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182 無私德有大義

字數:6417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接下來咱就從明武宗朱厚照用人這方麵來梳理一下他“叛逆”的後半生。
    太監劉瑾的死標誌著明武宗朱厚照叛逆的前半生的結束, 接下來是江彬和錢寧的重用。
    而對於文官集團,明武宗朱厚照不再和之前一樣全盤否定,而是重用大臣楊廷和以及大臣王瓊。
    朱厚照記下了楊廷和還有王瓊的名字。
    今天咱們著重介紹一下大臣楊廷和與大臣王瓊, 兩人開啟了大明王朝“權利遊戲”的序幕。
    權利遊戲幾個大字出現的天幕上。
    “果真文臣沒一個好東西。”朱高煦已經形成固有偏見。
    “二哥, 那武將也不一定都是好東西, 剛剛神跡不還說江彬勾結造反藩王。”朱高燧反駁朱高煦,把朱高煦懟的啞口無言。
    朱高煦反正不能用文臣。
    朱高燧也不能用武將。
    趙匡美用自家人也不行。
    朱瞻基外戚也不行。
    漢武帝劉徹外戚怎麽不行
    樂瑤引出“權利遊戲”的話題,彈幕直接炸開了,各位粉絲都有自己的意見。
    彈幕最後集體讓樂瑤發言, 這可有點難壞樂瑤了。
    樂瑤特別有自知之明, 她之所以能侃侃而談是因為曆史已經發生,作為現代人有上帝視角, 樂瑤隻能根據現有的資料總結一下。
    不管在哪個朝代,平衡權利都是讓君主頭疼的大事。
    像是秦朝, 權利高度集中, 無藩王無外戚亦無文武集團,但是獨木難支僅一個昏君加兩個大臣就讓秦朝二世而亡, 所以,皇權不需要製約麽皇權不需要支援麽
    秦始皇嬴政陷入沉思, 同時又得到了秦二世而亡的線索, 兩個大臣,其中之一是官宦, 另一個目前不得而知。
    漢朝吸取了秦朝的教訓, 在郡縣製的基礎上設立藩王, 但是藩王權利過大威脅皇權,又導致了七國之亂,這個問題直到漢武帝實行推恩令才得到解決。
    但是漢朝又開始重用外戚及宦官, 權利被瓜分,漢朝滅。
    漢武帝劉徹也沉默了,外戚的確是個問題,若掌控不好就會改朝換代。
    到了唐朝吸取了漢朝的教訓,但又開始了藩鎮割據,地方武裝勢力過大擁兵自重,武官霸權,朋黨之爭,皇權無力控製,唐滅。
    擁兵自重、武官霸權、朋黨之爭、無力控製,神跡每說一個詞就讓唐太宗李世民沉默一分。
    任道而重遠,眼前的繁榮昌盛隻是暫時的,李世民把神跡的一字一句全部記下。
    到了宋朝又吸取了唐朝的教訓,開始重文輕武,自斷脊梁,被外族欺負的無力反擊,最後國滅。
    和前麵幾位帝王不同,他已經知道宋朝具體的滅亡過程和後世昏君的奇葩操作。
    加上他弟弟趙匡美那紮心的嘴,趙匡胤已經生出了強大的內心。
    至於到了明朝,自然也吸取了前麵朝代的教訓。
    先是不封地的藩王製度,後麵咱們也知道,最後變成了累打不掉的養豬,從而造成了土地兼並。
    又因為吸取了前朝外戚政策,所以皇後的出身皆是小門小戶,於是就出了扶弟魔張氏這樣的皇後,進一步加劇了土地兼並。
    然後吸取了宋朝重文輕武的經驗,奈何土木堡一戰武官集體團滅加上明孝宗朱佑樘的養蠱,造成文官集團野蠻發展。
    後期又為了遏製文官集團,宦官之亂又開始了。
    不總結不知道,樂瑤發現大明朝真是把每個朝代的優缺點都試驗了一個遍。
    算起來她開大明朝這個話題已經很長時間了,但講不完就是講不完,每個皇帝都特別有特色,真是集幾個朝代的弊端於大成。
    宋
    “不愧是奇葩的大明。”趙匡美感歎不已,“他是怎麽做到把每個朝代的弊端都采納一遍,但是沒滅國呢”
    這點趙匡美想不明白,他轉頭看向他哥。
    “大明的皇帝並不昏庸。”趙匡胤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總結了一下,起碼明太宗朱棣給大明續命了百年,明仁宗朱高熾又早早死了沒造成大的損失,後麵的朱瞻基中規中矩。
    雖然出了個朱叫門,好在有弟弟和兒子收拾爛攤子,雖然出了明孝宗朱佑樘這個傀儡皇帝,但兒子卻是個有野心和見識的,再次給大明續命。
    隻能說,老朱家的基因雖然奇葩,但是一個明君一個昏君,交替登基。
    趙匡胤歎了一口氣,這次和趙匡美異口同聲道,“不像咱們大宋”
    話題又跑遠了,咱們接著說大臣楊廷和與大臣王瓊。
    咱們先對比一下他們的出身。
    首先,楊廷和四川成都府新都人,典型的南方官員。
    而王瓊,山西太原人,則是北方官員。
