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185 偷跑皇帝
字數:6814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偷偷兩個字著實諷刺, 堂堂一帝王難道不是想去哪裏就去哪裏
神跡前的幾位帝王皺起眉頭,明朝文官集團的實力竟大到如此地步,竟可攔聖駕
因為這幾次偷跑, 明武宗朱厚照算是徹底坐實了自己荒唐皇帝這個名號。
外麵有什麽好玩的,能讓明武宗朱厚照如此向往北上想玩不應該南下麽, 南方多富足。
翻來史策, 咱們一起看看明武宗朱厚照向往的北上是什麽樣子。
天幕中出現卡通朱厚照,隻見他興高采烈,騎著小馬駒一路向北, 頭上幾個大字, “出去玩啦”
宋
“我不信能打出應州大捷的小皇帝隻是單純的出去玩。”趙匡美語氣篤定。
反正在他心裏, 朱厚照已經和奇葩皇帝不沾邊了。
所謂的奇葩不過是在反抗文官集團罷了, 若他們大宋
“咱們大宋其實也有這樣的皇帝,宋神宗和宋哲宗這兩小子。”趙匡美忽然想起這兩個人,仔細想想他們兩人也朱厚照有點相似。
可惜英年早逝
提到宋神宗和宋哲宗,趙匡胤也有些惋惜,他們大宋史上好不容易基因突變的兩個皇帝。
大家應該記得咱們之前提的天子守國門,明太宗朱棣把都城定在北平,為的就是親自防禦北方外敵, 赫赫有名的五次征北。
所以北平以北可不是什麽太平盛世。
自正德十年以來,韃靼侵犯侵略邊境,雖無法攻破居庸關,但他們一直不停的搶奪百姓, 民不聊生。
對韃靼的屢次侵犯在明武宗實錄中有明確記載,而明朝的應對之策則是修長城,增加兵力防守。
但效果並不理想,反而讓對方氣勢洶洶, 朱厚照多次想禦駕親征,皆被眾臣否決。
天幕上,原本景色優美的草原上忽然出現了很多外族小人,然後一座長城落了下來。
在北有外敵的情況下,明武宗朱厚照還執意北上,如此貪玩,是不要命的那種貪玩麽
從應州大捷的部署上,我更傾向於朱厚照此次北上是蓄謀已久的,他再也忍不了韃靼狂妄的挑釁,想正麵杠。
結果也如大家所見,他的確成功了。
路人甲:我覺得也是,可惜應州大捷的功績被掩蓋,成了出去玩的皇帝不小心打了個小勝仗。
粉絲路人甲惋惜不已,但凡動腦子想想,小勝仗能讓韃靼多年不敢再犯說白了,不就是打老實了麽。
“可惡的文人可惡”朱高煦氣的不行,要是他當皇帝,就把這些文官全都弄死
朱高煦偏激的言論又出現在天幕上,他這是一杆子打死了所有文人。
咱們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文,曆史上還是有很多錚錚鐵骨的文人。
遠的不說,就說南宋末年的錚錚鐵骨的文天祥,還有同小皇帝崖山殉國的大臣們,北平保衛戰的文臣於謙,平定寧王之亂的文臣王守仁,大刀闊斧改革的文臣張居正,有“海青天”之譽的文臣海瑞。
實事求是,文官有忠臣武官也有叛賊,隻能說明朝後期階級利益高於王朝利益,個人利益又高於集體利益,如此才多出敗類。
唉所以說隻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
樂瑤的感歎之言落在直播間眾帝王心頭。
朱佑樘則直接淚奔,心中有種無力之感,為何會這般
朱厚照倒沒和他爹朱佑樘一般陷入巨大eo中,他忙於記神跡所提的大臣名單,神跡的這段話可是透露出不少可用之臣,王守仁、張居正、海瑞。
朱厚照不管他們是不是文臣,隻管是不是可用之才,就和神跡所述文臣有忠臣武將亦有反賊,人嘛,哪有絕對的好壞。
記下名單之後,朱厚照繼續認真的聽,希望能從神跡那得到更多可用之才。
跑題了又跑題了,言歸正傳,咱們繼續嘮明武宗朱厚照的偷跑曆程。
正德十二年七月,朝堂再次收到韃靼在宣府、大同一帶入侵頻繁。
同年八月,叛逆的明武宗再次不按照套路出牌,隻見他趁著夜色帶著親信江彬等人騎馬狂奔,一路到了居庸關,居庸關是京城通往宣府的要塞,明武宗目的地是宣府鎮。
咱們再老生常談一下宣府鎮的重要性,宣府就是宋朝的燕雲十六州,邊陲重地。
特別明太宗朱棣北遷國都後,距離都城北京不到四百裏的宣府鎮更成了守衛都城的一道大門。
所以,宣府鎮可不是什麽好玩的地方。
路人甲所以說明武宗朱厚照因為貪玩才去邊關,純粹扯淡。
“兒子,你孤身一人去,是不是太危險。”朱佑樘擔憂,畢竟刀槍不長眼。
“父皇,太宗爺爺當年馬上得天下,兒子也想。”朱厚照態度堅定,“隻有手中有刀,才能不被人欺負。”
聽神跡說了這麽多,朱厚照愈發覺的兵權的重要性,太祖爺爺和太宗爺爺時期為何皇權穩固,不管朝內還是朝外都是一片太平,說白了,打服的。
“太祖爺爺、太宗爺爺、唐太宗還有宋太祖哪個不是上馬得天下,下馬治天下。”朱厚照反正是鐵了心,宣府鎮他是肯定要去的。
“為父終究沒有你的魄力。”朱佑樘自愧不如,“但是孩子,你若沒了,大明江山該如何。”
