的好,用心學了真能熏陶一生,我敢說至今為止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語文書對我影響深遠。
    最近麽,和家裏通話還是一直不多,也沒啥好聊的,買房子,我沒啥欲望,結婚,我深知自己不善迎合,所以也沒什麽好說的。
    正如想象燃燒落在浪潮裏寫的:
    “天黑了,回家的路要一個人走,走著走著那些螢火蟲就散了,昨天我還躺在田野迎著風唱歌,現在就坐在床上借燈光換取平靜。
    異鄉的熱鬧總不如故鄉的煙雨星空,許多未見過的在腦海裏絢爛似火,我不害怕,我隻想走走停停,好好問一問,或者什麽都不說,就這樣自言自語地孤單老去。”
    “天亮了,離家的路要一個人走,走著走著那些呼喚聲就遠了,昨天我還躺在秋天閉著眼玩耍,現在就熬過冬天靠相冊想起生活。
    餘生的旅途常盼望把美夢鋪在腳下,已知曉的幸福至今也不曾爭取過,我不失落,我隻想短暫離去,躲一會道理,或者什麽也別說,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隨風飄落。”
    話說回來,寫的多了,題材同質化終究是不可避免的,像“船”這個意象,我就用了很多次,如紙船、拋錨、渺茫的漂流、橫波幾裏、小船兒、孤帆等,諸如此類的還有月亮,風,雨天,等。
    但是表達的東西卻是有區別的,紙船寫的是純愛,拋錨和孤帆是勇往直前,渺茫的漂流是純粹的悲傷,橫波幾裏是徜徉在內心的想象世界。
    最近我越發注重技巧的使用,如押韻,分段越來越細,也會考慮句子的語感等,進行一遍遍打磨。雖然產出會很慢,但用技巧寫往往不那麽容易翻車,所以實際上反而能提升效率,靈感之作畢竟是可遇不可求的,真得等到情緒到位了才能寫出來。
    現在的我不會輕易為誰內耗,我慢慢變得冷酷,挑剔,並覺得隻有這樣才能完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