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 42 章 鮁魚餃子
字數:5575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馬大爺要過生日了, 兒子馬卓提前一天給他打電話,沒人接。
晚上直接找上門去,又吃了個閉門羹。
馬大爺最近報了一個兩天一夜的農家樂, 出去瀟灑快活了。這事馬卓是知道的, 算算日子早該回來了, 怎麽現在家裏沒人呢
在他鍥而不舍的努力下,電話終於接通了。馬大爺的語氣興奮中帶著點不耐煩“有事嗎馬卓我忙著呢”
馬卓“爸, 你在哪兒呢”
馬大爺“我在宣山農家樂啊剛去抓牛蛙回來。我抓的牛蛙個頭都可大了, 一會兒拍個照片給你看看。”
旁邊有人拆他的台,“那是因為您老人家眼神不好, 小的根本就看不見”
“去去去”馬大爺笑著趕人。
馬卓“您還在那個農家樂前天不就該回來了嗎明天您就過生日了,我給您”
馬卓的話還沒說完,就被馬大爺打斷了“不用你給我過生日我不回去生日有啥子好過的,我們一群人在這裏熱熱鬧鬧的, 吃的好住的好, 別提有多順心了。”
兩天一夜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馬大爺一行人還覺得自己剛探索完宣山的幾個地方, 時間就過去了。
好些東西還沒來得及吃,像是大閘蟹、溪石斑、走地雞,可不能就這麽回去了今天吃了蝦醬炒雞蛋, 小河蝦現做的蝦醬配上土雞蛋, 那滋味可別提了, 現在想想還流口水。
除了有幾個人實在是外麵有事沒法留下來, 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走。他們派何教授和張老頭出麵,和桑宣宣談了團購價,少說要在宣山待上一個星期。
最近宣山還來了一對中年夫婦,沒住上兩天又把自己的親朋好友都帶過來了。
他們也是因為認識應玲瓏才知道宣山農家之前就來過一回。兩批遊客同住在桑園,低頭不見抬頭見,沒幾天就熟悉起來,一起結伴摘果子、撿蘑菇、釣魚,打成一片,熱熱鬧鬧的,比在家待著有趣多了
馬卓隻好說“那我去宣山給您過生日。”
馬大爺反問“你有那個時間嗎”
馬卓沉默了一下“我當天去當天回。”
“你別來”馬大爺嚴詞拒絕,“哪涼快哪兒呆著去”
馬卓“”
馬大爺沒有宣揚,可這一個電話打完,他要過生日的消息還是傳開了,大家輪番去問他想吃什麽玩什麽,弄的馬大爺怪不好意思的。
就一個生日,沒什麽好過的,這輩子也過了好幾十回了。隻是盛情難卻,在桑宣宣來問的時候,馬大爺還是鬆了口,說想吃盤餃子。
他小時候那個年代,沒有現在花樣百出的生日蛋糕。能用精白麵擀皮包上一盤餃子,哪怕裏麵一塊肉沒有,光是調餡的時候加點葷油,那滋味也美的沒邊了。
馬大爺要吃餃子的話一傳出去,瞬間變成了全體總動員,大家七嘴八舌,有說該包豬肉薺菜餡兒的,有說韭菜雞蛋木耳的素三鮮餡更適合老年人,還有的提出宣山上的野生蘑菇長得正好,不如來包個菇丁玉米鮮肉餡餃子。
最後張老頭說“大家都別爭了,既然想吃,那就每種餡都來點”
他說的很對,想包足夠宣山這將近三十號人吃的餃子,光是餡就至少得和五大盆。最後定下來時,不僅有之前說過的幾種,還加了芹菜牛肉餃子和鮁魚餃子。
第二天一大早,大夥們兵分幾路。老潘一家人去果園和竹林裏撿雞蛋,散養的母雞會把蛋下在固定的地方,扒開草叢,能看到一叢被壓倒的野草中落著幾顆雞蛋,撿起來放進籃子裏,有種發現探索野外發現寶藏的喜悅。
路過果園時茜茜嚷著要吃桃,潘夫人隨手摘下四五個蜜桃放進籃子裏,新鮮水靈的桃子清水一洗,連帶著皮一起吃,熟透的像小姑娘紅彤彤的臉龐,味道鮮爽脆甜,一直咬到果核也不會嚐到酸澀的味道。
何教授幾個人負責摘菜,桑宣宣的菜種的很隨意,隨手撒下去一把,菜圃裏甚至看不到邊界,兩種青菜邊緣都參差不齊的混在一起。但每一種青菜都青翠欲滴,嫩生生的看著喜人。
摘菜摘到口渴,何教授從旁邊的架子上摘下兩個紅豔豔的西紅柿,桑宣宣事先說明山裏的東西都沒打過農藥,用紙巾隨便一擦就可以吃了。
西紅柿皮薄紅潤,內裏是沙瓤的,水分很足,最重要是帶著西紅柿的酸甜味。
“這個西紅柿味道很正啊”何教授感歎道,“年輕時候吃到的西紅柿就是這個味,現在不太能買到這樣的西紅柿了。”
懂行的黃老板接話道“菜市場買到的西紅柿,除了鄉下農戶帶進城裏來賣的,都需要長途運輸。為了適應運輸中的顛簸,減少損耗。西紅柿的品種慢慢改良成了硬皮番茄,運個幾千裏地都不帶壞的,就是沒什麽西紅柿味兒。”
