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236 不準再吵了!!
字數:6609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天啟一年, 在明熹宗實錄中有詳細記載,此時的明熹宗朱由校真的是急眼了,他迫切的需要大臣們給出聯係, 畢竟遼、沈是兩座重鎮, 數萬將士喪命十萬百姓流離失所。
但是此時的東林黨卻想著怎麽甩鍋,如此大的罪過一定不能落到東林黨的頭上, 畢竟他們最注重的就是名聲。
作為“清流”怎麽能有汙點呢
明熹宗朱由校對氣惱的下了一封詔書, 大致的意思王朝處於生死存亡的時刻, 而那些大臣們就知道互相推諉、推卸責任黨政不斷,不說一件正事
廣寧的淪陷就是因為官員內部的不合, 你們如何不以國家之急為急,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外敵, 你們難道想重蹈覆轍麽
天幕上出現咆哮的卡通朱由校, 他指著眾臣破口大罵, “你們想幹什麽”
“自私自利的畜生,不配為人”朱佑樘被氣的咆哮起來,“都要亡國了,他們還在內鬥,明朝若是沒了,他們豈能得好”
“臉都不要了,他們怎會在乎亡國不亡國。”朱厚照一副看透的樣子。
明熹宗朱由校警告這些大臣,要共謀大計,若是再像之前那樣互相誣陷 ,小題大做沒事找事, 他絕不姑息
但是明熹宗朱由校這一嚴厲的警告半點用沒有,大臣怎麽該怎麽吵還是怎麽吵,該誣陷誣陷, 該甩鍋甩鍋,反正沒一個人為國家大計考慮。
這可把明熹宗朱由校氣的不行,兩個月後,明熹宗朱由校再次下詔,這次的語氣言辭可比上一次激烈的多。
根據明熹宗實錄記載,這次明熹宗朱由校訓斥的內容大致如下朕之前已經說過不讓你們造謠攻擊,但是你們仍舊不改。
自金賊努爾哈赤發難以來,朝堂財政吃緊,明軍傷亡慘重,但是你們卻拿不出一點有用的建議
不管新臣還是舊臣,全是一副德行,沒有一個人秉公執法,一門心思就想著報複你們如此胡言亂語混淆國政,按理說我該把你們全部打死。
“打死怎麽不打死他們”朱佑樘聽著那叫一個氣,“學嘉靖那個小畜生,打死他們打死他們就老實了”
朱佑樘恨不得代替朱由校下旨,他是發現了這些臣子就是欠收拾
永樂年
“打呀怎麽不打啊”朱高煦也跟著激動起來,“打一頓就都老實了。”
朱棣難得同意朱高煦的觀點,這個時候就該拿出強硬的手腕來。
但是朕這次暫且從輕發落,你們以後要虛心盡職,共攘國事。
你們以後若再有結黨排誣,朕絕不姑息
樂瑤的語調也隨之激動起來,越講越拔高,樂瑤總覺的朱由校和朱厚照很像,是有擔當的君主,隻可惜手下沒有共謀大計的臣子。
但凡張居正這樣的額人才能到他們手中,大明應該還有救。
但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再次警告還是沒什麽用,大臣們依舊該怎麽吵繼續怎麽吵。
加上明熹宗住朱由校的手腕並不強硬,隻是不痛不癢的罰了他們幾個月的俸祿。
對於不差錢的眾臣來說,罰俸祿根本不算什麽。
在一次次的當和事佬還有勸架中,明熹宗朱由校終於對東林黨失望了,他看清了這些“噴子”大臣的嘴臉。
當真連紙上談兵都不會
朱佑樘氣的直跺腳,“罰銀子有什麽用他們差那點銀子”
自打朱佑樘抄了幾個貪官的家,他才知道這些大臣是多有錢。
真是抄一個貪官,就夠給邊防士兵發幾個月的糧餉。
朱佑樘再次恢複了老祖宗的例法 ,貪官重罰,花銀子無用。
還有那些藩王們,有不法行為的就革除他們的頭銜,名曰,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
朱佑樘已然從大臣們最喜歡的皇帝變成了他們最厭惡的皇帝,而皇太子朱厚照更不是個東西。
偏偏朱佑樘隻有朱厚照一個兒子,扶持藩王吧,朱佑樘父子如今又開始對藩王下手。
明熹宗朱由校眼見這些臣子不靠譜,於是他再次終於了老將熊廷弼,熊廷弼當時已經重病在身,但是仍臨危受命。
熊廷弼的政策不變,還是堅持以守為主,他提出了“三方布置”之策。
簡單的來說就是以遼東廣寧,這個僅存的重鎮為軍事重心,從正麵防禦努爾哈赤。
然後以天津和登萊,跨海攻擊努爾哈赤的金軍,充分發揮明軍在水師、火炮方麵的優勢。
朱厚照分析了熊廷弼的戰略,的確是可行,畢竟明朝經曆了三大征,又連續失去了遼東和沈陽,此時比起進攻防守更為明智,士氣低迷,整頓為先。
且利用水師的優勢,可以彌補在騎兵上的弱勢。
朱厚照:可行。
這個政策其實是可行的,但實施起來的難度卻很大。
首先熊廷粥的“三方布置”是以守為主的政策,這樣戰略收縮在必要暫時可能會放棄一些守衛困難的邊境,此等行徑就是“棄地”。
別看東林黨麵對外族進攻奪地提不出任何辦法,但是有“大義”的他們可不準許任何人棄地。
