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140 全不同意
字數:5487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雖然兩人功績看起來相似, 但是結果卻天差地別。
明太宗朱棣的五次征北大獲全勝,隋煬帝楊廣的三征高句麗皆慘敗。
明太宗朱棣的遷都開啟了第一個天子守國門,隋煬帝楊廣的遷都沒延續國祚。
明太宗朱棣的京杭大運河如今還在沿用, 隋煬帝楊廣的大運河後期堵了
同樣的折騰,大明王朝的經濟仍舊沒有崩潰,人口還在有條不紊的增長。
隋煬帝楊廣則是把大隋的家底給折騰沒了,以至於二世而亡。
聽著神跡的對比總結, 真讓人不由感歎。
宋
“哥,你說隋煬帝明明開頭都對, 怎麽結果完全不一樣。”趙匡美感歎, “不過著實沒想明朝皇帝竟然能把事情都做成了。”
永樂盛世的開創, 除了明太宗朱棣本人的確有戰略目光的原因外,太子朱高熾也發揮了重大作用。
前方衝鋒固然重要,但是後方支持也相當重要。
若給明太宗監國的是漢王朱高煦,明太宗朱棣怕是打仗都打不安心。
朱高煦
“不是, 大哥幹什麽事了”朱高煦想不出朱高熾幹了什麽,神跡有啥好誇的。
朱高煦:我大哥幹啥了他不就隻會順從麽
“二哥, 你連順從都不會。”朱高燧緊跟著道, “你隻會造咱爹的反。”
朱高瞪朱高燧,心道,你小子是欠打了自己不敢打太子, 還不敢打你麽
朱高燧看出他哥朱高煦的想法,趕緊又捂住了嘴, 他不說總行了吧。
有些功績雖羅列不出, 但卻不能忽略。
明史上有這麽一句話,“成祖乘輿,歲出北征, 東宮監國,朝無廢事。”
評價雖然簡短,但卻是對太子朱高熾監國的高度肯定。
朱高熾聽著後世史冊對自己的評價,無半分驕傲,他隻做了他應該做的而已。
朱高燧再次佩服起他家大哥,自己之前怎麽沒看出他家大哥如此厲害。
樂瑤放出小動畫,卡通的朱棣站在最前麵,他身後還站了一個人,不過被卡通朱棣給擋住了。
但是從體型看,後麵的卡通小人應該是胖胖的朱高熾。
咱們具體分析分析明太宗朱棣交給朱高熾是怎樣的後勤任務。
任務一,北征後勤。
明太宗朱棣五次北伐,戰爭背後需要強大的後勤補給,例如糧草、武器。
像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熾就完美勝任了後勤隊長一職。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隻會關注於衝鋒的將領手中帥氣的長槍,卻很少有人關心長槍是誰遞上的。
而在永樂年間,朱高熾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他在全國擴建糧倉,為明太宗北伐強大的後援補給。
結果自不必說,太子朱高熾再守城這一方麵確實不錯。
作為衝鋒陷陣的將軍,朱高煦自然知道糧草的重要性,不過他隻管跟後勤部隊要糧草,從來不管糧草怎麽來的。
原來,糧草的事歸他大哥管
任務二,安撫民心。
明太宗朱棣的豐功偉績雖然名留史冊,單拿出一項來都是大工程,可越是大的工程就學容易勞民傷財。
比如鄭和六次下西洋,打通海上貿易之路,彰顯大明國威,但每次下西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支持。
這些負擔不說都壓在百姓身上,但是必然會分攤一些到百姓身上。
“不能吧,不是還賺了不少麽”朱高煦這嘴不閑著。
再比如明太宗朱棣遷都北平,雖然曆時二十年之久,不像隋煬帝楊廣在一年之內遷都完成。
但重新打造一座都城,就是放在現代也是相當大的工程,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不計其數,不是一句話的事。
這些負擔自然也會被壓在百姓身上。
朱高熾:果真,爹還想遷都。
