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142 北平為都
字數:6401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爹我錯了”朱高煦認錯認的是相當幹脆, 不帶嘴硬的。
“哥,你看你的心聲又飄在神跡上。”朱高燧指著大殿內的天幕。
朱高煦:完了, 完了我爹得趕我走。
朱高煦:神跡呀天賜我一個神吧
朱高煦
漢王朱高煦進入直播間
樂瑤的直播間忽然又加了一個人。
不過樂瑤沒有在意, 本來朱高煦就在一直發搞笑彈幕活躍直播間的氣氛。
因為朱高煦進入了直播間,他的麵前忽然多出一個神跡
“我有神跡啦哈哈哈哈”朱高煦激動的,如此他就不用蹭他爹的神跡看了
這下朱高煦可不怕朱棣趕他走了, 他可以蹦高走
朱棣本想把朱高煦這碎嘴子踹出宮, 不想神跡一分為二。
“滾過來。”朱棣讓朱高煦進殿。
朱高煦屁顛屁顛的滾進來了。
朱棣指著神跡,“聽好了,神跡出現一條你的心聲, 朕就罰你抄四書五經一遍。”
“爹”朱高煦。
“兩遍。”朱棣指著神跡的手指頭變成兩根。
“兒子定會管好自己的心, 心無雜念,決對不打擾神跡。”朱高煦猛錘自己心口兩拳,聽著就疼。
讓朱高煦這麽一打岔, 氣氛倒是緩和了不少, 朱瞻基鬆了一口氣, 向朱高煦投去感謝的目光。
朱瞻基既不想違背他爹的遺誥,又不想辜負他家皇爺爺的心血。
正巧朱高熾駕崩, 漢王朱高煦謀劃造反, 把朝堂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
借著這個由頭, 朱瞻基不提遷都之事,於是被改了名字的都城北平還擔任都城之責。
久而久之, 北平最終成為了大明都城。
朱高煦:所以, 北平是因為我才成為了都城爹是不是得謝謝我
不知朱棣是不是會謝謝朱高煦,反正朱瞻基是好好謝謝他二叔。
“二哥,兩遍。”一旁的朱高燧小聲道,作為朱高煦的好弟弟, 他得幫他哥記下罰寫的數。
朱高煦
隻有他一個人受傷的世界達成
就著這個話題,咱們把明朝遷都這件事展開嘮嘮,先說說明太宗朱棣為何要遷都。
有人說明太宗朱棣遷都北平隻為心安,畢竟他皇帝之位得的名不正言不順。
“也是,朱允炆那昏君活活燒死在宮中,不免化作厲鬼,換我也得遷都。”朱高煦忽然理解他爹為何遷都了
朱高煦還煞有其事的點點頭,一副他懂了真的懂了的模樣。
“四遍。”朱棣道。
朱高煦
“爹天幕上可沒出現兒子的心聲呀”朱高煦指著天幕,幹幹淨淨,沒一條心聲的天幕。
“說話也算。”朱棣道。
“您開始可沒講說話也算呀。”朱高煦急眼了。
“這大明,誰說了算”朱棣問朱高煦。
“自然是爹您說了算。”朱高煦想都沒想回道。
“六遍。”朱棣道。
朱高煦
若隻因這個原因就遷都,未免太小看心有宏圖大誌的永樂大帝朱棣。
咱們一起分析分析靖難之役後明太宗朱棣麵臨得如何的困境,才讓他如此執著的遷都。
寧願遭受天譴,也要天子守國門。
朱高熾見天幕上“天子守國門”這幾個大字時,心底還是帶著對他爹朱棣的崇拜。
首先靖難之役後,打破了原本明太祖朱元璋對邊境的布局。
之前咱們就分析過,大明邊境的壓力很大。
蒙古雖被打敗,但野心還在,北有瓦剌、韃靼還有兀良哈,原本的邊境是由朱元璋的兒子們鎮守。
可靖難之役,朱棣自己成了皇帝,其他的藩王兄弟也不可能再重用,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且,靖難之役這場內戰讓明兵力大降,折損了不少大將。
問題來了,那該由誰駐守邊境
朱高煦:我呀
“二哥,你可是忘了你死皮賴臉的不離京了雲南你都不去你還能去駐守邊境”朱高燧靈魂發問。
最後朱高燧又輕聲說了句,“八遍。”
聽到神跡分析,朱高熾眉頭微皺。
朱棣則輕歎一口氣,神跡所述全中他心中所想。
並且,自宋朝以來,北方已經失守兩百多年,這兩百年多全都由外族統治。
文化的侵蝕是根深蒂固,不是說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這也是為何邊境多叛亂的原因之一。
不說北方的百姓,就連朝堂的官員,一提到北方就會想到外族,覺的是外族之地。
