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第 82 章 五代十國

字數:5953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李一把群交給各位陛下們, 然後就開始準備下一期的直播,工作幹活賺積分買東西送給陛下們
    咳咳,正經點, 為盛世增添光彩,為亂世謀求太平我輩義不容辭, 即便沒有各位陛下李一也願意花這個積分。
    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才鑄造了華夏五千年曆史,鑄造了一個奇跡,無論多少次倒下,都能再次站起來。
    放眼世界, 也隻有華夏才延續這漫長的時間。
    昔日的四大文明古國, 唯有華夏依然屹立世間,並且越來越強大。
    李一握拳, 華夏yyds
    係統看著她鬥誌滿滿的繼續開工, 滿意的點頭,也繼續關注其他平行世界的走向,避免因為天幕出現而使曆史走向變得更糟糕, 那就是他們039罪業了。
    一轉眼, 時間在群內這些大佬們不知道做了多少交易中度過了, 每個皇帝都滿載而歸,當然,不是皇帝的也滿載而歸。
    “大家好,我又又又來了。”
    “在華夏曆史上, 五胡亂華已然是極其黑暗的一個時期了,可是今天我要講的這個,它也不遑多讓。”
    “是那個時期嗎”趙匡胤麵露複雜之色,他就是誕生在那個時期的。
    “那就是五代十國”
    “一個大混亂、大破壞、大分裂的時期。”
    “如果說五胡亂華是華夏史上第一次中原淪陷, 使漢家天下分裂幾百年。
    那麽五代十國則導致燕雲十六州被分裂出去幾百年,北方長期被草原政權統治,從唐朝以後四五百年之間,華夏漢人再無一個大一統王朝政權,直到明朝出世,才重新定鼎中原,收複河山。”
    兩宋都嘩然,心心念念的燕雲十六州直到最後也沒有收複回來
    “有宋一朝,燕雲十六州始終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華夏帝王群
    秦始皇嬴政宋太祖趙匡胤
    漢武帝劉徹宋太祖趙匡胤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
    明太祖朱元璋嗬嗬。
    趙匡胤沒想到自己到死都沒能收複燕雲十六州,更沒想到子孫後代都沒有辦到這件事。
    就說,你們為什麽不能學學漢武帝,學學唐太宗
    大漢大唐都有過恥辱的時候,可是最後他們都血洗這個恥辱,你們在幹啥啊
    宋太宗趙光義飆車
    宋真宗趙恒泰山封禪
    宋仁宗趙禎狄青抑鬱而終遼道宗為其哭
    宋神宗趙頊努力了。
    宋哲宗趙煦但死得早。
    宋徽宗靖康恥
    宋欽宗雪鄉一聖。
    宋高宗趙構十一道金牌,嶽飛死了
    宋孝宗趙昚南渡諸帝之稱首,以及我才是太祖您的後代,前麵的都不是
    華夏帝王群
    明成祖朱棣宋太祖趙匡胤淡定淡定,不就是沒收複燕雲十六州嗎比起兩宋的其他“豐功偉績”,實在不值一提,對了,記得隨身帶瓶保心丸哦。
    趙匡胤頓時眼皮直跳,有了不好的預感,宋之後是元朝然後才是明朝,元朝據說是草原政權華夏史上,即便有胡人南下,可是最後也沒有能在中原立住,可是在大宋之後卻出現了第一個大一統的草原政權,這大宋得經曆了多少屈辱啊,總不能這元朝就是一蹴即成的吧
    “五代十國的時間相比五胡亂華來說其實是非常短暫的,僅有七十一年,可是在名氣上,和五胡亂華卻幾乎不相上下。
    一方麵是因為五代十國之後華夏的局勢太混亂,另一方麵,後來北宋的老對手遼國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西夏也是在這一時期逐漸獨立。
    宋朝也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朝代了,很多人一度都默認他是大一統王朝,但在領土上其中沒有,而阻礙宋朝大一統的正是遼國和西夏。
    此外,五代時期“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豪言也讓無數武將前赴後繼,朝代更替之頻繁讓人側目。”
    趙匡胤苦笑,天幕批評過他重文輕武,可是他從那個時期走過來,真是怕了武將造反的事情了,坦白說甚至他自己也是這麽上位的。
    不過趙匡胤想到元朝,想到天幕總罵宋朝,是因為重文輕武而出事了嗎
    “五代十國再一次證明了亂世之人不如狗。
    如果說,南北朝時期,衣冠南渡,尚有一絲文明氣息的話,那麽,五代則是禮樂人理全部崩壞。
    都說曹操屠城令人詬病,可事實上,在曆史上,屠城的行為時有發生,黃巢就不必說,一路殺一路屠。
