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134 低配靖難之役

字數:6506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朱高煦終於要著手自己的造反計劃。
    這場謀劃朱高煦準備了許久, 因朱高熾父子待朱高煦不薄,因此朱高煦有大量財富來收買人心。
    像是濟南指揮史靳榮一早就被朱高煦收買,響應朱高煦造反。
    隨後朱高煦又開始搶奪周邊郡縣的馬匹,同時他又開始拉大臣張輔入夥。
    聽到朱高煦拉攏張輔, 朱高熾不由的皺眉, 隨後又歎了一口氣。
    朱高熾一歎氣,朱高煦就煩躁, “有話就說, 你歎什麽氣”
    朱高熾仍舊不搭理朱高煦,而朱高熾身邊的朱高燧也歎了一聲氣。
    換了角度, 朱高燧突然理解了他大哥為啥歎氣,“你不配俺哥開口。”
    路人甲:明明有赫赫戰功,怎麽造反上就和失了智一樣
    路人甲:武力點滿,智商為零
    主播也想不明白,為何漢王朱高煦要拉攏張輔, 咱們先了解一下張輔是誰。
    之前咱們講靖難之役說過犧牲的大將張玉, 張輔正是張玉的兒子。
    張家世代忠良,張輔對明太宗朱棣是決對忠誠的。
    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後,對這位有戰功的功臣也予以重用嘉賞。
    朱高熾聖任大將張輔為中軍都督府事務, 並且進官太師, 雙倍的職位雙倍的俸祿。
    不但如此, 朱高熾還給了張輔特權,別的官員的俸祿都在南京支取, 唯獨張輔太師的俸祿可在北平支取。
    朱元璋聽到神跡再次提到北平, 心中不解,都城不是在南京麽
    如此待遇,但凡有腦子的人也不會造反, 更不用說張輔。
    當年張輔爹跟著明太宗朱棣造反,那是因為明惠帝朱允炆不給朱棣活路,且明惠帝朱允炆明顯的重文輕武。
    他們這些大將日後也不會有什麽好的待遇,因此才跟著明太宗朱棣反了。
    到了明仁宗朱高熾這,雖然他不主張征戰,但對大將功臣是相當的好。
    朱高煦聽到一愣一愣的,可是跟著他待遇會更好,若他登基,絕對會把大明的江山打到最大
    朱高煦:若我登基,天下都是大明江山
    “爹,我能開拓疆土,太子他能麽,他連馬背都上不去”朱高煦情緒激動起來,“我才是繼承您衣缽的人啊”
    看著自家二弟的豪情壯誌,朱高熾的內心終於又波動起來。
    朱高熾:沒錢。
    這兩個大字蹦到了朱棣和朱高煦麵前,差點甩到朱高煦臉上。
    “咱們大明怎可能沒錢,沒錢,沒錢就印寶鈔。”朱高煦就討厭他哥這扣扣搜搜的樣子。
    然後朱高煦又歎了一口氣,他不說話。
    對於大明的經濟,咱之後再說,先說汗王造反的事。
    樂瑤生怕自己順著的粉絲的話題跑遠了,趕緊把話題給扯了回來。
    大將張輔肯定不會造反,他不但不造反,還揭發漢王朱高煦造反的行徑。
    除了大將張輔外,濟南道監察禦史李浚也受拉攏,但沒和濟南指揮史靳榮一般同漢王朱高煦同流合汙,而是和大將張輔一樣,選擇告發漢王朱高煦。
    這個在明史朱高煦傳中有過記載,“禦史李浚以父喪家居,高煦招之,不從,變姓名,間道詣京師上變。1”
    這一路禦史李浚走的艱辛,躲過了追殺才到了京城。
    也有叛賊告密,漢王朱高煦越聽越覺的自己就是當年的父皇第二,同樣被人告密,曆史是何其的相似。
    確定了漢王朱高煦造反的情報,張輔請求帶兵,直接去捉拿漢王朱高煦這個反賊,但最終朱瞻基決定禦駕親征,親自去平定這場造反。
    朱瞻基可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朱允炆,他當年可是和朱棣禦駕親征過。
    朱高煦聽到後一臉不屑,他的禦駕親征怎麽能和自己當年戰場殺敵相提並論,自己當年的英勇決定不比他爹朱棣差。
    按理說,論打仗漢王朱高煦決對能排的上名次,靖難之役他可是有赫赫戰功。
    但是打仗卻不是一個人的事,除了將領還得有兵,除了有兵還得有士氣。
    當年明太宗朱棣之所以能以少勝多,除了他的大將之才外,與他手下人對朱棣的誓死效忠以及百姓對朱棣的擁護也是有重大關係的。
    而且當年朱棣造反可是出師有名,朱允炆剛登基就改了先帝之政,如此讓“清君側”名正言順。
    咱們再反觀一下朱高煦這邊有什麽優勢。
    首先,名不正,出師無名。
    朱瞻基是正八經的太子上位,且之前還是朱棣指定的皇太孫,由他坐皇位正的不能在正。
    而且朱瞻基對他那些藩王都挺不錯,尤其對朱高煦這個叔叔,要在他登基之前半路伏擊殺了他的叔叔,不但沒懲罰,還賞賜。
    朱瞻基也沒有亂改他爹的政策,繼續與民為利,休養生息。
    朱元璋聽到他兒子朱棣的好聖孫,不由點點頭,“這孩子不錯。”
    朱棣聽此,更加堅定了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憑著這樣的好聖孫,朱高熾就必須當太子。
    父憑子貴的朱高熾。
    永樂年
