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93 義倉調控

字數:6900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除此之外, 唐太宗李世民還沿用隋朝的義倉製度,所謂家裏有糧,心底不慌。
    豐年的時候豐收, 自然要為災年的時候做準備,義倉的作用就顯現出來。
    義倉製度算的上最早的糧食儲備的雛形, 可見古人的智慧。
    聽到神跡提到自己的義倉製度, 楊堅帶著一絲絲驕傲, 後朝小兒竟然還在沿用自己的製度,這說明自己是多麽英明。
    想到這裏,楊堅不由的歎氣, 後世小兒還能繼承自己的衣缽,為何他家的血脈就不能。
    明明也開鑿運河,明明也去征戰擴土, 明明
    越想, 楊堅越覺得其實他兒楊廣做的不差,隻要節儉一些,隻要步子不要脈的那麽大,說不定隋朝不會二代而亡。
    楊堅的思路再一次偏了, “宣太子回朝。”
    楊堅下旨,讓被貶去修長城的楊廣回來。
    已經磨煉了三年,想必他這個兒子已經知道民間門疾苦,且有神跡在前, 大隋的命運定會改變
    楊廣沒想到, 三年之前因為神跡他被罷黜流放, 三年之後他再次因為神跡,再次歸來。
    這一次,他不演了, 直接奪取,權利隻有在自己手上才最牢固。
    至於什麽民間門疾苦,他都記著,當年落井下石之人,一個都別想善終
    楊堅再次看向神跡,等著神跡講述他得義倉製度,為天下百姓的義倉製度。
    楊堅:朕的義倉
    楊堅:朕的義倉
    楊堅:朕的義倉
    看天幕上忽然出現楊堅的發言,李世民不禁眉頭一皺,同樣是文帝,李世民推崇漢文帝,對隋文帝卻
    看見楊堅的發言,樂瑤決定先對比一下隋唐的義倉之策,二者名字一樣,卻大有不同。
    雖然說是隋唐的義倉製度,但是唐和隋的製度卻不盡相同。
    隋朝的義倉製度初衷是好的,但是不知怎麽就變味了,本來就是為了賑濟災民的義倉,災年的時候卻不開倉不說,還加大了百姓的負擔。
    不管是豐年還是災年,百姓都必須上交糧食,眼見著義倉越來越滿,隋文帝真的做到了家裏有糧,隻是他不慌而已。
    隋文帝的功勞咱不否定,他算的上一位好皇帝,但在義倉之策上,不得不說,把守財奴表現的淋漓盡致。
    樂瑤放出小動畫,一排高高的義倉,在義倉的大門口有一把大大的鎖。
    然後一個皇帝小人走過來,頭上幾個大字,“不能開”
    守財奴三字直擊楊堅心口,他勤儉節約,一生為民,守財他守什麽財了他不是為了後世子孫攢的麽
    再說義倉本來就是給隋朝軍隊準備的,沒有軍隊保護,王朝怎會穩固。
    趙匡胤:義倉的糧食到底有多少,夠吃五六十年
    這個問題趙匡胤一直想知道,今日正好找神跡求問。
    主播覺的有些誇張,畢竟真放五六十年,也不能吃了。
    但是隋朝義倉的糧食絕對不少,當年李密起義,開放洛口的糧食,據說過來領米的百姓多噠百萬口,百姓去洛水淘米,毒把洛水的水給淘白了。
    “隋煬帝真能敗家,比咱們大宋還能敗家。”趙匡美感歎,人真是不能比爛,方才和唐朝別的時候,覺的大宋一無是處。
    如今和隋一比,好似也還行。
    對於隋文帝的如此義倉製度,唐太宗李世民也點評過,隋朝災年,災民遍地,食不果腹,但隋文帝卻不開義倉,明明義倉的糧食夠所有災民吃。
    舍本逐末,留有那麽多糧食不給百姓,隻為留給後代,最後不還是被隋煬帝給敗光。
    在李世民看來,糧食夠吃就行,義倉製度本來就是為了讓百姓安穩的渡過災年,而不是為了給後世子孫留有什麽。
