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161 算是一個好皇帝

字數:6260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樂瑤這一句類比讓直播間前的眾帝王們不淡定了, 唯一淡定的隻有趙匡胤。
    隻見趙匡胤不由點了點頭,別說神跡形容的還很貼切。
    漢
    “豬瘟什麽豬瘟”漢武帝劉徹有點懵,他好好的一帝王怎麽還能得豬瘟, 那不是豬才能得的
    且得了豬瘟和晚年昏庸有何關係
    漢武帝劉徹百思不得其解。
    唐
    聽神跡特意提到李隆基這個敗家子,李世民心底一沉,到目前為止,神跡除了講述了貞觀之治, 還有關於太子的教育問題。
    對於後朝大唐, 神跡透露的消息少的可憐。
    此次重點提出李隆基這個晚年昏庸的皇帝,引起了李世民強烈的重視,也不知這個李隆基是誰的血脈。
    李承乾放心的退了一步, 反正自己是廢太子,肯定不是自己的。
    李泰也覺的不是自己,兩人不約而同的看向還是奶娃娃的三弟李治,是這個小兔崽子的後代吧
    隻見李治在偷偷的啃自己的腳丫,絲毫不在意神跡說了什麽。
    秦
    聽到神跡點名自己晚年昏庸,秦始皇嬴政皺起眉頭, 他從未想過自己會和昏庸二字掛鉤。
    其實秦始皇嬴政有點冤枉, 他不是昏庸而是被詐騙。
    “難道自己被黑就是因為自己晚年做的荒唐事”秦始皇嬴政心底一沉, 既得提醒,他便會時刻提醒自己,絕對不讓自己和昏庸掛邊。
    首先是明憲宗朱見深不愛上朝這件事, 史上沒詳細的記載, 隻有一句, 成化七年的時候,眾臣好不容易找各種理由,連天象都用上了, 才見了明憲宗朱見深一麵。
    若真的,明憲宗朱見深可是開了明朝不上朝的先河。
    不上朝
    朱見深有些不可思議,自己為何會不上朝
    不過上朝不上朝的影響倒不大,畢竟明憲宗朱見深的文臣班底是紙糊三個閣老,泥塑六尚書。
    這種說法是諷刺萬安 、劉吉、劉珝三位內閣。
    其中以萬安最為著名,之前咱們也說過,萬貴妃的黨羽裏就有萬安。
    別看兩人都姓萬,但是可不是啥親戚,萬安可比萬貴妃大二十多歲。
    但擅長拍馬屁巴結人的萬安楞說自己是萬貴妃的大侄子。
    這個萬安有個外號,叫做“萬歲閣老”,
    大家別被字麵意思騙了,這不是啥好外號,在皇帝和內閣商討事情時,萬安先一眼不發,等聽到他想打斷的話題時他就跪地大喊萬歲。
    天幕中出現一個小人,直接他跪在地上大喊萬歲
    不過還有另外一個說法,說大臣萬安其實是明憲宗朱見深故意安插在內閣,找個如此昏庸之人,就是為了架空內閣。
    要知道從朱瞻基開始,內閣的權利越來越大,最後和宰相的權利差不多。
    若想重新奪回皇權,讓內閣的人都變成廢物,無疑是個方法。
    除了方才說的大臣萬安是“萬歲閣老”,大臣劉吉則是“棉花閣老”,成天無所事事不作為,管你怎麽彈劾我,反正也自己不在意。
    剩下的一個,倒不算昏庸,但是看萬安他們如此,也直接擺爛。
    朱瞻基再次自我懷疑,從小到大都優秀的他,從未自我懷疑過能力。
    說句題外話,自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文官集團一家獨大真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憲宗用奸臣架空文官權利,把內閣權利轉移到司禮太監,重要的決策由皇帝決定太監代簽,要是明君還行,遇到昏君就會造成官宦專權,終究是一大隱患。
    而且人的能力畢竟有限,當年朱棣設立內閣也是為了廣開言路,打開思路。
    一刀切的做法,讓帝王完全沒人監督,難免剛愎自用,總之,好的皇帝好的大臣,才能有好的王朝,缺一不可。
    朱祁鈺也在思考治國之道,要講究一個平衡,如今朝堂文官獨大,所以宦官製衡,但一旦失去平衡,朝堂就會崩塌。
    得重塑朝綱才行,朱祁鈺歎氣,心裏又把朱祁鎮罵了個來回。
    雖然沒有朱祁鎮的神操作便沒有他如今的皇位,但是朱祁鎮卻毀了大明半壁江山,若當年的武臣還在,朝堂怎會是當下模樣。
    大明需要的是心懷天下的如於謙於少保這樣的文臣,而不是滿嘴仁義道德,隻會站在道德製高點指責他人,治國無用的廢物。
    朱祁鈺下定決心,從他這代,改朝綱。
    那個叫汪直是個好苗子,絕對不能讓他為宦官,這樣的人該做武將才是。
    還有就是老年的朱見深信方士、信佛。
    喜歡吃丹藥這點真算是古代帝王的通病了,比起吃藥吃死的帝王,明憲宗朱見深還不算最惡劣的那種。
    在信任方術上,明憲宗朱見深從迷信方術到後期寵信方士,例如給梁芳、李孜省這樣的人封官,也開創了不好的先河。
    “仙丹不能瞎吃。”朱祁鈺立馬和朱見深說,“史上吃死了多少皇帝,你可知道。”
    “父皇放心,兒子不吃。”朱見深道。