縱然他們根本不知道棄地的是什麽地方,到底有什麽戰略意義,但是上疏罵就對了
秦始皇嬴政聽此,在大明卷上刻上“術業專攻”幾個字,軍事就是軍事,治國就是治國,他決定不讓文臣幹武將的事,也不會讓武將幹文臣的事。
要說有關大明卷的記載的竹簡已經快堆滿一個屋子。
秦始皇嬴政有些想不明白,這樣的大明怎麽還會延續這麽多代。
秦一世到底做了什麽,竟然讓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秦朝一代而亡,難不成和楊廣那個畜生一般
嬴政自認為他留下的秦朝說不上有多富強,但絕對不至於一世而亡。
目前還不知這個秦一世到底是誰,嬴政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好好培養扶蘇,培養好王朝繼承人真的太重要了。
而且若實行“三方布置”,則遼東的軍事大權則會全落到熊廷弼手上,這是東林黨萬萬不能接受的。
於是在明熹宗朱由校任用熊廷弼的情況下,東林黨又推出了他們自己人遼東巡撫王化貞,讓他來牽製熊廷弼。
王化貞和大多數東林黨人一樣,沒有什麽本事但又狂妄自大剛愎自用。
他吹噓自己用六萬大軍就能掃平了努爾哈赤
“吹,再吹,不吹能死”朱高煦就受不了什麽不懂的文人打仗。
明顯明朝當下的局勢已經不適合硬碰硬,連續幾次敗仗,軍心早就散了,本就該以守為主。
朱高煦治理朝堂雖然不行,但是帶兵打仗方麵他確實有天賦,完美的繼承了老朱家的武力值。
並且這個王化貞還提出“借虜平奴”的對策,就是以財物拉攏北元林丹汗,讓他們幫助大明共同對抗努爾哈赤。
借他們的四十萬大軍一用,必定能把努爾哈赤打的落花流水。
“四十萬大軍”朱厚照冷笑,這個勞什子的北元林丹汗若真有四十萬大軍,他為何不自己平了明朝。
這樣吹噓的話竟然也有傻子信,派這樣的人去鎮守遼東,結果可想而知。
但是林丹汗就是名義上的北元大汗罷了,他手下的子民有沒有四十萬還是另說,更不用說四十萬大軍。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林丹汗自吹自擂,但是明朝的東林黨竟然還信了。
早知道北元與後金努爾哈赤交手,基本沒怎麽贏,所以王化貞的“借虜平奴”之策根本就是空談。
就這樣一個如此荒唐且不可能成功的計劃,卻得到了朝中眾臣的支持。
特別是內閣首輔葉向高是相當支持王化貞,他覺的以大明的風骨就應該主站,壓根不管此時的明軍有沒有攻打的能力。
天幕上出現東林黨人的卡通小人,他們一個個義憤填膺的模樣,頭上幾個大字,“能打能贏”
於是熊廷弼的“三方布置”之策被扼殺在搖籃裏,朝堂眾臣全部支持王化貞。
根據史料記載,不會打仗的王化貞擁有十四萬的大軍,而熊廷弼手下則幾乎沒有士兵,直接被王化貞架空了兵權。
沒有辦法,熊廷弼隻能湊了五千士兵駐紮石屯。
朱厚照再次皺起眉頭,他不明白朱由校明明已經看出東林黨不靠譜,為何還讓東林黨人掌握兵權。
接連失敗了那麽多次,他如何還信任他們
但一想到此時的朱由校不過十幾歲的少年,且沒有經過任何太子教育,朱厚照也就釋然了。
努爾哈赤知道熊廷弼未得重用,覺的是老天相助。
就想當年朱允炆放著那麽多大將不用,偏偏重用李景隆一樣,白白給朱棣送人頭。
朱棣
於是努爾哈赤親自率軍渡遼河,攻打西平防線,守衛的將士無力抵抗,最後城破自刎。
聽到西平戰事王化貞手足無措,他根本不知該怎麽辦,此時他聽信了早已經投靠後金的孫得功,這個孫得功可是日後清朝的漢軍正白旗,可見對清朝的貢獻多大。
可笑的是,王化貞還把這個叛徒當做自己的心腹,聽信他言,讓他帶領三萬大軍去援助西平。
路上,孫得功一見到後金大軍,直接喊投降,士兵們主將投降了軍心馬上沒了趕緊的掉頭逃跑。
結果三萬大軍,被後金全部剿滅。
孫得功還覺的自己的功勞不夠,又返回廣寧,想生擒主將王化貞再立大功。
於是他回到廣寧到處散播努爾哈赤的大軍要打到廣寧來了,以擾亂廣寧剩下十一萬大軍的軍心。
萬萬沒想,王化貞一聽努爾哈赤的大軍要來了,他立馬棄守廣寧,一路向西逃竄
天幕上卡通王化貞渾身發抖的上了馬上,然後一路向西,跑的那叫一個快,閃電般的消失在天幕中
“逆賊”
朱棣還有朱高煦以及朱佑樘父子一人一同發出怒吼,恨不得手撕了王化貞這個王八蛋
宋
“沒想到明朝也有這樣的慫蛋,我還以為這樣的人隻有咱們大宋有呢。”趙匡美吐槽。
這個王化貞又讓趙匡美聯想到之前的大宋,打仗不行,但是論跑絕對是第一名。
趙匡胤
眼看主帥王化貞跑了,叛徒孫得功就帶領後金大軍不廢吹灰之力的到了廣寧。
隨後他又派人追擊王化貞,勢必要抓到他去努爾哈赤那領功。
王化貞一路丟盔卸甲的跑啊,等他逃到大淩河的時候遇到了熊廷粥。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