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215 寧信小人
字數:8031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唐肅宗李亨朕怎麽敢弑祖。
唐肅宗立馬否認, 隨後看向他的三子李倓,“你可是朕最心疼的兒子。”
唐肅宗嘴上雖然這麽說,但是心裏可不是這麽想的, 他心口莫名的發堵, 自己皇位還沒坐熱乎, 就來了一個太宗轉世, 兒子直接變祖宗
建寧王李倓覺的自己何德何能竟與太宗相提並論,他所做的一切不過為了大唐江山而已,是作為李家兒郎的責任。
再者, 又不是自己一人的功勞, 自己的大哥還有謀士李泌都參與其中,自家父親更是擔起了責任。
此時的李倓對皇位絕對沒有任何非分之想, 他隻想快點結束安史之亂, 奪回大唐江山。
“李倓哪有資格和太宗相提並論, 且太宗在此顯靈,何來轉世一說。”李倓否認自己是唐太宗轉世。
但這話落在唐肅宗耳中卻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唐肅宗李亨越想越不對勁, 看李倓漸漸變的陰冷。
這小畜生是不是一開始就有造反的心思, 一切都按照當年晉陽起兵來的, 擁護自己為皇帝,隨後建立軍功,再逼著自己退位
唐肅宗李亨這不會是這逆子篡位的陰謀吧
“兒子沒有, 若兒子對皇位有半分覬覦,天打雷劈,不得好死,兒子向太宗之靈發誓。”李倓對神跡發誓。
唐太子李世民汝才是孽障
李世民再次嗬斥,在李世民心中唐肅宗李亨是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樣的昏君, 一個放任外族殺搶掠奪,一個造成安史之亂,沒一個好東西
再次被罵的唐肅宗臉色變的更加難看,他越發覺得神跡是假的,但卻找不出任何破綻。
等著唐肅宗李亨繼位後,身為長子的李豫被封為太子。
開始唐肅宗李亨是想學唐高祖李淵,把太子之位給大兒子,然後封英勇善戰的皇三子李倓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去平定安史之亂。
但是這個想法被謀臣李泌否決了,李泌深知三皇子李倓太像唐太宗李世民,若將兵權交給三皇子恐怕會出現第二次玄武門之變。
唐肅宗李亨認同李泌的想法,於是將兵權給了太子李豫。
而三皇子李倓非但沒有生氣反倒是鬆了一口氣,他和太子李豫本就兄弟情深,他自己也擔心日後的局勢不受自己控製,最終釀成手足相殘悲劇。
咱們之前也說過,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有很多客觀因素在裏麵,若他不反,他身邊的大將謀臣也會逼著他反。
畢竟,不反就是死。
聽到玄武門之變,宛如一盆涼水潑下,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熊熊怒火。
雖然玄武門之變沒有發生,但李世民知道,若不是神跡的出現,玄武門之變根本無法避免。
至德年
“兒子相信三弟,他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大唐江山。”太子李豫相信自己的弟弟,他太了解李倓了。
於是得到兵權的太子李豫就承擔起了收複長安的責任,他開始率軍出征,衝在最前麵,而三皇子李倓則留在唐肅宗身邊。
因為太子李豫常年出征在外,皇後張良娣便生出了其他心思。
太子李豫並非皇後張良娣所生,她想為自己的兒子爭奪太子之位,於是勾結唐肅宗的心腹宦官李輔國,與他聯手算計太子。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這個宦官李輔國,他可是唐朝第一個封王掌權的宦官,權利之大甚於帝王。
連宰相見了他都要尊稱他為“尚父”。
“臣不敢。”李輔國沒想到神跡會提及自己,“臣對陛下絕無二心。”