    雖然都是文官,但是一南一北,身後所代表的集團自然也不同。
    南方vs北方
    “兒子,你這是想南北製衡”朱佑樘的眼神亮了,“可文官集團都穿一條褲子,打斷骨頭連著筋,可能平衡”
    朱厚照也不確定能不能成,但總不能因忌憚文官而不用他們,得想辦法既讓抑製他們的權利。
    二人的做官經曆也不同,王瓊二十六歲中進士。
    從工部主事做起,還擔任工部都水郎中、戶部郎中、兵部尚書、吏部尚書。
    算是從基層做起,憑著個人能力一步步得以重用。
    而楊廷和則少年成名,可謂天才少年,十九歲便考中進士,正德初年就進入了內閣。
    在明史中對其大為誇讚,誇讚楊廷和誅奸臣,決大策,功在社稷。
    相比王瓊,楊廷和沒有什麽基層工作經驗,但是讀書卻是厲害。
    一聽明史誇讚楊廷和,朱佑樘立馬對楊廷和產生質疑,“如此盛譽,是不是和為父一樣,是個無能廢物”
    看的出朱佑樘反思的特別徹底,直接罵自己是無能廢物。
    這話讓朱厚照不知該怎麽接
    朱高煦:我就想知道明史是怎麽評價那個王瓊的。
    朱高煦一聽明史,立馬斷定這個楊廷和不是啥好玩意,王瓊不好說,得看看明史誇不誇他。
    明史上對王瓊的評價並不高,明史記載王瓊雖然有才,但是巴結攀附王彬這樣的小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王瓊在自己撰寫雙溪雜記一書中也對楊延和一黨大罵特罵,因為寫了這本書讓王瓊被後人詬病。
    在這本書中,王瓊大罵特罵楊廷和用言官之力打擊異己,黨同伐異,堵住其他人的嘴。最後弄的他兒子被發配,是他的報應
    除此之外,他還批判了李東陽,讀書不錯但是能力太一般,什麽問題都解決不了。
    像彭澤、靳貴之輩,他直接罵根本沒有半點才能。
    總之,他平等的看不上他們任何人。
    “那他肯定是個好人好官”朱高煦一聽明史對王瓊的評價不高,他立馬就覺得這個王瓊肯定是個好人。
    “二哥,你耳朵是不是有問題,你沒聽他罵同僚麽,如此小肚雞腸,怎麽可能是好人”朱高燧覺得王瓊不行。
    路人甲:關鍵他罵的也對。
    “你看神跡說王瓊罵的對”朱高煦這大嗓門。
    朱高煦:王瓊是好人
    朱高燧:王瓊是壞人
    怎麽說呢,人都是有兩麵性的,就像咱們剛開始分析明武宗朱厚照,按照史冊的記載,他就是一個昏庸無道隻知玩樂的帝王。
    但是隨著咱們的了解便會發現其實他是有宏圖偉略的,不過這並不能抵消他重用佞臣的過錯。
    不是史冊所述的昏君,但也算不上一代明君,也不能算庸君。
    “奇葩君。”朱厚照自己給自己定義,幹嘛非得分明君昏君呢。
    就像史冊上說王瓊巴結江彬等人,媚主讒上勾結近侍以此得到重用,這的確是事實,他寫書罵人也是事實。
    還有他飽受詬病的偏袒藩王,在衡王與租戶的矛盾中,衡王把貧瘠的土地租給百姓,卻讓百姓交足額的租金,顯而易見是藩王的不對。
    但是王瓊卻站在藩王一邊,斷了這冤假錯案。
    從這些事能看出他私德方麵的確有些問題,就和咱們平時遇到巴結領導的那些同事一樣。
    “私德有失,這樣的人決對不能重用。”朱佑樘一口把王瓊否決,等回頭就找借口把他罷官。
    “兒子,楊廷和可用。”朱佑樘肯定了楊延和。
    “爹,神跡都說了人有兩麵性,現在下結論太早,按照神跡說的我也不是個好東西。”朱厚照道。
    朱佑樘:王瓊壞人,楊廷和好人。
    但是王瓊的確是個實幹家,咱們舉幾個例子。
    治河方麵,他編撰了漕河圖誌,裏麵關於漕河河段長度等有詳細的記載,對治理漕河有重大意義,單從這本書的詳盡便能看出王瓊的用心及他的能力。
    糧草方麵,他對各地糧草倉儲情況了如指掌,邊鎮官員有想貪墨糧草的,一眼被識破。
    邊防方麵,王瓊提出了原本的嘉獎的弊端,隻以獲首級多少論功勞,不管驅敵之功,一來會降低士兵們的鬥誌,二來會讓不軌之人殺害無辜之人來領功。
    能看的出王瓊的確是有才幹的。
    朱佑樘糾結了,這樣的人用還是不用但是他私德不行。
    朱佑樘糾結的心聲以彈幕的形式發到了天幕上。
    王瓊私德雖然有失,但是大事上絕不含糊,無私德但有大義。
    像是造反的寧王賄賂他,王瓊就堅守了自我,但是大臣楊廷和卻疑似接受了賄賂。
    朱佑樘
    “俺就說了那個楊廷和不是什麽好東西”朱高煦興奮的,“我看人準吧。”
    朱高燧
    咱們再來說說大臣楊廷和,看看被明史誇讚的一代明臣又如何。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