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審稿階段
字數:8708 加入書籤
李建高一直都是個認真的
不做便也罷了,既然接了活,總得在能力範圍之內做到最
所以這段時間李建高經常會跑到研究所這邊,跟研究超螺旋代數的教授們一起探討其中的基礎概念跟喬澤的證明思
對於在研究所工作的教授們跟博士生來說,最大的感覺大概就是,這也可以?
……
“其實喬代數中的確有關於數論研究的部分,因為要構造一個喬氏空間嘛,需要自然數做映射,而且我們研究的內容就包含數學上的大統一,所以我們也正在做這方麵的證明工
比如喬代數就認為在數學的任意體係中,存在一種基本的映射函數(n),它將自然數序列n映射到一個具有特定結構性質的數學空間中,該空間能夠揭示數列內部元素的基本關係和性
&n(n)不僅映射其數值,而且能夠反映和區分不同數學性我覺得第一部分的證明過程就是對這個定理的延”
……
對於李所長來谘詢問題,研究所的教授們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
那些不能示人的資料也是予取予
這些之前的研究資料對於李建高來說也的確很有
嚴格意義上來說要潤色一篇論文,隻需要按照論文的格式把文章寫好就行
但喬澤畢竟是他最得意的學生,而且李建高很清楚喬澤的毛病,所以他得讓論文的證明過程更為易標準大概就是得讓他這個對超螺旋代數一知半解的教授能大概縷清證明思
比如一些前置性定理的證明過程,在李建高看來就必須加入到論文中
因為沒有這個基礎定理,那麽不管是螺旋質性映射定理,還是周期定理,都屬於無根之不管是審稿人還是閱讀者,都會平添許多煩
畢竟超螺旋代數跟超越幾何學還沒有完整的推廣
從這一點上看,李建高這位論文潤色者無疑是合格的,甚至還做了一些期刊編輯才需要去考慮的事
顯然喬澤也是懂李建高
知道導師做事認真,所以潤色論文的時候,必然會主動去了解這些新的數學思不管如何,對於一個研究數學的教授來說,隻要肯鑽研,多少肯定是有些收獲
至於徐大江,則隻是想著李建高能趕緊把工作完成
畢竟大家的目標不一
於是徐大江基本就維持在一天一個電話的節奏,詢問李建高的論文潤色進度,讓人不堪其
但李建高也沒法說什麽,畢竟徐大江也不是出於私心,甚至論文是否發表跟他這個院長其實關係也不與有榮焉也是有度的,能蹭的早就基本蹭滿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建高是很汗顏
人家半天就給出了所有思路,他潤色反而需要太長時間,的確說不過便也隻能累一下
好在研究所的其他教授也不是那麽嚴格的守著上下班時間,每天晚上都有人在加
而且對於喬澤證明哥猜的思路,大家都抱著百分之兩百的熱
就這樣半個月後,經過李建高擴容後,一篇一百三十七頁的完整論文終於出
這效率已經很高
許多前置性定理直接用了研究所之前的證明過程,光是整理喬澤之前的證明手稿都花了近一周時間,才將整個脈絡整理出
由此可見當喬澤助手也不是那麽簡單的事
但完成還隻是漢語版,要翻譯成英文版本,又是個大工
鑒於超螺旋代數的推進進度,許多專屬數學概念還沒有統一的翻譯,想要翻譯成完美的英語版本,難度還是很大
然而……
“翻譯工作就直接交給豆豆吧,別麻煩”
“豆豆能獨立完成?”
“早就可以了,就是如果專業詞典沒有收錄的名詞,豆豆都是用的漢語拚音直譯,我們跟其他研究所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也是這麽用”
李建高之前沒太關注過超螺旋代數跟超越幾何學的研究工作,還真不知道這些,不免有些稀
“拚音直譯?這真的可以?”