    朱見深還開了一個不好的頭,皇室的土地兼並。
    相比其他明憲宗朱見深其他昏庸,土地兼並對後期明朝的影響很大。
    不都說麽,明朝亡於土地兼並,當然也有說明朝亡於文官集團,亦有說明朝亡於經濟崩潰。
    神跡每說一個亡字,朱棣就好似被人紮的心口窩一般難受。
    他們大明朝堂的弊端當真是層出不窮,招招致命。
    路人甲:這點還真是,不像秦隋,因為昏君而亡,亡的幹脆利落。
    路人甲順著樂瑤的話題吐槽。
    整個秦殿再次安靜下來,秦始皇嬴政目光掃射每一個皇子,氣氛緊繃。
    話題又回到了那個敗家子身上,目前嬴政還不知誰是讓秦朝二世而亡的敗家子。
    除了被排除在外的公子扶蘇外,每個人都有嫌疑。
    但嬴政又不能把其他兒子都殺了,隻能通過神跡的一絲絲提示揪出那個昏君來。
    不知何時能講到秦朝。
    秦朝的神跡基本沒斷過,十天裏起碼有五天神跡降臨,但可惜的是,除了知道秦二世而亡外,其他關於秦朝的消息很少。
    嬴政不知神跡還有多久會盤點到他們秦朝,秦後麵到底還有多少王朝
    但是土地兼並決定是原因之一,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為何明朝還有土地兼並
    這就要從錢說起,明朝分國庫和帝王的私庫,雖然帝王可以從國庫抽銀子,但是太為複雜,畢竟國庫的銀子應該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所以就出現了帝王的私庫,就和咱們普通人的各人零花錢一樣,和爹媽要錢多難,花自己的錢自己說了算。
    而明代皇帝的收入又是和國庫掛鉤,大明本來就很窮,加上土木堡之變,變的更窮了,快揭不開鍋那種。
    朱高熾隻要聽到窮字,心頭就宛如刀割。
    雖然經過這兩年的改革,他們大明開展了海外貿易,大明寶鈔流通升值,大明算的上有錢了。
    但之前窮怕了,朱高熾總覺得的現在的大明還不算有錢,他一直研究神跡透露的天機,並且成立了專門經濟部門,一起研究。
    怎麽才能讓大明變的更有錢呢
    貿易雖好,但是海運太長,花費也多,有臣子就提議,要不要去海外開展手工業,但又怕外貢朝奪取技術。
    於是海外駐軍又被提上了日程。
    國庫沒有錢,皇帝的私庫自然就沒錢,但是求仙問佛這些花銷都不小,於是朱見深開始了他的土地兼並之路。
    通過沒收、 征收等手段開始建立皇家園林,並有官宦集團管理。
    如此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皇帝和百姓搶土地,搶國家稅收。
    各個官員還有那些藩王一看皇帝都這樣了,他們自然有樣學樣也開始了他們土地兼並之路。
    明朝有個製度,藩王和文官的土地是不用納稅的,這是待遇福利。
    土地兼並後,開始了惡性循環,首先因為土地兼並導致了國庫的稅收減少,為了增肌國庫的稅收,隻能加大對自耕農的剝削。
    自耕農幹了一年,入不敷出,為了活下去幹脆把自己的土地給官員富紳,由自耕農成了佃農,大量的勞動力變成了地主階級的各人勞動力。
    由此又加劇了土地兼並問題,最後土地兼並問題就和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了不可解決的大問題。
    朱見深聽的十分認真,同時也覺得晚年的自己特別荒唐,身為皇帝竟然與百姓爭土地
    以上就是大明奇葩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的功與過,怎麽說,明憲宗朱見深並不像明史說昏庸無道。
    實際上不管文治還是武功,他都不錯,甚至可以排到明朝帝王的前列。
    但是昏庸之處也是有的,比如縱容官宦集團、沉迷於求仙問藥還有開啟了家的土地兼並。
    但總體來說,能把朱叫門的爛攤子收拾到這個地步,已經是個不錯的君王了,換個人,並不一定會比他做的好。
    所以才說明憲宗朱見深是被曆史汙名化,也是被低估的皇帝。
    聽到神跡如此評價朱見深,朱祁鈺身感欣慰,“咱們有過改之,無則加勉,父皇和你一起,”
    朱祁鈺手下的大明,忠臣於謙他們還在,比朱祁鎮二次登基的開局要好上不少。
    時間不早了,咱們今天的話題就結束了,明天咱們繼續盤點大明的下一個奇葩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中興的開創人,被明朝大臣盛讚的堪比漢文帝和宋仁宗的明君
    說完下期預告,樂瑤就幹脆利落了下了直播。
    “和宋仁宗堪比”趙匡美眉頭一挑,“哥,這不會又是一個被文官忽悠傻的皇帝吧”
    一聽被大臣盛讚,朱棣和朱高熾他們一起皺起了眉頭。,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