聽到此處,朱高熾的內心竟然波動了,但是文字卻看不出他是讚同還是不讚同。
朱高煦卻和聽了大新聞一樣,他怎麽不知道他爹要遷都
好端端的為何遷都南京不挺好的麽。
朱高煦:爹怎麽那麽愛折騰
此時朱棣都懶得搭理朱高煦,對牛彈琴。
他相信太子會理解他遷都之心。
除了遷都和下西洋有明太宗朱棣再次開通被元朝廢棄的京杭大運河也耗費不少人力物力。
雖然開通運河動用的是軍隊力量,但是後期運河堵塞,疏通河道,這些負擔還是壓在了百姓身上。
三樣齊上,即便一樣加一點負擔到百姓頭上,累計起來已然是很大負擔。
天幕上,一個卡通百姓再正常走路,忽然一塊名為“下西洋“的磚頭在他身上,卡通百姓的腰微彎。
又走了一會,一塊名為“運河”的磚頭又壓在他身上,卡通百姓的腰又彎了一分。
又又走了一會,一塊名為“遷都”的磚頭有壓在他的身上,卡通百姓的腰已經彎成了四十五度。
俗話說,官逼民反,若安撫不了人心,怎能平天下。
這就是明太宗朱棣給朱高熾第二項艱巨的任務。
為了安撫人心,太子朱高熾不但任用賢才實施仁政,且把事情都落實到實處。
在災年他會開倉放糧,派官員安撫百姓,幫百姓修葺房屋,減免賦稅。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讓百姓吃的飽,他還主張開墾荒地,如此朱高熾以為百姓辦實事得到了民心,同時也安撫了百姓。
他大哥還幹過這些事
朱高煦之前絲毫沒有注意到這些,他隻看見他爹的功績,卻從未看見朱高熾在背後的付出。
朱高煦一直以來都覺的朱高熾在坐享其成。
可以說明太宗朱棣創建得永樂盛世離不開站在他背後默默支持的太子朱高熾。
雖然太子朱高熾並不讚同他爹的治國理念,但仍舊很支持。
不讚同
這三個字讓朱棣的目光一下落在太子朱高熾的身上。
“太子不讚同朕的國策”朱棣問朱高熾。
“兒子自當遵循父皇教誨。”朱高熾道。
“我咋沒聽懂,大哥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朱高煦實在聽不出來。
這也是為何他討厭讀書的原因,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那些讀書人卻能給回出個花來。
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唄。
說完了太子朱高熾的默默付出,接下來咱們就盤點一下太子朱高熾的叛逆。
確切的說,是他與他爹明太宗治國理念上的不同。
主播真覺的,明太宗朱棣該好好得坐下來和太子朱高熾談談,把自己的治國的理念傳遞下去。
朱棣是一個好皇帝,但是真不是一個好父親。
被神跡點名批評,這點朱棣不否認,他的確虧欠了自己這個嫡長子。
朱棣:不讚同,太子不讚同哪點。
難得朱棣的心聲出現在天幕。
實際上,對於明太宗朱棣的所有的政策,太子朱高熾都不讚同。
“都不讚同”朱高煦嘴巴長的都能吞下一個雞蛋。
他終於明白五年前神跡說的叛逆是什麽意思了,全都不讚同呀,他哥厲害了
不過
朱高煦:不讚同他還敢改麽
心裏不讚同是心裏不讚同,但是敢不敢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記得神跡說過他哥一共就幹了十個月的皇帝。
才十個月,來得及幹什麽,怕是連龍椅都來不及坐熱乎。
接下來咱們詳細說說明仁宗朱高熾是如何叛逆的。
首先他上位後就要把明太宗朱棣好不容易定都的北平改回南京。
雖然朱棣還未定都北平,可定都北平是朱棣勢必要完成的。
“你說說,你為何要遷回南京”朱棣質問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歎氣而後反問,“父皇,您為何要遷都北平。”
見他大哥竟敢反問他們爹,朱高煦大為震驚,合著他哥是扮豬吃老虎,他是不是故意吃這麽胖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