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223 他罵朕!
字數:5716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萬曆十七年, 大理寺評事雒於仁上疏了酒色財氣四箴疏,咱不用看內容光看這題目就知道這是全篇罵人的上疏。
雒於仁在酒色財氣四箴疏表明,萬曆帝總說自己有病, 在他看來萬曆帝這病根就是酒、色、財、氣。
在宮中無所事事的享受山珍海味, 喝著美酒,此病所謂“嗜酒”。
一味的寵信妖妃鄭貴妃,以至於不聽忠臣的諫言,遲遲不立太子,此所謂“戀色”。
通過宦官之手索要錢財,此病所謂“貪財”。
無緣無故對宮內的宦官和宮女發脾氣,此病所謂“氣”。
雒於仁在罵完萬曆帝後, 還給語重心長的給出建議,他告訴萬曆若想治病,就戒酒戒色, 好好上朝把精力都放在朝堂大事上。
天幕中出現卡通大臣,隻見他站在高台上,高台寫著幾個大字, “道德製高點”。
而高台下站著的是卡通萬曆,隨後卡通大臣對著卡通萬曆一通數落。
朱佑樘摸著下巴,怎麽說呢,雖然他覺得這個大臣數落的沒錯, 但總覺得聽著十分的不舒服。
特別是那個卡通大臣站在道德製高點,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
如此表情讓朱佑樘想起了上朝時那些臣子的嘴臉, 一個個都高高在上指點江山, 但是真有事問他們的時候,卻沒人能解決。
確切的說,他們根本不敢解決, 畢竟影響他們背後的階級利益。
他們在乎的隻有禮義廉恥還有規矩
大臣雒於仁這種高高在上宛如長輩數落小輩的態度讓萬曆十分氣惱。
怎麽說呢,當年海瑞上疏指責嘉靖帝雖然言辭激烈,但更多的是痛心疾首,對嘉靖帝還是有臣子該有的尊重。
看著上疏,萬曆帝氣惱不已,他召集內閣眾臣,自己親自挨條解釋。
說自己喜歡喝酒,可在座的眾人有哪個不喝酒的是你不喝還是他不喝
說自己寵信鄭貴妃,可鄭貴妃品行端莊,從不幹政,這樣的女人寵信又怎麽了
說自己通過他宦官之手貪財,可笑,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自己都是皇帝了,何來貪財一說
還說自己無端懲戒宮女宦官,心情不好的時候說兩句怎麽了,再說難道他們難道一點錯沒有
宋
“這明朝萬曆帝的脾氣也是夠好的,還一條條解釋,若換成明朝嘉靖帝試試,怕那個上疏的大臣早就被處死了。”趙匡美道。
“哥,要是有人這麽說你,你能忍”趙匡美轉頭問他哥趙匡胤。
趙匡胤一時無語,若自己不能忍,他的“好弟弟”趙匡美怕早就投胎了。
唐
唐太宗李世民聽到如此諫言倒沒有什麽反應,大唐本就廣開言路,且前有魏征在。
李承乾輕輕歎了口氣,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萬曆歎氣 ,他多少能體會萬曆的心情,畢竟自己也是過來人。
隻是自己的境遇和萬曆雖類似,卻不盡相同。
大唐的臣子們上諫都是為了大唐好,明朝的臣子上諫則是為了自己身後的利益集團。
“大哥,你歎氣作甚,可是聽不得大臣勸諫。”李泰聽李承乾歎氣,趕緊跟上一句。
目前李世民還沒立太子,李泰仍舊覺的自己有機會。
李承乾對太子之位倒沒任何想法,但也不想讓李泰做太子,因為他這個二弟也不配。
“我自不如二弟,能聽人勸。”李承乾開口諷刺,懟的李泰啞口無言。
畢竟李泰之前也被諫臣逼瘋過。
萬曆越說越氣,他希望讓內閣擬票,嚴罰雒於仁。
若這事發生在之明朝,除了明孝宗朱佑樘任何一個皇帝身上,臣子雒於仁定是吃不了兜著走,但到萬曆這就不一樣了。
首先因為張居正的前車之鑒,如此為國為民的臣子,死後說被清算就被請算,張家全族下場淒慘 ,教訓在前,誰還敢得罪同僚。
當這個出頭鳥沒任何好處。
聽到張居正的下場,朱厚照就感覺特別惋惜,雖然張居正也是文臣,但是朱厚照知道他和其他的大臣不一樣。
他為了百姓為了大明江山,敢於和所有利益集團作對,正是朱厚照需要的肱股之臣。
不管萬曆出於什麽原因清算這樣一位大臣,便注定了他是個庸君。
朱厚照覺得萬曆如此對待張居正,就和當年朱叫門對待於謙一樣,自斷後路。