    後世子孫若是賢良,根本不需要上一代給他留什麽,後世子孫若是德行缺失,留再多也沒用,隋煬帝楊廣就是最好的例子。
    “兒子謹記。”一旁的李承乾聽的認真,神跡講的生動,比李世民給他安排的兩個師傅講的淺顯易懂的多。
    之前他隻知自家阿耶看不上隋文帝,如今他才知道為何看看不上。
    李世民欣慰的眼神看向李承乾,作為自己的長子,李世民對李承乾相當的嚴苛,從小就教他作一位有德行的皇子。
    但和曆史上不同,李世民如今還沒給李承乾加封太子。
    楊堅:後世小兒用朕之策,還瞧不起朕
    楊堅被氣的,直接坐了起來,後世小兒憑什麽敢瞧不起自己,他是開國皇帝,後世小兒又算什麽,不過守城之君罷了
    楊堅是從李世民文治才進入直播間門的,因此不知李世民之前的功績。
    貌似,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不說瞧不上楊堅吧,反正對隋文帝楊堅的做法不那麽讚同。
    比如楊堅雖然勤於政事,每天從早忙到晚,五品以上的官員他都親自詢問,親力親為照別人看來,隋文帝楊堅是勤勞的明君。
    但唐太宗看來,楊堅如此表現卻不是賢明而是多疑,什麽事情都要自己處置,什麽決策都由他自己斷定。
    不敢用人,不信任眾臣,但是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如此下去總會出錯,且眾臣見此武斷君王,自然而言不會直諫。
    李世民點頭,神跡說出正是他心中所想,術業專攻,即便帝王再賢明,總有短板之處。
    這也是為何李世民當年成立文學館,廣招賢才,思想的碰撞,讓李世民不斷地進步。
    漢文帝,未央宮。
    “後世有如此有德行的君主,乃是百姓之福,朕要向這位唐太宗李世民效仿學習。”漢文帝劉恒很欣賞李世民,他的所做作為,皆利於百姓。
    “拿竹簡來。”漢文帝劉恒道,他要好好記下義倉製度,有利百姓的政策,若是可行他也要推行。
    漢文帝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百姓安居樂業,天下方能太平。
    不知李世民知道自己被漢文帝劉恒稱讚,會是怎樣心情。
    漢景帝,未央宮。
    漢景帝坐下,沒了方才的暴怒,他派人把宮內裏裏外外查了,沒找到什麽可疑的方士。
    難道,真的是神跡降臨後朝之事
    雖半信半疑,漢景帝還是把神跡的話聽在耳裏,特別是那個義倉製度,聽起來有些意思。
    咱們具體說說唐朝的義倉製度具體為何,強調一點。唐朝的義倉是真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首先,李世民改進了收取餘糧的方式,隋朝是按照戶收,不管你家有多少地,也不管你的地是良地還是貧瘠之地,沒有也得教,借也得交,但唐朝是按照擁有土地的,如此更為公平。
    然後李世民還設置了正倉還常平倉,正倉就如同書麵意思,就正常的收糧食。
    咱們重點說說常平倉。
    床榻上的楊堅覺得心口憋屈,憋屈的很,說白了不還是在自己的基礎上改良的
    雖然楊堅心底也清楚後朝小兒做的比自己好,清楚是清楚,但不願意承認。
    楊堅其實有點逃避心裏,就像神跡已經把楊廣的敗家種種列舉,但楊堅卻覺的楊廣能改。
    這點就不如李淵,看看人家李淵,知道大勢已去,馬上廢太子,讓位。
    唐太宗李世民的常平倉有點宏觀調控的雛形了。