    哪怕有五代第一明君之稱的周世宗柴榮也做過屠城之事。
    柴榮當皇帝以後,曾親率大軍猛攻南唐楚州,當時守將張彥卿誓死抵抗,城破之後全部戰死,無一人生降者。
    由於傷亡過重,柴榮命令屠盡城內所有居民,以泄心頭之恨。
    說起來,那時候趙匡胤還是柴榮手下的大將,他奉命屠城的時候,在一個巷口邊看見一個已被砍掉腦袋的年輕女人臥在道邊,懷裏的嬰兒還在幸福地吸吮著母親甘甜的乳汁。
    這樣的場景哪怕是見慣了生死的趙匡胤都惻然動容,於是下令停止殺戮,把這個嬰兒抱回軍中撫育。
    而這個巷子裏的居民,也因為那個斷了頭還在哺育自己兒子的女人,還有趙匡胤的良知而得以保全性命,免受屠滅之災。
    後來人民們把這條巷起名叫“因子巷”,此巷至今還在。”
    很多文人都皺眉,打仗屠城這種事情,真是不能容忍
    “自五代以來,幾十年間,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這種時間短暫,而政權大王的更換頻率之快大概也是千古以來所未見。
    要不然趙匡胤上位之後也怕了,對武將多有防備,但是他做得很體麵,沒有說鳥盡弓藏,而是杯酒釋兵權,保全了和昔日的兄弟如今的君臣情誼,又收攏了兵權,做得讓人很是稱讚。
    要知道很多皇帝的扣分點之一就是喜歡鳥盡弓藏,當初打天下需要人家的時候就是小甜甜,恨不得人家多打幾場勝仗,不需要的時候就是功高震主,嗬嗬一鳳陛下手下有一整個滅國天團,也沒見一鳳陛下害怕啊。”
    “所以在這一點上,趙匡胤做得的還不錯,大家體麵分手。”
    趙匡胤抽了抽嘴角,分什麽手,那些老兄弟還是繼續給他幹活的
    “很多人就是分手失敗,於是兵戈起,而趙匡胤卻成功消除了一場本會爆發的戰爭。”
    “當然,重文輕武活該被罵,他起頭,之後的皇帝一個比一個無能,從重文輕武變成重文抑武,大宋的士兵是被歧視的,百姓根本不願意參軍,罪犯倒是經常被罰去軍隊中。
    這哪個正經百姓願意當兵啊”
    趙匡胤顏色一黑,太平年間武將地位本來就會降低,他最多出手壓了一下,可是燕雲十六州未收複,外有邊患,用武將的地方多了去了,所以趙匡胤壓根沒想過後麵的皇帝居然越搞越過
    趙匡胤最後背鍋的是老子好吧王八羔子們
    “生在亂世的趙匡胤也深知武人的危害,後來北宋建立後,受到這個影響而重文輕武。
    想想南北朝時期,就算石虎這樣的暴君,都知道要靠文人理政,給他們麵子,然而五代十國的武將們就真覺得儒生百無一用。
    秦婦吟中有一句形容的很到位,“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昔年的繁榮已經消失不見,放眼望去一片荒涼。那皇宮貯藏珍寶錦繡的內庫已燒成一大堆灰燼。在天街上行走,腳下踏到的都是公卿貴族的骸骨。”
    大唐的公卿貴族世家都眼皮一跳,五代十國前好像就是大唐吧
    嘶,那他們的家族還有後代有人已經開始跳腳了。
    “辣雞大慫,暫時先不說他,扯回我們的正題,科舉製是在宋以後才開始完善發展,在此之前,大唐的主要知識分子來自世家貴族。
    而這樣大肆屠戮確實極大的削弱了世家,但是也讓文化停滯倒退,不知道多少古籍書冊從此消失。”
    “五代十國以前人們都是總是敬重文人的,曹操殺名士也是他的一大黑點之一,就可想而知古代文人的地位,雖然不似大宋那樣的無限拔高文人地位,但是像五代十國這樣大殺特殺的是從來沒有的。”
    “而且武將手握兵權,又各個有想法,於是政權更替就更快了。
    當時群雄並起,各地諸侯爭霸,導致全國政治混亂,國家無法統一,而戰亂頻繁造成經濟崩潰,使國家無法維持社會運轉。
    這種局麵無疑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而眾所周知一般亂世之時也代表社會矛盾已經難以協調,這種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貧苦農民之間的矛盾,土地兼並嚴重,多少人被逼著落草為寇,又導致農民起義頻繁。
    而由於政治混亂和戰亂頻繁,文化藝術逐漸衰退,當時的文人學者不得不背井離鄉,流離失所,文化資源大量流失,使文化藝術逐漸衰退,文化水平逐漸下降。”
    “五代十國的形成本是由於唐朝的滅亡和後唐政權的短暫存在導致的。
    可是這一時期卻埋下了無數禍根,當時的黑暗曆史是多種因素交織造成的,但卻使得整個社會陷入了混亂和痛苦之中。
    在這個時期,百姓的生活遭受了很大的影響,經濟的崩潰導致了貧富差距的擴大,不是生活在當時的人真的難以想象吧。”
    “這也就是為什麽五代十國雖然時間遠不及五胡亂華那麽漫長,卻依然“大名鼎鼎”,被人痛恨。”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