其次,國本之爭,萬曆帝本就孤軍奮戰,他清算了張居正所有黨羽,便意味著清算了所有站在自己一邊的人。
當下所有的大臣全都在一條船上,共同對抗萬曆。
他們給雒於仁說情都來不及,怎麽可能會嚴懲他。
內閣開始和稀泥,內閣大臣開始勸導萬曆,說這件事情一旦鬧大了,雒於仁的上疏必定會被天下人知道。
到時候萬曆就會被天下誤認為是昏君,而被懲戒的雒於仁則會留下“諫臣”的好名聲。
內閣當真會揣摩萬曆的心思,一下把萬曆說服了,最後他放過了大臣雒於仁,隻讓他自己告老還鄉。
把皇帝罵成這樣,最後還全身而退,已然是最好的結果。
而從這件事上,萬曆帝學會了一招,留中不發,對於自己不同意又不想把事情鬧大的奏章,一律當看不見
卡通萬曆帝再次出現,他麵前是堆積如山的折子,但是萬曆帝卻一眼不看。
“逃避能解決問題”朱佑樘已經不知該怎麽說這個小畜生好了。
相比嘉靖帝,這個萬曆似乎沒那麽氣人,就是消極怠工。
經曆了這次事件後,萬曆帝仍舊不上朝。
萬曆十八年,如同之前一樣,不但不上朝,什麽祭祀朝拜一律取消。
萬曆十九年八月,首輔大臣申時行被彈劾,於是告老還鄉。
申時行的離開,萬曆徹底開始放飛自我,而他和群臣之間門的矛盾也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
朱佑樘:這個申時行是好是壞
朱佑樘發問,他知道自家兒子在到處找可用之臣,連帶朱佑樘也開始在意大臣。
怎麽說呢,曆史上對大臣申時行的爭議不小,我個人覺得申時行是個通透的人,也正因為太為通透才顯的碌碌無為。
按理說申時行是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他應該堅定的走張居正的老路,把變法堅持下去。
但是通透的申時行早就看透了本質,萬曆帝想要拉攏反張派,而反張派虎視眈眈的要清算張黨。
在皇帝都不支持的情況下,若再堅持下去,無疑落到和張居正一樣下。
正是如此,申時行才開始和稀泥,不斷的調和萬曆帝和文官集團之間門的關係。
卡通大臣申時行出現在天幕上,隻見他拿著棒子和稀泥,一會加加水一會加加幹水泥。
咱們舉幾個例子,來看看申時行是如何和稀泥的。
第一,在萬曆帝氣惱的要開棺鞭屍張居正時,是他私下勸解萬曆帝才讓張居正得以最後的體麵。
第二,當萬曆帝效仿明武宗朱厚照訓練新君,造到文官集團拚死反抗時,為防止出現第二個豹房,申時行去找掌管皇宮軍權的宦官商議。
申時行以委婉的方式問宦官,要是操練的新兵有造反之徒,他們豈能負責。
於是宦官集團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開始勸解萬曆帝,訓練計劃擱淺,文臣集團沒有拚死進諫。
第三,他在考核製度上一邊放水文官集團,一邊又力推有才之臣,比如因為支持張居正被打壓的潘季馴,讓他治理黃河並頗有成效。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唯一翻車的便是國本之爭,申時行本想繼續和稀泥。
但沒想到文官集團逼著他表態,申時行因為遲遲不表態而受到彈劾。
看透了朝中局勢,也看透了萬曆帝的態度,麵對無法調和的矛盾,申時行選擇離開。
因此他也得以善終,不知大家覺的這樣的臣子是不是忠臣
路人甲:隻能說大明再無第二個張居正。
很久沒出現的粉絲路人甲一聲感歎,就像當年朱叫門殺了於謙一樣,萬曆清算張居正後便再無張居正。
畢竟前車之鑒曆曆在目,不為自己想也得為子孫後代想想。
從萬曆拉攏守舊的文官集團,像文官集團妥協那一刻,他就輸了,徹徹底底的輸了。
萬曆後期說是反抗,不如說是無奈的逃避,眼不見心不煩罷了。
萬曆隻當好自己這一世的皇帝,至於後朝帝王,與他沒任何關係,這極度的自私真是像極了嘉靖帝朱厚熜。
不過宅男萬曆帝也有他強硬的一麵,他有所妥協也有所不妥協,比如在軍事上。
接下來咱們講講萬曆帝的高光時刻,萬曆三大征
恢宏的音樂再次響起,直播間門麵前的眾帝王不由的皺起眉頭。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