    豐年的時候 ,糧食多就溢價,就和豬肉高產的時候豬肉降價,連養豬的本錢都賺不回來,此時朝堂出手,用往年的價格收購百姓手裏的糧食。
    如此保持糧價,等著災年的時候把糧食低價賣出去,如此又抑製了災年有囤積糧食的特意拉高糧價。
    一正一負,讓糧價保持在平穩的水平,如此國家也安穩。
    大家是不是覺的這操作很牛特別先進
    神跡所說的義倉製度,正是李世民這些日子推行的製度,現在長安試點,再慢慢推行。
    得神跡肯定,李世民對改良的義倉製度更加自信。
    一旁的李承乾帶著崇拜的眼神看向他家父親,再想想自己,又覺的自己和阿耶相比
    此刻,長孫皇後走了起來,她想要行禮,李世民卻親自迎過來,拉著長孫皇後的手,給長孫皇後暖手。
    “怎麽這個時辰來了。”李世民的語氣都輕柔了。
    李承乾見他阿娘來了,眼神亮閃閃。
    “秋夜涼,妾給陛下和承乾熬的湯。”長孫皇後還特意燉了兩種湯,都是他們父子二人喜歡喝的。
    李承乾小鼻子嗅嗅,還沒喝,就覺得的身體暖暖的,好像讓阿娘抱抱呀。
    此刻李承乾特別羨慕隻有四歲的三妹,可以肆無忌憚的跟娘親撒嬌。
    還有他也特別羨慕二弟李泰,雖然就比自己小一歲,但他卻可以膩在阿娘身邊
    姐弟三人裏,隻有他不可以,因為他是長子,李承乾也知道阿耶和阿娘對自己的期待。
    但是他真的好羨慕,好羨慕。
    “阿娘,你看看,那就是神跡。”李承乾不知何時蹭到長孫皇後身邊,“阿娘別怕,兒子保護你。”
    長孫皇後摸摸李承乾的小腦袋,“嗯,阿娘不怕。”
    “承乾也不是小孩子,還找你阿娘撒嬌。”李世民道,作為長子,首先要剛毅。
    李承乾往後退了一步,對,他是大孩子了,不能撒嬌。
    說完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咱們繼續說大唐的武德,上次說道唐太宗李世民滅了東突厥,接下來咱們就講講,他大唐如何梅開二度,滅了吐穀渾。
    直播間門貼心的漢朝的突厥翻譯成了匈奴
    漢文帝:滅了匈奴
    漢景帝:滅了匈奴
    天幕直接被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人的彈幕給刷屏了。
    趙匡美頭一次看見滿屏的彈幕,“漢文帝和漢景帝也看見彈幕了怎麽如此激動。”
    作為後朝之人,因為知道曆史,所以趙匡胤他們對大唐昔日的功績是尊重佩服,但不會驚訝。
    “皇兄,那咱們大宋的事情漢朝皇帝是不是也知道,他們怎麽都不發言,是覺的評價咱們大宋,髒了他們的嘴麽”
    趙匡胤
    此刻漢文帝和漢景帝二人雖然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但是父子二人的震驚卻是一模一樣,滅了匈奴,滅了匈奴後世王朝竟然滅了匈奴
    雖是後世王朝,但足夠讓漢文帝欣慰,終於,終於滅了匈奴,中原之地迎來太平盛世。
    “千古明君,李世民。”漢文帝感歎。
    漢景帝震驚之餘,心中亦又不甘心,等他掃平了內患,他大漢子孫有朝一日亦能打敗匈奴
    李世民看到神跡上漢文帝的彈幕,他握緊了長孫皇後的手,“觀音婢,你看見了麽。”
    “臣妾看見了,陛下。”長孫皇後深知李世民一直以漢文帝為榜樣。
    李承乾抬頭,阿耶和阿娘看見什麽了,他怎麽沒看見什麽
    話說唐朝之所以滅了吐穀渾,完全是吐穀渾不作不開心,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