旁邊的人也說“超市菜場賣的西紅柿摘下來的時候都是青的,運輸過程中才慢慢變紅,肯定比不上這自然熟透的好吃。”
何教授一聽,又摘了兩個西紅柿,準備帶回去給吳東華嚐嚐。
摘完青菜,再掰一籃子嫩玉米,幾個人回到桑園的時候,撿蘑菇和挖野菜的小分隊也回來了。
雖說是給馬大爺過生日包的餃子,可馬大爺比誰都忙,不管哪裏有活他都去幫忙,額頭上滲出了汗珠,人卻是紅光滿麵,精神煥發的。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冷清,馬大爺和妻子離婚以後,住在兩個城市,兩個人還就一個兒子,馬卓本身工作就忙,逢年過節還要兩邊跑,馬大爺和前妻心疼他,就讓他輪流在兩邊過節。
去年除夕的時候,輪到馬卓去前妻家。馬大爺自己在家,買了一斤肉,獨自和麵、擀皮、剁餡、包餃子,煮好了以後盛在盤子裏,聽著電視裏熱鬧的畫麵,看著冷冷清清的家,才吃了兩個就如鯁在喉,怎麽也咽不下去。
現在的熱鬧襯得當時記憶裏的冷清像是一場幻覺,一群人圍在長桌邊包餃子,雖然現在才九月,但莫名的有了一絲年味。
一個大家庭想吃上一頓餃子,就得要全家老少都行動起來。和麵的、擀皮的、調餡的,連茜茜手裏都被塞了一塊小麵團,讓她捏著玩兒。
大家忙成一團,反倒有種樂趣。
做餃子第一皮要好,應玲瓏不在,桑宣宣不敢攬下這活兒,餃子麵是張老頭和的。現在超市裏都能買到現成的餃子皮,就是堿放的多了,吃著雖然滑溜溜的,嚼起來韌性卻顯得不夠。最好還是要自己和麵,張老頭感受著麵團的手感,覺得軟硬正合適,蓋上一塊濕布開始醒麵。
醒好了麵揪成劑子,再交給負責擀皮的人。
黃老板的妻子薑惠麗擀麵皮是一把好手,她一手拿著擀麵杖,另一手輕輕一轉,一個中心稍厚、邊緣削薄的餃子皮就擀好了。
包餃子的人最多,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包出來的餃子一個比一個精巧,帶花邊的、三角形的、葵花形的、風車形的,還有專門用來做蒸餃的鴛鴦餃子、梅花餃子、四喜餃子。
茜茜第一次看到這麽多形狀的餃子,簡直看花了眼,非要鬧著每種都要吃一個。潘夫人說她肯定吃不完,茜茜還不服氣“可以的我會很努力的吃”
何教授和吳教授這一對沒怎麽下過廚的夫妻左看看右瞧瞧,不知所措的捏緊了手裏的餃子皮,差點以為自己誤入了什麽廚藝爭霸的現場。
兩個人規規矩矩的包著元寶形狀的餃子,還不小心包漏了兩個。
吳東華訕訕道“你們這不是餃子,是餃子的n種同分異構體。”
餃子出鍋啦
胖乎乎的水餃鼓著圓滾滾的肚子,像個小帆船似的浮在水麵上。
光是煮餃子的鍋就支了六七個,想吃哪種餡兒,就到哪個鍋前排隊。還有的鍋裏搞成了全家福,每種餡兒都下了一盤,撈上來以後什麽餡都有。吃的時候每個餃子都是不同的驚喜。
馬大爺吃的就是全家福那一鍋。咬開一個,嚐到了彈滑鮮美的肉餡,鮁魚餃子
秋風起,鮁魚肥。
現在正是吃鮁魚的好時節,鮁魚餡就是在馬大爺眼皮底下調好的,新鮮的剛運到宣山的鮁魚還帶著光澤,去刺去皮以後剁成泥,混著五花肉、韭菜末和蛋清一起攪拌。
鮁魚餡餃子好吃的秘訣就在於攪和的力道,筷子朝一個方向攪動,一氣嗬成,中途絕不能換方向。這樣包好的鮁魚餃子內餡q彈爽滑,鮮而不腥,汁水鮮香四溢。
再吃一個,這回不用咬,光是看就知道餃子是什麽餡兒的了,剛剛吃的鮁魚餃子是海味,這個就是山珍。
嫩玉米的淺黃透出薄薄的餃子皮兒,新鮮摘來的蘑菇切成小丁,菇柄軟韌,菇蓋脆爽,好鮮好香
正吃著餃子,馬大爺發現身邊一靜,大家都放下了手裏的盤子,朝他身後看來。
馬大爺轉身去望,見到應玲瓏捧著一碗麵走出來。馬大爺還愣著,身邊圍著的大家都拍起手來,齊聲說道“老爺子生日快樂身體健康,諸事順心”
馬大爺一下紅了眼眶,手都有點抖。“謝謝、謝謝”
應玲瓏手裏端的是給他做的長壽麵,知道馬大爺吃多了餃子,麵條隻有小半碗,散散地臥在碗底,夾起來就會發現其實這隻是一根麵。
長壽麵就要這樣,寓意長長久久,綿綿不斷。一碗麵也是一根麵,一鍋麵也是一根麵。
表麵粗糙的麵條吸飽了高湯,在眾人祝福的笑容中,馬大爺低下頭,認真又莊重的吃下了這碗麵條。
他想,這個生日,他這輩子都會銘記於心。
心裏酸酸漲漲,又被一股綿綿不絕的暖意包裹著,這應該就是幸福吧。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