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146 反向朝貢?
字數:6564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通過鄭和幾次大規模的下西洋, 宣揚大明國威,來給大明“納貢”的國家越來越多,巔峰時期多達148個國家來明朝貢。
是中國曆史上朝貢最多的一個王朝。
來明朝的這些貢國必須帶貢品貢, 比如香料、琉璃、珊瑚甚至還有長頸鹿等明朝沒有的動物。
除了以上所說的“正貢”外,他們還會帶附加的貨物, 且他們帶的這些附加的貨物數量往往是“正貢”的數倍。
恢宏的音樂再次響起。
天幕的畫麵出現萬朝來拜的宏大場麵。
這恢宏的音樂在唐朝時也出現過。
直播間那頭的嬴政還有李世民他們聽到熟悉的音樂,自認為明朝應該和唐朝一樣。
“萬朝來賀。”秦始皇嬴政重複道,這四個字再次激發起了嬴政的野心。
他也想見識見識萬朝來賀的場麵。
宋。
趙匡美聽到大明竟然有148個朝貢國家, 不禁感歎, “人家大明朝貢, 咱們大宋歲幣, 唉”
趙匡胤
明殿
朱棣聽神跡說大明是曆史上朝貢最多的一個王朝, 內心不由自豪起來。
“壯我大明國威”朱棣聲音微微顫抖,看出此刻的他十分激動。
這天下盛世,他, 朱棣對得起大明的江山
朱棣最大得心病就是怕自己被後世詬病,所以才瘋狂的努力, 想做一位雄君,即便後世對他多有所恥,也不會苛責。
朱棣這情緒剛起來, 恢宏的音樂驟停。
不知大家是不是感覺不對勁, 帶著附屬品比朝貢還多,這哪裏是來朝貢的, 分明是來做買賣的。
沒錯, 朝貢就是通行證而已,他們的確是來做買賣的。
不過這個買賣卻不是和百姓做,而是跟明朝政府做。
這些東西由明政府定價, 然後購買,說白了就是換種方式給來朝貢國家錢。
人家好不容易來一場,為了體現大國風範,自然要滿載而歸。
聽到這,朱高熾不由的歎了一口氣,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完全賠本的買賣,每次見到番邦國來朝貢,他爹朱棣是覺的有麵高興,而在朱高熾眼中,這些人就是來打秋風的。
關鍵,他們大明也不是那麽富裕。
咱們來看看明政府是如何定價這些附帶的貨物。
為了彰顯國威,體現大明的宗主國地位,往往將貢國的貨物翻高幾倍,甚至是好幾十倍。
舉個例子,日本的腰刀,若放在市場上交易是三貫錢,但是明朝給出的收購價格卻是十貫錢。
再比如胡椒的市場價每斤三貫錢,但是明朝給出的收購價高達十倍。
烏木的價格更為誇張,市場明明每斤500文,但是明朝官方定價卻高達40貫。
除了價值差異外,許多番國進貢的東西雖然屬於稀缺之物,但說實在的真的什麽用處沒有,比如進貢的獅子、長頸鹿隻有觀賞價值。
朱高熾不由點頭,想起那脖子長長的動物,不能下地種田隻知吃草木,有什麽用
“這不是賠本賺吆喝麽”朱高煦驚呼,關於朝貢的事他原本隻知道特別有麵,不想麵子是建立在撒錢上。
怪不得一個個都爭著搶著來大明朝貢,讓誰誰不來。
宋
“這和咱的歲幣差別也不是很大吧隻是比咱們大宋有麵子些。”趙匡美道。
“大明的皇帝不至如此。”趙德芳覺得如此宏韜偉略的大明皇帝朱棣定不會隻為了麵子。
就像神跡之前說的,明太宗朱棣從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定下戰略,震懾了帖木兒帝國。
如今又不惜下血本讓萬國來朝,怎麽可能隻為了麵子工程。
雖然前期明朝是賠本的,但隻要形成了以明朝為中心的貿易體係,還怕賺不到銀子。
“瞧你對大明皇帝如此自信,你對你爹都沒這自信。”趙匡美以開玩笑的口氣道。
“父皇自然也是極其厲害。”趙德芳朝著趙匡胤,一臉真誠。
不說以前他爹怎樣,如今他爹決定是一代明君
除此之外,明太宗朱棣還會給這些進貢的藩國回賜銅錢。
例如永樂四年,明太宗朱棣就給日本的國王和王妃賜銅錢15萬貫,來的使臣也會賜予他們銅錢萬貫。
綜上所述,來明朝進貢絕對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像倭國日本當年為了爭向明朝進貢,內部的兩波勢力都打了起來。
路人甲:明太宗朱棣在軍事上的才能怎麽不分到經濟頭腦上。
路人甲:這哪裏是萬朝給大明上貢,明明是大明給萬朝上貢。
朱棣
此時,國庫的賬本也呈了上來,平日這些都由朱高熾一首掌管,朱棣基本不過問。