    之前朱棣就聽到神跡提過自己的好聖孫,但神跡並未多言。
    如今朱棣知道已經為何在有太子的情況下還立了皇太孫,他這個孫子的確不錯。
    名不正,言不順就導致朱高煦手下的兵將沒有強烈的造反。
    就是俗話說的信念感仇恨感沒有拉滿。
    又不是吃不上飯穿不暖衣,像宋朝那樣的當兵等於羞辱,還往臉上刻字那般。
    且朱高煦對封地的百姓也不好,之前幹了不少缺德事,民心這塊也沒有。
    一支沒有信念的大軍,怎能打勝仗呢。
    宋
    “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哥,給軍人臉上刻字,是不是從你開始的”趙匡美問趙匡胤。
    “我改,不都改了嗎。”趙匡胤被問的沒有底氣,這條惡習的確是從趙匡胤開始的,後麵一直沿用。
    當真是好的一點不學,糟粕全都沿用不廢。
    再是盟友,朱棣造反的時候,起碼還是有盟友的,和朱棣一條船上的人不少。
    而朱高煦這則是自己,朱高燧在之前就棄暗投明,不參與朱高煦的造反,朱高煦的叔叔們更不用說,之前朱棣造反的時候他們都不參與,到了朱高煦這就更不參與。
    卡通朱高煦再次出現,他頭上幾個大字“有一起的麽”
    其他藩王打扮的小人一塊道,“不約”
    朱瞻基禦駕親征,很快就包圍了漢王朱高煦的封地樂安,所有的城門都被包圍起來。
    朱瞻基沒有直接破城,而是讓神機營出馬。
    神機營有多厲害,咱們就不多說了,隻見直接往城裏射箭,麵對如雨的攻勢,城中的軍隊直接軍心渙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
    他們甚至想把朱高煦綁起來交給朝廷。
    毫無疑問,朱高煦的這次造反大敗特敗,可以說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
    連一天都沒有堅持到,第二天漢王朱高煦就出來投降了
    聽神跡如此說自己,朱高煦和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他想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敗了
    明明他驍勇善戰,明明他當年戰功赫赫,這方麵他的成就堪比唐太宗李世民
    為何沒人支持自己,隻要跟著他,大明就會變成大唐,盛世大唐
    自古天下不都是打下來的麽,朱允炆能被推翻,為何朱瞻基就不能被推翻。
    想不明白,朱高煦他想不明白
    李世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唐太宗李世民給出了答案。
    朱高煦這次造反,沒有任何一點足夠讓他造反。
    為何要反定是當政的君王有讓人不能忍的錯處,像李淵是打壓李世民,朱允炆則是不留情麵的削藩。
    到朱高煦這,卻是一次次造反,但又被對方一次次原諒的反賊。
    宋。
    “這造反造的怎麽和鬧著玩一樣”趙匡美吐槽,之前說朱高煦如何如何厲害,仿佛是第二個天策將軍,就這麽敗了。
    “哪怕他自個焚也好啊。”趙匡美繼續吐槽。
    別說趙匡美,連趙匡胤都整不明白,如此羸弱,造什麽反
    “他是覺的自己爹能八百人打天下,所以他也能”趙匡美分析,明顯的你行我也行的思想,“就和咱們那個大宋車神一樣,覺的大哥行,他也行”
    趙匡胤
    算上之前的造反,加上暗殺,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
    麵對如此大逆不道的漢王朱高煦,大臣們紛紛進諫,請求皇帝朱瞻基處死漢王朱高煦。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朱瞻基並沒有賜死漢王朱高煦。
    他僅僅是將朱高煦父子二人廢為庶人,然後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
    聽到這,趙王朱高燧脫開而出,“都這樣了,還不殺讓我早就弄死了。”
    實話實說,在皇位麵前,能像他大哥這麽仁厚的真的沒有。
    朱高燧感歎自己迷途知返,沒跟著他二哥一起胡鬧。
    “你敢殺我”朱高煦瞪眼。
    “不是,二哥你摸著自己良心,你伸出一隻手數數,你造反了多少次,要是咱爹,你都死八百個來回了。”朱高燧無語。
    “二哥,你聽話別造反了,咱倆就不是幹皇帝的料,當個將軍不好麽”朱高燧勸,畢竟兄弟一場。
    但是吧,麵對仁慈的朱瞻基,漢王朱高煦仍舊不領情。
    此刻,天幕上再次出現了卡通朱高煦,隻見他伸出他的大長腿一掃。
    頭上幾個大字“大明第一掃堂腿”
    “大哥,二哥沒救了,他還不領情,你感覺勸勸大侄子弄死他吧,白眼狼。”朱高燧這嘴一直叨叨叨叨。
    而朱高熾主打的就是一聲歎氣,不知怎麽說。,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