唐肅宗皺起眉頭,並沒回應,也沒發回應,即便他心裏相信李輔國不是那樣的人。
明
“這麽看咱大明起碼沒有宦官專權,雖然也有啥八虎,但是都是紙老虎。”朱高煦忽然發現他們大明的太監還挺老實。
“二哥,後麵還有幾個奇葩皇帝,誰知道有沒有被宦官奪權的。”朱高燧覺的朱高煦這話說的太早了。
“那不能夠,文官集團也得讓啊。”朱高煦道,“誰能從他們手上奪權,皇帝他們都敢殺。”
朱高煦這話裏帶刀的本事和趙匡美看齊。
開元年
“這個小畜生,竟然用宦官,朕才不會重用宦官。”唐玄宗李隆基趕緊抬高自己,他恨不得讓神跡多說說李亨那個小畜生,如此對比之下就會顯得自己這個皇帝還不錯。
等唐玄宗李隆基說完這句話,眾臣不由看向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腹,高力士。
高力士的權利可不亞於李林甫,隻是高力士對唐玄宗李隆基的確忠心,因此才沒有出現李輔國那樣的情況。
可以說唐朝讓宦官參政的頭是唐玄宗李隆基開啟的,唐肅宗李亨發揚光大而已。
唐玄宗李隆基
“高力士不一樣。”唐玄宗李隆基甚至還解釋。
眾臣滿眼戲謔,不一樣哪裏不一樣
“求太宗明示,誰可救大唐於水火之中。”眾臣的心聲再次出現在彈幕上。
唐玄宗李隆基急眼了,“朕都說了,朕會改。”
路人甲狗改的了吃屎麽。
粉絲路人甲出來吐槽,他一直覺的不是唐玄宗李隆基變了,而是前期明臣多家底又厚實,而他自己裝的也好而已。
唐玄宗李隆基
趙匡美不都說這個李倓是小太宗嗎
趙匡美這一句吐槽一下點醒眾臣,對了小太宗
眾臣真的是太渴望恢複貞觀之治,太渴望大唐的白月光唐太宗李世民了,如今他們堅信李倓就是唐太宗轉世。
皇後張良娣和宦官李輔國聯手後,二人經常在唐肅宗麵前說太子李豫的壞話,企圖把太子李豫拉下太子之位。
而三皇子李倓知道後便為自家大哥辯護,他看穿了皇後張良娣和宦官李輔國的陰謀詭計,於是三皇子李倓向唐肅宗請命廢除張皇後,誅殺奸臣李輔國。
唐肅宗哪裏舍得對皇後張良娣和宦官李輔國下手,一個是他的摯愛一個是他的心腹,每次李倓如此諫言,都會被唐肅宗嗬斥。
皇後張良娣和宦官李輔國怕李倓會壞他們大事,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先弄死三皇子李倓。
天幕中現在卡通皇後以及卡通宦官,隻見兩人擊掌為盟,頭上幾個大字,“弄死他”
“請父皇廢除妖後,誅殺奸臣。”太子李豫直接跪下請命,他絕對不能讓這兩個賊人害死自己的弟弟。
眾臣也跟著請命。
唐肅宗李亨無語,僅僅憑著神跡的幾句話就讓他廢除自己心愛的皇後,殺死自己的心腹
他開始懷疑,今日所謂的“神跡”是不是太子和三皇子聯手的一場大戲。
皇後張良娣和宦官李輔國二人趁著太子李豫出征在外,開始瘋狂給三皇子李倓上眼藥。
特別是皇後張良娣,天天吹枕邊風,她造謠李倓有造反之心。
而唐肅宗李亨本就忌憚自己這個兒子,因為李倓身上的確有當年太宗李世民的影子,於是乎唐肅宗下令讓李倓自殺。
李倓竟然真的自殺了,就和公子扶蘇一樣,唉
一直認真聽神跡的秦始皇嬴政終於又得到一條關於秦朝的信息,他的長子扶蘇是自殺而亡。
公子扶蘇一楞,自盡而亡
秦始皇嬴政看向公子扶蘇,自盡而亡
記得神跡講大宋朝趙匡胤之子自盡而亡時,秦始皇嬴政還自信滿滿道,他的兒子絕對不會有那樣的孬種。
如今
若是之前,秦始皇嬴政定會直接放棄軟弱的扶蘇,如今他想知道一向反抗自己長子扶蘇為何會自盡。
聽了這麽久的神跡,秦始皇嬴政真的在改變自己,他意識到好好培養下一代的重要性,若不想秦朝二世而亡,就必須培養好太子。
宋
“又一個自己自盡的,怎麽和德昭一個德行,不過情況不大一樣,這個是他爹讓他死。”趙匡美實事求是。
“這點比德昭強。”趙匡美得出結論。
趙德昭他算是過不去這個自殺梗了
等著太子李豫回來的時候為時已晚,自家弟弟因為維護自己而死,成了太子李豫心中過不去的坎。