朱高熾做的不錯,總之沒讓朱棣這個當爹的缺過銀子。
說完了朝貢體係,咱們再說說鄭和下西洋的開銷。
首先是造船的費用,如此吃水的海船需要從雲南等地運輸大的木頭,且還需要大量的生漆等來處理木頭。
之前咱們也說過大明的漕運,經常堵塞,可想而知運輸大宗木材不但加重了漕運負擔,同時又增加了造船成本。
如此算下來,一艘船的成本起碼要四五千兩銀子,這還不包括後期的維護費用。
出海之後,每日的瓜果蔬菜的開銷,兩萬多號人,怎麽不得兩三萬兩銀子,還有出海官員的俸祿。
一共下了六次西洋,上述成本就得四五百萬兩銀子。
“有這麽多”朱棣邊聽神跡所述邊看賬本,心底越發的沉。
大明的國庫似乎不是他想的那麽充盈。
或許鄭和頭幾次下西洋是賺錢的,但隨著明朝的朝貢製度的展開,眾番國一起到明朝上貢。
鄭和下西洋賺的錢開始彌補麵子工程的窟窿。
拿一件事情舉例子,便能看出後期明朝國庫不容樂觀。
之前咱們說了明朝用高價收購了許多香料,這東西剛開始的確是物以稀為貴。
隨著朝貢製度展開後,明朝堆積了大量的香料,香料又不是什麽硬通貨,流轉不了等同廢物。
於是朝堂想了個好辦法,把壓力轉移到大臣身上,在大明會典中有這麽一句話“今仍以胡椒蘇木;折兩京文武官俸鈔。”
用胡椒和蘇木等積壓的貨物給臣子們發工資,明朝的大臣俸祿本來就不多,這下好了,大部分還換了胡椒、蘇木這些無用的東西。
為了養家糊口,臣子沒有辦法,隻能拿東西去變賣,市場下一下湧入了大量的胡椒和蘇木。
如此讓胡椒和蘇木再次貶值,而朝堂仍舊以數倍的價格從貢國買。
“這缺德主意是誰想的大哥你麽”朱高煦問朱高熾。
朱高熾歎了一口氣,不這麽幹怎麽辦,總得開源節流,不然哪裏來的銀子北征,哪裏來銀子遷都
朱棣一頁頁翻著賬本,眉頭漸漸加深。
結果省錢的是朝堂,倒黴的卻是明朝大臣,可想而知,這些大臣心裏是何其怨恨。
這便是讓朱高煦決心停了下西洋的第二個原因。
“怎麽就第二個原因了,第一個原因是什麽”朱高煦問神跡,他的心裏話以彈幕的形式發了出去。
明明他聽的相當仔細,一字一句都沒拉下,怎麽還是錯過了第一條原因,神跡說了麽
“對呀,第一條原因是什麽”朱高燧也跟著問,他也沒聽神跡說過。
“是吧,神跡沒說吧。”朱高煦一看他三弟也沒聽到,更加篤定神跡沒說。
一旁的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二人同時歎氣,合著神跡剛剛分析了那麽半天,對牛彈琴了
讓朱高煦和朱高燧這麽一問,樂瑤有一瞬間的失憶,她剛剛嘮嗑的時候沒有說第一條原因麽
第一條原因當然是下西洋賠錢,雖然麵上是賺了,但是加上明貢體係,賺的不如賠的多。
朱高煦和朱高燧點點頭,原來第一條原因竟是這個。
第二個原因就是方才說的,被坑慘的臣子們的集體反對。
朱棣在的時候還好,眾臣不敢言,畢竟之前建議遷都的那個臣子已經被處死,誰也不嫌自己命長。
等著朱棣駕崩,朱高熾登基,這些臣子立馬上諫,請求取消下西洋之舉。
朱高熾與明太宗朱棣不同,他以仁厚為策,剛登基的時候就平反了當年靖難之役中明惠帝朱允炆的舊黨。
從明仁帝朱高熾的諡號就能看出,他受文臣擁護,說直白點,聽文臣勸。
“和宋仁宗那個庸君一樣”趙匡美一看到仁字就想到他們大宋的宋仁宗,文臣心中最向往的帝王。
分析也分析完了,咱們來總結一下,鄭和下西洋在政治層麵上還是有很大意義的,但後期的確是拖累了明朝的經濟。
朱高煦:那誰對誰錯
朱高煦就想知道答案,是他爹對還是他哥對。
從後來西方的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閉關鎖國而亡。
大航海之策無疑是對的,這點明太宗朱棣比明仁宗朱高熾有眼光的多。
聽神跡說自己錯了,朱高熾心中再次波動。
朱高熾:大明已無力維持航海下西洋。
路人甲:怎麽不能維持,明明是明朝的帝王不行。
這點還真是,明明大明王朝武德充沛,畢竟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
但是老朱家似乎沒一個懂經濟的
朱棣
朱高熾
朱瞻基
既然已經講到鄭和下西洋,咱們就著這個話題來講講明朝混亂的經濟。
第一個被窮死的王朝。
朱棣
朱高熾
朱瞻基
“窮死一個王朝還能窮死”趙匡美驚呼道。,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