朱佑樘拉著朱厚照的手,“聽爹的,趁著年輕趕緊多生幾個,咱家是真的有皇位需要繼承。”
如今朱佑樘開始後悔自己沒多生幾個,直接讓他這一脈斷了後。
“爹,不如你多生幾個”朱厚照反向催生,其實培養弟弟也不錯,比起皇帝朱厚照更想做大將軍。
可惜,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出逃計劃並沒有成功。
第二天一早,內閣大臣梁儲、蔣冕就發現朱厚照跑了,於是他們趕緊去追。
好在監察禦史張欽察覺此事,及時製止了此事。
在正德六年的時候大臣張欽就上書勸阻過,在勸諫的上書中,大臣張欽認為帝王擔負宗廟重任,怎麽能禦駕親征,若有不測該如何。
大臣張欽的擔憂也是有道理的,畢竟朱叫門的教訓在前。
提到朱叫門,明殿的氣氛就會壓抑一分。
土木堡之變的確是大明國運的轉折點。
漢
“因噎廢食。”劉徹諷刺,“都是借口罷了”
他沒見誰被飯噎著了最後把自己餓死的,輸了一次又怎麽樣,贏回來便是
按照明朝大臣這個邏輯,自己上次打匈奴輸了就再也不打任由欺負
漢武帝劉徹真是越聽越氣,“這樣的臣子,不殺留著作甚”
漢武帝劉徹自動帶人了不讓他北伐匈奴的那些大臣。
朱厚照下令讓居庸關指揮孫璽開門放行,但是大臣張欽卻堅持讓孫璽不準放行。
大臣張欽甚至還親自拿著尚方寶劍守城門,不讓朱厚照出關。
他的理由是,若皇帝出征,定會有官員和禁衛軍跟從,如今隻有寥寥人,定是假傳聖旨,不能放行。
“他要出征,你們讓他出麽但凡能出征,他用得著偷偷出關”趙匡美算是服氣了大明文官集團的邏輯,不讓出征就不讓,找沒用的理由作甚。
趙匡胤眼中已經帶著殺意,若他遇到這樣的大臣
最終內閣大臣梁儲、蔣冕趕了過來勸諫朱厚照,於是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偷跑失敗,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繼續等待時機。
二十多天過去,大臣張欽出去巡查不在居庸關,明武宗朱厚照的機會來了。
這次他幹脆打扮成百姓隱瞞自己的身份,成功出了居庸關。
等著大臣張欽回來了,一切都晚了,大臣張欽痛哭流涕就怕朱厚照出事。
朱高煦貓哭耗子假慈悲,張欽奸臣
朱高煦又罵上了。
也不能說大臣張欽是奸臣,他從骨子裏就認為皇帝不該禦駕親征,這是整個文官製度下的固有思想。
階級形成思想固化,整個文官的選拔體係在,階級教育他們如此,若他們不這麽想,也沒法當官,沒法加入這個階級。
就像大臣黃鞏,他就曾進言勸諫朱厚照當明君,而他思想中的明君則是身居深宮,近賢臣遠小人,有事多問忠誠的大臣。
這是典型的文官集團思想,但大臣黃鞏的確是個清廉的臣子。
聽神跡談到官員的選拔體係,眾直播間前的帝王們再次陷入沉思。
言歸正傳,終於逃出京城的明武宗朱厚照又做了一件荒唐事,他改名朱壽,並且下詔封他自己為威武大將軍,並加封鎮國公。
這也是他被稱作荒唐帝王的荒唐事之一,自貶身份不做皇帝做將軍。
路人甲講真,明武宗朱厚照還不如做個將軍,直接學趙匡胤反了算了
“神跡神跡,我哥被迫黃袍加身。”趙匡美還解釋上了。
趙匡胤
看神跡讓自己造反,朱厚照摸摸下巴,我反我自己別說有點意思。
最後朱厚照憑著自己威武大將軍的身份,打贏了應州之戰。
因為是偷偷跑出來的,身邊一個文臣沒有,這就是客觀條件上文臣沒法記錄這場大戰的原因。
而幾次勸阻朱厚照出關的大臣張欽,因為敢於勸阻朱厚照被當做忠臣典範。
“張禦史閉關三疏”的事跡被後人歌頌,而朱厚照的大捷卻無人問津,不得不讓人唏噓。
“就誇他們想誇的唄。”朱高煦執拗的認為文人就是沒一個好東西
宋
“真是不明白,朱厚照大勝歸來,攔著他的文官不該被唾罵麽”趙匡美再次無語,“這就是欺負朱厚照沒兒子。”
“後代真是太重要了,但凡有個爭氣的,還能被弟弟篡了位”趙匡美的刀子嘴又上線了。
這次不是趙匡胤無語,換成他的大侄子趙德芳無語。
對對對,是他們不爭氣
自應州之戰後,朱厚照在宣府鎮建立了自己的鎮國府,到了後期鎮國府已然取代了豹房的地位,而明武宗朱厚照也一步步獲得兵權,可以不經過兵部而直接調兵。
到這,明武宗朱厚照和文官集團的權利之爭取得了小小勝利,也算是他和士兵們同吃同住戰場殺敵得到的回報。
這也是為何現在有那麽多人為明武宗朱厚照翻案的原因,講真,能做到和士兵們同吃同住,打成一片,還能親自指揮戰場殺敵,這樣的皇帝心中應該是懷有家國天下的。
但他也的確有缺點,比如任用劉瑾那樣的奸臣,不管目的為何,但結果是百姓遭殃。
說完了應州大捷,咱們接著說正德後年另外兩件大事,這兩件大事也被後世詬病,一件是明武宗朱厚照南巡,一件是寧王造反。
明天準時見哦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