關於三皇子咱們就說到這,曆史上對三皇子李倓的記載隻有這麽多。
說來可惜若李倓沒有英年早逝,說不定安史之亂能被很快平定,但是曆史沒有如果。
好了,咱們接著說回之前的話題,唐肅宗猜忌殺害了自己的三皇子後,繼續忌憚太子李豫。
他撤了太子李豫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又開始擔心大將郭子儀會功高蓋主,於是撤了他副元帥的職務。
這下有意思了,如此浩蕩的大軍出征,卻群龍無首。
太子李豫和三皇子李倓一起看向他們的父皇,此時他二人竟生出果真是爛泥扶不上牆的想法。
李倓心中糾結,要不要趁此機會直接擁立自己的兄長李豫為帝。
而太子李豫則想,要不要趁此機會擁立自己的弟弟李倓為帝,畢竟神跡說自家弟弟是太宗轉世。
宋
“大唐也是倒了黴了,送走一個昏君,又來一個昏君,大軍無主帥。”趙匡美不由吐槽。
此時趙匡胤特別慶幸他這個三弟不知道趙構那個小畜生幹的事,他們大宋倒是有主帥,但是被那個小畜生
“大哥,你咬後槽牙幹什麽,你想起咱們大宋哪個畜生了”趙匡美問趙匡胤,他倒不記得他們大宋有同款昏君。
“單純提唐朝太宗皇帝生氣罷了。”趙匡胤道。
趙匡美點點頭,但總覺的有點不對勁,他大哥似乎在瞞著自己什麽。
太子李豫和大將郭子儀一起被撤後,就有大臣提出擔憂,幾路大軍作戰卻群龍無首,軍心不齊怕是會出問題。
但是唐肅宗李亨卻不以為然,他覺的安慶緒已經是強弩之末,要什麽總指揮,隨便打打就能打死他。
因為軍中無大將,監軍的宦官魚朝恩就成了實際總指揮,這個魚朝恩和李輔國一樣,同樣是唐肅宗的心腹,也不是啥好東西。
要說唐肅宗是真的喜歡重用宦官,並且還喜歡把兵權交給宦官,雖然是為了製衡朔方軍事集團,但是安史之亂還未定,當下根本不是平衡勢力的時候。
與此同時,安慶緒見唐朝大軍來襲,嚇的他趕緊像史思明求救,並答應史思明若他來救自己便把皇位讓給他。
史思明大喜,決定出兵援助安慶緒。
大將李光弼見史思明率兵來到鄴城外圍,於是像宦官魚朝恩請命允許自己率軍圍困史思明大軍,其他大唐人馬繼續圍攻安慶緒。
但不懂打仗的宦官魚朝恩一口拒絕 ,他覺的史思明根本掀不起什麽風浪。
萬萬沒想到,史思明卻掀起了滔天大浪,他派人偷襲唐軍,而群龍無首的唐軍還以為殺自己的是別的節度使大軍。
於是唐軍大敗,史思明殺了安慶緒,收編了安慶緒的人馬,占領了河北。
隨後史思明登基稱帝。
貞觀年
“荒唐”李世民雖然猜到會戰敗,但聽神跡所述後仍舊氣憤不已。
大唐江山,大唐百姓就混在佞臣昏君手上
“陛下,方才天幕中出現了三皇子李倓還有孽障李亨,也就是說那邊的大唐王朝還有挽回的餘地。”長孫皇後道。
長孫皇後聰慧,雖然今日是她第一次見神跡,但之前聽李世民給她講述神跡之事,長孫皇後有個大猜想,神跡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出現在不時刻的王朝。
也就是說,通過神跡是可以影響未來的。
被長孫皇後這麽一提醒,唐太宗李世民眼神一亮,他今日是被氣糊塗了,竟然忘了可以通過神跡改變王朝命運。
但李世民試了幾次,他的心聲並沒有發到天幕上。
到現在眾帝王也沒有摸透神跡的奧秘,比如心聲什麽時候會出現在天幕。
唐軍大敗,麵對如此敗仗,自然要有人出來背鍋。
雖然罪魁禍首是唐肅宗,但唐肅宗絕不承認。
天幕中出現卡通的唐肅宗,隻見他手裏拿著一口鍋,頭上幾個大字,“把鍋給誰呢”
按理說唐軍大敗,唐肅宗負首要責任,次要責任應該是亂指揮的宦官魚朝恩的。
但宦官魚朝恩可不想背鍋,於是他開始在唐肅宗麵前詆毀大將郭子儀,都是他的兵不好才戰敗的。
實事求是,這事和郭子儀有半毛錢關係麽都被罷免副指揮的職位了。
但偏偏唐肅宗降罪給了郭子儀,誰讓他是節度使呢,趁機打壓打壓節度使的威風也好。
天幕上,一口大鍋硬生生的砸到了大將郭子儀的頭上。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