“嘿嘿,李所,你很久沒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官網了吧?他們不是也開辟了一個喬代數幾何的專欄嗎?裏麵就有中英對照版的介他們現在也已經習慣了拚音直譯,而且還有專門的頁麵負責名詞解釋,估計下一版專業數學詞典就會把這些拚音直接收錄進去”
李建高愣了愣,隨後長長的出了口
難怪徐院長總是著急呢,他還是消息太閉塞了,現在最前沿的數學研究竟然還有這種改變他都還不知道
光是這一條喬澤就已經無敵
這可是華夏多少數學家都沒能做到的事
李建高也決定聽取大家的建議,直接把已經完成的137頁論文,直接複製進了豆豆的數據庫,然後直接進行中英轉
豆豆最初設計定位本就是一款輔助研究的人工智能軟件,研究所後台一直都可以調用豆豆某部分功能的數據文本翻譯更是最基礎的功能之
目前豆豆能翻譯世界主流的前十種語言,一份137頁的論文由中文翻譯成英文,用時僅僅隻需要約半分翻譯成英文後,137頁的論文也擴展到了151
論文的格式、措辭的語法,基本上無法挑
起碼李建高坐在那裏看了三個小時,沒發現任何毛
除了那些專門標注出的漢語拚音看了感覺有些不太習慣之外,李建高還真挑不出什麽錯
那種怪異感主要是不由自主的腦補出了未來跟國外數學家交流時,那些數學家們在英文中突然夾雜出幾個漢語發音的畫
有種abc的既視
拋去這種感覺外,翻譯的質量幾乎是無可挑
科技改變科
漢譯英能有這種質量跟效率,那麽英譯漢自然也是差不多
以後的各種論文跟英文版說明書直接下載電子版,然後輸入數據庫就行了,甚至同聲傳譯都可以依賴這種技術進這對於許多語言能力不算突出的科研工作者大概算是福
雖然心裏很感慨,但李建高還是認真的把豆豆翻譯的論文整體閱讀了一
大體感覺就是後半部分關於加權因子的描述更為抽象了,說實話這部分內容他真就是潤色而已,具體的證明過程不止是他沒看太懂,研究所裏的諸多教授們也沒看太
關於函數(n)的定義複雜,需要進行判別,而且選擇的方法並不是很直哪怕借助了圖形解讀,大家也都是一知半解的,但如果代入後演算驗證,能證明函數(n)是有效
研究所甚至用喬澤的加權函數,並用極短時間借助超算計算出了一個新的梅森素數:290,000,301
更有意思的來了,因為喬澤的加權函數(n)證明還沒經過學術界的認可,所以不能用於演算,所以現在要驗證這個數字是否的確是梅森素數,超算需要更長的時間驗
因為不可能為了驗證這個梅森素數浪費太多算力資源,所以同樣算力的計算出這個數僅用了兩天,但驗證起碼要兩到三周才能有結
畢竟這個數字有兩千七百多萬
而對應的完備數就更大了,根據公式可得290,000,300x(290,000,3011)
如此龐大的數字也就是數學研究能用得上
如果最終驗證數字是對的話,對於研究所來說,說不得還能打個時間差,薅一波羊
&nps項目,主要就是貢獻出算力尋找梅森素找到一個新的素數可以拿到3000美元獎勵,但如果誰找到第一個破億的梅森素數則有十五萬美元的獎勵,十億位的則是二十五萬美元獎
喬澤對於這點錢自然是不在乎
但對於數研所的其他教授跟研究員而言,這加權公式如果真能用,快速找到億位跟十億位的數字,不算什麽太難的事隻要先把數字找到,然後上報,等驗證出來就能拿到這筆獎金還是很爽
要知道這種國際性的科研貢獻給的獎金,在華夏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四十多萬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可是兩、三百萬人民幣,哪怕見者有份直接按照人頭分了,每個人也能拿二十多萬,趕上半年的工資加各種補貼
還沒拿到什麽菲爾茲獎、高斯獎、陳省身獎等等學術大獎之前,先多賺點錢改善生活總是沒錯
可見在賺錢這件事上,教授們也是極具創造力的,加上信息渠道也很暢通,隻要有了資源,總能找到合適的辦法來知識變
對此李建高當然不會有什麽意至於喬澤,根本懶得理會這種小事
在把論文交給李建高後,就開始了繼續著手解決一係列的問
休息腦子一天明顯不太
喬澤便將注意力放到了其他命題上,比如同屬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之一的黎曼猜
也是跟素數有關的內容,但要證明起來,難度的確比哥德巴赫猜想要更
經過一周的思考,他解決了超螺旋結構與ζ函數零點的映但超螺旋代數體現在複平麵上,是一種特別的非線性動力學特性,要利用這種特性去證明ζ函數零點分布極為困
尤其是要在超螺旋代數中識別和處理可能的奇異點,以及對ζ函數進行有效的解析延拓非常困即便超螺旋代數能提供的數值方法已經極為先進,但是想要有足夠的精度去表述還是極為困
想要單純在超螺旋代數的框架下解決這個問題,喬澤覺得難度很
可能還需要開發新的工具才可能去對這個重要猜想進行解比如建立一個統一的框架,把超螺旋代數、黎曼ζ函數、自守形式以及橢圓曲線等等相關數學對象都聯係起來,才有可能徹底解決這個難
但問題來了,喬澤並不覺得他擅長數論,解決哥猜不過是為了休息腦所以隻是做了一些前置性的工作後,喬澤便放棄