可想而知官員如此,其他的百姓又如何想,若放任不管,南北方定會再次分裂。
如何掌控北方,又是一大難題,且是相當棘手的難題。
宋。
“哥哥神跡又提到咱們大宋了,果真,神跡講什麽都要提一嘴咱們大宋。”趙匡美轉頭看向趙匡胤。
趙匡胤
若還定都南京,又無能人駐守邊境,那大明對北方的領土的掌握會越來越弱。
不說別的,光是距離就是最大的問題。
北方一旦有戰亂,等傳到南京,即便朱棣立馬派兵,等到了邊境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其實遷都之事,並不是從明太宗朱棣開始得,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時就有遷都的計劃,他還拍太子朱標去考察北方都城。
可惜隨著太子朱標的去世,遷都一事不了了之。
朱高熾仔細聽著,誰也不知他在想什麽。
且從曆史上看,一個王朝想要長久,必須要掌握北京、太原、西安這幾個要地。
再此形成一道牢固的防線,才能保中原地區的平安。
樂瑤放出一張地圖,把這幾個的確連成了線。
看到神跡放出的地圖,秦始皇嬴政迅速的把圖紙畫下。
整個大殿都是筆刀的刷刷聲。
同時李世民也十分仔細的聽著,雖唐朝無大明誌憂,但居安思憂準沒錯。
一旦此防線被攻破,僅僅靠著長江這道天然屏障防護。
那麽大明就是第二個大宋。
所以為了大明長久的國祚,北方的屏障不能丟,再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明太宗朱棣隻能自己上。
親自守住北方的國門,明太宗說道也做到,五次北征,牢牢的守護大明邊境。
天幕中,卡通朱棣帶領著大軍駐守在城門口,天子守國門,君王社稷死
遷都北平,讓北方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皇帝都來了,希望也跟著來了。
自古以來南北貧富差異巨大,多少起義是因此而起。
遷都北平後,經濟的杠杠終於朝著北方傾斜,如此減少了南北貧富差距,也促進文化交流,以防重蹈唐朝安史之亂的覆轍。
明太宗朱棣用行動告訴天下人,他不是南方人的皇帝,而是天下百姓的皇帝。
突然被提到的安史之亂,一下讓唐太宗李世民警覺起來。
安史之亂
明殿。
“太子,你可還反對遷都。”朱棣問朱高熾,有了神跡的支持,此刻的明太宗朱棣可是氣場大開。
他用事實告訴朱高熾,你爹永遠是你爹。
朱高煦拍馬屁般的鼓掌,“爹,您果然是最明智的”
“大哥,怎麽還不服”朱高煦挺佩服朱高熾的,這時候還不說軟話。
以上是遷都北平的好處,接下來咱們說說遷都北平的弊端,弊端之一。
首先是太子守國門,朱棣在世的時候,這個政策無疑是正確的,讓外族聞風喪膽的永樂大帝。
但是朱棣的後代呢他們是否有能力守住國門
若國門一旦失守,大明麵臨得就是滅國。
像是咱們之前盤點的土木堡戰神,差點斷送了大明江山,完全沒能力守住國門。
自於謙的北平保衛戰之後,大明經曆了起碼八次圍城,也就是在鬼門關門口走了八趟。
斷送大明江山
朱棣和朱高熾得表情一下變嚴肅,之前神跡是提過土木堡戰神,但萬沒想到竟然是大明後朝帝王。
“看來北平不行,太危險。”朱高煦變臉變的那是相當快,剛剛還說他爹朱棣的決策英明。
弊端之二,維持北平都城的運轉需要耗費了明朝大量的財力。
雖然開通了京杭大運河,但是每年維護運河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不用說用在運輸上的費用。
海運河漕運的問題咱們後麵再詳細說。
政治中心遠離經濟中心,長此以往便失去了對南方經濟的控製,一個國家經濟崩潰也是件很可怕的事。
聽到神跡提到錢的問題,朱高熾的心再次波動起來。
朱高熾:錢。
“大哥,你是錢串子麽”朱高煦吐槽。
“十遍。”朱高燧則在一旁計數,朱高煦的餓罰寫次數。
剛剛咱們說了明太宗朱棣為何要遷都北平的原因,以及遷都北平後的利弊。
接下來咱們說說為何明仁宗朱高熾要遷都回南京的原因。,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