沒那個必
主要還是他現在不缺克雷研究所那一百萬美元,而且克雷研究所的效率還很低,到現在還沒完全確認楊米爾斯方程根質量間隙假設的問題已經被解決,並發放獎
好吧,其實看起來時間很長,但距離喬澤解決以上問題還不到半年,這其實還在正常的時間範疇
克雷研究所也不是人雲亦雲的是,發獎金之前,總得先讓自家研究員吃透並認
也就是喬澤感覺狀態恢複了的時候,李建高把潤色好的中英雙版論文發給了
喬澤沒花時間去閱讀,直接掃了一眼摘要,便在作者欄掛上了李建高的名字,然後讓豆豆使用《數理新發現》的投稿係統,直接又投到了李建高的郵箱
《數理新發現》的主編暫時也是由李建高兼
一般來說,學生發導師做主編的期刊是不太合規矩的,但喬澤顯然屬於特殊情
他既不需要導師的名頭幫他通過論文,也不需要論文抬高身價,去評什麽教授之類的,他還沒拿任何科學類獎項,純粹就是因為評獎時間還沒
最重要的是,《數理新發現》是西林數研所跟科學院合作的期刊,還等著打出名頭,這種肥水自然不能流入外人田
李建高看到喬澤發來的投稿後,也正式檢查了一遍,先是把作者欄他的名字給刪掉,就開始在通訊錄裏給喬澤找審稿人
徐大江的確跟他說過很多,但李建高覺得他還是得堅持遵從本
這種論文署名他不能要,也不必
而且徐大江希望的也隻是論文趕緊發表,有沒有他的名字其實也無所作者單位裏有西林數研所跟西林工大數學院的名字就足夠
至於喬澤的好意,他心領了便好,這個二作,他當不
而審稿人的選擇也是個技術活,這個時代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跨越多個數學研究領域,包括數論、算法理論以及計算數學等,廣泛分布在各個大學跟研究所
但這篇論文李建高還是先聯係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
原因也簡單,喬澤解決哥猜主要使用的是超螺旋代數的思想,雖然沒有一個專門研究哥猜的中心,但在西方,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卻是研究超螺旋代數的中
李建高的想法是國內找三位審稿人,國外在三位審稿
這項工作也很好完成,對於現在的數學界來說,能審喬澤的論文,還真就是一種榮
是的,對於喬澤的論文,從一開始李建高便沒打算搞雙盲評審那一
沒必要做那種掩耳盜鈴的事
喬澤的論文特點本就突出,尤其是論文用到了一係列通過超螺旋代數推導出的數學工具,這隨便誰一看都知道是喬澤的論
李建高能確定,世界範圍內絕對沒有第二個人對超螺旋代數跟超越幾何學的理解能跟喬澤一樣深
這不止是他的判斷,也是研究所所有人的判
起碼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關於超螺旋代數跟超越結合學專題研究欄目給出的一係列定理證明分析足以說明這一
所以很快,印著喬澤名字的獨立論文便傳遍了全世
……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
法國數學家安托萬·勒費夫正翻閱著剛剛打印出來的厚厚一疊論文,厚厚的紙還熱乎
選擇他作為論文的審稿人,這位數學家在弱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方向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比如任何一個大於7的奇數都能被表示成三個奇素數之和的證明過程,就用到了他之前論文中的重要定
同時安托萬這段時間也一直在研究超螺旋代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裏超螺旋代數日益豐滿的題庫,很多都是出自他的想
說實話,這樣的審稿人不好
全世界對於兩個命題都有研究的理論數學家真的不多,雖然地球上有八十億人,但這樣的人兩隻手就能給數完,甚至可能還用不到那麽多手指
沒辦法,研究數論的門檻太
不止是智商天賦門檻,還有家世門
如果讀書時,家裏沒有足夠的錢支付高昂的學費,研究數論沒什麽意義,不如去研究應用數學,還能拿個高
智商天賦加興趣還要加上不菲的身家,其中任何一條都能讓至少百分之九十的人望而卻步,三項標準都要達到,可想而知能淘汰多少人
一個富二代不喜歡過花天酒地的日子,不去繼承億萬家財,一定要跟一堆堆的數字死磕,如果沒有極致的興趣支撐,基本上是不可能
畢竟學習從來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數學由其如
普通人會覺得這種人有
安托萬·勒費夫顯然就是這樣一位病人,而且病得不
麵對這晦澀難懂的論文,他不止是看得津津有味,還明顯代入了進去,甚至拿起了鋼筆開始在論文上做出了批
臉上的表情更是豐富極了,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恍然大悟,像是中邪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